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铸造》2018,(12):1122-1122
2018年12月8日,成都西菱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成都西菱动力部件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市大邑县晋原镇新建汽0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额5.6亿元,新建生产用房65595.89平方米,新建多条汽车零件生产线,生产各类汽车用铸件产品。西菱动力主要从事发动机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曲轴扭转减振器、连杆总成和凸轮轴总成等。  相似文献   

2.
开发了一种冲孔装置用于某汽车侧围外板焊接夹具,满足了侧围数模在设变过程中模具结构无法满足的内容.通过夹具上的定位销对板件进行孔定位,通过夹钳部位的型面夹紧装置对型面进行夹紧及定位,确保精度要求.重点描述了冲孔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汽缸、滑轨、传感器、冲孔凸凹模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设变过程中对侧围增加孔的需求.生产实际证明,该冲孔装置能有效地应用在侧围外板夹具上,满足了生产中对孔精度的要求,降低了车型工装的开发成本及设变费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车身外协件开发"是当前汽车制造行业的一个热点名词。随着汽车制造技术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发展,汽车制造主机厂为充分发挥其核心竞争力,基于场地、产能、设备、成本等因素考虑,越来越多的依靠外协零部件供应商进行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在新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如何确保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按照主机厂的进度、质量、技术、产能等要求,对零部件进行开发、工艺、工装、设备及工位器具投入、试制、试生产、产品检验及OTS认可?本文重点介绍了车身外协件开发在吉利公司从项目启动至量产前的供应商管理。  相似文献   

4.
侧围外板是汽车的核心外覆盖件,其特点是形状复杂、工序内容繁多且零件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较高.通过侧围外板的冲压工艺方案分析,提出一种带双压料的侧整形工艺和结构,可以有效解决整形起皱和回弹,同时达到保证A面质量的目的.重点介绍了侧围整形模结构、双压料侧整形机构的设计要点及工作原理,完成了侧围外板紧凑合理的侧整形模具结构设计.实际生产表明,该侧整形模具可有效解决整形起皱、回弹难题,提高零件成形质量,提升A面品质,缩短调试周期,降低工装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汽车冲压零部件加工产业的发展,大批量高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导致传统的手工线模具已经无法满足生产要求。针对某车型侧围外板模具的自动化改造,分析了其模具结构和冲压工艺,提出改进方案及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6.
孙学娟  杨静  武晋 《焊接》2016,(3):1-5
侧围总成是小客车车身的主要组成部分,焊接质量影响其使用性能,焊接自动化程度影响小客车的生产效率。对小客车侧围总成采用CAD的方法,分析定位夹持点信息,按照需求设计焊装夹具,在CATIA环境下进行机器人焊接仿真模拟,不仅达到焊接快速高效、准确可靠的目的,而且满足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小客车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侧围加强内框总成与周边零件的匹配关系,从检具操作的人机工程出发,描述了侧围加强内框总成检具的2种定位方式和结构设计,对比了2种定位方式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总结了其优点和弊端,结果表明侧围加强内框总成检具采用车内方向朝下的定位方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门外板复杂的细节特征需投入多套工装才能保证样件尺寸精度,提出了一种柔性化冲压试制工艺方案。首先分析车门外板必要的成形工序,结合各工序工装特点,将车门外板的拉延、翻边及总成包边3道工序集成在一套工装上,将拉延凹模设计成镶块结构,通过镶块的倒置以及调整修边线和分模线位置实现"一模多用";其次,给出了该柔性化冲压试制工艺的适用条件;最后以某军车车门总成为例,对该柔性化冲压试制工艺方案及模具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案,该柔性化冲压方案可减少工装2套、节约费用45%、缩减生产周期40%。  相似文献   

9.
通常汽车主机厂建厂初期从成本角度考虑,除了地板总成、侧围总成及总拼工位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其余各分总成采用人工作业。随着产量的增加,劳务成本上升,分总成工位再进行自动化改造。文中主要结合公司的生产纲领及产品的工艺特点,在人工位自动化改造项目中总结出滑台式自动化工作站模型,从而提高其他人工位自动化改造规划的速度和质量,供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参考。模型从时序图出发设定参数,并明确参数的计算方式。列举了一工厂前地板自动化、后地板自动化、顶棚自动化生产线工位布局及特点。最后将滑台式模型与机器人搬运模型、转台式模型进行对比,阐述了3种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模具工业》2015,(8):25-29
以某型号汽车加强板为对象进行了冲压工艺分析,基于UG 7.5三维造型软件设计了一副汽车加强板联合工装模具,重点介绍了模具结构设计思路及其试模与生产过程。经生产验证,模具结构设计合理,运动准确可靠,零件质量符合客户要求,表明联合工装模具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优点,能有效地降低企业整车开发制造成本及周期。  相似文献   

11.
侧围外板是汽车的核心外覆盖件,其特点是形状极其复杂,工序内容繁多,且零件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本文通过侧围外板的冲压工艺方案分析,提出一种内嵌压料芯的整形工艺和结构,可有效解决内部或边角整形无法压料引起的整形起皱、回弹,同时达到保证零件形位公差的目的。重点讲述了侧围整形模结构、压料芯内嵌整形机构及工作原理。实际生产表明,该结构可有效解决整形起皱、回弹,提升A面品质,缩短调试周期,降低工装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2.
《模具工业》2016,(7):29-32
通过对左、右纵梁加强板的冲压工艺及模具结构的分析,确定了排样方案,介绍了汽车左、右纵梁加强板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顶料机构与托料板解决托料问题。采用1副级进模进行生产,保证了零件的成形精度,实现了自动化生产,降低了模具工装生产的冲次及人工费用,通过实际生产验证,该冲压工艺及模具保证了零件成形精度和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冲压落料工艺水平的提高,开卷落料线越来越普遍存在于各钢厂剪切配送中心和汽车生产厂家.普通的开卷剪切线,只能剪切钢板毛坯,到生产线上再进行手工落料.而开卷落料自动生产线的运用能够提升大型覆盖件(如侧围、外板、翼子板、发罩等)的毛坯表面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降低整车成本.  相似文献   

14.
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与激光组焊单元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车身及零部件制造中的技术特点和国内外应用现状,重点论述了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车身拼焊板焊接、零部件焊接和总成及分总成组焊三个方面的应用情况。为了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于汽车车身制造中,填补国内此项技术的空白,依靠国内力量设计激光组焊单元,在布局设计、设备选型和集成调试工作完成以后,焊接某车型左前门零部件,并与点焊焊接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焊接单元焊接速度明显加快、控制灵活、焊缝强度高,焊接质量显著提高。激光焊接单元的研究加速了国内汽车行业激光焊接生产单元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国产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以汽车零部件左、右前轮罩总成及后地板左、右纵梁总成自动化焊接生产为例,详细介绍点焊机器人工作站的设计思路,包括点焊机器人工作站的技术要求、组成与特点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等,重点分析点焊机器人工作站安全系统、焊接夹具系统及水气系统的工作原理,最后简要介绍点焊机器人工作站使用情况。实践证明,所设计的4个点焊机器人工作站操作方便、焊接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完全能够满足左、右前轮罩总成及后地板左、右纵梁总成自动化焊接要求。该点焊机器人工作站设计理念对机器人工作站及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及应用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汽车侧围外板的冲压成形工艺,提出了一种新的斜楔机构———旋转斜楔机构。将双向运动斜楔与旋转斜楔进行了对比,在侧围板外覆盖件翻边模具中采用旋转斜楔成形机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模具工业》2016,(3):25-28
介绍了汽车整体侧围开卷落料模的设计,解决了侧围开卷落料模中存在废料滑出困难、板料撞击刃口、材料利用率低等问题,排样设计中将侧围废料用于前立柱下加强板和后地板孔盖板零件的生产,提高了板料的利用率。经生产实践验证,该模具对于类似零件的冲裁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某车型采用不拼焊的一体式全封闭侧围加强板,阐述了其在工艺、成本、生产稳定性、余废料利用等方面的优越性,既提升了整车材料利用率,又推动了一体式全封闭高强板侧围加强板的应用。全封闭侧围加强板具有提升白车身材料利用率,车身安全强度高,尺寸稳定性高,匹配关系简单,生产效率高,车身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轿车后围板总成的技术要求、冲压工艺分析、CAE分析、模型优化及解决办法,提出了制件合并生产的工艺构想及模具设计时的注意事项,对后围板总成的冲压工艺、模具设计、生产制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汽车车身由众多零部件组成,主要包括前车身(前保险杠、前翼子板、发动机罩、前围板、前纵梁),中间车身(车门、顶盖、车身立柱、车身底板)和后车身(行李厢盖或后尾门、后侧板及后保险杠等),见图1,这些零部件通过多种原材料进行不同加工工艺流程生产出来。随着汽车工业制造技术不断提升改进,传统冲压工艺远远不能满足新的生产要求,本文针对各类汽车零部件生产新工艺技术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