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纪变形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西部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北部,其古近纪构造演化与成因机制研究不仅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对深入分析渤海湾盆地和郯庐断裂带的成因演化也具有启示意义。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系统解释和编图、同沉积断裂系统与沉积厚度关系分析、断层活动强度统计等方面研究,认为辽河西部凹陷在古近纪经历了早期伸展和晚期走滑两期变形叠加过程。早期伸展变形发生在始新世,包括初始断陷期(Es4)和强烈断陷期(Es3)两个阶段,形成北东向主干断层及东断西超的半地堑世组合,控制北东向沉积中心的展布;晚期走滑变形发生在渐新世东营期,使先存北东走向基底断层发生右旋走滑位移,并诱导盖层形成近东西向新生正断层组合,从而形成南部张扭沉降、北部压扭隆升的构造格局。Es1-2期是从伸展变形向走滑变形发展的过渡时期,构造活动微弱。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沙箱实验证明,始新世北东向伸展断裂系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北西-南东向弧后拉张作用控制,而渐新世走滑断裂系统则受郯庐断裂右旋走滑作用控制,动因来源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产生的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2.
庙西凹陷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庙西凹陷位于渤中坳陷东南部,由北洼、东洼、南洼3个次级构造单元组成。地震构造解释和断裂系统分析表明:庙西凹陷北洼和东洼分别由2个箕状断陷构成,南洼北部为地堑构造,南洼南部为箕状断陷;各次洼受到郯庐断裂带的影响不同,北洼、东洼受到伸展构造系统的影响,南洼则明显受到郯庐断裂带的改造。3个次洼内部的伸展断裂受深层走滑断裂所诱发,构成走滑构造系统的一部分,浅层受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改造。  相似文献   

3.
渤海沙垒田凸起北部中央走滑带断裂对圈闭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海域沙北地区新生代断裂系统具有以北西向左旋走滑为主、北东向派生走滑为辅的展布特征,其独特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渤海东部以北东向郯庐右旋走滑断裂的特征有明显区别。通过对沙北地区断裂特征、构造演化史的研究,明确了构造变形对圈闭的控制作用。研究区新生代演化过程分为2个阶段:①古近纪时期,北西向和北东向拉张断层控制断陷格局及研究区内整体构造格架,圈闭类型主要为受古构造背景影响的断背斜、断鼻构造;②新近纪时期,断层活动性质发生改变,表现为以北西向左旋走滑为主、北东向派生走滑为辅的构造特征,圈闭受北西、北东两组走滑作用影响,浅层褶皱明显,主要发育挤压背斜、叠瓦状掀斜断块和断鼻构造。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新生代盆地结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几何特征、构造样式、伸展和沉降历史、叠置方式、主控因素与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对济阳坳陷不同凹陷结构演化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凹陷的长轴与短轴比体现了盆地的演化程度,控制了中央隆起带的形成;构造样式类型的差异与距郯庐、兰聊断裂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走滑构造样式越发育,距离越远伸展构造样式越发育;凹陷伸展强度、沉积中心具有从西南向东北迁移的趋势;凹陷早期形成的半地堑被晚期发育的伸展断陷/走滑断陷叠加、改造,地质结构复杂化;郯庐、兰聊2个走滑构造体系的活动,以及深部地幔物质的上涌和迁移控制了不同凹陷成因和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金湖凹陷位于苏北盆地西部,是呈北东向长务状展布的中新生代断陷一坳陷型盆地。在郯庐断裂构造活动影响下先后经过多次应力作用,断裂系统复杂,构造十分破碎。利用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大量的综合解释研究,通过对金湖凹陷构造几何形态、形成演化及其控制机理进行分析认为:金湖凹陷第三系的构造活动主要分为吴堡运动期和三垛期,吴堡期的地质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层的抬升与沉降,应力以拉张为主;三垛期苏北盆地受郯庐断裂带的右行走滑作用影响明显增强,应力场开始复杂化,剪切、挤压和拉张都有发生,使得金湖凹陷发生了剧烈的后期地质改造,并形成了以伸展构造为主,走滑构造、挤压构造和反转构造共存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6.
金湖凹陷位于苏北盆地西部,是呈北东向长务状展布的中新生代断陷一坳陷型盆地。在郯庐断裂构造活动影响下先后经过多次应力作用,断裂系统复杂,构造十分破碎。利用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大量的综合解释研究,通过对金湖凹陷构造几何形态、形成演化及其控制机理进行分析认为:金湖凹陷第三系的构造活动主要分为吴堡运动期和三垛期,吴堡期的地质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层的抬升与沉降,应力以拉张为主;三垛期苏北盆地受郯庐断裂带的右行走滑作用影响明显增强,应力场开始复杂化,剪切、挤压和拉张都有发生,使得金湖凹陷发生了剧烈的后期地质改造,并形成了以伸展构造为主,走滑构造、挤压构造和反转构造共存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沾化地区发育网格状断裂,油气分布复杂。通过分析区域应力场和断层活动性,探讨了沾化地区断裂特征及其对成藏要素和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受郯庐断裂带不同时期走滑作用影响,沾化地区先后发育早期北西向和晚期北东向、(近)东西向3组断裂,断裂叠加呈网格状分布。早期北西向的罗西、孤西和五号桩3条逆冲断层,控制形成了罗西、垦利—埕东和垦东—埕岛3条北西向的潜山披覆构造带,并与晚期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叠加,形成了沾化地区多位序潜山披覆构造并存的构造格局。研究区北西向断裂自西向东依次消亡,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自南向北具有"琴键式"迁移规律,含油层系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具有依次增多的规律;同一构造带上,不同位序潜山披覆构造控制了油气的富集层段。  相似文献   

8.
地球地壳在多种地应力,包括挤压应力、拉张应力及扭动应力作用下,产生抬升隆起或沉降坳陷及走滑。由于构造运动造成地壳隆起和坳陷,导致海陆变迁。地球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地壳隆起成为造山带或隆起区;坳陷变成为各种类型盆地。全球盆地可分为5大类型,即裂陷—克拉通盆地、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前陆盆地、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全球构造主要有8大变形样式,即东西向构造变形样式、南北向构造变形样式、北东向构造变形样式、北北东向构造变形样式、北西向构造变形样式、山字型构造变形样式、S型或反S型构造变形样式和旋扭构造变形样式。中国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油气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不整合及断裂带等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陡坡带、缓坡带和中央构造带等部位;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油气分布在断褶带、斜坡带及逆掩带;各类扭动构造,如帚状构造、雁列构造、旋扭状构造、反S型构造、入字型构造等控制着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构造演化差异性分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受郯庐断裂带走滑作用影响,滩海地区不同区带的演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综合地震及海陆资料,对滩海地区断裂体系特征及走滑效应进行分析,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总结该区构造样式,建立构造演化差异性分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NW向、NNE向和NE向3个方向优势断裂。NW向断裂为中生代先存断裂,新生代继承性发育并叠接左旋走滑作用;NNE向断裂为右旋走滑,NE向断裂为拉张正断裂,其走滑效应NNE向强于NW向,NW向强于NE向。研究区主要发育走滑断裂弯曲构造样式、走滑断裂释压叠接构造样式、走滑断裂增压叠接构造样式及走滑断裂尾端拉张马尾扇构造样式。滩海地区构造演化差异性从沙三段沉积时期开始,差异性原因与郯庐断裂带左旋转换为右旋的过程有关。将滩海地区划分为3个演化区带,Ⅰ区为继承断陷区,以NW向断裂控制为主;Ⅱ区为相干叠合断陷区,以NW向和NE向断裂相干叠合控制为主;Ⅲ区为走滑断陷区,以NNE向走滑断裂控制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清济阳坳陷中一新生代不同构造阶段断裂的发育特征,对穿过断裂的地震剖面进行了详细解释分析,采用断层活动速率定量研究了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和沾化凹陷中-新生代断层的活动性,在此基础上对济阳坳陷东西部构造单元断裂发育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东西部构造单元中-新生代断裂发育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断裂发育受控于欧亚构造域的西伯利亚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挤压拼接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及其郯庐断裂带和沧东-兰聊断裂带的活动,东部构造单元受郯庐断裂影响较大,西部构造单元受沧东-兰聊断层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渤东地区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了分析郯庐断裂带对渤海海域渤东地区的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解释了5条地震剖面,并对其中一条剖面做了平衡恢复。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在渤东地区表现为3个分支,剖面上发育明显的负花状构造、具有走滑性质的正断层、滚动背斜、垒堑构造、断阶构造等,还可见海豚效应现象。平面上深部走滑断层延伸较远,浅层形成大量的雁列式正断层。郯庐断裂古近纪主要以伸展活动为主,且以渐新世东营组沉积期伸展活动最强,上新世-第四纪以走滑活动为主。因此,渤东地区断裂具有分层差异变形特征,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套断层系统:1古近系及其下部的伸展断层系统;2新近系-第四系的走滑断层系统。郯庐断裂的晚期强烈活动促使了油气的晚期成藏。  相似文献   

12.
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及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近海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有效勘探面积 2 4× 10 4 km2 ,最大沉积厚度 15 0 0 0m ,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但目前勘探程度低 ,油气资源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西湖凹陷和丽水凹陷。西湖凹陷局部构造条件优越 ,发育 3套烃源岩 (平湖组为主力烃源岩 ) ,下第三系多旋回沉积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 ,具有好的含油气远景 ;西斜坡断阶带和南部中央构造带是西湖凹陷最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丽水凹陷发育 2套烃源岩 (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是主力烃源岩 ) ,古新统储盖组合发育良好 ,存在古新统含油气系统和古新统 始新统复合含油气系统 ,具有相当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好的勘探前景 ;丽水西次凹南部邻近凹陷中心且与断裂分布有关的构造带以及凹陷北部的西斜坡带是丽水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13.
以地震解释资料为基础,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的构造演化及断裂带形成过程进行剖析,将歧口凹陷构造演化分为裂陷Ⅰ幕、裂陷Ⅱ幕和后裂陷期3个阶段。裂陷Ⅰ幕,歧口凹陷呈断陷结构,先存NNE向、NWW向断层发生斜向伸展,NE向断层为新生断层;裂陷Ⅱ幕,歧口凹陷呈断-坳结构,先存NNE向、NWW向、NE向断裂再活动,EW向断层为新生断层;后裂陷期,歧口凹陷呈坳陷结构,多期斜向伸展变形叠加形成现今不同类型的断裂带。断裂带可划分为5种类型:第1类多期伸展型断裂带由前古近系先存NNE向伸展断层叠加古近纪伸展变形而成;第2类变换-伸展型断裂带由前古近系先存NWW向变换断层叠加古近纪伸展变形而成;第3类单期伸展型断裂带由古近系伸展断层形成;第4类伸展-变换型断裂带由前古近系先存NNE向伸展断层叠加古近纪变换变形而成;第5类横向背斜型断裂带受新近系横向背斜控制而发育。在各演化阶段,主干断裂的分段生长特征及其与区域伸展应力方向的夹角共同控制了歧口凹陷中洼陷的形成、规模与迁移特征。歧口凹陷的构造演化对其烃源岩的发育、圈闭类型及油气运移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走滑断层作用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综合利用地震、重力、钻井等资料,对南堡凹陷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进行重新认识,分析构造变形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在深部合并成一条基底断裂(柏各庄-西南庄断裂),具走滑断裂性质,该基底断裂在燕山期发生明显的左行走滑并持续到古近纪沙河街组沉积期,对沙河街组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南堡凹陷古近纪成盆演化主要受柏各庄-西南庄基底断裂左行走滑活动控制,属于走滑-伸展凹陷.新近纪以来的断层走滑活动,形成了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共轭剪切走滑断层带,控制了二级构造带的展布.南堡凹陷油气大量成藏期与新近纪以来的断层活动期相吻合.利于油气运移及圈闭的形成,油气沿断裂带纵向多层系分布.  相似文献   

15.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受南部边界断裂控制,形成了南深北浅的箕状断陷,其构造演化划分为裂陷和坳陷两个时期,裂陷期构造活动形成了凹陷主要的构造面貌,自南而北可分为南部断超带、中部凹陷带和北部斜坡带。根据圈闭形态特征和成因,可分为4大类12小类。继承性构造运动形成了中部凹陷带鼻状构造群;断裂对圈闭和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北部坡折带控制了岩性油藏的形成与分布;差异沉降和后期不均衡抬升是南部断超带形成大套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藏)的主要因素。指出南部断超带、北部斜坡带隐蔽圈闭以及中部凹陷带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是下步油气勘探值得重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郯庐断裂对青东凹陷古近纪沉积体系的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东凹陷是新生代伴随郯庐断裂活动而形成的凹陷。郯庐断裂的构造活动, 特别是同沉积断裂及其组合样式控制了青东凹陷地层和沉积体系的发育分布。F 和F1 断裂带在古近纪的持续活动共同控制了北部深洼的沉积充填,F2 和F4 断裂分别控制了中部次洼和南部次洼的发育。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形成的断裂坡折带构成了沉积体系的分界, 并控制了古近纪沉积相带的整体展布。东部盆缘断裂带形成的断裂坡折带控制着湖底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粗碎屑沉积体系的发育。F1、F2、F3、F4 同沉积断裂通常为沉积相的分界带。与生油洼陷相邻的主要同沉积断裂形成的断裂坡折带具备形成砂岩油气藏的各种有利条件, 其中东部盆缘断裂带和北部次凸F1 断裂缓坡带都是砂岩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恢复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构造-古地貌特征,分析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可划分为8个构造-古地貌单元,包括东部断坡带、东北斜坡带、北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带、南部斜坡带、中央凸起带、北部洼陷带和南部洼陷带,西部和南部斜坡带存在明显沟谷.受构造-古地貌控制,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的东部发育扇三角洲,西部和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体发育部位明显受次洼的控制.受东部断坡控制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受西部和南部缓坡及沟谷控制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特别是受西部缓坡控制在北部洼陷发育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图7参17  相似文献   

18.
华北克拉通广泛发育中-新元古界,其中又以长城系分布最为广泛。以华北克拉通南缘长城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学综合分析,认为熊耳裂谷为响应于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地幔柱裂谷。地震资料显示被显生宇覆盖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及沁水盆地均发育长城系裂谷,分别为大型箕状断陷型裂谷和地堑型裂谷。航磁资料揭示熊耳裂谷以西发育NE向裂谷,沁水盆地裂谷属于熊耳裂谷北支的延伸。长城系裂谷的充填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裂陷早期发育巨厚安山质火山岩,裂陷晚期发育大套粗碎屑沉积岩,坳陷期发育细粒沉积岩,陆表海期开始沉积碳酸盐岩。坳陷期崔庄组和陈家涧组发育暗色泥岩,其中崔庄组黑色页岩为有效烃源岩。洛峪口组白云岩裂缝中可见沥青充填,龙家园组见溶蚀孔及大型溶洞。中-下寒武统泥质砂岩、泥质灰岩可作为有效的盖层,与下伏崔庄组烃源岩、洛峪群储集层构成长城系潜在成藏组合,该组合现今仍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区域地质、地层厚度、沉积特征以及断裂活动强度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特征与沉积中心迁移规律,阐明了其动力学机制,并对沉积中心进行了重新厘定,提出了圈定沉积中心的具体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惠民凹陷新生代存在东、西两个动态变化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除Es4期外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基本吻合,Es4期沉积中心已迁移到临邑西南,而沉降中心仍在滋镇西;Es4-Es3期是沉降中心迁移的重要转折期,主要发生南北向迁移,Ek-Es4和Es3-Ed时期以东西向迁移为主;西区沉积中心的迁移轨迹呈“S”形,东区为逆时针迁移。控凹断裂主要在Ek和Es4期活跃,Es3-Ed期则是控洼断层占据主导。无论是控凹断裂还是控洼断裂均受NNW向伸展构造以及兰聊、郯庐断裂右行走滑作用控制,这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速度和角度变化引起的地幔对流及印度板块的远源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