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针对煤粉着火温度与煤质指标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煤粉着火温度预测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预测评判,并与常规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较,以验证此模型的可靠性和精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该模型比传统计算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能更准确地预测煤...  相似文献   

2.
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煤粉着火特性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建国  翁善勇  赵虹  岑可法 《动力工程》2006,26(1):81-83,115
利用热分析(TG-DTG)数据建立了煤粉着火稳定性指数CI,它是煤粉着火温度与燃烧强度的综合反映。采用遗传算法(GA)对BP神经网络结构进行了优化,获得了影响煤粉着火稳定性指数CI的主要煤质指标(Mnd、And、Qnet、Qad、焦渣特征CRC)和最优BP神经网络的隐层数、神经元数、激活函数,建立了煤粉着火稳定性指数的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20个校验样本进行了预测,得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煤质特性是影响煤着火特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一维燃烧炉对动力用煤的着火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影响煤粉着火过程的煤质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挥发分、水分、灰分、固定碳含量对着火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着火判别指数δ,提出了利用煤质分析数据计算着火温度判别指数δ,从而判断动力煤的着火特性方法,并对计算所得着火温度与试验测得的着火温度进行拟合,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571,表明这种评价煤着火特性的方法比较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针对关系到锅炉经济安全运行的煤着火温度估计难的问题,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煤粉着火温度的预测模型,并和利用PLS以及BP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克服了BP神经网络泛化能力弱以及PLS无法解决的非线性等问题,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的煤粉着火温度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为避免煤热失重反应静态燃烧过程获取的燃烧参数与实际锅炉动态燃烧之间的误差,以及解决沉降炉实验工作量大、难以对所有煤种进行试验的问题,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了煤粉着火特性模型,通过对热失重反应过程的机理分析确定最佳输入变量,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热失重反应过程数据预测煤着火性能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在实际中应用,指导大型电站锅炉及燃烧装置的设计和运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主要动力用煤的着火特性试验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沉降炉试验系统对41个动力用煤的煤样进行了着火特性的试验研究,并在深入分析煤粉着火的过程及试验数据基础上,提出了直接应用煤质分析数据(工业分析)就可计算煤种的着火特性指标——着火判别指数δ,δ与试验数据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58。  相似文献   

7.
煤质常规分析指标与燃烧特性参数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指导电厂的优化运行。对81个煤样进行了热重分析实验并获得燃烧特性参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基于煤质分析数据的燃烧特性参数预测模型,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遗传算法和多次预测取平均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建立的着火稳燃特性指数(R_w)预测模型的拟合度(R~2)为0.957,10个预测样品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15;燃尽特性指数(R_j)预测模型的R~2为0.938,MAE为1.17。在生产现场利用常规分析快速预测煤粉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8.
浓稀相煤粉燃烧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车长源 《动力工程》1997,17(1):5-9,15
浓稀相燃烧器良好的煤粉着火特性和负荷运动功能正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作为煤粉锅炉低负荷运行的节油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型锅炉上。文章介绍了具有乏气送粉特点的410t/h煤粉锅炉应用浓稀相燃料技术提高低负荷稳定性,实现50%额定负荷投助燃油的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9.
锅炉运行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种性能,锅炉设计应按合同规定的燃煤特性进行。 燃煤特性用目前试验室常规分析方法已不能完全反映燃煤的特征。近10年来,国内外开发了多种分析新技术来研究煤在炉内的燃烧特性,用以预测燃烧工况。 用热失重分析法研究煤粉的热解过程及燃烧特性。在同一煤种中,其着火特性往往表现出分散性,不同煤种的燃烧特性则更不相同。热失重分析是将煤粉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定在燃烧过程中的失重曲线,依此曲线来预测或比较各煤种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10.
煤粉燃烧稳定性指数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沉降炉试验系统进行煤粉着火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得到反映煤粉着火燃烧放热情况的烟温温差分布曲线,利用烟温温差分布曲线和着火温度指数建立判断煤粉燃烧稳定性的指数Wc。通过Wc可以对不同煤种的燃烧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比较,进而为电厂安全选用新煤种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流化床锅炉的点火方式大致分为床上静态点火、床上流态化点火和床下热烟气流态化点火三种方式.本文所开发的非水冷风室床下热烟气流态化点火方式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燃料消耗少和启动迅速等优点,在水煤浆流化-悬浮燃烧锅炉的启动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本文总结了胜利油田10余台水煤浆流化-悬浮燃烧锅炉在启动过程中采用非水冷风室床下热烟气点火技术的运行经验,并探讨了该技术在流化床锅炉启动过程中的应用前景,对同类型锅炉的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理论与设计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海瑞  吕俊复  岳光溪 《动力工程》2006,26(1):42-48,69
提出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流态性质、定态设计、物料平衡的设计理论。介绍了清华大学提出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标准实验方法,包括煤成灰磨耗实验方法、石灰石爆裂磨耗及反应活性实验方法、点火温度测量方法及给煤输送特性测量方法。这些实验结果是锅炉设计运行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关于煤的着火特性的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煤的着火特性系数,综合考虑了挥发分、着火温度、煤着火时的燃烧速率对着火的影响。提高了煤着火特性判别的可信度,可以指导燃煤设备的设计与运行。  相似文献   

14.
选取天池能源浅层和深层煤样进行研究,以大同烟煤作为对比,了解采矿深度对煤质及燃烧特性的影响,为准东煤的勘探和燃烧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随着采矿深度的增加,煤中水分减少、灰分降低、发热量增加、含硫量减少,煤质更加接近烟煤;煤灰中Fe2O3明显减少,煤的结渣趋势减轻;煤的着火温度略有降低,燃烧速率提高,燃烧特性变好。与大同烟煤相比,准东煤高水分、低发热量、低氮含量,燃烧时着火温度显著降低且燃烧速率低。  相似文献   

15.
在一维煤粉燃烧试验台上对电站动力用单种煤及其混煤燃烧时氮氧化物的析出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探讨组分煤种的煤质比例以及掺混比例对氮氧化物析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Ox主要是在煤粉着火过程中产生的,其生成量与煤中的氮含量和挥发分含量密切相关;混煤燃烧时,各组分煤种氮的析出是既独立又相互影响的,混煤氮的析出曲线一般具有“双峰”结构,峰值区域较宽,其NOx生成量与各组分煤种的氮含量基本呈线性关系。掺烧比例对混煤氮的析出有较大影响,在贫煤中掺混其它煤种时,混煤氮的析出时间、析出浓度与各组分煤种的加权平均值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煤质变化对钢球磨煤机贮仓式热风送粉制粉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华北某电厂的燃煤锅炉及制粉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锅炉和制粉系统的热力计算及现场实际测量数据,定量分析了煤质变化与粗粉分离器后煤粉细度、煤粉水分、磨煤机最佳通风量、磨煤出力、出力储备系数、单位磨煤电耗、露点温度和三次风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煤种,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分析表明:对制粉系统运行安全性、磨煤出力和经济性影响最大的煤质因素是可磨性指数和原煤水分.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测量基本吻合,采用的计算与分析方法对普遍存在的同类问题具有参考价值.表9参6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樊泉桂 《动力工程》2006,26(4):457-461
阐述了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的优化设计,主要包括:下辐射区水冷壁采用内螺纹管,降低质量流速,准确掌握超临界流体热物性,减小工质焓增,减小热偏差和壁温偏差,降低局部热负荷,提高安全裕度等综合性措施。最低直流负荷优化选择综合考虑启动系统成本和变负荷运行范围以及对负荷快速变化的跟踪性能,以适应机组调峰。对1000MW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强调应高度重视运行煤质变化的影响并严格监控水质。图5表1参7  相似文献   

18.
对一种新型电站锅炉无油点火煤粉燃烧器的着火燃烧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利用CFX软件对高温空气直接加热点燃煤粉气流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点火室内温度场和浓度场分布,并且重点讨论了不同煤粉浓度对煤粉气流着火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煤粉气流的稳定着火只发生在一定的煤粉浓度范围内。所进行的理论模拟计算与现场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