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发生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的7个防灾减灾的典型案例进行了综合分析,诠释了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内涵,客观地指出了当前我国在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当今国际桥梁界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引起人们对城市桥梁的防灾减灾问题的高度重视,推动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防灾减灾政策的发展,指出当前阶段在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及控制等技术仍有欠缺,信息化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薄弱,并缺少综合化、集成化与系统化的防灾减灾科技平台建设。为促进城市防灾减灾建设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防灾转变,提高防灾减灾信息化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在系统研究城市建设多灾害防御技术基础上,构建"单体建筑防灾设计—区域防灾分析—统一管控平台"三个层次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技术理论体系,完善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实现了从单体建筑到城市不同维度的灾害分析与处置决策支持,对于提高我国城市建设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防灾减灾经验证明,城市防灾与减灾工作必然要走综合防御的道路,通过建设和不断完善城市综合防御体系,增强城市重要工程与生命线要害系统综合防灾能力,保障城市和居民的安全。本文以苏州市抗震减灾规划为例,首先分析了城市建设抗震防灾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防灾空间布局规划对策、防灾空间布局、救灾骨干网络布局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相关抗震减灾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我国多地频发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惨重,地区建设发展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和阻滞。灾情在不断提醒我们——我国的城乡规划建设防灾减灾工作亟需深化,总体规划要从伊始就与防灾减灾规划相互支撑,紧密结合,并将防灾减灾规划切实落实。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抗震减灾领域的资深专家北京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中心常务副主任苏经宇教授。采访中,苏教授就如何做好城乡规划与防灾减灾规划相结合以及灾后重建中应注意的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重庆建筑》2009,8(11)
<正>《城市道桥与防洪》10/2009论基于生命线工程的城市桥梁防灾减灾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各地的城市桥梁建设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呈现出大规模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人口和社会财富也不断向城市集聚,改变了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和自然生态环境,增大了城乡灾害风险。我国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习借鉴引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2005年以来,国际上防灾减灾工作已由之前的应急响应为主逐渐转向了韧性城市建设,也涌现了一批成功案例。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自然灾害形势、党和政府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模式向韧性城市建设转型,以及国内外韧性城市规划建设概况介绍,力争为大家提供一个较为全面而系统的韧性城市规划建设演变图。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威胁严重的国家,但我国防灾减灾事业起步较晚,目前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灾害对策体系,在灾后重建及应对方面也比较缺乏经验。因此,借鉴他国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我国城市发展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进而维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该文针对我国防灾体系的不足,对日本防灾减灾管理体系的内容、避难空间设计、传统木构建筑的防灾措施、生态环境建设及宣传普及工作等方面进行总结,为加强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保军 《山西建筑》2009,35(30):45-46
通过对城市灾害的认识,就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功能作了探讨,阐述了目前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的建设现状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城市避灾绿地的规划要点,以提高城市抗风险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现今,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能力远落后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城市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城乡统筹思想的指导下,本文重新审视并改变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传统被动地位,明确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辩证统一关系。以陕南山区丹凤县作为理论研究开展的实践载体,探索丹凤县基于综合防灾减灾的城乡空间布局模式,以重点解决城乡统筹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促进丹凤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传统与非传统的城市灾害事故日益频繁,重现周期日渐缩短,损失严重,教训深刻,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倍受关注.本文根据我国大中城市灾害及其特点,针对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防灾规划的实施情况,指出在城市综合防灾水平建设方面的若干问题,并从体制、机制、法制角度出发,科学地提出防灾、减灾、救...  相似文献   

11.
防灾公园的建设和利用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和防灾设施规划等宏观层面加强统筹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公园地形地貌条件、河流水系、砂石土壤及公园设施的综合利用探讨城市普通公园兼容防灾公园的可行性以及利用城市普通公园开辟防灾公园的具体路径,以实现城市公园综合防灾减灾功能的整体提升。最后从地形设计、水体设计、建筑设计和植物栽植设计等几个方面指出城市防灾公园景观设计的技术要点及有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后城乡防灾与救灾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灾后现场灾情以及灾后救助、抢险、规划重建工作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目前的防灾现状水平,对城市防灾体系、救灾体系的建设,居民防灾意识的培养与训练,防灾、救灾策略及系统运作提出建议,供防灾减灾科学研究,政府机构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各职能部门的防灾、救灾运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莉 《建筑与环境》2009,3(5):173-174
历史旧城区是具有历史传统风貌和特色的住区,承载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历史旧城区往往高密度开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过高,城市环境恶化旧城区里多种复杂系统叠加,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混沌理论的“混沌性”。混沌的历史旧城区往往在灾难面前表现脆弱。本文用混沌理论的“奇异吸引子”概念来说明城市灾难现象,然后从混沌性产生的条件出发反向推导出旧城区更新中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并具体分析说明:因此.混沌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城市更新的重要性,也为目前的历史旧城区抗震、防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将城市安全战略纳入城市规划领域,在分析城市安全观的基础上,探讨特大城市安全战略的规划重点,包括形成具有防灾功能的城市"安全网格";形成适应灾害状态的城市"有机结构";形成适度分散的城市功能、合理的城市规模、多元化的交通网络;形成以城市安全为导向的生态格局;形成以地下空间为载体的"第二城市"等,并提出以公共安全为核心的城市应急体系作为保障,为传统防灾规划的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上海浦东区主要灾情的分析和防灾设施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浦东新区建设,实行防灾、防冬与地下空间三结合的必要性和从城市总体布局、结合城市交通发展、通过合理安排城市生命线工程以及结合民用建筑的修建进行三结合的可能性.同时,提出了浦东新区建设实行三结合必须加强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谢璇 《华中建筑》2010,28(6):80-83,110
在近代抗日战争期间,战时首都重庆遭到日军长达五年多的无差别轰炸,给重庆城市带来灾难性的破坏,但也给重庆提供了遵循现代城市功能,要求重建城市的机遇。为了城市的减灾防御,国民政府在重庆的旧市区进行了开辟火巷等战时特殊的城市建设。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空袭给城市所造成的损失;而且在废墟中重新梳理城市,通过对城市功能和空间格局的改造,进一步地推动了重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李军  吕庆海 《室内设计》2018,(4):107-114
我国村镇地区灾害频发,防灾减 灾规划不足导致受灾严重,而国内针对村镇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理论基础研究相对有 限。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从防灾规 划前期村镇灾害分析与评估、村镇综合防灾 规划、村镇综合防灾规划评价三个层面建立 整体的村镇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体系。并以木 鱼镇镇域为例,进行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尝 试,通过镇域基础条件分析、灾害概括与特 征分析、现状综合防灾能力评估、镇域灾害 风险评估、镇域防灾规划编制和镇域综合防 灾规划评价予以说明佐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当前防灾理念,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园已落成的各主要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建筑主要灾害及隐患特征,总结了影响校园建筑安全问题的相关因素和最普遍的威胁类型。指出对已落成建筑物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校园安全容量和防灾减灾能力,是城市防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桥梁建设向大跨径、深水域、近海和崇山峻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在回顾了苏通大桥等一批桥梁的技术难点之后,归纳总结了大跨径桥梁的技术创新,提出了大跨径桥梁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量大面广的中小桥梁提出了集成设计的理念;分析了桥梁防灾减灾技术的热点问题;探讨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及养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日本都市绿地防灾系统规划的思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近年来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大规模灾害的频繁发生,如何建立"安全都市"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课题。在每年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日本,经过长年的防灾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不断地把它们活用于城市绿地建设之中。分析日本防灾系统规划,揭示制定绿地防灾系统规划要点,系统地整理了有关防灾的基本概念,以供读者把握防灾建设的整体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