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英国著名的建筑评论家肯尼思·弗兰姆普敦(KennethFrampton)[1]曾在一篇评论拉菲尔·莫尼奥(JoseRafaelMoneo)的文章中谈到“晚期现代主义所谓‘装饰的庇护所’中的法则和角色”时,批评了由“时髦的大众媒介”带来的“即时性”对建筑持久意义的消解,而把莫尼奥则归属于某种新现代主义的清晰而恒久的文化,他问道:“这位建筑诗人在我们这一贫乏的时代将如何确立自己的位置?”然而,早在70年代初,欧洲建筑界就已敏锐地预感到莫尼奥这位冷静的年轻人将与约瑟·路易斯·舍特(JosenLluisSert)”’一样,成为一代西班牙建筑…  相似文献   

2.
贝聿铭先生荣获中国建筑学会“杰出建筑成就金奖”本刊讯:鉴于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在国际建筑事业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国际上的声望,1993年ll月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授予贝聿铭先生,“杰出建筑成就金奖”。这位来自美国的华裔建筑大师是获此项殊荣...  相似文献   

3.
以技术与艺术的双重视野,分析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在技术性思维主导下,对建筑艺术的探寻.透过对其生平与建筑成就的追溯,分析这位多项建筑成就奖的建筑师,如何透过技术性思维与建筑艺术设计手法融为一体,奏出独特而凝固的交响乐.文章通过对“技术性思维”理念及其具体体现出的“与自然融合的场所精神”,并通过选取代表性建筑作品设计手法进行逐一分析与比较研究,验证技术性与艺术性,始终是建筑最基本的定义与目标追求,从而以对其经典作品的重新解释,为当代建筑迷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下,我们又迈进了新的一年。《时代建筑》在广大作者、读着的关爱下走过了12年历程。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学习和探索,希望能把刊物办得既有丰富的内容、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有大家喜爱的版面形式。去年杂志正式定版为国际流行大16开,彩页增至16个版面,在内容上着力于介绍上海及浦东新区的建筑设计作品,体现了较强的地域特征。同时有意引导对当代最新的学科预域如“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城市设计”、“人居环境”、“节能建筑”、“智能建筑”等的研讨,并通过“境外事务所介绍”和“建筑专…  相似文献   

5.
走近柯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露易 《时代建筑》2002,(5):88-91
我们究竟在多近的距离认识过柯布西耶?我们是否认真地问过,《走向新建筑》中的帕提农为何如此地闪亮着光辉?这位大师在其早年的“东方之旅”中究竟还发现了什么?也许,为了理解现代建筑.理解西方的现代建筑,我们应该再次回望这位20世纪的英雄。  相似文献   

6.
周学龙 《智能建筑》2024,(1):132-134
在BIM技术加持下,装配式建筑得以快速发展,而在智慧化应用背景下,BIM装配式建筑不再停留于局部应用,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BIM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本文探讨基于BIM技术下装配式建筑“智能化”的概念与建造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的建筑美术教育,可以归纳为“传统技法训练”“结构素描训练”以及更符合当下趋势的“视知觉训练”三大体系。通过分析它们的发源和特点,对比不同学者的教学总结,可以归纳出现今国内建筑美术教育概况及其革新方向。同时,在深入分析“视知觉训练”体系之具体教学构架、特性及不足的基础上,针对地方院校建筑美术教育现状,从“在地性”“课程联动”“个人情感”等方面入手能够提出某种批判视角下的“视知觉训练”新构想,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教改实验。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力争“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双碳”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建筑通过采用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低碳材料提升建筑能效,同时提高建筑质量、环境品质和健康舒适度,以实现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多重目标。在实际项目操作中,囿于成本、运营等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负建筑     
朱锷 《中州建设》2009,(14):80-80
这位日本设计师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的旁边建起了他的代表作之一,也实践了他的“负建筑”理念。那么,什么是“负建筑”呢?翻开这本书,隈研吾似乎并不急于给出他的答案,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个建筑师对自身使命的叩问和思索。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具根源性的一个观念,其在思想史上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传统建筑影响很大。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基本单元问题的分析及中国人环境心态的形成原因的探讨,同时通过论述中国古代工匠的地位,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始终逃避在自然之外,“天”与“人”并没有达到“合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全民体育健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体育建筑正在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体育建筑创作中“表皮化”现象已渐渐取代实体成为建筑形象的主角。该文阐述了“表皮化”的含义和此现象产生的必然性,以及“表皮化”的分类。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对体育建筑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同时受作者个人水平所限,难免有失偏颇,也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叶丽影  刘云华  戴国强 《建筑结构》2023,(6):100-105+130
医疗类建筑作为重点设防类公共建筑,如何保证其在地震过程中“功能不中断”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对于高烈度区医疗建筑,《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国令第744号)提出需进行多遇及设防地震工况的包络设计。而单纯通过加大构件截面尺寸的传统设计方法往往效果不佳,且易出现“肥梁胖柱”现象。为了有效控制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从而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采用在结构中增设金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设计方法,对减震及非减震结构进行不同地震工况下的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减震结构在设防地震作用下能够满足《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国令第744号)中正常使用的各项性能指标;同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能够较好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目标,抗震性能较纯框架体系好。通过模拟医疗冷库用房环境进行阻尼器的性能测试,进一步证明了低温环境下阻尼器力学性能稳定,滞回曲线饱满。  相似文献   

13.
“回归”和“虚无”是日本文化中对于时间与空间的理解,源自于日本日常生活中的“间”文化。通过分析“间”所表现出的“日本性”,同时以矶崎新在西方反响热烈的“间”文化展为脉络,解读“间”思想影响下矶崎新的时间与空间观念,并探寻融入在矶崎新的建筑作品空间与形式的组织和体验当中的“间”思想。  相似文献   

14.
布正伟 《建筑创作》2006,(7):i0023-i0024
每个历史时期的建筑话语,都会有一个中心词:20世纪50年代是“形式与内容”,60年代是“建筑美学与建筑风格”.70年代是“设计革命化”,80、90年代是“个性、创新”,90年代末至今是“特色、标志性”,在设计舞台上跌跌撞撞地走过了40多年后,我确实感受到了时代的巨大变迁,但同时也悟出了一个基本道理:绕来绕去,我们并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心,还是要回到人类建筑活动的“出发点”上来。尽管当今要考虑的因素(问题)要广泛、深远得多,也尽管当今我们的价值取向因历史和现状的千差万别而各有不同,但是终归还是需要我们在一定的“规则”下,去“玩”各种建筑因素(即影响建筑的各类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最佳组合”与“系统整合”的这类“游戏”。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原始时代石块的堆砌,工业时代机器的轰鸣,建筑陪伴人类一路走过,美轮美奂的建筑形式证明了自己不仅是冰冷的钢筋水泥,砖石砖瓦的堆砌,也是社会化的艺术品,是人所营造的艺术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建筑的审美功能因其实用功能而更具流传性和感染力。在众多因素中,色彩作为“建筑的外衣”,是“赋予建筑以生机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通过色彩的视觉观感建筑元素或明或暗,或近或远,或轻或重,玩转多层次的空间艺术,另一方面,建筑色彩在表现建筑作品外观造型的同时,更为建筑师与人们搭建了一座连接内心情感的桥梁,使建筑本体充满了“人性”的魅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营造一个满足使用需要完全由人工控制的舒适的建筑空间已并非难事。但是,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由此产生的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众多建筑空间所表现出的自我封闭和与自然环境缺乏沟通的缺陷却成了建筑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识之士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设计“生态建筑”和营造“山水城市”的设想,力图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降低建筑的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希望通过将自然环境与城市空间的结合来改善城市环境和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17.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3,(10):107-115
当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西格兰姆大楼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钢结构、玻璃幕墙就注定成为现代城市建筑中的主角。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这种在阳光下明晃晃的建筑立面很快就风靡了世界各个城市。同时,在“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的催生下,一栋栋建筑形式简洁而雅致的高楼也迅速地不断抬高着城市的天际线。然而,当密斯追求建筑内部精致的细部时,浮夸躁动的都市却没有继续“模仿”,现代主义的风潮带来的是大量简单到几乎没有内容的玻璃盒子,让城市成了真正充斥着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丛林。  相似文献   

18.
张明生 《江苏建筑》2001,(B10):32-33,35
在多元化创作思维的影响下,一些建筑师为“创新”而“创新”,出现的拉拉扯扯,奇,特,怪的建筑,本文从城市,建筑科技以及建筑的本质属怀出发指出当今建筑师应该的秩序,宁静,沉默和统一的创作意识进行自律,创作出“简约”一些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9.
于戈  邹广天 《新建筑》2009,(1):112-114
试图从建筑创新的角度出发,研究近几年来在亚洲爆发的以“新日本主义”为主导的“新异术”影响下的日本现代建筑创新活动。通过对“新异术”及其影响下日本现代建筑创新的艺术特征的审视和剖析,力图廓清这些创新活动所显现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发挥装配式建筑的减碳效应,本文从政策支持力度、生产建造能力、技术创新水平、可持续发展潜力、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现状,通过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装配式建筑发展规模进行估计,总结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同时,在此基础上探讨“双碳”目标下装配式建筑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双碳”目标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