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巨大能量.持续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作为数字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和新一轮科技竞赛的制高点之一,近年来人工智能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2.
<正>在国务院7月8日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部署,通知的发布把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相似文献   

3.
李战怀  于戈  杨晓春 《软件学报》2020,31(3):597-599
大数据时代,数据规模庞大,数据管理应用场景复杂,传统数据库和数据管理技术面临很大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因其强大的学习、推理、规划能力,为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专刊强调数据管理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研究人工智能赋能的数据库新技术和新型系统,包括两方面:(1)传统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技术及系统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将会焕发新的生机;(2)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基石.因此,围绕传统数据管理的不同技术层面,需要新的理论和系统经验.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AI)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赋能网络安全的同时,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本文在介绍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网络安全关键场景的基础上,分析人工智能因潜在技术滥用、新技术应用等带来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建议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1月12日,《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2019年)--主要应用场景研判》在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年度工作会上正式发布。该白皮书全面梳理了全球和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产业发展态势,并归纳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剖析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场景落地在网络环境、应用需求、智能化基础设施、计算能力、内容升级五大关键因素,重点围绕公共领域的安全防护、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在线客服的标准化应答、医学影像的诊疗和预测性分析、零售门店的营销和供应链管理等8个主要应用场景。重点从应用趋势、商业价值及竞争态势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提出了强化共性技术攻关、深化拓展应用场景、完善创新基础设施、鼓励开源平台发展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各国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产业创新的背景下,设计作为创新的动力之一,一方面推动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而倒逼着自身完成调整和转变。当今全球产业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设计的变革又一次到来。文章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设计的主体、客体以及相互关系的转变作为切入点,阐述设计"引领需求""共享服务""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新业态,以期对即将到来的设计新时代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的进步将带动智能产品和产业的迅猛发展,进而对经济结构的变革起到推动作用,甚至带来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当前,人工智能时代特征已经初步显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加速进步近年来,科技进步带来了数据存储和计  相似文献   

8.
《软件》2018,(2)
<正>导读: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中国政府把人工智能(AI)作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鼓励、扶持和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今,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1354家企业,2017年投资总额超过622亿元,相比2012年的6亿元翻了上百倍。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中国政府把人工智能(AI)作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鼓励、扶持和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显示,从2012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为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门前沿学科,面临很多争论、困难和挑战,本文从两大方面论述了人工智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近年在政策层面被国家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将难求"局面显现.对此,国内必须充分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前景,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有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类正迈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度融合,成为了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推动力量,培养智能社会建设所需要的跨学科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人才变得极为必要。为了适应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这一迫切需求,高校需要加强智能类学科建设,探索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新模式,提升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地位并创新拓展其他学科的发展建设方向。文中提出了“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交叉融合模式:一方面,从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出发,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开展人工智能基础学科方向建设,夯实人工智能领域学科的基础;另一方面,结合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方向布局,依托相关领域优势学科发展建设行业领域智能化新学科方向,实现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与其他领域学科建设的共融共生、相互助力、协同发展。在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市的学科建设中,这一模式发挥了显著作用,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人工智能(AI)2.0中的行为智能及其视野三拓展,崛起中的产品智能,智能机器人、无人系统、产品智能化三者协作发展等3个方面进行阐述,明确了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领域,分析了人机融合增强智能,指出了产品智能化实现方向,为发挥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促进人工智能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各产业变革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电力领域,并促进着电力产业的高速发展。作为近年来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新兴起的一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水平,而且对于电力产业的整体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应用领域进行简要分析,在结合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应用优势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19年以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在产业链建设、政策推动、投融资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但也面临各种内外部压力和挑战。展望2020年,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将更关注落地前景好的底层技术公司,但产业整体面临的外部形势将更为严峻。基于上述分析,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提出,以算力为核心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能力建设,体系化梳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供应链现状,加快开拓国内外应用市场并提升出海抗风险能力,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当前,AI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逐渐从互联网、新零售向制造业、农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和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全面赋能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人工智能正日益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通用技术,其基础设施属性正在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6.
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基于新兴技术的职业教育变革势在必行。通过深入分析人工智能时代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机遇、挑战,提出正确认知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掌握人工智能应用技能,提升信息化素养;开辟新的话语通道,掌握教学新形态;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增强教师职业使命感等策略,旨在给高职英语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腾飞,日益增加的人力资源成本催生了自动化相关产业的成长,自动化企业的巅峰人工智能便应运而生。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广泛应用,与以往的电力生产相比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工、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力度,电气自动化工程迎来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实现了电力工程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电气自动化促进了相关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相关人工智能产品推广到了几乎所有的行业。  相似文献   

18.
推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年度总结会"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从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趋势与产业发展谈起,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人工智能该如何精准赋能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9.
王强  苏乐  谢智刚 《智能安全》2023,2(1):46-52
作为人工智能开发环节中的基础工具,人工智能框架承担着AI技术生态中操作系统的角色,是AI学术创新与产业商业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其重要性的不断突显,人工智能框架已经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焦点之一,引起了学术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人工智能框架的概念内涵、价值意义入手,梳理人工智能框架演进历程,总结当前人工智能框架技术体系,最后研判得出人工智能框架技术发展的“四泛”趋势,即泛开发、泛设备、泛场景、泛工程。  相似文献   

20.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国在全球第一个面向2030年提出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如何认识新一代人工智能和传统人工智能的不同,了解其内涵、外延、技术特征以及发展目标,从而更好地凝聚研发队伍,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保证。本文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技术内核,提出十个主要问题,自问自答,大问小答,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将从传统的计算机智能跃升为无意识的类脑智能,是人类智能的体外延伸,不涉及生命和意识,由人赋予意图,通过有指导的传承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够与时俱进地解释、解决新的智力问题,形成有感知、有认知、有行为、可交互、会学习、自成长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