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软件工程硕士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国家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35所高校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2年开始招收软件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作为一个新的工程学科方向,软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在不断摸索中逐步完善。软件工程硕士是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的国际化软件人才为宗旨,按照工程实践体系要求培养掌握软件新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和把握软件工程体系的专业管理人才。众所周知,在学校封闭式的环境中是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的,如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成为软件学院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并把它作为软件…  相似文献   

2.
提出软件工程学院转型本科教育后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并依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探讨由理论教学培养体系、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素质拓展教育培养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构成的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并介绍实施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教学保障和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CDIO模式的软件人才工程实践能力成熟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软件学院人才整体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阐述了我院软件工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型,并介绍了我院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特色。  相似文献   

4.
吴俊君 《计算机教育》2014,(10):21-24,37
针对当前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现代工程教育模式和协同创新理念的角度出发,提出具有"工程化"实践性的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协同培养框架。从基于协同创新的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主体机制与体制改革、人才培养的能力训练体系改革和人才协同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4个方面阐述改革思路和具体的实施方法,探索人才协同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思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结合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培养软件工程人才的实践经验,分析了计算机科学研究人才和软件工程人才的区别,探讨了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如何将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最后说明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总结出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亟待解决的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问题,分析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提出"211"总体培养模式和需求驱动的课程体系,设计一套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探讨"双向互动,反馈调整"的校企合作机制,从而形成一套面向软件服务外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分析我国软件人才体系的缺陷入手,总结了高校软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印度和爱尔兰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如何在我国高等学校中培养符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的软件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蓝领到软件蓝领:高职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针对我国软件业飞速发展但软件人才供需矛盾的现状,较细致的分析软件人才供需矛盾产生的原因;对比分析"计算机蓝领"与"软件蓝领"培养模式对职业技能要求的不同点,从企业对软件人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进一步阐述在软件开发教育知识体系、课程设置、校企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野媛 《办公自动化》2013,(14):21-22,13
近年来,我国软件服务外包行业高速发展,但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等特点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如何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培养软件服务外包基础性操作人才的可行性;探索了此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并详细分析了"定单式"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示范性软件学院要面向市场需求,改革现有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软件人才培养力度,其根本任务是对人才培养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工程型软件人才。那么,什么是工程型软件人才?工程型软件人才应该如何培养呢?从现代人才培养类型来看,目前大多数人比较接受的可分为四类: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1.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旨在发展理论并对实践中的有关现实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这部分人要求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独立研究的能力及创新精神。2.工程型人才主要…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软件工程师目前培养现状,在对企业的软件工程人才的调研下,分析了软件外包企业软件工程师主要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根据服务外包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提出了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并阐述了课程体系的实施与保障。  相似文献   

12.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结合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探讨了软件工程的教育理念、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开放式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是高职软件专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软件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目前高职软件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创新性地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到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中,以探索构建一套全新的、实用的高职软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人才,中国软件产业一个尴尬的话题。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培养怎样的软件人才、由谁来培养等问题,业界始终争论不休。直到国家建立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人才压力才有所缓解,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和众多传统产业一样,合理的软件产业人才体系架构应该也是金字塔形的,不但拥有雄厚的软件工程师层面的从业人员组成的产业人才基础,也拥有比例合适的高级项目管理人才。但现有中国软件人才结构现状却呈棒槌形— 中等层面的软件人才过剩,高级项目管理人才却非常缺乏。几年来,软件学院的定向培养为产业…  相似文献   

15.
软件服务外包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大多沿袭传统研究型本科教育模式,不能满足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需求的问题,提出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专业能力体系构建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及增加企业实训环节等途径,更好地满足软件服务外包程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需要。同时阐述了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并给出相应的校内实训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软件》2017,(3):53-56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特别是江苏"一谷两园"软件产业聚集区的开发打造,社会软件产业经济对软件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与明确。作为培养服务地区产业经济人才的高等院校,在软件人才的培养上却没有更好的输送企业需求人才,对软件人才的培养对社会的需求存在脱轨现象。本文从软件人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到具体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再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等方面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与探索实践方案。经实践证明,这些环节的改革实施方案效果良好,很多的实现了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软件工程意识与项目实战研发能力的培养,实现了高校对软件产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用学生、高校、企业无缝对接推进软件名称的建设,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培养适应软件产业需求的人才,示范性软件学院制定了"多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办学目标。文章以分析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办学目标为切入点,提炼软件工程人才的能力模型——"三角塔"能力模型,并结合重庆大学软件学院的实际,提出系统化地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体系,即以"根基(逻辑推理、语言能力、专业基础)+三个面(实践操作面、非技术专业素质面、综合素质面)"为导向,构建"实基础+三主线(技术实践主线、工程实践主线、学生工作主线)"的人才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软件工程师》2017,(3):48-50
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势必会导致软件人才需求的爆炸性增长,如何培养大批的能适应社会的软件岗位人员,是我们高职校软件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五年制高职软件专业在专业定位上与生源水平、企业需求都存在偏差,如何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赋有自身特色的软件开发人才,培养出的专业人才能够胜任各行各业中软件人才的需求,五年制高职软件专业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本文从专业定位、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印度软件人才教育成功就这么简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度软件产业的迅速崛起,软件人才教育机构可谓是功不可没,其培养的大量优秀软件人才成为软件产业的第一推动力。关注印度软件产业的成功,不能忽视印度发达的软件人才教育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印度软件人才教育的成功来自于这样几个方面英语优势、战略优势、教育体系的完善、职业导向教育以及专业的培训机构。  相似文献   

20.
按教育部的解释,软件工程硕士(MSE,Master of Software Engineering)是2001年底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新设立的工程硕士领域,是国际通用的培养软件工程高级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兴起。软件工程硕士教育不同于一般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学科教学体系,而是直接针对软件企业的需求,按照工程化的培养方向,注重实践教育和技能教育,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