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添加剂-模型基础油和添加剂-油品二元体系中基础油芳烃含量和油品使用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品在润滑性方面的使用性能随基础油芳烃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芳烃与添加剂分子相互作用,削弱了添加剂分子在表面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利用烘箱氧化法研究了6种不同基属原油生产的加氢基础油以及各种基础油在环烷酸铁存在下的结构组成与氧化安定性关系。结果表明:芳烃含量是油品热氧化变浑浊的原因;油品氧化后,粘度大幅度上升,基础油粘度指数越高,粘度保持能力越强,粘度增加越少;基础油氧化后酸值增加和粘度增加百分率随着基础油芳烃含量增加而增加;氧化后油品烃组成变化的趋势是饱和烃降低,芳香烃及胶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汽油烃组成对汽车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不同烃组成的6种汽油分别在满足国III、国IV排放标准的车型上进行了I型、IV型和VI型排放试验,研究了汽油烯烃、芳烃含量对常温冷启动后、低温冷启动后尾气排放和蒸发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油组成对排放的影响与汽车技术密切相关,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车型上,当芳烃体积分数为35%、油品烯烃体积分数控制在25%时,HC,CO,NOx三种排放物较低;芳烃含量对排放的影响与发动机技术相关,但基本上呈现出芳烃含量较低时排放也较低的趋势;总蒸发排放物随油品烯烃含量增加而增加;油品的非烷烃类烃含量(即烯烃含量与芳烃含量之和)越高,车辆低温冷起动后HC、CO排放越高。  相似文献   

4.
选用了一种低硫、低芳烃铝材轧制基础油,在GCMS-QP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上分析了它的化学组成,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芳烃含量,在SH0206变压器油氧化安定仪上测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运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了油品氧化前后官能团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基础油为高环烷烃基础油,其氧化安定性较差,在氧化过程中产生了酸、酯;在基础油中添加酚类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能明显提高油品的氧化安定性,且两种抗氧剂有着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考察绝缘油用添加剂对不同芳烃含量绝缘油紫外光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含芳烃的高压加氢绝缘油的紫外光安定性优于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含芳烃绝缘油。不同受阻酚型抗氧剂对油品紫外光安定性影响的程度不同。抗氧剂添加量越大,绝缘油变色越快,待抗氧剂消耗完后,油品颜色逐渐恢复至未加抗氧剂绝缘油的水平,且抗氧剂含量越高,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越长。绝缘油中添加某些金属减活剂时会产生少许沉淀。  相似文献   

6.
由于加氢处理油中的硫(<0.1%)和杂环化合物(<0.001%)的含量很低,因此,油品的热氧化安定性取决于芳烃的种类及其比率.前期工作表明,加氢基础油的热安定性随着多环芳烃含量增加而变好,随着烷基苯含量增加而变差.本研究试验表明,油中单环芳烃(MA)与多环芳烃(PA)之比(MA/PA)在1/10~1/100 mol/mol范围内,其热氧化安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将进一步加速,近年来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疑将极大抑制油品消费,实施“减油增化”是炼厂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芳烃是承接油转化的重要载体,能够为能源结构调整阶段中过剩油品的利用提供解决方案。综述了汽油重组分制芳烃的生产策略及相关技术进展,介绍了重整汽油重组分制芳烃、催化汽油重组分制芳烃、富芳烃汽油馏分加氢脱烷基制苯以及甲苯与重芳烃的烷基转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技术特点,为汽油重组分高效转化为苯、甲苯和二甲苯及蒸汽裂解制烯烃的优质原料(乙烷、丙烷)提供了技术方案,对我国未来油品-芳烃-烯烃的一体化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矿化度和粘度对脱水电场的稳定、油品的击穿电压、水滴的聚集及沉降速度有很大的影响。用试验的方法探讨破乳剂浓度、脱水温度、矿化度、粘度对原油电化学脱水电场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将高矿化度、低粘度原油同高粘度(胶质含量60%)原油混合的方法,同时解决高矿化度和高粘原油的脱水问题,并分析两种原油的混合比例对电化学脱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油品人工脱水存在的问题。油品脱水是油品储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多年来的技术攻关和实践,提出了运用仪表实现油品脱水自动化控制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且对投运中取得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开创了油品自动脱水控制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油品人工脱水存在的问题,油品脱水是油品储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多年来的技术攻关和实践,提出了运用仪表实现油品脱水自动化控制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结构,对对投运中取得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开创了油品自动脱水控制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国内外评定变压器油击穿特性的试验方法。在高压直流电场下,考察了电场均匀性与测量结果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烃组成变压器油基础油的击穿特性;在极不均匀直流电场下,考察不同类型芳烃含量与油击穿特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极不均匀直流电场下,变压器油的击穿电压与其烃组成有极大的相关性,变压器油芳烃含量越高,正负极性击穿电压越低,在相同油间隙下负极性击穿电压高于正极性击穿电压,油间隙越大,这种差异越大;单环芳烃对变压器油直流击穿电压没有负面影响,双环及多环芳烃对变压器油直流击穿电压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烃组成的变压器油基础油建立标准曲线,考察不同标准曲线检测不同烃组成变压器油抗氧剂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以不同烃组成基础油建立的标准曲线,用于检测烃组成差异较大的变压器油中抗氧剂含量时,偏差较大,基础油中芳烃含量高低对其检测结果影响最大。对检测方法提出优化方案,采用低芳烃(CA值为0.23%)基础油建立标准曲线,进行样品抗氧剂含量检测,归纳出修正因数,并建立修正式,利用修正式得到修正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小于0.005百分点,提高了检测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以冀中坳陷苏桥-文安地区原油为例,系统地研究了端元油和混合油中芳烃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探讨混源作用对原油芳烃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苏桥-文安地区原油主要形成于弱氧化的淡水湖相沉积,有机质输入以高等植物为主,低等水生生物也有一定贡献,为成熟原油;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使得原油芳烃馏分中各化合物的绝对浓度呈线性减少或增加的趋势,而相对含量和分布特征则会发生各种不同的复杂变化,导致许多芳烃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紊乱;混合油样中的芳烃指标数值不仅取决于混合油的混合比,而且受有关化合物的原始质量分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流动型比热容测量法考察了温度、黏度、精制深度、烃组成等对变压器油比热容的影响。结果表明:依据ASTM D2766-1995设计的流动型比热计测量法相比ASTM E1269-2005法,重复性更好,误差在±2%以内;在-20~100 ℃范围内,变压器油比热容随温度升高呈近似线性增大的趋势;在传统溶剂精制过程中,变压器油比热容受精制深度的影响不大;黏度相近时,芳碳含量对变压器油的比热容影响不大;黏度相近时,变压器油比热容随链烷碳含量的增大而增大,且链烷碳含量较大的变压器油比热容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程度略小,100 ℃时不同链烷碳含量变压器油的比热容非常接近;对于同一油源、同一工艺得到的不同馏程的基础油,黏度增加3倍时,比热容只增大2.6%,其比热容随黏度的增加呈略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陆东凹陷低熟油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东凹陷白垩系所产原油多为低熟油。其特征为低含硫,中含蜡,凝固点中等,粘度中等,密度偏高,饱和烃含量低,芳烃非烃含量偏高。饱和烃色谱特征,生物标记化合物特征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均表明,菌藻类低等生物是重要的成烃母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超高压强制循环式变压器所用变压器油的油流带静电现况。主要研究变压器油烃组成对油流带静电倾向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芳烃含量的环烷基变压器油油流带静电倾向,相同芳烃含量不同原油类型变压器油的油流带静电倾向,变压器油的硫、氮化合物对变压器油的油流带静电倾向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环数的稠环芳烃对变压器油油流带静电倾向的影响。从研究结果中发现,高稠环芳烃含量会增加变压器油油流带静电倾向。  相似文献   

17.
利用原油物性、组分、饱和烃色谱及色-质、芳烃色-质等地化分析资料,对X盆地斜坡带B构造和M构造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B构造和M构造原油都为高蜡、低硫,低V/Ni比的典型陆相原油,原油为成熟的轻质原油;饱和烃和芳烃生标资料一致表明,B构造和M构造原油来源于弱氧化性的淡水-微咸水湖盆泥质烃源岩,生烃母...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指导变压器油新产品开发及运行设备故障诊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基础油烃组成对油纸复合体系介质损耗因数(简称介损)影响的考察。结果表明:低温下,基础油饱和烃含量和芳烃含量变化对油纸复合体系介损影响不明显;随着温度升高,基础油链烷烃含量和芳烃含量越高,油纸复合体系介损越大;同时,硫含量越高,油纸复合体系介损越大,而不同温度下硫含量对介损的影响差别不大。用于油纸复合体系变压器油的理想基础油为含有适量芳烃的环烷基油。  相似文献   

19.
系列化石油磺酸盐与胜利原油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胜利石油磺酸盐及其系列化产品与胜利原油及其组分之间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原油组成的差别造成磺化产品性质的差别;同一石油磺酸盐产品不能适应不同区块原油低张力的要求,必须复配适宜的助表面活性剂,而系列化石油磺酸盐与本区块油水具有较好的相似相容性,低浓度下不复配任何助表面活性剂就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  相似文献   

20.
石油烃类溶剂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国内外石油烃类溶剂油原料和产品的性质、新产品和新的精制技术动态。指出 :①我国溶剂油产品种类少 ,应尽快开发各种特种溶剂油 ;②为了满足更高的环保要求 ,我国应生产低硫低芳烃含量的环保型溶剂油 ;③我国应尽快开发溶剂油精制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