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评价轨道交通车站服务水平,研究阐述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含义,定义轨道交通车站服务水平.结合轨道交通车站属性,基于乘客出行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确定便捷性、舒适性、经济性及安全性4个1级指标,换乘方便性、服务态度、票价及人身财产安全保障性等10个2级指标,建立轨道交通车站服务水平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雷达图法建立轨道交通车站服务水平评价模型.按照评价模型计算值划分分布区间,确定轨道交通车站服务水平等级,通过轨道交通车站服务水平主观评价,选取覆盖车站服务水平4个等级的15个轨道交通车站,在SPSS软件中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对模型计算值和主观打分均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其结果分别为0. 948和0. 918.研究表明,该模型计算车站服务水平等级与主观评价服务水平等级分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有效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服务水平,为轨道交通运营方改善和评价车站运营服务水平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上海轨道交通二号线某区间地铁隧道运营期间的健康状况并进行诊断,得出实际运营地铁隧道不同时间不同区段的曲率半径分布规律.方法以盾构隧道的长期沉降为基础,从地铁隧道长期沉降出发,采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法对隧道纵向沉降变形曲线进行拟合,并计算出相应曲率半径;然后通过修正的等效连续化模型,计算出5种临界状态下的隧道曲率半径及其他变形受力指标值.结果上海市地铁该区间隧道绝大部分测点处于《上海市地铁沿线建筑施工保护地铁技术管理暂行规定》的地铁安全运营的要求范围内,即曲率半径不小于15000m;几乎所有测点均满足盾构管片抵抗0.5MPa水压的环缝张开量要求,即曲率半径大于2550m;随着地铁运营时间的增长,隧道曲率半径分布集中的现象有所削弱,说明隧道不均匀沉降状况逐渐加剧;地铁区间中位于车站和中间旁通道之间的区域,曲率半径分布集中,隧道不均匀沉降现象不太明显;靠近车站和中间旁通道附近区域,曲率半径分布相对分散,隧道不均匀沉降现象较为严重.结论系统地对弹性和塑性状态下的隧道纵向等效连续化模型进行了修正,完成了从具体指标上定量地对地铁运营隧道的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对于城市地铁隧道运营监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综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功能区域划分和客流需求特征,利用非集计型模型价格敏感度测定法(KLP)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为的工作人员与乘客的心理照度需求进行了分类调查和测试,并在对测试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求得各类照明度的意识阻抗界限值和可接受调节区间.通过对某车站照度优化前后的能耗计算分析表明,提出的照度动态调节方法,可以达到节约能耗和以人为本设计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地铁车站是其关键性的建筑.在地铁列车整体结构中,对其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合理设置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控制车站内部的各种空气环境因素,比如,空气的湿度、气流速度.以南京地铁二号线为例,空调通风系统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井场发生故障问题,影响地铁列车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考虑乘客和运营商两方面的利益,以车站等候人数最少和运营商经济效益最高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基于模糊目标规划,利用lingo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在实际生活中,基于客流聚集特征和线路运营之间的协调关系,建立的城市轨道列车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在安全运营列车的条件下对于提高线路运营效率、减小交通压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直通运营的开行方案,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直通运营的运营组织方法,划分了直通运营条件下乘客OD类型,提出了直通运营条件下的列车满载率不均衡系数的计算方法;加入了对列车多编组以及满载率不均衡性的考虑,以直通运营区间范围、不同列车发车频率、不同列车编组为决策变量,以最小化乘客出行成本、企业运营成本以及满载率不均衡系数为目标,构建了直通运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设计了混合编码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北京地铁房山线与9号线为例,研究了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最优的城市轨道交通直通运营开行方案,对比分析了直通运营与独立运营模式下的区间满载率等运营指标,探究了不同目标权重对最优解及优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峰时段,与独立运营模式相比,直通运营模式在不改变列车编组的条件下,优化效果达到了12.85%;在平峰时段,开行多编组的列车可以有效地提高全线的满载率均衡性;最后通过权重分析发现随着乘客服务水平权重下降、运营企业成本权重上升,直通列车的发车频率下降,直通运营区段逐渐变小,开通直通运营列车的效果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7.
交通网络拥挤收费通过在路段上收取一定的通行费用,调节道路网络中的交通流量分布,使流量从拥挤路段转移到畅通路段,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由于用户出行模式选择、节假日或者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交通网络拥挤收费问题具有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交通网络拥挤收费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交通网络拥挤收费问题中的不确定因素.同时考虑交通网络拥挤收费问题中路段费用和O-D需求2种不确定因素,利用鲁棒优化方法建立了基于情景的鲁棒交通拥挤双层规划模型,然后将双层规划模型转化为带均衡约束的数学规划问题,利用松弛算法求解,得到了鲁棒均衡路段流.数值算例表明,求解鲁棒交通拥挤收费模型得到的鲁棒均衡路段流量对不确定因素的扰动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作为多模式复合交通体系主导的出行模式,准确有效地预测接驳客流,可为提高轨道交通吸引力及运营组织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从轨道车站的发展定位、周边道路及辐射小区的通达服务特征出发,提出了基于轨道可达性和道路可达性的接驳客流吸引强度指标,运用经典Logit模型构建了轨道交通接驳客流预测模型,并借助长沙市滨江新城轨道交通接驳客流调查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轨道车站的接驳客流吸引强度取决于轨道车站类型和辐射小区的可达性;车站的轨道可达性指标值、道路可达性指标值分别为0. 5~1. 6和2. 68~10. 0,可达性越强,车站接驳客流吸引强度和客流规模越大,模型预测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地铁建设如此快速,地铁运营的能源消耗总量巨大,成为城市能耗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研究地铁的节能技术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实施城市轨道交通的二次节能是十分必要的。截止2015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25座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线路112条,车站2257座。车站数量如此之大,节能空间之大,据统计车站内动力设备、照明、暖通空调系统占车站总用电量90%以上,基于低压电力载波的车站能耗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车站全面系统化的能源管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速公路出入口选址,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以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用地和建设成本、改进交通网络的成本和区域内的出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下层规划考虑了交通网络车辆弹性需求用户均衡配流.最后设计了一个迭代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1.
配合大容量快速运输的实用常规公交线网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网络确定的前提下,在"逐条布设、优化成网"的规划方法基础上,提出大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线网的规划方法.引入枢纽点吸引系数概念,用于调整与大容量快速运输线路站点及枢纽相邻区域的公交线路运行时间,按最短路算法确定备选公交线路集,以直达客流密度最大为目标确定公交线路走向,使常规公交线路在布设时优先通过或邻近换乘枢纽点,从而达到提高大容量快速运输系统吸引力、有效驳运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客流,同时兼顾公交运营企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拥挤条件下的出行阻抗函数为基础,通过引入随机均衡配流条件,构建了Logit形式的Fisk轨道交通随机均衡配流模型.根据模型的特点,以Bregman算法求解模型的拉氏算子为基础,给出了改进的用于求解轨道交通随机均衡配流模型的Frank-wolie算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以拥挤条件下的出行阻抗函数为基础,通过引入随机均衡配流条件,构建了Logit形式的Fisk轨道交通随机均衡配流模型.根据模型的特点,以Bregman算法求解模型的拉氏算子为基础,给出了改进的用于求解轨道交通随机均衡配流模型的Frank-wolfe算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轨道交通客流需求量的影响因素,以拥挤条件下的出行阻抗函数为基础,通过引入弹性需求条件下的轨道交通均衡配流条件,构建了弹性需求下的均衡配流模型.根据模型的特点,给出了改进的用于求解弹性需求下的轨道交通均衡配流模型的Frank-wolfe算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城市群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四阶段法”的精度,在分析城市群轨道交通客流特点的基础上,将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分为独立线网分配预测法和综合线网分配预测法,分析了两种预测方法的预测模式及优缺点,对基于方式划分-交通分配的联合分配的综合线网分配预测法进行改进研究,提出了基于运营组织的城市群轨道客流预测方法,阐述了预测过程及其在TransCAD软件中的具体实现方法。改进方法以城市和城际公共交通网络组成交通分配的综合基础网络,从运营组织层面考虑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得到竞争后稳态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更加合理,最适合城市群的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BRT)的客流预测。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在规划或者建设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线的客流资料和客流特征则是轨道规划设计的基础数据和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北京地铁轨道13号线客流调查数据及相关的问卷调查获得的基础数据分析,总结13号线的数据特征和成长规律,为提高13号线的交通接驳效率、运输效率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未来北京地铁的站点建设和交通线路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接运公交网络更好地为轨道交通车站集散客流服务,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接运公交网络的优化方法.考虑接运公交网络服务的需求量与接运公交供给密切相关、接运公交发车时刻与轨道交通车辆到站时刻构成有序衔接,以接运公交服务的乘客量最大化、接运乘客平均成本最小化、运营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构建了接运公交网络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为求解模型,设计了利用产生式方法获得Pareto解集的遗传-变邻域搜索算法.将设计的遗传-变邻域搜索算法与遗传算法、精确算法分别进行比较,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The passenger flow assignment problem for the urban transit network is relatively complicated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assengers’ route and line choices.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many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to solve the passenger flow assignment problem. However, the common-line problem remains challenging in transit flow assignmen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transit network is analysed and a new technique of augmented network is proposed to represent the urban transit system. The purpose is to eliminate the complex common-line problem when modeling transit passenger flow assignment. Through this augmentation technique, the urban transit system can be represented by an augmented network-it then behaves like a simple network and can be used as a generalized network for traffic assignment or network analysis. This paper presents a user equilibrium model for the urban transit assignment problem based on such a technique. A numerical example is also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9.
The major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establish a structural state-space model to estimate the dynamic origin-destination(O-D) matrices for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using in- and out-flows at each station from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AFC) system as the real time observed passenger flow counts. For lacking of measurable passenger flow information, the proposed model employs priori O-D matrices and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 from historical travel records in AFC system to establish the dynamic system equations. An arriving rate based on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 is defined to identify the dynamic interrelations between time-varying O-D flows and observed flows, which greatly decreases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improve the model's applicability for large-scale network. This methodology is tested in a real transit network from Beijing subway network in China through comparing the predicted matrices with the true matrices. Case stud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effective and applicative for estimating dynamic O-D matrices for large-scale rail transit network.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完善雨雪天气下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对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2017年12月份至2019年1月份的全线客流数据进行研究,引入客流基准值和客流偏差率的指标来量化轨道交通客流波动情况,研究雨雪天气下轨道交通客流波动规律,提出一种基于雨雪天气下轨道交通客流时空波动规律的短时客流预测模型WI-LSTM,以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平均相对误差(MRE)作为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与经典的SARIMA预测模型、支持向量回归(SVR)预测模型和未考虑雨雪天气的LSTM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考虑雨雪天气的WI-LSTM预测模型可以充分利用雨雪天气轨道交通客流波动规律,相比其他3种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WI-LSTM预测模型进一步提升了雨雪天气下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精度,可为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