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分析并总结了GIS软件开发中最通用的一些功能的实现,结合目前流行的软件复用技术,并通过对GIS应用软件开发的现状和技术的对比、分析、归纳研究,提出了解决GIS应用软件在开发上的低水平重复、软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问题,建立了六个以“业务自定义”、“界面自定义”、“字典自定义”、“报表白定义”、“流程自定义”和“内置GIS功能的组件”为核心要索的GIS自定义平台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并总结了GIS软件开发中最通用的一些功能的实现,结合目前流行的软件复用技术,并通过对GIS应用软件开发的现状和技术的对比、分析、归纳研究,提出了解决GIS应用软件在开发上的低水平重复、软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问题,建立了六个以“业务自定义“、“界面自定义“、“字典自定义“、“报表自定义“、“流程自定义“和“内置GIS功能的组件“为核心要素的GIS自定义平台模型.  相似文献   

3.
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着手,着重分析了GIS软件开发管理的原则与数据管理的基本内容,详细论述了软件组织者在研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标准ISO9000系列及软件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指出质量控制在软件过程改进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使用MO组件进行GIS应用软件开发的一般方法和一般步骤。利用MO组件,以VB为开发工具,开发了“公路数据库管理与查询统计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板料成形有限元模拟软件系统中,图形平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介绍了图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并重点阐述了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实际应用,同时结合图形平台需要提供的功能,给出了图形平台各个类的继承关系和实现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实践表明,此平台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软件开发的对象面向各种应用领域,用户需求中的数据需要软件工程师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学习,另外,由于需求变更,这些数据经常需要修改,而用户又无法对数据进行定义和维护,从而形成软件开发和维护的瓶颈。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数据变化自适应的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模型,研究了平台的运行机理与流程,并通过S2SH框架技术对平台进行了开发,实现了数据可以从应用软件中分离出来,以简单的形式定义在平台中,由平台进行解析并获取结果,反馈给应用软件。实验表明,通过平台开发的应用软件,可以实现数据和规则的用户自定义,面对需求变化引起的数据变化,平台可以自动进行调整,应用软件无需进行任何调整,提高了开发和维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软件在开发过程中会经常性的进行修改、删减和增加,从而引起软件的变更伺题。盲目的变更会导致软件功能的失效。并且,软件变更设计也是功能安全要求的软件开发过程控制的必要措施。本文基于ClearQuesc详细说明并建立了列车网络控制软件变更设计方法,包括列车控制软件发布前、后的变更方法以及利用ClearQuest进行项目任务书下发活动。通过软件变更系统的设计,保证了软件开发质量,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8.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半自动检定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应用微机实现“三表”的半自动检定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框图、软件模块功能。它提高了检定效率、增加了检测功能、提高了检测准确度,避免了人为误差,同时规范了仪表检定资料的存档、备查工作,通过软件开发应用还可与其它智能仪器相配置,为提高检测质量与经济效益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完善,电力需求日益增长起来,加快了电力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步伐,而GIS软件在电力系统中的管理应用,发挥积极作用。本文结合GIS软件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对其具体管理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空间数据的管理是GIS的基本问题,根据需求以及采用技术的不同,其实现方案以及效果均有很大差异。本文从空间数据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在总结与分析空间数据管理领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rcGIS Engine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与数据库管理方式和基于其它GIS平台软件开发的系统相比,具有开发迅速、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并且可以和ArcGIS的其它功能按需整合,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二次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朱明  李晓春 《包装工程》2012,33(17):109-113
借鉴了JDF作业描述模型"资源链接过程"的设计思想,利用现有的底层功能模块,研究设计了自定义印刷作业描述模型。最后以新模型为基础研发了数字化工作流程软件平台,并测试了模型的应用性。该模型采用XML描述,与JDF相比,自定义作业描述模型的逻辑结构简单,既可满足印刷企业生产流程功能定制的需要,又可大幅度降低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软件的研发成本。  相似文献   

12.
陈烁  范含雪  江梦婷 《包装工程》2023,44(16):315-329
目的 对国内外基于增强现实在文化遗产的研究脉络、方向和热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分析当前的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方向。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以及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相关资料和期刊内容等作为研究素材,结合常规的文献研究法以及CiteSpace技术,针对研究领域、研究脉络、研究热点等展开梳理和对比。结果 得出了国内外增强现实在文化遗产方面的发展趋势。结论 国内外基于增强现实在文化遗产研究发展历程皆分3个阶段,国外为“起步-缓升-攀升”,而国内为“起步-攀升-缓升”;国外对增强现实的重视程度较高,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的融合等方面,将技术与人性化领域结合为其研究的新趋势;国内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较高,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文化遗产与人性化方面的研究上,在增强现实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保护、传承与传播为其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黄滢  陈晨  张青萍 《包装工程》2019,40(16):281-289
目的 随着研究者们对中国传统村落的深透研究,涌现出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其发展动向。方法 以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为研究工具,将1998年至2017年间 CSSCI数据库中有关传统村落研究的253条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制作并分析近20年间我国传统村落文献共被引图谱、期刊共被引图谱、作者共被引图谱以及关键词&主题词共现图谱。使用Citespace绘制出的图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我国传统村落的研究前沿、与研究相关的范畴和重要文献、该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作者及其研究的热门要点。结论 研究表明:在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上包含多个学科交叉的特点,研究对象由单一转为多元化,更深入地挖掘和剖析了研究内容;在CSSCI数据库中对Citespace软件分析出的前5位高被引作者,以“传统村落”、“古村落”、“传统聚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整理和分析,挖掘文章的优势,对文章中的不足进行剖析;“古村落的保护发展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景观规划和活化机理”等成为热点研究领域,以传统村落综述研究的角度与手法,对以后的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传统村落领域的前景有一定的参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架构和模式在嵌入式软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架构和模式进行嵌入式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嵌入式软件平台的设计和实现,阐述了平台体系结构,分析了架构和模式在嵌入式软件设计和开发中的运用,最后描述了基于该平台的上层多任务应用程序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用户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的管理系统相比,它具有同时处理空间数据和属性的数据的优越性,笔者利用GIS的开发软件MapInfo Professional4.5和Visual Baic6.0进行集成二次开发,研制出一套用于房产管理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用房资源管理系统”本文概述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库的设计及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任冰  任琼  任重 《包装工程》2005,26(3):225-227
从"信息"、"情报"概念及其基本属性入手,揭示包装情报的涵义,认为包装情报是科技情报的一个分支,包装情报工作是科研工作.从情报工作"三论"--"资源论"、"经济论"、"决定论",论述包装情报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株洲-湘潭城际铁路地下车站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的气象参数,利用SES软件建立一维数值模型,分别对车站采用屏蔽门和安全门系统的气流场、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在保证符合设计规范条件下并充分考虑了人员舒适性以及节能要求,确定了采用屏蔽门的选择,为实际工程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及“环境艺术设计”,最常规的物理界限的环境与设计需求正在悄然改变。我们日常所说的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为功能与艺术相结合而进行的一种复杂又不离整体性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目的在于使人们更好地生活、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只有更加针对性地去进行设计,思路清晰、以人为本,同时尊重环境本身,才可能得到更好的设计作品。同理,这一设计过程就好比人病了就要看医生,那么,人居环境出现了问题,环境设计的设计师就是其主治医师。  相似文献   

19.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NPS) from urban or suburban areas is rapidly increasing as the population incre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has consistently shown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centage of impervious cover in a drainage basin and the health of the receiving stream. In this paper, we quantify the amount of impervious cover within 56 14-digit hydrologic unit codes (HUCs) in Frederick County, Maryland, USA. This test data set will help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wide impervious cover estimation methodologies. The software, sampling and analysis systems were developed to yield 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results. Digital orthophoto quarter quadrangles (DOQQ) from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were chosen as the basic media for the analysis. Ground features were identified and categorized by human analysts with the help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software and a prototype "cover tool" exten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