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高等工程教育加大对软件专业卓越软件人才的培养力度。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专业综合试点改革"的要求与目标,基于学校和学院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从专业教育知识体系、工程实践教育体系、教学团队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证与管理体系等多方面,阐述卓越软件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改革过程。  相似文献   

2.
协同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结合办学层次和生源状况的差异性,从人才培养定位、能力导向、创新教育等视角,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遵循"四个构建、一个建设"方针,研究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路径,以提高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示范性软件学院要面向市场需求,改革现有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软件人才培养力度,其根本任务是对人才培养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工程型软件人才。那么,什么是工程型软件人才?工程型软件人才应该如何培养呢?从现代人才培养类型来看,目前大多数人比较接受的可分为四类: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1.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旨在发展理论并对实践中的有关现实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这部分人要求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独立研究的能力及创新精神。2.工程型人才主要…  相似文献   

4.
提出软件工程学院转型本科教育后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并依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探讨由理论教学培养体系、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素质拓展教育培养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构成的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并介绍实施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教学保障和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是高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新兴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文章分析高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阐述如何通过就业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校企深度协同合作模式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等高层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加强学生复合型能力培养,提高就业质量,协调好校企合作责权利,从而为中国软件服务外包行业转型升级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点。胜任力模型是界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工具。文章从知识水平、工程能力、外语能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6个方面构建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胜任力模型,从"三阶递进式"人才培养方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及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等角度提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按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型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分析了校企合作类型,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三线并举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岗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8.
软件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应用,高素质应用型本科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定期分析,可以帮助育人单位及时掌握应用型软件人才的需求,从而不断完善培养机制,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持和保障。成都大学软件产业学院通过对成都市场软件人才需求的调研,在对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年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软件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突破"与"构建"。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培养体系在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提出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新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以期培养出符合多行业背景需求的软件人才。  相似文献   

10.
依托多维协同改革思路,紧密跟踪计算机学科发展前沿,顺应人才培养教育的时代需求,构建了"行业协同、校企协同、科教协同、学科交叉"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利用教学云平台将六个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整合为一体,并通过专业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的教学来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构建了一套能力评估与质量监控机制,形成了"三层次六平台一机制"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着力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计算机类新型"三强人才"。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开设现状,指出在配套教材、产学研协同、考核体系方面存在的不足。随后从全面优化课程体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改进教育教学理念、推进协同创新育人五个方面提出课程体系改革建议,最后给出教学模式改革建议。旨在对高职院校的大数据专业建设及交通行业大数据人才的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捷 《福建电脑》2007,(12):196-196
当前社会,软件专业人才短缺,我国高校每年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有数十万之多,却难以满足软件产业的直接需要.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人才质量不适应市场是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几个方面说明了如何进行软件专业的课堂教学创新和改革,探讨了通过教学创新和改革培养出合格软件人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本科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想、教学模式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以及考试方式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建立办法。  相似文献   

14.
孙桂鸿  朱凯 《软件》2021,(1):35-37,63
随着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逐步推进,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行业的用人需求,文章从民办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出发,分析了人才培养应用型转型的具体需求,提出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管理制度、评价体系以及校企协同育人各方面入手,展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基于"721"人才培养模式的梯级、分级、多元思想,提出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三级协同培养体系,将高校、校企联合、企业纳入培养体系,按照5个课程模块与3个能力培养层次协同的原则,确立面向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实现学生、企业与学校的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蓝领到软件蓝领:高职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针对我国软件业飞速发展但软件人才供需矛盾的现状,较细致的分析软件人才供需矛盾产生的原因;对比分析"计算机蓝领"与"软件蓝领"培养模式对职业技能要求的不同点,从企业对软件人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进一步阐述在软件开发教育知识体系、课程设置、校企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不明确、工程应用能力差的问题,开展了以"校企结合课堂"为结合点的"三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介绍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改革措施。近五年的教改实践证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取得良好成绩,有利于工程实践人才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大数据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探讨成人高校大数据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提出切合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岗位能力要求,以成果产出为导向、以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任务的教学模式,立足4个维度和四类协同搭建专业可持续发展平台,最后通过实践效果说明该培养体系认同度高,能够助力成人高校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程序设计课程中一种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模式为研究对象,提出以企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软件人才培养改革,结合南昌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共同探索培养软件人才的实际,阐述如何及时更新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将软件产业的新技术和新标准快速转化为教学内容,并将该因材施教的实践模式应用于各个年级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中。  相似文献   

20.
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培养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极为重要。拔尖创新型人才需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突出的创造才能 和鲜明的个性特征。高等农业院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必须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新人才 考评指标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大学生思维训练和拓展能力训练,建设大学生创新基地,改革成绩考核制度,将拔尖创新 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