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油机机带齿轮油泵容积效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汉峰 《柴油机》1992,(4):50-52
<正> 1 前言柴油机的机带齿轮油泵一般多由一对外啮合的渐开线齿轮和泵体组成。这一对齿轮置于泵体之中,在齿轮的齿顶方向(径向)和齿轮侧面都与壳体保持一定的间隙,保证齿轮在高速旋转及承受负荷下不致发生卡死现象。同时由于轮齿在啮合过程中,两轮齿逐渐互相嵌入对方的齿谷而强行挤出在齿谷中装载的油,形成压力油。因此为了消除齿轮油泵的困油现象,一般在泵体和泵盖端面开有卸荷槽。为此油泵的品质应以两方面来衡量:a.静态品质(包括平均流量、平均压力及各种效率指标);b.动态品质(包括油  相似文献   

2.
刘震北  张雅兰 《节能技术》1993,(5):19-20,25
具有环形油腔的止推静压油垫(简称环形油垫),如图1所示。其设计经常遵循着容积功率损失最小准则,而其径向尺寸可以有两种结构安排:一种是使内、外支承面相应半径成比例,即R_2/R_1=R_4/R_3;另一种是使内、外支承面宽度相等,即R_1-R_2=R_3-R_4。由于前者的设计计算简便,早有文献介绍,应用亦广;后者尚未见过报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舷外机用竖轴柴油机在台架试验中出现机油压力偏低的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在排除机油泵加工尺寸偏差、机油泵主油道孔径偏小等故障因素后,初步判定机油泵油腔存在内漏为故障原因。对机油泵腔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增加油腔大端密封区宽度,减小进排油腔连通时间及截面,避免油液倒流回油腔,减少机油外泄。整机试验与耐久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油压力明显高于优化前的机油压力,机油压力变化较为平缓,在高转速、大转矩下机油压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降低有内冷油腔活塞的表面温度,对某柴油机活塞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内冷油腔进油口直径及进、出油口高度,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活塞温度场模型,仿真分析优化前、后的活塞温度场.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活塞各个关键部位的温度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活塞温度最高的燃烧室喉口的温度降低了4℃,燃烧室底部降温效果显著,温度降低了11℃...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双螺旋泵吸入室内的瞬态流动特性,基于浸入实体方法,采用CFD模拟平台,运用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对该双螺旋泵典型设计工况进行瞬态数值模拟,得到了矩形螺杆泵吸水室内部的流动脉动特性。研究表明:吸入室内压力脉动主要由双螺杆旋转时所形成的密闭容积的周期性开合所导致,主要为转频和转频的倍频脉动;内部流动压力和速度分布不均也主要由双螺杆旋转时所形成的密闭容积的周期性开合所导致,负压和旋涡主要从封闭容积区域产生并沿轴向向吸入口传播,沿径向扩散。  相似文献   

6.
利用GT-FUEL、GT-POWER建立了电控喷油器模型和柴油机模型并进行了耦合。在标定转速和32MPa的轨压条件下,进行了喷油器变参数对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柴油机性能,所用电控喷油器应适当减小喷孔直径和增加孔数、减小控制室容积、增大回油节流孔径和进油节流孔径。  相似文献   

7.
某型柴油机单缸功率由140k W提升到150k W后,活塞出现了拉缸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从增强活塞的冷却入手,对活塞的冷却方式及冷却油道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机油供油压力、供油喷孔大小及活塞进、出油口尺寸进行了优化改进;通过CFD仿真计算,活塞油腔的机油填充率从优化前的34%提高到优化后的46%,接近50%的理想机油填充率;最终经柴油机耐久试验验证:活塞冷却良好,无拉缸现象。  相似文献   

8.
齿轮油泵的困油现象是有害的,虽然出现了多种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它的危害,但均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困油现象,限制了齿轮油泵的进一步应用。文章从齿轮轮齿啮合对数而产生的全齿宽啮合接触密封线的数量出发,结合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总结推导出了理论上无困油现象的斜齿轮油泵齿宽与螺旋角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型增压式高压共轨喷射系统,利用Flowmaster软件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了轨压、控制室进出油量孔直径、增压室容积大小等因素对系统供油效率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轨压提高,供油效率明显提高,但是能量利用率明显下降,二者有折中的关系;进回油量孔直径减小,由于回油量减小,供油效率和能量利用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进油量孔直径变化带来的影响比回油量孔直径变化带来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由于燃油的压缩性,增压室容积增大会使增压活塞复位过程中的回油增多,且轨压越低,这种影响越明显,回油量越多,从而对供油效率和能量利用率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尽可能地减小增压室容积。  相似文献   

10.
螺旋撑簧油环(以下简称油环),是属于组合环。与其组合径向厚度有关的尺寸如图1所示。其中a12为组合径向厚度尺寸,a13为油环体上集油槽深加实体部位厚度的尺寸,d7为螺旋撑簧(以下简称撑簧)的外径尺寸。通常,a13标注在油环体的零件图上,d7标注在撑簧的零件图上,a12标注在油环的部件装配  相似文献   

11.
赵虎  赵树忠 《内燃机》2003,(1):20-22
采用斜齿轮润滑泵是解决12VE230ZC柴油机直齿泵容积效率较低的积极措施之一,只有斜齿接触线特征能做到让全齿宽啮合重合度εb=1,才会实现滑油泵不串油又不困油,使滑油泵容积效率达到80%以上,滑油泵体积缩小,质量减轻,综合性能提高,使用寿命延长,成本费用降低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车用加热器电磁燃油泵的结构和泵油原理。对影响电磁泵供油特性的油泵安装角度、泵油频率等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提出了欠油容积概念,并认为泵油量主要受欠油容积和节流作用的影响,二者又受柱塞运行速度的影响,而速度又与泵油频率和重力有关,其实际作用于柱塞上的有效重力之大小又与电磁泵的安装角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R32变频滚动转子式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电子膨胀阀开度、压缩机运转频率、蒸发温度和吸排气压比,研究压缩机在不同工况尤其是不同吸气状态下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在过热段,压缩机容积效率基本不随过热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两相段,容积效率随吸气干度的减小呈线性下降趋势,且各工况斜率基本相同。蒸发温度基本不影响压缩机容积效率,而压比越高,容积效率越低;压缩机电效率在过热段和两相段分别随过热度和吸气干度的减小而线性减小,且两相段斜率大于过热段斜率。在相同蒸发温度下,压比越高,电效率越小;在相同压比下,蒸发温度越高,电效率越小;在各工况下,系统COP在过热段基本不变,在两相段随干度减小而减小。吸气干度0.90处的COP比吸气饱和点的COP平均降低了5.5%;容积效率随压缩机频率的提高而增大,电效率和系统COP随压缩机频率的提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节能》1996,(4)
大胆小改造无本出效益我厂自1979年建成投产以来,一直使用的高压汞机组其润滑方式为浸油及压力注入,这个压力由齿轮油泵产生,润滑油置于曲轴箱内,曲轴及连杆的运动不断搅动润滑油,使油温井高,所以设计时在外部增力。了一台小型换热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I...  相似文献   

15.
汽轮机油中渗水的防止方法及实例乔云龙吴县市发电厂前言在汽轮机设备中,汽轮机油是润滑和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汽轮机油在沿油系统中除供轴承润滑带走轴承产生的热量使其冷却外,还供给润滑齿轮油泵及调速器的传动部件之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建立了汽轮机排汽缸计算模型,设计了100%、43.86%、21.04%3种容积流量工况,分析了排汽缸内的流动特性及涡系特点,得到其静压恢复系数及总压损失系数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容积流量的减小,排汽通道后的汽流速度增加,扩压效果减弱,静压恢复系数减小,总压损失系数增大,出口截面不均匀系数增加,流场逐渐恶化。研究结果可为汽轮机排汽缸改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鹏  陈红 《内燃机》2010,(2):6-9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网格分辨率、时间步长和不同的射流分裂雾化模型对柴油喷雾的影响。研究表明:网格的尺寸对柴油喷雾贯穿距离和SMD的影响较为显著;当径向网格为喷孔直径的3倍时,其贯穿距离的变化趋势与实验数值基本接近,能较好地预测试验结果,径向网格越密,油束的贯穿距离越大,SMD也越大;随着轴向网格尺寸的变大,贯穿距离增大,SMD减小;随着时间步长的变化,贯穿距离不呈规律性的变化趋势,仿真计算的贯穿距离不断逼近于实验值;对于不同的射流分裂雾化模型,KH—RT模型考虑了液滴的二次雾化,因此其雾化液滴最小,贯穿距离也相对较小,SMD的数值也较小。  相似文献   

18.
使用不同型号液压油、不同容积油罐和不同公称排量转向泵,对发动机转向泵液压油温度影响因素进行道路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系统效率及润滑效果的情况下,适当减小液压油粘度,可降低液压油温升;加大油罐储油量,可降低液压油温升;在满足使用功率的条件下,适当减小转向泵公称排量,减少无用功,可降低液压油温升。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两种典型轴头泵润滑油系统——主油泵-油涡轮润滑油系统和主油泵-射油器润滑油系统,根据主油泵、油涡轮、射油器及轴承等关键元件的特征方程和设计参数,利用Flowmaster软件建立了二者的动态仿真模型。通过主辅油泵切换过程仿真分析可知,两种轴头泵润滑油系统在无蓄能器条件下主辅油泵亦能从容切换是其共有特性和优势之一。通过停机惰走过程和高位油箱放油过程的仿真分析,确定了两种轴头泵润滑油系统失去自持能力的转速,也就是断油转速,其自持能力将推迟高位油箱的投入时间从而缩减其容积,机组功率越小、惰走时间越短,自持能力对缩减高位油箱容积的贡献越大,此为两种轴头泵润滑油系统的共有特性和另一优势。上述仿真结果与现场实际基本吻合,仿真模型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为大功率机组润滑油系统的设计和故障诊断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大功率柴油机的需求,进一步控制系统内的压力波动,减小共轨喷油器内压力波动对系统轨道压力的影响,对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蓄压腔进油通道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三维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对喷油器蓄压腔进油通道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不同凸边长度的进油通道及不同节流孔的进油通道流场计算,发现蓄压腔进油通道加凸边的设计结构,当凸边结构小于3mm时,可以实现不影响喷油量的同时,降低共轨系统内的压力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