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城市社区洪涝灾害社会脆弱性与韧性的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增强城市社区抵御灾害的能力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综合减灾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依靠洪涝灾后补救行动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明晰灾前社会系统固有特征造成的脆弱性,以及灾后社会系统应对及适应灾害的韧性,对降低灾害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城市社区洪涝灾害社会脆弱性及韧性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了社会脆弱性特征、发生过程及机理、韧性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提供指导。基于脆弱性评价—运行机理—韧性优化的思路,对社区尺度洪涝灾害社会脆弱性与韧性研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通过上述研究以实现社区尺度洪涝脆弱性与韧性研究的理论创新,为我国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社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灾害应对经历了从抗灾到减少灾害损失、降低灾害风险,再到与风险共存的适灾型理念变化过程,韧性城市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作为世界上灾害频发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韧性理念能否成为降低我国城市灾害风险的"灵丹妙药"?本文提出城市可靠度理论模型,结合功能恢复曲线,分析了城市灾害应对的刚性、弹性与韧性策略特征,提出我国城市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灵活地选取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灾害来临时,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生活单元,在灾害的感知、监测和防控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从韧性社区的概念、社区风险灾害的分类入手,通过对社区存在的风险灾害分析,将社区韧性评价指标分为建设韧性、社会韧性、经济韧性和组织韧性4个一级指标,对评价指标的选取来源、依据、原则和每个指标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以期为推动城市社区韧性...  相似文献   

4.
社区作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基本单元,其应对重大灾害风险的韧性水平广受关注。本文基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Yaahp层次分析软件建立城市社区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社区规划治理韧性、社区防灾设施韧性、社区物质经济韧性和社区活动空间韧性4个一级评价指标、12个二级评价指标及30个三级评价指标,明确各项指标的权重并综合打分,以有效评价社区应对重大灾害风险的韧性水平。本文以北京市西城区丰汇园社区为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踏勘、问卷调查等形式,结合城市社区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性评价,并提出社区应对重大灾害风险的重点改善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安全和灾害风险防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国际减灾会议(IDRC2007)中明确把"灾害风险认知"研究作为未来灾害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提升灾害风险认知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小灾害风险带来的损失。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居民则是社区的细胞,居民灾害风险意  相似文献   

6.
"社区综合灾害风险管理项目"是民政部与亚洲基金会公共合作基金项目,本刊在2010年第三期曾介绍过该项目的实践经验与启示。本文以"培训"为切入点,分析总结社区灾害风险管理实践经验,以供启示与借鉴。社区灾害教育培训的紧迫性近年来中国灾害频繁发生,且损失惨重,社会对灾难的关注程度大为提高,志愿者、非政府社会组织积极踊跃参与减灾行动,政府也非常重视。但相比较大灾、巨灾发生后的举国应对而言,对中小灾害的灾前防治,地方基层却显得比较薄弱,尤其是社区层面的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7.
针对滨海城市雨洪灾害“孕灾机制复 杂、风险暴露度高、承载体脆弱”等典型特征, 应用多源数据与智能分析的雨洪灾害智慧识别 技术,提出了多尺度规划协同的韧性防灾布局的 规划思路,建构了应对滨海城市雨洪灾害的“宏 观—中观—微观”多尺度智慧—韧性海绵城市 规划方法。结合闽三角城市群—厦门市—杏林 湾片区三个典型尺度,进行规划应用探索,包括 流域—城市群层面的孕灾环境与承载体脆弱性 解析、区域生态海绵系统格局建构,城市层面的 雨洪脆弱性评价、承洪韧性空间结构布局、土 地利用规划与避灾场所布局,街区层面的分单元 差异化承洪韧性规划设计及雨洪风险智慧监测 与导控,为滨海城市雨洪灾害的智慧识别与韧性 防控提供系统化的理论方法及实践应用支持。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我国在疫情控制、经济恢复等方面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在全球形势严峻、病毒变异肆虐的当下,没有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是孤岛,仍不能排除局部反弹的风险,且病毒传播具有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等风险特征,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做好常态化防控。在此背景下,"韧性"逐渐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话语体系,社会公共健康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对疫情灾害的应对、适应及恢复能力。随着我国风险治理和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社区成为抗击风险的前沿阵地。如何提升社区的韧性治理能力,已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韧性城市理论的灾害防治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韧性城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体系来解决稳定发展需求和城市内外部干扰不可预测性之间的矛盾,并在城市灾害防治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对韧性概念起源和理论发展进行了梳理,比较和辨析了城市韧性和灾害韧性的概念和研究边界,概括了当前灾害韧性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详细介绍了适应性循环的扰沌模型和韧性城市规划基本范式,依据已有研究总结出韧性城市规划范式的基本研究策略.基于文献综述对韧性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对比分析了当前广泛应用的两个评价体系,总结了其优缺点.从区域、城市和社区三个层级系统分析了韧性城市理论在区域与城市规划及防灾领域中的应用,依据对已有研究综合分析,探讨了城市灾害韧性研究的三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规模的急剧增加,各种灾难事故造成的损失让居民面临着风险威胁。为此,本文针对中国灾害威胁与事故隐患问题,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面向社区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模型,并对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汶川大地震后城乡防灾与救灾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灾后现场灾情以及灾后救助、抢险、规划重建工作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目前的防灾现状水平,对城市防灾体系、救灾体系的建设,居民防灾意识的培养与训练,防灾、救灾策略及系统运作提出建议,供防灾减灾科学研究,政府机构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各职能部门的防灾、救灾运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几次地震灾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滑坡、泥石流、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针对厦门市地质地貌状况,分析了在地震来临时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造成这些地质灾害的原因,提出了防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对策。本文还就减轻地质灾害、提高规划选址水平、增强防灾意识等提出建议,供今后在工程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5.12汶川大地震灾后现场灾情以及灾后抢险、恢复重建工作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地质灾害及造成这些地质灾害的原因,并通过分析,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本文还就减轻地质灾害、提高规划选址水平、增强防灾意识等提出建议,供今后在工程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茵 《时代建筑》2009,(1):42-45
文章通过对日本社会防灾体系的学习和介绍阐明了它对建立和提高下代的安全防灾意识的重要性。抗震防灾教育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各国都同样重要它是一个国际性的重要课题。在中国学校同样应该通过进行类似的抗震防灾教育活动,以达到普及灾害知识和提高灾害防范意识的具体效果。  相似文献   

15.
穆祥纯 《特种结构》2009,26(3):69-76
近期,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为了引起对城市桥梁防灾减灾问题的高度重视,推动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发生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的7个城市桥梁的典型的灾害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诠释了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内涵。同时,客观地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陈述了目前国际桥梁界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史斌  刘弘涛 《室内设计》2022,(2):100-106
廓清不同灾害应对理念在规划应用 中的逻辑与特点,对防灾减灾规划框架的建 立与实施意义重大。回顾总结了综合防灾减 灾、灾害风险管理、韧性、安全等4种理念 的内涵,从系统认识角度将其归纳为“行为 导向”与“功能导向”两类。不同理念指导 下的规划在目标、对象、内容及实施效益方 面存在差异,但也具有风险“识别—分析— 评价—处置”的潜在规划编制逻辑。遵循城 市系统中存在的“结构—涨落—功能”作用 关系,建立了“功能需求整合—风险评价衔 接—空间系统组织—规划实施控制”的防灾 减灾整合框架,提出了防灾减灾规划应满足 的多功能目标、风险评价路径、空间系统组 织思路以及规划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城市的灾难风险管理规划涵盖自然,科技和社会风险,涉及物理、经济、人口、政治等多个层面,极为复杂。本文介绍了哥伦比亚波哥大首都区于2005年为制定“区域灾难防治与应急救援规划”而应用的“灾难风险管理规划框架”,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套富于实用性的概念及操作方法;同时本文还着重讨论了波哥大在这一系统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8.
防灾公园的建设和利用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和防灾设施规划等宏观层面加强统筹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公园地形地貌条件、河流水系、砂石土壤及公园设施的综合利用探讨城市普通公园兼容防灾公园的可行性以及利用城市普通公园开辟防灾公园的具体路径,以实现城市公园综合防灾减灾功能的整体提升。最后从地形设计、水体设计、建筑设计和植物栽植设计等几个方面指出城市防灾公园景观设计的技术要点及有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黄土滑坡在我国的区域分布规律 ,详细的总结了黄土滑坡的形成条件及产生滑坡的影响因素 ,介绍了一种滑坡稳定的验算方法———滑坡推力法 ,通过对某一工程进行稳定性验算表明该法的合理性 ,并且结合该工程讨论了滑坡稳定性评价中计算参数的选取方法及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探讨——以西昌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艳  郑岭  高捷 《规划师》2011,27(8):19-25
日本、我国台湾等地的防震避难空间规划的实践经验包括:以防灾生活圈作为空间组织的基本单元,结合城市用地分级设置避难场所,有效组织防灾避难的通道系统.借鉴以上经验,我国大陆城市防震避难空间体系应以防灾生活圈作为组织核心,由三级防灾生活圈与防灾隔离带共同构成.西昌城区防震避难空间规划基于以上体系,结合避难场所划定防灾生活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