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思政教育课程高水平发展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极有必要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媒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方法 在介绍课程思政建设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三位一体”培养理念,开展集知识、能力、素质并进的知识–能力–素质(Knowledge-Ability-Quality,KAQ)思政育人培养模式。同时,结合凝练课程思政元素、党史故事融入课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在线教学设计,丰富课堂授课与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评体系等,并采用问卷调查结合学生访谈的形式改进教学方式。结果 92.0%的调查对象认为《食品添加剂》课程分值比例分配合理,并有96.8%受访者对教学模式表示赞同,可见教学改革已得到选课学生的普遍认可。结论 在《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自信、求实创新、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等案例内容,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对当代大学生的育人作用,实现专业教育与品德修养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2.
张晴  娄明  郑勉勉 《包装工程》2022,(S1):408-412
目的 探索设计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模式。方法 面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混合式教学新要求,构建《产品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即“教师+学生”双主体、“线上+线下”双场景的“线上MOOC+线下翻转”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结论 混合式教学实施中,依托自建MOOC课程,线上引导学生按需完成主动与个性化学习,并通过学情统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线下针对性深入教学提供依据。线下借助智慧教学工具实施翻转课堂,结合课堂讨论、示范教学、主题实践、汇报点评等丰富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外,课程还制定全面多元的过程性考核体系,促进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成效。这些都将促进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结构的转变,并为设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蓝蔚青  孙晓红 《包装工程》2021,42(23):136-140
目的 随着我国新型教学模式的推广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的普及,加强课程间的优化组合,形成关联度高的课程群势在必行.方法 通过以课程思政工作室为载体,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群建设为依托,探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为一体的"三位一体"思政育人理念.通过设立院级课程思政工作室,创建思政专题沙龙、课程思政服务社会等形式,使教学与思政有机融合,强化课程群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课程建设,研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发挥思政示范辐射作用.通过课程思政实施情况问卷调查,实时反馈课程群和思政工作室建设成效.结果 85.7%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能做到言传身教,是学生学习的榜样;84.8%的学生认为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的德育培养;90.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96.8%的学生接受课程组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结论 将课程群建设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能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通过思政育人模式改革,最终实现"三全育人"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杨敏  蒋之炜 《包装工程》2022,(S1):354-357
目的 以长三角数字经济为宏观产业背景,以高校设计学科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针对教学与实践两者的依存关系,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教学能力,优化高校设计学科教学模式。方法 以产教融合创新设计专业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以过程导向完善设计课程的评价与考核体系,以数字赋能提升设计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成效。结论 通过双轨制形式将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紧密结合,模拟真实的设计氛围,构建全效体验设计学科教学和应用型数字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加强当代高校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在食品添加剂知识的教育引导,充分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使优质教学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方法 在介绍我国高校开展在线课程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建设背景,并以"智慧树"运营服务系统为工作平台,探索如何借助网络平台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选修课"食品添加剂"的在线课程建设.结果 通过梳理章节框架布局,凝练在线专题知识点,明确师生权责分配,丰富课程授课形式,合理设置评估方法,正确评估课程学习效果等方式强化了在线课程建设,提升了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结论 在线课程建设既弥补了网络授课过程监督管理的不足,又使优质教学资源在不同高校间得到合理分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其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了专业课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赵晓丹 《中国标准化》2023,(10):161-163
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需求。翻转课堂标准化教学模式的逐渐兴起,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之处。本文首先介绍翻转课堂标准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其次说明高等数学引用翻转课堂标准化教学的重要性,最后以“定积分的定义”课程为例,阐述了翻转课堂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推动“双一流”建设的稳步推进和满足生物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极有必要以本科专业课“多糖化学”为载体,以课程教学为媒介,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辅以最新的研究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思政元素。教学方法多样化,利用线上资源、国家级实验平台等进行交互协同化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果 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结论 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提出“期望与任务”教学模式,并以“代理”的教学为例探讨基于该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李晓文  谢琪 《包装工程》2004,25(3):200-201
探讨了在食品专业中将<食品包装学>与<食品保藏学>两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合并为<食品保藏与包装学>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的可行性与优势,以满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运输包装课程在教学中遵循"启发引导、层层深入、拓展提升"的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利用问题导向,吸引学生主动探索,形成信息技术+问题导向双线联动的创新教学模式.依托"互联网+教育",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学,构建线上线下混合、课内课外互通的智慧课堂....  相似文献   

11.
尹兴  朱俊南  陈林  魏娜 《包装工程》2020,41(23):83-89
目的 论述可食性绿色包装膜的种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为该类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 以可食性膜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可食性多糖膜、可食性蛋白质膜、可食性脂质膜、可食性复合薄膜的种类、性能、制备方法及在包装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对可食性绿色包装膜开发和性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性能缺陷,因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结论 可食性绿色包装膜的研究和应用是世界食品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从材料的研发到实际应用于包装中仍需大量的实验和分析。开发性能优异且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可食性薄膜材料,不仅符合包装材料研究的主要趋势,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研究基础。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介绍了微胶囊的功能、作用机理、制备和表征方法,概括了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中(包括抗菌包装、防虫包装、果蔬保鲜包装、可食膜、冷鲜肉包装、相变材料-控温包装、生物质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结果分析表明微胶囊技术能够增加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与包装系统结合能够达到缓释抗菌或控制温度等效果,提高了产品的货架期,其与包装系统的结合主要有4种方法(原料共混、涂覆、装入小袋置于包装系统、固载纤维法)。结论研究微胶囊与聚合物原料的最佳加入比例能够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包装膜,微胶囊技术在可食膜、相变材料-控温包装、生物质包装材料方面的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预制菜的包装技术,并对预制菜包装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总结不同预制菜的特点,分析真空包装和气调包装技术在不同预制菜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阐明其在预制菜包装中的发展方向。结果 可以通过向包装材料中增加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包装设备的机械化和智能化延伸,提升预制菜的产品品质、食用安全性和货架期。结论 活性包装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在预制菜包装领域的广泛应用势必会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提高预制菜品质和食用安全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概述气调包装技术(MAP)在食用菌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开拓气调包装技术的研究思路,为其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从气调包装结合不同保鲜技术及使用不同包装材料的气调包装技术在食用菌中的应用这2个方面介绍其研究进展,探讨食用菌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及其他品质的变化。结论 各种气调包装技术均对食用菌的保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各种包装技术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对食用菌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薄膜包装材料在果蔬采后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述国内外常见的3种薄膜包装材料的概念、优势以及在果蔬采后保鲜中的应用,并对目前薄膜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薄膜包装材料一般具有安全无毒、绿色环保的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环境、生物等领域,这里主要介绍了纳米薄膜、可食性薄膜和功能性薄膜包装在果蔬采后保鲜中的应用。结论薄膜保鲜在果蔬保鲜中的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方便快捷、无毒无害的保鲜技术将会成为未来我国采后果蔬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综述海藻酸钙凝胶在可食性包装材料中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扩大凝胶的应用领域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海藻酸钙凝胶的形成机理和制备方法,提出海藻酸钙凝胶在可食性包装材料中的未来展望。结果 虽然海藻酸钙凝胶在可食性生物质包装材料、可食性药品包装材料、可食性食品包装材料、可食性固定化包装材料等中的应用较广泛,但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结论 未来海藻酸钙凝胶在流体食品包装保健品包装,以及生物质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通过系统综述壳聚糖性质、壳聚糖薄膜制备方法,以及壳聚糖薄膜在食品包装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为开发可降解性、抗菌性、抗氧化性、阻隔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均较优秀的壳聚糖食品包装膜提供方法指导。方法综述壳聚糖性能特点、壳聚糖食品包装膜的制备工艺和影响壳聚糖食品包装膜性能的各种因素,重点探讨国内外壳聚糖食品包装的研究现状。结果向成膜配方中添加蛋白类、酚类以及其他天然提取物等助剂,可改善壳聚糖复合膜的物理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抗菌性能。结论壳聚糖基于自身的可降解性和抗菌性,在食品包装膜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以及壳聚糖复合膜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说,壳聚糖食品包装膜在生产工艺、综合性能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聚乳酸抗菌复合膜用于食品包装上的研究进展,分析不同抗菌剂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对抗菌性聚乳酸膜在包装上的应用和发展进行展望。方法介绍了聚乳酸抗菌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总结了国内外聚乳酸抗菌复合膜的研究现状,分析其作用机理,讨论了其应用和发展。结果聚乳酸抗菌复合材料对常见食品污染菌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能有效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用于食品包装上将有很大的潜力。结论聚乳酸抗菌复合材料应用于食品包装上,绿色环保无污染,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聚乳酸抗菌材料的研究还比较传统和单一,还需向更加高效、安全、环保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将具有电纺性的生物基材料应用在食品包装领域,为静电纺丝技术在食品活性包装纤维膜制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对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优势进行分析,归纳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基大分子材料的可纺性、由不同材料复合制得纳米纤维膜的特性和功能差异,以及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生物基食品活性包装纤维膜及其在抗菌、抗氧化、功能吸收包装等方面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在食品活性包装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结果 静电纺生物基纳米纤维膜可用作食品活性包装,具有良好的贮存与保鲜效果.结论 静电纺丝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且制得的纳米纤维膜比表面积大、纳米尺度效应明显,已成为一种非常便捷的制备功能活性食品包装材料的微纳制造技术;再结合生物基大分子材料在安全、无毒、可降解、可食用等方面的优势,其在食品包装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唐智鹏  陈晨伟  谢晶 《包装工程》2018,39(5):99-104
目的为控释型抗菌活性包装膜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与开发研究提供基础。方法综述抗菌活性包装膜及其结合控释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总结抗菌活性包装膜在果蔬类、动物源类食品中的应用,并对控释型抗菌活性包装膜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抗菌活性膜与控释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抗菌剂的选择、安全性、物理性质、释放规律等问题还需深入研究。结论国内外抗菌薄膜的实验室研究阶段基本成熟,但是在结合控释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推广,因此,开发安全、高效的控释型抗菌活性包装膜和推广食品包装应用是食品包装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