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波处理对燕麦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微波灭酶工艺与蒸煮灭酶工艺对燕麦片品质的影响,探讨了完全灭酶基础上微波时间对燕麦片营养品质、消化特性及糊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与蒸煮30 min灭酶燕麦片相比,微波40 s灭酶燕麦片中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β-葡聚糖含量和糊化温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酚含量显著增加了0.43 mg/g(P0.05),总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了1.66%(P0.05),快消化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了9.17%(P0.05),峰值黏度显著降低了14.0 cm·g(P0.05),回生值显著增加了11.9 cm·g(P0.05)。随着微波灭酶时间增加,微波燕麦片β-葡聚糖含量、总酚含量和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均降低,粗脂肪和快消化淀粉含量增加;总酚含量及快消化淀粉含量随着微波时间增加呈显著变化,峰值黏度、最终黏度、破损值、回生值均随微波时间增加显著提高(P0.05)。微波灭酶时间对燕麦片品质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明确微波干燥(Microwave drying, MD)过程中青香蕉水分迁移与其淀粉糊化行为的关系及其对淀粉消化特性的作用,以青香蕉片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微波功率密度,研究青香蕉MD干燥特性、淀粉糊化行为及消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密度和MD时间对青香蕉中淀粉糊化行为和消化特性影响显著。当青香蕉含水率高于45%,在MD过程中,高微波功率密度和高含水率可促进青香蕉中的淀粉糊化;当含水率降低到45%以下,含水率和微波功率密度对香蕉中淀粉糊化程度无显著影响(P>0.05)。当微波功率密度为2~8 W/g时,青香蕉中的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RS)含量与淀粉糊化程度、快消化淀粉(Rapidly digestible starch,RDS)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当微波功率密度为2 W/g和4 W/g时,慢消化淀粉(Slowly digestible starch,SDS)含量与淀粉糊化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青香蕉中的淀粉糊化可显著促进SDS的形成,SDS含量最高可达53.90%。因此,微波干燥青香蕉可以通过调节MD微波输出功率和时间,调控青香蕉中淀粉的糊化程度,抑制RS向RDS转化,促进SDS的形成,降低RDS的含量。研究结果为MD高效保留青香蕉中抗性淀粉或提高慢消化淀粉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小麦淀粉的糊化性质和回生性质,研究其在高压加热、超声-微波协同加热、微波加热、普通加热下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的加热方式具有糊化效率高的优势,并且与普通加热糊化的小麦淀粉相比,高压加热、超声-微波协同加热、微波加热的样品黏度较小,淀粉酶解终点葡萄糖含量更少。高压糊化和微波糊化的小麦淀粉酶解终点值只有67.2%和60.1%,并且新型的加热方式能有效减少小麦淀粉的回生程度,与4℃储存14 d的普通加热的小麦淀粉相比,高压糊化和微波糊化的样品ΔH只有(1.8±0.1)J/g和(2.0±0.2)J/g,扫描电镜结果也证明了不同加热方式造成小麦淀粉糊化性质和回生性质差异性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压热-冷却循环工艺对淀粉理化特性及消化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直链玉米淀粉和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冷却循环工艺分别制备糊化淀粉、老化淀粉及抗性淀粉,测定各淀粉样品的理化指标及消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由普通玉米淀粉经过压热处理制备的糊化淀粉和老化淀粉具有最佳的溶胀度和冻融稳定性(P0.05);老化普通玉米淀粉和老化高直链玉米淀粉中的慢消化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消化动力学分析表明抗性淀粉样品中的RS含量与平衡浓度、水解指数、血糖指数呈负相关,SDS在不影响平衡浓度的情况下,能够缓慢持续释放能量。压热循环处理不仅能够显著改变淀粉的理化性质,而且改性处理后的老化淀粉和抗性淀粉能够作为脂肪模拟物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加工方法对葛根淀粉血糖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体外法测定葛根淀粉和玉米淀粉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抗消化淀粉含量、淀粉水解百分率、淀粉水解指数以及由此推算的血糖指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热作用的淀粉,其可消化淀粉含量大幅上升,抗消化淀粉含量显著减少。三种热处理方式,即蒸煮、微波、加压,都导致淀粉的水解速率提高,差异不明显,但以微波作用为最;加工后淀粉的血糖指数都大于100,属于高血糖指数食品。  相似文献   

6.
采用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绿豆淀粉3种不同类型的淀粉,研究其在微波物理辐射下产生的差异性性质,并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3种淀粉所含直链淀粉量不同,含量由高到低顺序是绿豆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3种淀粉糊化后的凝胶水分含量和凝胶强度不同,水分含量由高到低顺序是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绿豆淀粉,凝胶强度由高到低顺序是绿豆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且绿豆淀粉的回生度最高。与普通加热相比,微波加热糊化的淀粉凝胶水分含量稍高,并且在相同的储存时间下回生度较小。通过试验结果可知,微波加热下3种淀粉糊化性质及回生性质的差异性与其直链淀粉的含量不同和凝胶水分含量不同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微波在淀粉物料加热过程中的机制,本实验选取典型B型淀粉-马铃薯淀粉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微波加热的升温规律,建立和评价可对照的加热模型,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以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脉冲序列为手段,通过对微波加热、快速加热和慢速加热等三种加热方式下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T2)衰减曲线进行PCA分析,利用多指数回归拟合计算得到T2,从而分析样品内部水分的变化信息,研究微波加热对马铃薯淀粉颗粒内部水状态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加热方式对样品T2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在糊化前期及糊化刚开始阶段,微波加热对马铃薯淀粉颗粒内水分分布有显著影响,本实验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微波的特殊效应在该阶段对马铃薯淀粉内氢键的破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米淀粉的微波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大米淀粉为材料,用微波加热制备淀粉糊,并与常规水浴加热的淀粉糊相比较,研究微波处理对大米淀粉糊碘兰值、酶解力和流变特性的影响,为微波技术在淀粉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数。结果表明,糊化过程中淀粉的碘兰值和酶解力上升,微波加热淀粉的糊化速度大于常规加热,但淀粉糊的碘兰值和酶解力比常规加热的低。大米淀粉糊为假塑性流体,经微波加热的淀粉糊的粘度系数较大,而流变指数较小,表明微波加热的淀粉糊的粘稠性和柔软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鉴于谷物淀粉血糖反应对于控制糖尿病的意义,研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试验测定蒸煮、微波加热及加压处理下黑米、荞麦、燕麦、高粱、玉米和小米6种杂粮淀粉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加压处理与蒸煮、微波处理相比淀粉水解率确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淀粉水解模式相同,在(0~90)min时,淀粉水解率快速升高,其后淀粉水解曲线趋于平稳。杂粮体外血糖生成指数(EGI)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小米(77.89)高粱(76.66)玉米(76.18)黑米(70.67)荞麦(69.53)燕麦(68.52),6种杂粮体外血糖生成指数均低于主粮大米,其中以燕麦、荞麦为最佳。因此,可以通过在主食中添加燕麦等杂粮来降低糖尿病人餐后血糖生成指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水浴加热、微波加热和高压加热方法对高直链玉米淀粉糊化性能的影响,为高直链淀粉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在过量水分存在条件下,分别采用水浴加热、微波加热和高压加热制备高直链玉米淀粉糊,分别研究不同温度和微波功率下,高直链玉米淀粉糊碘兰值和酶解力随糊化时间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水浴加热、微波加热和高压加热糊化过程中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碘兰值和酶解力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微波加热高直链玉米淀粉糊的碘兰值和酶解力低于高压加热但高于水浴加热,微波加热淀粉的糊化速度大于水浴加热和高压加热。结论高压加热淀粉糊化效果好,淀粉的糊化程度高,是使高直链淀粉完全糊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探讨海藻酸钠-高直链玉米淀粉-共轭亚油酸三元体系(AG-HACS-CLA)的消化性质。采用水解度曲线法测定AG-HACS-CLA的体外消化特性,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其结晶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其消化特性和结晶结构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糊化前后的AG-HACS-CLA分别为低血糖指数食品和中血糖指数食品,其预测血糖指数(p GI)分别为47.06和58.27。AG-HACS-CLA的体外消化特性受其结晶类型和结晶度影响,其抗消化淀粉含量与微晶相有关。AG-HACS-CLA中,淀粉与共轭亚油酸络合后,形成有序度较高的V型结晶,使AG-HACS-CLA中微晶相比不添加共轭亚油酸的样品提高了3.5%。与具有B型结晶结构的天然高直链玉米淀粉相比,AG-HACS-CLA结构稳定,具有良好的抗消化性。海藻酸钠阻碍样品中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导致AG-HACS-CLA的微晶相比不添加海藻酸钠的样品减少了7.1%,抗消化淀粉含量降低了20%左右。  相似文献   

12.
制备挤压荞麦面条,研究不同添加量(10%、20%、25%、30%)的高直链玉米淀粉(m/m,基于全粉)对挤压荞麦面条结构、蒸煮品质及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直链玉米淀粉添加量的增加,挤压面条直径减小,糊化度降低。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添加高直链玉米淀粉后,面条除了V型结晶峰外还存在未完全糊化的直链淀粉的典型B型峰。热力学性质结果也表明直链淀粉发生部分糊化。添加高直链玉米淀粉后,面条色泽变浅变亮,最佳蒸煮时间缩短,蒸煮损失率由9.90%增加到12.43%。当高直链玉米淀粉添加量为25%时,面条开始出现断条。面条硬度由2 105.709 g显著增加至3 680.401 g,弹性由0.961降低至0.866。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高直链玉米淀粉添加量的增加,致密的面条结构逐渐出现裂纹,且面条截面有较多未完全糊化的淀粉颗粒。淀粉体外消化实验表明,随着高直链玉米淀粉添加量的增加,淀粉水解率逐渐下降,预计血糖指数减小,抗性淀粉含量增加。当高直链玉米淀粉添加量为30%时,挤压荞麦面条的预计血糖指数从74.28降至66.31,抗性淀粉含量从34.43%增加至47.86%。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本文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马铃薯淀粉,对面团特性及发酵面条的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及消化特性等指标进行测定,探究马铃薯淀粉添加量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马铃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加(0%~55%),混合粉的糊化起始温度降低,热焓值增加,终止温度无明显变化;混合粉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呈下降趋势,使得发酵面条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均显著下降(P<0.05)。模拟淀粉体外消化发现淀粉水解速率随马铃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马铃薯淀粉后血糖生成指数预测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马铃薯淀粉添加量为45%时,混合粉面团及发酵面条的糊化、质构特性和消化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李晓玺  陈玲  李琳  李冰 《食品科学》2006,27(6):64-69
利用体外消化模型对不同交联度的三氯氧磷交联木薯淀粉的消化速度和抗消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氯氧磷交联木薯淀粉被唾液α-淀粉酶消化的速度随交联度的增大而降低。高交联降低淀粉颗粒和淀粉糊的消化速度,低交联增大淀粉颗粒的消化速度但对淀粉糊的消化速度影响程度较小。同时用Megazyme全淀粉分析盒分析了三氯氧磷交联反应对木薯淀粉抗消化性能的影响。三氯氧磷交联木薯淀粉被酶水解的程度随交联程度的增大而降低,且所含的抗消化淀粉的总量也随着交联程度的增大而减少。高交联特别是使淀粉达到非晶化时淀粉的抗消化性能越强。但是在交联度小于1.71×10-2的范围内,凝沉的交联淀粉消化程度随着交联程度的提高而增大,当交联度继续增大时消化程度则降低。通过控制淀粉的交联程度可以调节淀粉与酶反应的敏感程度和反应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莲藕原料及其热处理对全粉加工品质的影响,选择不同品种及不同生长期的莲藕,考察100 ℃和120 ℃蒸汽加热对产品色泽、糖类物质含量、消化特性、热力学性质和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不同生长期莲藕制得的全粉的营养组成和消化特性有所差异,经热处理的全粉品质变化主要涉及:总淀粉含量减少2.48%~18.41%,其中快消化淀粉和慢消化淀粉的占比分别增加19.06%~34.56%和28.66%~57.70%,而抗性淀粉含量占比减少48.56%~87.21%;糖类物质消化释放规律有所改变,还原糖释放总量增加14.05%~93.78%;糊化的起始、峰值和终止温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高压加热全粉的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亦显著下降(P<0.05)。热处理显著改变莲藕全粉的营养特征和冲调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其加工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搅拌预热对马铃薯淀粉体微波糊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水解法及X-射线衍射法等就马铃薯淀粉体经搅拌预热对微波糊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马铃薯淀粉体进行搅拌预热,可明显增加微波辐射对样品α度及结晶度的作用效果;与未进行搅拌预热的马铃薯淀粉体相比,搅拌预热后形成了悬乳液状的马铃薯淀粉体,经过微波辐射加热后,其样品的α度更高,结晶度更低。试验结果还显示,马铃薯淀粉体的含水量不同,经微波辐射加热后,其样品的α度及结晶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搅拌预热对马铃薯淀粉体微波糊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健  张渭  吴冰 《粮油加工》2005,(1):81-82
采用酶水解法及X-射线衍射法等就马铃薯淀粉体经搅拌预热对微波糊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马铃薯淀粉体进行搅拌预热,可明显增加微波辐射对样品α度及结晶度的作用效果;与未进行搅拌预热的马铃薯淀粉体相比,搅拌预热后形成了悬乳液状的马铃薯淀粉体,经过微波辐射加热后,其样品的α度更高,结晶度更低.试验结果还显示,马铃薯淀粉体的含水量不同,经微波辐射加热后,其样品的α度及结晶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75、95和121℃)重复的加热-冻融循环处理对甘薯淀粉结构及物化特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差示量热扫描仪及快速黏度测定仪对甘薯淀粉的结构、结晶性质、热特性和糊化特性进行分析,并测定了其膨胀势、溶解度和体外消化性。75、95和121℃加热-冻融循环处理均使甘薯淀粉颗粒形态破坏或消失,呈不规则块状;75℃加热-冻融循环处理导致了甘薯淀粉结晶吸收峰及热吸收峰强度减弱,焓值降低、糊化温度升高且范围变小,而经95和121℃加热-冻融循环处理后,甘薯淀粉结晶型由A型向B型转化,热吸收峰消失;此外,甘薯淀粉溶解度随着加热-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各黏度特征值降低,回生趋势减弱,慢速消化淀粉(SDS)含量有所增加,121℃一次加热-冻融循环处理(RGR-1)后含量最高,可达29.25%。  相似文献   

19.
张立然  高丹  满建民 《食品科学》2023,44(8):93-100
以薏苡为材料,制备脱淀粉颗粒相关蛋白(starch granule-associated proteins,SGAPs)、脱脂和脱SGAPs脱脂薏苡淀粉,探究了脱SGAPs和脱脂对薏苡淀粉糊化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SGAPs和脱脂提高了薏苡淀粉的膨胀势、溶解度、快消化淀粉和慢消化淀粉,降低了1 045 cm-1与1 022 cm-1处峰强度比值、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和抗性淀粉。脱SGAPs显著提高了薏苡淀粉的糊化转变温度、糊化焓,显著降低了糊化起始温度。脱SGAPs对淀粉短程有序结构和消化特性的影响大于脱脂,脱脂对薏苡淀粉的热力学性质无显著影响,脱SGAPs和脱脂对淀粉的晶型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于了解薏苡淀粉特性以及薏苡淀粉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低GI淀粉原料的筛选及理化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豌豆、马铃薯、玉米、木薯、大米、小麦、鹰嘴豆中的淀粉为研究对象,对其淀粉颗粒形貌、粒径分布、糊化特性、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组分进行探究,并采用体外消化试验分析7种淀粉的体外消化特性,计算其预测血糖生成指数(expected glycemic index,eGI)。结果表明:豌豆淀粉和鹰嘴豆淀粉粒度分布比较集中,大小较均匀;豌豆淀粉和鹰嘴豆淀粉的回生值较高,易于老化;豌豆淀粉和鹰嘴豆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玉米淀粉中快消化淀粉含量最高,马铃薯淀粉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而鹰嘴豆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鹰嘴豆淀粉体外消化率曲线增速最慢,7种淀粉的eGI值从低到高依次为:鹰嘴豆淀粉(48.9)小麦淀粉(57.7)豌豆淀粉(59.9)玉米淀粉(67.3)木薯淀粉(70.2)马铃薯淀粉(70.3)大米淀粉(7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