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唐真  魏昌海 《包装工程》2022,43(2):276-285, 289
目的归纳国内外街道家具的研究脉络、方向及热点,根据分析结果推测其发展趋势。方法以CNKI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街道家具相关领域期刊作为资料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及传统文献分析方法分别对研究脉络与领域、引文、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梳理,对比国内外在城市街道家具相关领域研究的差异。结论研究发现:运用自然裂点分级法,国内外街道家具研究的发展历程均可分为起步、波动与攀升3个阶段;国外研究热点聚焦于生态环境、公众健康、城市更新3个方面,低成本传感器、道路杆状街道家具探测及算法、绿色基础设施是其研究的新趋势;国内则以街道家具的地域文化、人性化研究、城市形象为主,近年提出街道家具品质化、精细化、标准化的更高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国内外墙面打磨设备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主要技术分支以及发展脉络,研究了墙面打磨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研发热点,并对主要申请人/专利权人进行统计,梳理了核心技术的掌握情况,为国内申请人进一步开展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国内外智能玩具研究现状、智能玩具在游戏化学习支架的研究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梳理总结智能玩具的研究脉络、定义与特点。以2000—2023年,国内外智能玩具文献(中文257篇,英文235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结合CiteSpace软件,对智能玩具研究进行可视化对比分析,明晰国内外智能玩具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归类研究案例,探讨国内外在研究智能玩具作为学习支架工具时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异同。结论 国外智能玩具研究相比国内更集中,但两者都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国内外关注的研究方向存在相似性但具体的研究侧重点有较大差异,国内研究关注儿童玩具智能化的交互形式和体验,国外则更重视技术创新在有形玩具载体中的多元应用。在智能玩具应用于支架式学习的研究中,国内外的项目研究也呈现出较大差别,国外注重智能玩具与实际教学场景的整合应用,关注技术创新、特殊群体需求,以及对学习成效的定量评估。国内研究则更强调智能玩具在非正式场景下对学龄前儿童的学习促进和发展、智能玩具与儿童交互的方式和策略,以及对本土文化的融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与未来趋势。方法 以Webof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从文献发表数量、学科分布、作者与机构合作、国家与地区分布、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六个方面,以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可视化结果及文献主题进行分析与综述。结果 国内外对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的研究总量较少,但总体研究数量呈增长趋势;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影响较大,研究多在计算机学科中展开;核心作者与机构之间合作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中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开展了较多研究且影响力较高,研究影响力与学者所在国家的文化遗产丰富程度密切相关;研究热点上,深度学习、知识图谱是该领域内较为热门的应用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处理、信息组织与虚拟修复是较为热门的研究范畴;研究趋势上,文化遗产与人工智能技术将会进一步紧密结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结论研究梳理了文化遗产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现状,探索了未来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更好地把握设计思维相关研究的全局特征,掌握当前设计思维研究进展,对相关文献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探究我国未来设计思维的发展趋势。方法 运用CiteSpace及VOSviewer软件,结合定性的文献研究法,对CNKI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参考文献进行科学图谱绘制,从研究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国内外设计思维的研究脉络。结论 国内外设计思维相关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国内研究以空间设计、服务与产品设计、艺术教育、其他设计以及思维方式为热点,近年来开辟了乡村振兴、创客教育、STEM教育等研究领域。国外研究热点聚焦于设计管理、创造力、计算机思维、教育以及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是国外设计思维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认识国际范围内情感化设计研究的全局特征,把握当前情感化设计的研究热点及理论基础,并根据当前研究热点探究未来发展新趋势。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情感化设计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以科学文献计量的方法综合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从文献的年份产出分布、国家、研究机构、作者、参考文献共被引情况和关键词聚类等方面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梳理研究脉络。结论 结果表明检索范围内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美等国处于研究的领先地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情感计算、感性工学、人机多通道交互、用户体验和设计评估等方面。研究现状较为成熟,形成了以三层次理论、感性工学和情感计算为主的理论体系。用户个性化、差异化情绪的识别与表达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研究机构与作者合作不紧密,以及高产量作者不多是现阶段研究的主要局限。  相似文献   

7.
陈英 《包装工程》2023,44(22):45-51
目的 回顾国内外关于家具设计研究的进展与热点前沿。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方法,运用CiteSpace和Bibexcel软件,梳理总结3 156篇知网中文文献和341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英文文献。结果 国内外家具设计领域在学科基础、研究力量、前沿趋势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国外家具设计研究文献数量稳定,国内则发展迅速且在数量上有一定的优势。国内发文高产期刊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领域,而国外则主要聚焦建筑领域。国内外研究团队均趋于分散,机构间相互联系较少。国外家具设计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导向性,体现在人的因素和仿生生态等方面。国内研究则较为注重家具设计理论,以及产业、学科专业建构的系统性。期望未来我国家具设计研究的发展能进一步突出核心期刊和高产机构的先锋作用,加强国内和国外的合作交流,继续立足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求。  相似文献   

8.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是未来空间宽带信息传输的主要通信技术,具有带宽高、传输快速便捷及成本低的优势,是解决信息传输"最后一千米"的最佳选择。本文旨在系统把握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脉络,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在星地、星间、空地、空空等链路的研究与试验验证的发展情况,总结了激光通信技术在捕获跟踪、通信收发、大气补偿和光机设计等方向的关键技术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需求,归纳了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在高速率、网络化、多用途、一体化、多谱段5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发展,本文从实施基础研究计划、重视核心元器件研发、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引导相关产业发展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马进  张彤彤  钱晓松  胡洁 《包装工程》2023,44(8):1-14, 36
目的 对当下人工智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详细解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论述了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库构建、分类检索、创新设计三方面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归纳并阐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设计的特点;总结并分析了智能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发展趋势,对未来智能化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结论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占的比例也会逐渐增加,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并不是对传统技术的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充分发挥传统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互补作用,未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铝热焊接具有设备简单,作用时间短、占用空间小等众多优点,本文对铝热焊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分析,从中国、国外的专利申请量、申请人的分布等多方面统计分析,阐述了铝热焊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发展趋势,追踪了铝热焊接技术领域的发展脉络,重点针对铝热焊剂、铝热焊接过程中的砂型、铝热焊接等三大主要研究方向,对其技术方向和技术手段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1.
黎少 《包装工程》2022,43(22):350-358
目的 研究数字经济语境下AR技术在岭南文化创意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学术价值、设计方法、创新与思考。方法 通过分析数字经济语境下AR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包装设计案例,结合设计实践作品“寻味西关AR”,探究AR技术在岭南文化创意包装设计领域的创新与思考。结论“AR+岭南文创”是项目研究核心。AR包装设计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进步。增强现实技术将逐渐增加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对岭南文化起到数字化传承和保护作用,AR技术在包装设计上的应用将形成虚拟包装形态和提出绿色虚拟包装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2.
季铁  闵晓蕾  何人可 《包装工程》2019,40(14):45-57
目的 面向2035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通过分析文化科技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预测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趋势,提出设计参与、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思路与技术路径。方法 根据“文化生态—科技支撑—服务创新—设计参与”的研究目标,以文化产业生态研究为基础,按照“内容—工具—场景—资本”的框架,分析、整理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的核心技术与创新模式,提出“人—产品—产业—创新生态”构建过程中的设计参与方法。结论 在“文化经济4.0”的语境下,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的内在关联越来越紧密,面临着泛在生存、万物互联、脑机融合、跨业融合等大的变革和发展趋势。设计的参与应该在“人、社会、文化、科技、服务、产业”六要素之间的融合与协作中,驱动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蒋友燏  季铁 《包装工程》2017,38(12):43-47
目的针对影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方法以湖南大学"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为典型案例,通过不同方法和类型影像设计的尝试,探索非遗社区中影像的文化功能、多元价值以及技术与传播创新的可能性。结论通过"再现与重构"的数字化手段,探讨影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存储、复原与重现、传播与共享,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章立  赵文轩  邱钰  许文广 《包装工程》2021,42(22):20-25
目的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沉浸式的虚拟空间中需要解决交互模式单一及信息传播量小的问题.随着近年来感知交互技术的突破,VR中自然交互的模式有了更多新的可能性.着重探讨了基于眼动追踪与手部动作追踪的自然交互方式在建筑文化遗产传播课题中的应用,并以此总结其在交互设计中的设计策略.方法 将HTCVive Pro的眼动及手部动作追踪模块应用于文物建筑金莲桥及御碑亭的虚拟交互展示中,分析了自然交互中多种形态的信息传播特征,优化了交互中的用户体验,通过实例验证了自然交互的设计策略.结论 在沉浸式的虚拟交互情境中应用以眼动及手部动作追踪为主的自然交互方式,对建筑遗产的空间结构信息、历史文化信息的传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王姿 《包装工程》2023,44(18):109-119
目的 对国内外博物馆体验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以便客观真实地了解现阶段博物馆体验研究的重点和动态。方法 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CNKI核心数据库中2000—2022年博物馆体验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核心合集期刊进行量化分析和质化论述,内容包括发文时间、关键词聚类、发文刊物分布、国内外研究侧重点论述、研究共性及差异解读。结论 检索范围内国内外博物馆体验研究发文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中文发文刊物主要分布在艺术设计领域,国外发文刊物集中在博物馆学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热点都涉及新媒体技术、文化旅游发展、观众研究方面,但国内主要围绕新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观众体验的跟踪调查研究和文旅融合下的游客研究,国外研究主要侧重于数字媒体技术对博物馆休闲娱乐氛围的营造、博物馆中的集体学习体验、文化旅游中博物馆的真实性表达。  相似文献   

16.
李青长 《包装工程》2023,44(18):337-340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进一步发挥技术的作用,提升非遗文化传承的效率。方法 针对非遗传承中的问题与困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加以突破,重视对非遗内容的精心打造,以更强的互动性和体验性来充分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精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意义不容小觑,但是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还应该以用户体验和用户接受度为标准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7.
况宇翔  李泽梅  黄倩雯 《包装工程》2020,41(18):154-164
目的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近年来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对比,以客观数据和直观图谱分析为依据,对当前文化创意产品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方法 运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 Space Ⅴ,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文化创意产品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对当前国内外文化创意产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关键词共现、研究机构和作者、研究内容和热点等方面问题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梳理研究脉络。结论 国内对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研究主题较多,近几年主要集中在地域文化、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以及数字化在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一些学者将设计与其他学科,如符号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相结合进行研究。国外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注重创新与创意表达,以及商业化,与国内研究侧重点不太一样。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合作关系较少,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苗秀  侯文军  徐雅楠 《包装工程》2022,43(16):303-310, 409
目的 探究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方法框架与关键性设计因子,助力非遗数字化创新。方法 将非遗不依赖物质文化而存在的活态特征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感、想象性和交互性等特征相结合,提出以虚拟现实游戏为载体作为非遗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价值传播的数字化创新路径。基于游戏元素四分法,在现有游戏设计模型和用户体验要素模型的基础上,探索设计流程与方法框架。基于评估的方法开展实验,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虚拟现实游戏体验的关键性因子。结果 从前期文化调研、非遗游戏定位、内容与机制设计、界面设计4个方面,构建了非遗虚拟现实游戏设计流程与方法框架。提出了包括真实性、游戏性、可用性和情感在内的影响虚拟现实游戏用户体验的要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在方法框架与关键性因子的设计策略指导下,对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曲棍球开展虚拟现实游戏设计与开发,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虚拟现实游戏为非遗数字化带来了沉浸感、想象性和交互性体验,是非遗数字化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