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建国  胡川  李瑛  洪晶 《计算机应用》2008,28(7):1819-1822
传统的面向设备的网络管理不能适应下一代网络的需求,面向业务的网络管理是网管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主动网络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主动网络技术和电信网络业务管理的先进思想,提出了面向业务管理的组织模型、功能模型、信息模型和通信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种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面向业务的管理模型。根据该模型开发的网管系统能够较好地对网络业务进行有效地管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和结构日趋复杂,网络管理成为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其中网络拓扑自动发现是网管系统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功能。通过网络拓扑发现,可反映某些重要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布局状况,并提供可视化管理界面,如系统配置、节点状态和流量监控、异常告警等,对网络系统正常运行、防范网络攻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网络拓扑发现改进算法,降低了拓扑生成的复杂度,提高了拓扑发现的自动化程度,网络管理员只需指定子网搜索深度,算法即可由近及远逐层自动发现子网、路由器及拓扑,减少了管理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和结构日趋复杂,网络管理成为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其中网络拓扑自动发现是网管系统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功能.通过网络拓扑发现,可反映某些重要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布局状况,并提供可视化管理界面,如系统配置、节点状态和流量监控、异常告警等,对网络系统正常运行、防范网络攻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网络拓扑发现改进算法,降低了拓扑生成的复杂度,提高了拓扑发现的自动化程度,网络管理员只需指定子网搜索深度,算法即可由近及远逐层自动发现子网、路由器及拓扑,减少了管理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网络设备的管理控制一般来讲由两种方式实现,带内网管和带外网管。所谓带内网管是指网络的管理控制信息与网络的承载业务信息通过同一个逻辑信道传送,即网管信息和业务共同使用带宽,无需设置专用设备,能够实现网络监控管理、流量分析等通用网管  相似文献   

5.
准确的网络拓扑结构对于网络管理、安全管理、性能分析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分析已有物理拓扑发现的主要算法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一种简单通用的基于SNMP协议的物理拓扑发现算法解决异构多子网的物理拓扑发现问题。该算法通过定义区域以及与之对应的IP范围来分区域发现网络拓扑结构,克服了地址转发表完整性限制的要求,能够准确、全面、高效地发现网络的物理拓扑,既可以发现可网管的设备,也可以发现不可网管的哑设备。  相似文献   

6.
子网拓扑融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规模异构网络的拓扑管理,在对经拓扑发现搜集而来的拓扑信息进行处理,提出了子网拓扑融合概念,阐述了子网拓扑融合在拓扑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子网拓扑融合的需求,研究并建立了基于集合论的子网拓扑融合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XML的子网拓扑融合算法,并通过两个子网拓扑数据检验了该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网络管理模式—主动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网管是一种新的网络管理模式,能较好地管理主动网络,适应了主动网络的需要和特点,具有代码移动、管理业务动态加载、动态MIB管理和维护等功能。主动网管模式的研究对于主动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对于促进新一代网络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网络的特点,综述了主动网管的产生背景、体系结构、关键的实现技术和实现方法,并研究了几个主动网管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8.
一种逻辑层网络拓扑发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传统基于简单网管协议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选路信息协议和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的逻辑层网络拓扑发现和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路由器干网拓扑发现与分析和子网拓扑分析两个步骤。其中路由器拓扑发现采用别名探子和RIP路由信息分析两种技术,子网拓扑分析依据路由器干网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战术互联网是一种新型军用网络,具有良好的抗毁性、安全性、移动性等特点.文章首先介绍了战术互联网的网络结构及MIB私有信息,然后针对该网络的结构和组网特点,提出了适合该网络的拓扑发现算法,算法通过提取野战综合数字交换机私有MIB中的系统路由表、扩展网络接口表和以太网IP接口信息表中的信息完成拓扑发现,最后介绍了战术互联网的显示算法,为战术互联网的网络管理提供良好的界面和接口.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承载的业务越来越重要,传统设备级网管、监控面临着更大挑战,定位故障困难导致的业务损失难以控制,需要更全面的监控和分析手段来提升效率和保障能力。传统的通过静态规划匹配的网络异常检测方法在动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难以检测出未知异常和攻击类型,不能满足网络安全检测的需求。网络中的业务较多,依靠主动检测方式会给业务服务器带来新的负载压力,特别是应用层流量来自私有协议时,由于不能解码,进一步增大了检测和分析的难度。文章基于铁路客票系统提出一种面向铁路客票系统的网络流量检测技术,该技术可以计算流量主要特征对应的信息熵,并根据多个检查点历史流量的信息熵取值集合判断合法性,在兼顾流量内部特征以及流量间关系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业务流量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上海快速道路网智能诱导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上海城市快速道路网交通管理的需求分析入手,介绍“区域控制、广域诱导”的网络交通二阶协调管理策略,构建应用系统的分层结构模型。通过研究快速道路网交通特性确定管理子区划分、检测断面布设、多级诱导设置等系统设计原则和关键参数。成果集成应用于上海快速道路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中。该系统运行后在保持流量不变的情况下,路网服务水平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面向大规模宽带IP网络的运维和管理需求,以大规模网络流量测量和知识挖掘为基础,研究基于分布式流量测量的新一代宽带网络管理架构,采用网络被动模式测量和主动采集技术手段,实现对高速网络的性能、状态和行为的管理,并对网络测量技术的发展及现状、系统的架构、关键技术和应用情况作了详细阐述,明确下一步研究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网络生存性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璐  邱代燕  刘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5):1225-1227,1285
当网络内出现故障时,网络维持服务连贯性的能力称之为生存性。在当前多层次的流量工程化IP网络中考虑生存性已经变得重要而且紧急。分析并比较了网络各层次中的生存性机制,包括WDM层、SDH层、1ATM层、MPLS层和IP层生存性机制的相关概念、分类和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在层间调和各种生存性机制的可行性与利弊。在进行流量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适当地采用这些生存性机制,可以更好地实现流量工程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充电站运营系统是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并与电网、充电站与电力网、交通网数据中心相连接,通过数据库的信息共享、互动和数据挖掘,达到充电站高效运营管理。本文就智能充电站的运营系统的整体结构与数据分析进行探讨。运用Q-Learning算法从用户实现总成本的最优(小),作出最佳的充电服务选择角度分析用户充电决策,可在运营数据挖掘中预测用户的充电行为规律,进而预测运营的充电站设备利用状况,能够对不同充电设施规划方案下的充电负荷进行更加真实准确的计算,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充电站运行成本,最终为充电站制定的充电服务运营策略提供依据帮助,进而帮助充电站提高设备利用,提升充电站运营效益。也为日后扩建、新建充电站设备数量、类型、地点等信息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主动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它不仅可以传递数据包,而且还可以执行数据包中特定的运算任务。主动网络为用户提供了可编程的接口,用户可通过网络中的节点动态地注入所需的服务。但由于传统网络管理不适应主动网络管理,不能发挥主动网络的分布式计算能力。论文讨论了一种基于节点的主动网络管理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结构、管理机制和设计要点,并对网络拓扑发现和流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金融信息系统是邮政企业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最高的网络系统,利用网络流量分析技术,按照不同协议、不同应用、不同节点等方式,对邮政金融信息系统网络流量进行研究,能够帮助网络管理人员掌握网络的运行状况。网络流量分析技术有助于提高金融信息网的运行质量、优化信息网络资源,为网络的正常、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Service providers rely on the management systems housed in their Network Operations Centers (NOCs) to remotely operate, monitor and provision their data networks. Lately there has been a tremendous increase in management traffic due to the growing complexity and size of the data networks and the services provisioned on them. Traffic engineering for management flows is essential for the smooth functioning of these networks to avoid congestion, which can result in loss of critical data such as billing records, network alarms, etc. As is the case with most intra-domain routing protocols, the management flows in many of these networks are routed on shortest paths connecting the NOC with the service provider’s POPs (points of presence). This collection of paths thus forms a “confluent” tree rooted at the gateway router connected to the NOC. The links close to the gateway router may form a bottleneck in this tree resulting in congestion. Typically this congestion is alleviated by adding layer two tunnels (virtual links) that offload the traffic from some links of this tree by routing it directly to the gateway router.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problem is then to minimize the number of virtual links needed for alleviating congestion. In this paper we formulate a traffic engineering problem motivated by the above mentioned applications. We show that the general versions of this problem are hard to solve. However, for some simpler cases in which the underlying network is a tree, we design efficient algorithms. In particular, we design fully polynomial-time approximate schemes (FPTAS) for different variants of this problem on trees. We use these algorithms as the basis for designing efficient heuristics for alleviating congestion in general (non-tree) service provider network topologies.  相似文献   

18.
Quantitative QoS Management Implement Mechanism in IP-DiffServ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In this paper, a quantitative QoS management implement mechanism in IP-DiffServ is presented. The approach has three merits: (1) it optimizes both the route selected for service class by traffic engineering in network layer and the service class selected for the user services by network plan in service layer, (2) it ensures quantitative QoS for the user service in DiffServ, (3) it achieves high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achieves better performance with less cost for the user service and selected route. Simulation has verified these merits.  相似文献   

19.
陈登国  李伟生 《微机发展》2006,16(7):215-217
把Web服务技术引入到网络管理中,通过封装功能提高网络管理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在网络异构环境下跨越防火墙和各种平台实现组件的互操作,把已有的网络管理功能包装起来,利用它组合组件进行计算的特性实现软件复用。从软件工程、设计模式的角度提出并分析设计Web服务网络管理新模型和SOAP与SNMP的转换接口,较好地解决了Web服务应用到网络管理中数据传输问题,可以把已有的网络管理功能包装起来,把分散的应用集成起来,为用户提供更为灵活的接口,实现软件复用,并跨平台实现了该系统。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业务应用系统对网络传输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通过分析路由交换设备服务质量(QoS)实现机制,研究了报文分类、优先级标识、流量监管、队列调度以及端口限速等多方面的QoS应用技术。最后,从工程实践角度提出了一套完善的QoS部署流程,解决了网际互联协议(IP)网络设备传输在拥塞避免和流量管理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了IP网络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