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模糊聚类的小波变换图像去噪算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改进的较优的基于模糊聚类的小波变换图像去噪算法.首先分析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中加权指数m的重要性,采用基于模糊决策的方法,分别构造模糊目标和模糊约束,由模糊目标和模糊约束的交集来共同确定最优的加权指数m以获取较为理想的聚类分类结果.再利用该种加权模糊聚类算法把小波系数划分成包含信号与只包含噪声的小波系数两类,将只包含噪声的小波系数置为零,将包含信号的小波系数利用软阈值法进行收缩,最后对处理后的系数根据M带小波变换的局部时频分析能力及其良好的信噪分离能力进行M带小波变换,得到去噪效果较好的图像.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形态小波的遥感影像压缩编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一般图像不同,由于遥感影像具有纹理复杂、局部相关性较弱的特点,而且影像经过小波变换后系数的空间聚类特性较明显,因此遥感影像压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是目前大多数基于小波的压缩编码算法都没有考虑小波系数的空间聚类特性,为了进一步提高编码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小波的遥感影像压缩算法。该算法首先对遥感影像进行多尺度快速小波变换,然后依据遥感影像的小波能量聚类特性,采用一种形态膨胀编码算法来实现遥感影像的高效压缩编码。试验结果表明,对一般遥感图像,该算法在高倍率压缩的情况下要优于目前的JPEG2000算法;而且对多波段的遥感影像,该算法也取得了较好的压缩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MRI图像的噪声较多、传统的SOFM必须预置参数、训练过程中网络结构固化、不能灵活调整及多小波需要进行预滤波等问题,为提高去噪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TGSOM的图像分割算法BTSOFM.在改进TGSOM基本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平衡多小波对MRI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再用改进的TGSOM算法对小波系数金字塔进行逐层聚类,最后得到分割结果.仿真实验表明,算法不但加快了分割的速度,而且提高了聚类精确度,图像的可视化效果较好,分割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根据像素的谱特性,提出基于Markov链小波特征空间分解的超谱遥感图像聚类算法,并对小波特征空间Markov链聚类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小波变换抽取并标记谱矢量小波系数的极值点,根据极值点的位置差异程度和相关系数阈值进行Markov聚类,避免了一般聚类算法求欧氏距离造成的时间开销,使聚类速度加快。算法中采用模拟退火并逐步降低聚类规模的方法实现Markov链特征空间在每个温度上的最优聚类。将此算法用于AVIRIS超谱图像聚类,结果表明算法在提高聚类精度,聚类速度等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小波的改进多层阈值对超声图像降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医学超声图像存在特有的斑点噪声,大大降低了图像质量,必须进行降噪处理。多小波具有比单小波分解更加精确、去噪效果更好的特点。对超声图像进行分形插值多小波分解,根据多小波分解后的能量分布特性,提出了改进多层阈值与模糊聚类相结合方法,将小波系数模糊聚类分成噪声和信号两类,然后在不同尺度对信号小波系数进行不同阈值萎缩处理,实现降噪目的。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硬阈值和软阈值法,可有效地降低图像斑点噪声并保留图像细节。  相似文献   

6.
正确识别与分类鲸类发出的叫声脉冲信号与主动声呐或通信信号,对提高海洋被动声学监测以及水下声呐探测或水下声学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鲸声中具有代表性的Click信号和3类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声呐信号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特征的抹香鲸Click与传统声呐信号的分类方法。首先,利用滤波、小波去噪和端点检测方法实现鲸声去噪及信号自动摘取;然后,基于4类信号的短时傅里叶变换时频图,对信号时频轮廓进行多项式拟合,并提取多项式的系数作为信号时频特征;最后,分别使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对4类信号进行分类与识别。分类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遗传聚类算法和小波变换特征的自动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霆  陈学佺  邹晓涛 《计算机工程》2003,29(2):153-154,254
研究了遥感影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的正交小波变换构造特征,同时引入遗传聚类的分类方法,实现了遥感影像的自动分类。实验表明,将遗传聚类算法与小波特征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具有自动、快速、自适应的优点,能克服传统分类方法中由于样本选择而产生的局限性,提高了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李旭  林伟  史彩云  温金环 《计算机应用》2010,30(5):1415-1417
针对极化SAR图像分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AR目标的极化特征的二维谱聚类方法。该方法可以充分考虑目标的极化相似性特征,利用二维的谱聚类方法实现极化SAR图像的分类。它以两目标散射的极化相似性参数图像作为输入特征,用二维图权函数代替一维图权函数求权值,使采样点分类和特征矢量分类相一致,从而实现极化SAR图像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分类结果,明显优于K均值分类。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域的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像素级图像融合方法割裂像素间联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的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离散小波框架分解,对其中一幅的低频子图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进行区域分割,并将区域表示线性映射到其他源图像.然后利用区域小波系数的结构相似度和区域能量构造融合规则,依据融合后的系数重构可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融合源图像信息并保持源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的医学图像融合方法,对图像进行小波变换,以图像的小波系数为特征,采用SOM网络对图像进行聚类,并进行模糊分类,从而确定像素融合的权重,得到融合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如何选取阈值是小波图像去噪的关键,在图像去噪的同时,还应尽量保留图像的边缘信息,基于这一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的小波去噪算法。用数学形态学算子对图像小波变换后的小波系数进行处理,并结合半-软阈值去噪技术。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去噪的同时,很好地保留了图像的边缘信息。  相似文献   

12.
消除图像噪声主要目的是改善图像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噪声图像的复原方法。首先简单介绍了图像噪声产生的原因和分类,然后介绍了用于图像复原的平均值滤波、中值滤波、自适应维纳滤波和小波变换去噪的工作原理和适用性,为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又提出了基于边缘检测的小波包图像去噪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基于小波阈值的图像去噪算法研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详细介绍了几种比较常用的小波阈值去噪算法。对于图像的小波分解和重构,详细介绍了其分解步骤和算法,分析了小波分解过程中层数的选取和小波重构图像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选取依据;详细介绍了小波系数的处理过程以及不同处理方式的去噪原理;对小波变换阈值去噪的不同方法和原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冯静  舒宁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9,14(10):2042-2046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用于高光谱遥感图像特征提取的子波变换算法.与二进小波变换按恒Q准则划分频域不同的是,该算法通过改变相邻子波的带宽比,可以实现更为灵活的频域划分.采用子波能量的离散余弦变换作为特征矢量,然后进行无监督C均值聚类实验和有监督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子波变换能量的离散余弦变换特征可以有效地描述光谱曲线特征,且正确分类率高于传统的小波变换.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JPEG2000图像压缩的实现过程,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做了详细描述,并给出了在噪声环境下的试验结果。针对此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渡的消噪:采用二次平方损失函数,通过对待分析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在小渡变换域中,把小波系数进行闻值处理,即增强图像的小波系数,减弱或去除噪声的系数。计算机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噪声。  相似文献   

16.
小波图象去噪综述   总被引:104,自引:6,他引:10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波图象去噪已经成为目前图象去噪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对目前小波去噪文献进行理解和综合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小波去噪问题的描述,揭示了小波去噪的数学背景和滤波特性;接着分别阐述了目前常用的3类小波去噪方法,并从小波去噪中常用的小波系数模型、各种小波变换的使用、小波去噪和图象压缩之间的联系,不同噪声场合下的小波去噪等几个方面,对小波图象去噪进行了综述,最后,基于对小波去噪问题的理解,提出了对小波去噪方法的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7.
焊接温度场图像的获取及焊缝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焊接温度场检测系统的焊接温度场灰度图像的获取,简述小波变换用于检测边缘的原理,论述了小波变换在焊接温度场灰度图像中识剐焊缝位置的具体方法。研究结果证明:该焊缝识剐的方法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更好的去噪性能,可以准确地识别焊缝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Image denoising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standard problems in im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It is always recommendable for a denoising method to preserve important image features, such as edges, corners, etc., during its execution. Image denoising methods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s have been shown their excellence in providing an efficient edge-preserving image denoising, because they provide a suitable basis for separating noisy signal from the image signal.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edge-preserving image denoising technique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s. The wavelet domain representation of the noisy image is obtained through its multi-level decomposition into wavelet coefficients by applying a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A patch-based weighted-SVD filtering technique is used to effectively reduce noise while preserving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original imag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mpared to other approache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achieves very impressive gain in denois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We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noise and huge data sizes in microarray images. First, we propose a mixture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statist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microarray images. Then, based on the microarray image model, we present methods for denoising and for compressing microarray images. The denoising method is based on a variant of the translation-invariant wavelet transform. The compression method introduces the notion of approximate contexts (rather than traditional exact contexts) in modeling the symbol probabilities in a microarray image. This inexact context modeling approach is important in dealing with the noisy nature of microarray images. Using the proposed denoising and compression methods, we describe a near-lossless compression scheme suitable for microarray images. Results on both denoising and compression are included, which show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Further experiments using th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near-lossless compression scheme in gene clustering using cell-cycle microarray data for S. cerevisiae showed a general improvement in the clustering performance, when compared with using the original data. This provides an indirect valid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denoising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