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侘寂"是日本审美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日本审美意识发展过程则可以深入对"侘寂"美学精神内核的理解.从绳文时代至室町文化时代,在日本地理、历史、政治、宗教等各方面影响下,日本美学的发展历经了由原初审美意识中无常观到平安朝时代"物哀"审美意识,再到室町文化时代"侘寂"审美意识的蜕变,这一过程始终贯穿着日本人对自然完全的接纳和依存."侘寂"美学隶属于独特而宝贵的日本美学体系,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理念或许可以同样为我们所借鉴,去进一步思考如何在人与自然之间创造崭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侘寂"美学作为日本文化中独特的审美意识,如今在世界范围内的空间艺术设计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文章在理解"侘寂"美学本质的基础上,以"侘寂"美学理论为指导依据,研究了如何通过营造视觉、听觉、触觉这些知觉方面的空间感官体验,使空间具备以质朴、幽静、寂廖为特征的"侘寂"之美以及感动人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江苏吴县天池山上有几块高达数丈的石岩组成含苞欲放的"莲花"屹立峰顶。其形危如累卵,这就是被誉为"吴中第一峰"的莲花峰。这里有著名的元代雕刻和建筑遗存——天池山寂鉴寺石屋。寂鉴寺,位于江苏吴县藏书乡介华山天池坞内。寺内外的三座石殿,是全国仅存的元代石构仿木建筑,在我国建筑、雕刻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寂鉴寺址,原为六朝刘宋时会稽太守张裕  相似文献   

4.
欢乐天天有     
《Planning》2019,(2)
<正>一英语晚自习课上,化学老师走进教室,说:"这节课上化学。"有同学问:"为什么?英语老师从不请假的。"化学老师淡定地说:"我和你们的英语老师打赌,他把晚自习时间输给我了。"二夜深人静的时候,寝室里只有打鼾的声音。突然,"咚"的一声巨响打破了夜的寂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9)
"吾丧我"是《齐物论》中的关键词,前人的阐述中有不同的理解,然鲜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阐释。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齐物"是与何相齐,及"吾丧我"与深层潜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侘·寂"作为日本的传统美学概念,虽未直接作用于建筑设计的实践操作与理论研究中,但是却可从中汲取到设计的依据,并依此解释了东方艺术创作中人工美和自然美共生的密切关系,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笔者通过参与的实践项目来阐述"侘·寂"这一美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与建筑设计中"共生"思想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分析这一美学概念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2011年成都双年展国际建筑展"物我之境:田园/城市/建筑"的主题,在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现实语境下,对"物/我"、"田园/城市"、"人/环境"等概念进行诠释和演绎。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2)
<正>"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点,也是古代政治体制的出发点①,因其所具有唯一性而被历代学者所奉为毕生追求之目标。《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与"诸子略"中所举无不与"道"有着密切的联系。"道"一词最先由老子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②按老子的叙述,"道"似乎  相似文献   

9.
    
凝视面前《狼图腾》的巨幅彩照,我心动神驰。说是彩照,有点名不副实,上面一片黑寂,仅一轮皎月与一匹隐约可见的狼。圆月下,狼站在陡坡上,如一尊雕塑对天嗥鸣。画面简单,却透着一股野性。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中,狼都代表了狡猾、残忍。如《红楼梦》中有:"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又有:"中山狼,无情兽,全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
文学大师苏轼创作了大量包含着生态美学意蕴的自然词作,这些词作表现了他独特的生态自然观,包括"凡物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重生爱物之思、"明月清风我"的物我欣然之喜以及"虽一毫而莫取"的超然态度,蕴含着丰厚的生态美学智慧。  相似文献   

11.
侘寂美学表达的是一种波澜壮阔而又宛若星辰的美,是一种宁静而致远的意境,教人珍惜和舍得的智慧,也是一种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侘寂来源于中国的禅宗,是禅宗中最重要的思想内核之一。文章通过分析现代城市景观的部分实例,析出了其中侘寂美学的意象特征。因此认为,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者,虽未必了解侘寂美学的概念,但侘寂之美已经影响和渗透到其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2.
《居业》2014,(11)
<正>茶的寓意是放下,人生如旅,奔波的人,忙碌的人,放下手里的活,小憩片刻,享受闲适,暗合禅意的放下,故谓之茶禅一味。茗古园的设计思想源于茶道"和、敬、清、寂"四字真髓中的"清"字,旨在演绎"心无旁物人自清"的修养境界。茗古园·金丝楠木汇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汉唐文化城对面的小巷子里,在这个略显衰败的街道里,茗古园显得格外的清幽典雅。夜幕时分,汇馆上方的浮云图案泛着光泽,散发着一种若即若离的气息。汇馆的外立面用透明的玻璃材质,让内部空间的景致成为一张鲜明的视觉名片,那怕是瞬间的吸引,这种感知都会被记忆在人们的生活影集里。  相似文献   

13.
建筑地方性作为社会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能够清晰地刻画出人们对待历史以及传统的态度。该文通过对重庆博建设计中心(重庆房子)"地方性"呈现方式的解析,审视了当代背景之下,建筑师对建筑地方性及地方记忆的认识、建筑创作中的思维路径以及表达方式的转变,从而探讨建筑地方性关于"形"与"神"、"物"与"我"的新思考,以期延展对中国当代建筑地方性问题的持续性研讨。  相似文献   

14.
正感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国传统哲学形成东方观照"物"之独特感知方式。此次展览以中国"感物"美学为视角展呈九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皆运用精湛手工技艺,在繁复的创作过程中着重于"人"对"物"的体验。此次展览中的所有设计艺术品均在中国制作,每一件器物都是由艺术家和工匠(隐藏的艺术家)共同创作,那位工匠的祖先可能便是宋代瓷器或明代家具的制作者,精湛的传统技艺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2)
<正>感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国传统哲学形成东方观照"物"之独特感知方式。此次展览以中国"感物"美学为视角展呈九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皆运用精湛手工技艺,在繁复的创作过程中着重于"人"对"物"的体验。此次展览中的所有设计艺术品均在中国制作,每一件器物都是由艺术家和工匠(隐藏的艺术家)共同创作,那位工匠的祖先可能便是宋代瓷器或明代家具的制作者,精湛的传统技艺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2)
庄子"吾丧我"的境界就是通过"以明"的认识方法去除"成心"达到忘我、臻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提出万物与我为一即万物齐一的思想,并用"庄周梦蝶"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齐物"的思想即物化。  相似文献   

17.
笛韵风声     
《Planning》2014,(20)
<正>"天人合一""物我同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以我之心观物,则无论是山川、草木、虫鱼、鸟兽,都是充满感情的、人格化的自然。情动于中,发而为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故而天风寥寥,笛韵悠悠,听笛听风,不过听心,地籁人籁,悉归天籁。  相似文献   

18.
正"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篇文澜万寂开。"初读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张浪院长的"初心颂",知其为《园林》杂志的开篇词,后作者以墨宝赠我,感慨之余,颇有心得,体会创作者初衷的情深意切。该诗以浩瀚的自然万物为题歌颂了对祖国山川林园的热爱并赋以由衷的赞美,抒发了有容乃大的爱国情愫,畅叙了为锦绣江山构画的蓝图,付诸实践的建设之策和高度的责任担当,是一篇宏论和思路并具的  相似文献   

19.
“侘寂”来源于中国禅宗思想,在古典园林中通过朴素美来体现,在此以玛瑙寺为例,对侘寂美学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刘东卫     
正我生于1960年代,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历经了文革时期的"非完整"中小学教育。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四届大学生,之前连建筑学之名都没听过的情况下,在我国建筑学科史上积淀厚实的母校接受启蒙学习,至今都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在1980年代的大学生涯里,充满了古都西安的华夏文明之印记,青春躁动的思想,求知若渴与催人奋进的风气。从朝气蓬勃的李家村校园到沧寂的大雁塔,先生们学识渊博的激情解疑,东楼教室忘乎所以的灯光和图书馆废寝忘食的快意,这些鲜活的画面温暖而清晰,恍如昨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