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莹  蔡军 《华中建筑》2012,(5):129-133
《营造法原》被誉为"中国南方建筑唯一宝典",但目前学术界对其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书背景和文献内容介绍上,对该文献记载的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营造技术的研究较少。该文首先明确《营造法原》的地位及构成,对《营造法原》中关于厅堂的记述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厅堂大木构架的分类体系,总结各类特点,并对其深入剖析。最后,通过对厅堂大木构架形成模式的分析,阐明《营造法原》中各种厅堂的相互关系及衍变。作为《营造法原》体系研究系列之一,期望能对江南地区厅堂研究进行补充,并力求为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的维修和保护提供可参考和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蔡军  樊轶伦 《建筑学报》2023,(S2):12-16
《营造法原》是姚承祖根据世代相传的“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整理而成,其中,详细记载了作为厅堂(或殿庭)重要空间组成部分的“轩”。首先解读了《营造法原》中的“轩”;其次,通过田野调查、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方法,探讨江南地区各片区代表性建筑中“轩”的种类及位置、构件及样式,并与《营造法原》中的“轩”进行比较。对《营造法原》中记载的“轩”在江南地区的流布与变异进行了分析,为深入香山帮木作营造技术在江南地区的源流及变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叶桂 《华中建筑》2014,(11):157-161
在生态、低能耗理念充斥着每一个角落的今天,木结构建筑将成为现代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而中国传统建筑的再现则是木结构建筑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营造法原》是记述中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营造作法的专著,而目前对于《营造法原》还没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尤其是针对传统建筑立面构成这方面的研究更少。该文主要通过对《营造法原》中关于建筑立面主要构成比例的分析研究,从而归纳总结出《营造法原》中建筑立面主要构成部分的比例尺度关系,以期为江南传统建筑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蔡军 《建筑师》2019,(1):61-65
《园冶》屋宇中记载了15种建筑类型、4类建筑构架、8幅构架图式、3个屋架细部及3幅地图式。本文通过对《园冶》中记载的建筑平面形制、构架样式及构件细部进行解读,结合实地调研及匠师访谈,并与《营造法式》《工程做法则例》《营造法原》《鲁班营造正式》等建筑史料进行比较,阐释《园冶》中屋宇的构架样式及其特点,试图通过这一研究,弥补目前学界对《园冶》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究江南地区传统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的源流与变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营造法原》是“南方中国建筑之唯一宝典”,对研究江南古建筑有重大意义,是从事江南古建、园林事业者之必读。但姚承祖先生原著的《营造法原》“近乎匠家记录”,虽经张至刚(镛森)先生增编,因种种原因,仍保留了一些苏州的行话、土话、别字及杜撰的字,  相似文献   

6.
蒋帅  蔡军 《华中建筑》2014,(5):169-173
中国古典建筑文献是我们研究古建筑的重要依据。基于古典建筑文献,以亭为主题的研究已有一些,但对于亭的分类体系研究尚不多见。该文作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亭系列研究之第一步,选取对江南地区古典建筑影响至深的《营造法式》、《鲁班经》、《园冶》、《营造法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文献中亭的记述进行归纳,然后对其分类体系进行研究,这一探索对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研究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营造法式》是研究宋代建筑必不可少的参考书,书中对宋代建筑的制度、做法、用工及图样等方面都作以详细介绍。作者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读,总结了其对室内环境设计的一些启示,从古建筑营造的空间、形态及规则制度等方面感悟古建筑营造的美学价值,体会《营造法式》中的室内环境艺术。宋代及《营造法式》的渊源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在文化、艺术、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很大  相似文献   

8.
经建设部审查,批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27个单位编制的《墙体节能建筑构造》第35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自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原99SJ403《楼梯建筑构造》,04J902-1《医院建筑构造及设备-门、窗、隔墙、隔断及专用构造》,90D401-1《塑料防护式安全滑触线安装》、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在上海活动的香山帮工匠及其所营建的代表性建筑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研究、工匠访谈、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探讨香山帮与上海的渊源及其影响。香山帮作为江南地区最主要的建筑帮派之一,对位于江南核心地区的上海中式传统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的深入开展,将对香山帮在江南地区的建筑营造活动及上海传统建筑等问题的研究有所补充,并为进一步探讨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特性及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居建筑的拆迁和异地重建经常面临着测绘图纸粗糙、建筑构件缺失、重组困难等问题,给重建和再设计带来额外的工作量。文章基于《营造法原》中对南方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构件的特征描述,建立了传统建筑的参数化模型,可以基于粗略的测绘图和尺寸数据进行快速3D虚拟重建,完成包括斗拱、翼角、轩法、提栈、贴式等木结构的准确复原,从而指导建筑的重组、增补和装修设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宋《营造法式》之“举折”、清工部《工程做法》之“举架”和民国《营造法原》之“提栈”等几种典型定侧之制的梳理,结合对乡土营造中屋面坡度术语、类型和具体作法如起架法、“先起后调”法、“减尺定侧”法、定斜法及其他方法如提线法、弯板法等实例的分析,窥探中国传统建筑屋面坡度作法的多样性,并在营造思维上试图对其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宋《营造法式》之"举折"、清工部《工程做法》之"举架"和民国《营造法原》之"提栈"等几种典型定侧之制的梳理,结合对乡土营造中屋面坡度术语、类型和具体作法如起架法、"先起后调"法、 "减尺定侧"法、定斜法及其他方法如提线法、弯板法等实例的分析,窥探中国传统建筑屋面坡度作法的多样性,并在营造思维上试图对其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3.
宋李诫《营造法式》在很长时期内,是一部无人能懂的天书。中国营造学社为这部书的研究制定了计划, 梁思成等先生加盟学社后,先从清式营造法入手,撰写出版了《清式营造则例》,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之初步。进而探索宋式建筑,从辽、宋及唐代建筑遗例开始,经十数年实例考察与探究,完成《中国建筑史》。后进一步展开 《营造法式》研究,在十分艰难的外部条件下,梁思成先生仍在辞世之前基本完成《营造法式注释》上下册基础文本。上卷初版于 1982 年,全书出版于 2001 年,为世人学习古代典籍《营造法式》,奠定了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对杭州历史建筑的营造方式和类型进行分析和概括,然后从主体结构、墙体、屋面、楼梯、材料等具体构造出发,分别对传统木构建筑的营造技术特征、近代砖木结构建筑的营造技术特征、近现代砖混、钢混建筑的营造技术特征进行详细阐述,为系统研究江南地区近现代历史建筑营造技术特征提供案例和素材。通过分析发现,杭城近现代历史建筑所采用的营造方式、建筑材料和风格,与其使用功能、时代背景、文化影响具有密切的联系,并在江浙沪地区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学界关于《营造法式》转角做法的考察多停留在实例比对的定性研究阶段,对文本信息反映的空间构造与数理关系则较少推导。本文围绕《营造法式》“功限”部分记载的大量角内构件长度数据,通过作图分析其具体所指 (是实体长还是投影长,是边缘长还是中线长),进而反证李诫的数据录述逻辑。通过角内空间容纳角昂、角梁、衬角栿等构件的能力,证明大角梁斜置是《营造法式》默认的结角方法,并对殿阁与厅堂构造的山花处理、角梁收尾等内容展开对比考察,从而在分析文本所录构件长度数据的基础上,尝试深化对北宋官式建筑结角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在常州府活动的香山帮匠人及其所营建的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匠人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香山帮与常州府的渊源及其建筑营造特点。香山帮作为吴地、江南最主要的帮派之一,对位于吴地核心地区的常州府传统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的深入开展,将对香山帮在江南地区的建筑营造活动及常州府传统建筑等问题的研究有所补充,并为进一步探讨香山帮木作营造技术在江南地区渊流及其变迁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宋《营造法式》中的翼角部分叙述简略 ,在众多建筑著作中 ,也很少涉及到这部分的论述。至今古建界尚不清楚它的准确构造。在《营造法式》一书中 ,对翼角构造的叙述 ,分散在梁、檐、阳马诸条之内 ;而对翼角的主要构件“阳马”的描述 ,廖廖 2 6 0余字如同天书 ,一般人读后均难得其要领。梁思成先生在《营造法式注释》中翼角的构件及做法 ,注释本都存疑或从略了。如“阳马”条注解写道 :“在《大木作制度》中 ,造角梁之制说得最不清楚 ,为制图带来许多困难 ,……我们列举了若干唐宋时期的实例作为佐证和补充 ,(大木作图 95、 96、97、 98、 99…  相似文献   

18.
该文是《可持续营造建筑系列丛书》的书评,从“土法”与“洋法”两方面论述了高技术与低技术可持续营造建筑设计的实质。可持续营造的建筑即是本源的建筑。建筑设计的本源即是建筑功能与可持续营造的“高技”与“低技”的结合。“土法”和“洋法”在可持续营造之中的体现与目标、可持续营造建筑的设计方法及过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和关键技术是生态建筑设计探讨的四个重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归纳了斯宅村传统民居特色的基础上,阐述了其营造技术的复杂个性。通过对营造语汇、建筑形制和尺度模数等木作营造意匠进行分析,再将其与近世《鲁班经》、《营造法原》等营造文献以及徽派、闽台等地民居的诸多内容进行比对,结合历史和文化层面因素,总结当地营造技术地域特征的类型倾向,并尝试追溯其源流派系,以丰富杭绍平原民居建筑文化的内容,为文物保护和浙江民居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十庆 《华中建筑》1999,17(4):92-98
文章通过日本唐样与完元江南建筑的比较,分析从《营造法式》到《工程做法》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和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