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吸油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吸油树脂是一种与传统吸油材料不同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综述了高吸油树脂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高吸油树脂的吸油机理、主要合成和制备方法,概述了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分散剂对高吸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高吸油树脂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丙烯酸酯及苯乙烯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自溶胀型的高吸油性树脂.考察研究了交联剂及分散剂的种类、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单体配比等因素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所合成的高吸油树脂可吸自重15倍以上的苯、14倍以上的二甲苯,且吸油后树脂强度高.  相似文献   

3.
高吸油树脂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综述了高吸油树脂的发展、性能以及合成 ;介绍了高吸油树脂的吸油过程及其应用 ;并对高吸油树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高吸油树脂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高吸油树脂的分类和性能.系统阐述了高吸油树脂的合成方法,讨论了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分散剂对高吸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燃油储存容器破坏后导致的燃油泄露事故不容忽视,本工作通过共混改性将高吸油树脂引入聚氨酯基体中,制备了吸燃油自密封复合材料以用作储油容器的防护涂层,探究了高吸油树脂粒径对自身吸油性能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复合材料的自密封机理并观测了其自密封效果,最后讨论了高吸油树脂含量对复合材料粗糙度、附着力、动态力学性能、耐燃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吸油树脂的粒径越小,其吸油速率越快,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高吸油树脂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粗糙度增加,而附着力及阻尼性能略有下降。所制备的吸燃油自密封复合材料仅需5 min便可密封直径为1.5 mm的缺口,在储油容器的防泄漏领域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米-纳米复合结构高吸油树脂中空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为单体、甲基丙烯酸双环戊二烯酯为交联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高吸油树脂中空微球.表征了高吸油树脂微球的微观形貌,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同时与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的树脂的吸油及疏水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球是由许多纳米粒子聚集而成的中空微米级微球;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树脂吸油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到达饱和吸油率所需时间减少;交联剂用量为3%(质量分数)的树脂吸油性能达到最好,对甲苯、三氯甲烷的饱和吸油率分别为20.78及28.32g/g,4h内对甲苯的吸收基本饱和;而采用悬浮聚合所制备的高吸油树脂,对甲苯和三氯甲烷的饱和吸油率分别为11.26、24.18g/g,12h吸油达到饱和;喷雾干燥及悬浮聚合制备的树脂与水的接触角分别为111.14与85.39°,表面能分别为38.10与42.85mJ/m2,采用喷雾干燥制备的高吸油树脂中空微球表现出较好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低交联度的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单体种类和配比及破乳方法对产品形态和吸油倍率的影响,并对吸油树脂的性能进行了综合测试。本文研制的吸油树脂吸油率可达30倍以上,可广泛用作改性剂和吸收剂。  相似文献   

8.
高吸油性树脂的网络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低交联度的丙烯酸酯类的吸油性树脂,考察了树脂的吸油性能。应用Flory—Huggins热力学理论对高吸油性树脂的吸油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重点研究了树脂网络结构对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影响网络结构形成的诸因素如单体结构、共聚单体配比、树脂交联程度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智能膨胀材料RT-1和RT-2,对比了其与高吸油性树脂(GS)和吸油性橡胶(GX)的吸油率、吸油速率以及体积膨胀倍数,并对其热稳定性以及相应的水泥浆工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智能膨胀材料RT-2的综合性能较好,对煤油的饱和吸油率为10.8g/g、吸油速率为1.1g/(g·h)、体积膨胀倍数为11.4、热分解温...  相似文献   

10.
高吸油树脂缓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丙烯酸系高吸油树脂缓释过程为研究对象,以α-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为主单体,研究了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及溶剂溶度参数对树脂缓释行为的影响,提出描述高吸油树脂作为缓释材料基材的缓释速率方程:t^1/2/Q=A kt,发现交联密度和溶剂溶度参数是更为根本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二元共聚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水为分散相,BPO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交联剂结构、交联剂浓度、共聚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等对高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所制树脂可吸其自身重的11倍左右的煤油、16倍左右的苯。  相似文献   

12.
高吸油性树脂PASE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苯乙烯为单体 ,水为分散相 ,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BPO为引发剂 ,采用悬浮聚合法 ,合成高吸油性树脂PASE。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交联剂和分散剂用量等对PASE的影响。并对PASE的吸油率、吸油速度、保油率、浮油回收性以及重复吸油性能等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3.
聚氯乙烯接枝丙烯酸丁酯型吸油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轻度脱氯化氯的聚氯乙烯(PVC)、丙烯酸丁酯(BA)、二乙烯基苯(DVB)N原料,采用悬浮溶胀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一种新型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BA含量、DVB用量、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等因素对其吸油性能的影响。该树脂对含氯的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吸附性.最高可吸三氯甲烷38g/g,氯苯31g/g。其对甲苯等其它有机溶剂的吸附性能与烷基丙烯酸酯型低交联吸油树脂的吸油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4.
吸油树脂型贮能相变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以吸油树脂为载体来吸附石蜡等相变物质,制备储能和节能材料。采用悬浮聚合法,探讨了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合成工艺;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吸油树脂吸油前后树脂的形态变化;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吸附相变材料石蜡后,树脂的贮放热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得吸油树脂对石蜡的最大吸附量可达5.75 g/g,其相变焓为96 J/g,具有较高的贮热潜力。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与醋酸乙烯酯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以单体自交联制得高吸油性树脂。对影响其吸油性能的多种因素,如单体配比、引发剂、油水相比的用量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的高吸油性树脂吸苯最高达16.1g/g,吸甲苯为14.8g/g,吸环己烷为13.3g/g,吸煤油为12.5g/g,可用于河面、海洋浮油的回收及工厂废水处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树脂并对其吸油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交联剂、引发剂、分散剂和反应温度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时树脂吸油能力较好;合适的工艺条件为:DVB用量1.0%(wt,质量百分数,下同),BPO用量1.2%,PVA用量0.8%,反应温度65℃时,制备的树脂对四氯化碳(CCL4)的吸收率为36.8g/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谱图表明树脂内部呈现多孔的互穿网络结构,热失重分析表明吸油树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吸油树脂的吸油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诠释了吸油树脂的吸油机理,得出吸油树脂的吸油性能是由吸油推动力及分子网容积决定的,其表现为吸油树脂的表面状况,聚合单体的种类和分子网结构。通过合理的调整影响上述三方面的众多合成因素,达到提高吸油树脂的吸油性能。另外,传统聚合单体与纤维、橡胶等载体接枝聚合也可以改善合成树脂的吸油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探讨了吸油树脂的吸油机理和吸油动力学,介绍了关于吸油速率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提高吸油树脂吸油速率的途径,并对吸油性树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对还原法水解废弃鸡毛所产生的残渣加以二次利用,使用冷冻干燥方法将其制备成残渣海绵.确定了当残渣海绵孔隙率控制在96.5%时其吸油量和拉伸性能之间会有一个较优平衡,此时拉伸强度约为5.14 kPa;吸油试验表明残渣海绵具有良好的单油介质下吸油性能(橄榄油17.24 g/g,液体石蜡14.11 g/g)和优异的油水介质下选择性吸油能力,在最极端条件下吸附油水比例也可达4∶9,整体吸油表现优于同类吸油材料,如再生纸、脱脂棉等;FT-IR显示残渣中蛋白质未被完全水解仍存在大量肽键,SEM微观形貌和氮气吸-脱附曲线表明残渣海绵具备多孔结构,这些均为残渣海绵的高吸油特性提供了微观依据.结合残渣海绵吸油受温湿度变化影响较小的特点,可以认为其是一款具有良好应用价值且用途广泛的清洁材料.  相似文献   

20.
以废弃棉织物所制备的乙基纤维素(EC)为基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接枝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高吸油树脂[EC-g-P(MMA-co-BA)]。通过FT-IR、SEM对EC-g-P(MMA-co-BA)进行了表征,并对制备条件、吸油性能和动力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当m(BA)∶m(MMA)=1∶1,ω(BPO)=0.3%,ω(MBA)=0.01%,ω(EC)=0.83%时所制备的树脂吸油性能最好。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为完整的描述该树脂的吸油过程,平衡时间大约为1.5h,其对4种油性物质的吸油速率大小依次为:甲苯邻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