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扩展头随机标记的IPv6攻击源追踪方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IPv4网络环境下的随机包标记法不能直接应用于IPv6的问题,依据IPv6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报头随机标记的IPv6攻击源追踪方案。对IPv6报头进行分析研究,选取了合适的标记区域及编码格式,对PMTU算法进行了修改以更好地满足追踪的需要,采用攻击树生成算法重构攻击路径。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重构攻击路径,实现对IPv6攻击源的追踪。  相似文献   

2.
包标记算法是IPv4下追踪DDOS攻击源最多的一种方法,但IPv6下实施困难.由此对IPv6下包标记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有效和安全的部署和实施数据包标记算法,利用IPv6新的特点,并结合标记流标签等字段,提出两种基于IPv6的改进方案AMS-v6和APPM-v6.在IPv4和IPv6协议下设计模型分别对两种算法进行实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在IPv6下数据包标记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有效减少重构时间和所需数据包数量,提高重构攻击路径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闫巧  宁土文 《计算机应用》2011,31(9):2352-2355
针对IPv6的概率包标记(PPM)IP追踪方法的重构路径算法复杂度和误报率过高等不足,提出基于确定线性网络编码的IPv6追踪方法。该方法采用IPv6逐跳选项扩展报头作为标记区域,将确定线性网络编码应用到概率包标记中,同时添加了64bit的攻击路径采样。理论分析和在NS2环境下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少了占用的网络带宽和重构路径所需要的数据包数,降低了重构算法复杂度和误报率,提高了标记效率。  相似文献   

4.
移动IPv6中的攻击源追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于移动IPv6架构下的攻击源追踪问题研究,给出了IPv6中新的包标记算法和包采样算法,并针对移动环境中不同的攻击模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攻击源追踪策略.该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移动IPv6中的攻击源追踪难度.  相似文献   

5.
IPv6下基于改进的SPIE源追踪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源追踪技术提供对真实攻击来源的有效追踪,有利于实时阻断、隔离DDoS等网络攻击。目前的源追踪方法大多是使用IPv4包头中很少使用的16位标识域保存经过的路由器信息,不适用于IPv6环境。本文提出一种IPv6下基于改进的SPIE源追踪方案。该方法利用路由器,使用Bloom filters数据结构保存转发的数据包的摘要,减少了耗费的存储空间,同时时保护了数据包的机密性;它不但适合DDoS攻击的源追踪,还能进行单个数据包的源追踪。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IPv4网络下进一步提高防御DDoS攻击的实时性,提出DDoS防御系统的构想,将客户端防御系统与自适应包标记有效地结合起来,既可以检测防御DDoS攻击,又可以进行追踪攻击源;同时提出一个新的标记方案,该方案利用了TTL域和改进的自适应包标记的方法。与其他标记方法相比,其具有灵活性好、误报率低、计算量小的优点。经验证该系统用较少的数据包即可重构攻击路径,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攻击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自治系统协同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追踪算法.在该算法中,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把所在的AS信息以一定的概率对经过的数据包进行标记,受害者可通过数据包中所标记的路径信息重构出攻击路径,从而追踪到攻击源.带认证的标记方法有效地防止了攻击者伪造和篡改数据包中的路径信息.与其它追踪算法相比,该算法实现了快速实时追踪攻击源,有效地抑制了攻击流进入其它的网络,及时缓减了攻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IPv6下拒绝服务攻击进行了研究,并根据IPv6协议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IPv6的MAC认证改进确定包标记(ADPM-v6)算法。ADPM-v6利用IPv6新特性,即逐跳选项和改进的MAC认证方法,有效解决了受控路由器修改标记的问题,能直接快速地追踪攻击源。同时分析验证了IPv6真实攻击环境的数据包大小分布,使得算法有效且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IPv6下大大缩短了重构时间,减少了重构计算量和误报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免疫入侵检测和攻击源追踪结合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布式免疫入侵检测系统与数据包标记理论, 利用免疫入侵检测系统实时分析的网络数据特征指导路径标志技术动态处理, 使路径标志方法能动态自适应不同网络数据特征, 快速识别攻击路径, 为免疫入侵检测系统针对攻击路径培养特征检测器提供路径信息。实验表明这一方案能快速重构出攻击路径信息, 在收敛效率、误报率方面的表现优于目前的概率包标记算法, 能为免疫入侵检测系统提供特征路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沈学利  申杰 《计算机应用》2015,35(6):1705-1709
针对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对于网络的严重威胁问题,提出基于自治系统(AS)与动态概率包标记(DPPM)的DDoS攻击溯源优化方法。在该方法中,设计了一种新的包标记方案,该方案设置两套标记,分别作为域标记和路由标记,用作域间溯源和域内溯源。域标记和路由标记过程同时进行,标记过程采用动态包标记的方法。最后,通过域间和域内的路径重构实现对攻击节点的快速溯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高效、可行的,能为DDoS攻击的防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朱田  陈涛  马迪  王利明  毛伟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12):4409-4413
随着IPv4地址的耗尽及IPv6网络的加速部署,将面临IPv4网络和IPv6网络长期共存的局面.目前学术界和工业界提出了多种IPv4向IPv6过渡的技术,这些过渡技术的复合使用将增加IPv4/IPv6混合网络的复杂性,给安全事件的处理和追溯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复杂过渡网络环境中的IP追溯问题亟待解决.对IP地址安全管理体系下的IP地址的可追溯性及IP追溯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IPv4/IPv6混合网络中的IP追溯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最后阐述了IP追溯技术所面临的新挑战,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种通用的大规模DDoS攻击源追踪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基于概率包标记大规模DDoS攻击源跟踪方法.相比其它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包标记中继算法既适用于直接类型的DDoS攻击路径恢复,也适用于反射类型的DDoS攻击路径恢复.此外,本文通过巧妙运用方程组唯一解判定原理对路由IP实施编码,运用基于一次性密钥的HMAC方法对攻击路径的每条边进行编码和验证,不需要ISP路由拓扑,便能够在被攻击点相应的解码并高效可靠的恢复出真实的攻击路径.分析表明,该种方法能与IPv4协议较好的兼容,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通过仿真实验证实,该方法相比FMS、CHEN等人提出的方法在收敛性和误报方面体现了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面对DDoS攻击,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IP追踪技术寻找攻击包的真实源IP地址,但是目前的追踪方案存在着标记过程中的空间问题、追踪源是否准确及追踪所需包的数量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Huffman编码的追踪方案,可以节省大量的存储空间,提高空间效率,而且当遭遇DoS(拒绝服务攻击)和DDoS的攻击时能迅速作出反应,仅仅收到一个攻击包即可重构出攻击路径,找到准确的攻击源, 将攻击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4.
Tracing DoS attacks that employ source address spoofing is an important and challenging problem. Traditional traceback schemes provide spoofed packets traceback capability either by augmenting the packets with partial path information (i.e., packet marking) or by storing packet digests or signatures at intermediate routers (i.e., packet logging). Such approaches require either a large number of attack packets to be collected by the victim to infer the paths (packet marking) or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resources to be reserved at intermediate routers (packet logging). We adopt a hybrid traceback approach in which packet marking and packet logging are integrated in a novel manner, so as to achieve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that is, to achieve a small number of attack packets to conduct the traceback process and a small amount of resources to be allocated at intermediate routers for packet logging purposes. Based on this notion, two novel traceback schemes are presented. The first scheme, called distributed link-list traceback (DLLT), is based on the idea of preserving the marking information at intermediate routers in such a way that it can be collected using a link list-based approach. The second scheme, called probabilistic pipelined packet marking (PPPM), employs the concept of a "pipeline" for propagating marking information from one marking router to another so that it eventually reaches the destination. We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s against various performance metric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analytical and simulation studies. Our studie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s offer a drastic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packets required to conduct the traceback process and a reasonable saving in the storage requir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