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Cu掺杂对氧化锡纳米晶结构、形貌及其光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无机盐SnCl2 为原料 ,通过形成配合物前躯体制备了氧化锡及铜离子掺杂氧化锡纳米晶 .XRD表明两纳米晶体系均为金红石相SnO2 .通过对两纳米晶体系的TEM HRTEM微结构分析 ,发现掺杂体系的粒径有明显降低 ,而且颗粒边界也较未掺杂体系清晰 .通过对两纳米晶体系的紫外图谱的研究 ,发现Cu掺杂后SnO2 纳米晶的吸收带边发生红移 .且铜离子掺杂后导致体系的UV图谱中出现两激子峰  相似文献   

2.
以无机盐SnCl2为原料,通过形成配合物前躯体制备了氧化锡及铜离子掺杂氧化锡纳米晶.XRD表明两纳米晶体系均为金红石相SnO2.通过对两纳米晶体系的TEM/HRTEM微结构分析,发现掺杂体系的粒径有明显降低,而且颗粒边界也较未掺杂体系清晰.通过对两纳米晶体系的紫外图谱的研究,发现Cu掺杂后SnO2纳米晶的吸收带边发生红移.且铜离子掺杂后导致体系的UV图谱中出现两激子峰.  相似文献   

3.
张锦  冯灏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0,30(4):315-318,324
为了寻找Ti O2∶Eu3+纳米晶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 O2∶Eu3+纳米晶,研究了Eu3+掺杂浓度、退火温度、Al3+的掺入等工艺参数对Ti O2∶Eu3+纳米晶发射光谱的影响.利用PL、PLE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468 nm激发光源激发Ti O2∶Eu3+纳米晶时,样品显示出强红光发射,对应于Eu3+粒子的5D0→7F2超灵敏跃迁;且荧光强度随着Eu3+掺杂浓度和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700℃退火的样品红光发射强度达到最强,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8%mol;Al3+的掺入可以提高Eu3+的红光发射强度,采用钛酸正四丁脂∶异丙醇∶冰乙酸∶水=1∶4∶4∶2制备出的Ti O2:Eu3+纳米晶的红光发射光谱最强.  相似文献   

4.
稀土离子掺杂纳米TiO2的谱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sol-gel法制备不同稀土元素(La,Ce,Pr,Nd,Sm)掺杂TiO2纳米粒子,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样品的谱学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m掺杂引起新的发光现象,荧光谱中两个发射峰的强度随Sm掺杂浓度的改变而改变,而其余稀土元素掺杂只影响纯TiO2发射峰的位置和强度;Ce掺杂造成漫反射光谱的吸收边发生红移,且红移幅度随Ce掺杂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其余稀土元素掺杂则造成吸收边蓝移。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乳液的方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85 nm的ZnS纳米粉体。主要测试了咔唑衍生物及8-羟基喹啉与ZnS纳米粒子复合后在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单/双光子荧光特性。研究发现咔唑衍生物的双光子荧光强度较未加入纳米ZnS时只有提高不足20%,而8-羟基喹啉与纳米ZnS复合后得到了一种新的发光体系,其荧光强度可提高2~4倍,同时荧光发射峰出现了较大程度的红移,其红移达116 nm。  相似文献   

6.
以AOT 异辛烷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了粒径 3~ 6nm的单分散金红石相氧化锡纳米晶及其掺杂体系 .X 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得氧化锡纳米粒子为纯金红石构型 .分别以XRD ,TEM ,FTIR和UV VI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此反相微乳液方法制备的掺杂与未掺杂氧化锡纳米体系均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较小颗粒的尺寸 .此外两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均出现两个分离的激子峰 ,铜离子掺杂引起氧化锡吸收带边的微弱红移 .  相似文献   

7.
针对表面态对ZnS基纳米材料发光影响问题,采用溶胶法制备ZnS及ZnS∶Mn量子点,并以多种修饰剂对样品进行表面处理。发现以巯基丙酸修饰可同时增强ZnS的缺陷发光和Mn离子相关的橙色荧光;以聚乙二醇修饰同样可增强ZnS缺陷发光,但会导致581nm处的Mn离子相关的橙色荧光强度下降;以叶酸修饰的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及峰位均发生了变化。通过对照实验分析了表面修饰后ZnS及ZnS∶Mn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AOT-异辛烷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了粒径3~6nm的单分散金红石相氧化锡纳米晶及其掺杂体系.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得氧化锡纳米粒子为纯金红石构型.分别以XPD,TEM,FTIR和UV-VI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此反相微乳液方法制备的掺杂与未掺杂氧化锡纳米体系均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较小颗粒的尺寸.此外两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均出现两个分离的激子峰,铜离子掺杂引起氧化锡吸收带边的微弱红移.  相似文献   

9.
以鱼精DNA作为模板,利用水热法制得了纯CePO4和掺杂浓度为5%和10%的CePO4:Eu3+样品,用XRD、TEM、SEM和荧光光谱分析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发光性能表征,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棒状纳米晶体,长度约为30nm~50nm,呈多晶结构,掺杂的稀土离子浓度和种类对材料的荧光光谱强度及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光颜色有一定影响。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稀土磷酸盐具有较强的荧光强度和均匀的晶体形貌。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相合成法,制备出核/壳结构CdTe/CdS纳米晶量子点,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CdTe纳米晶量子点光稳定性以及CdTe/CdS纳米晶量子点荧光特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CdTe量子点的光学稳定性下降;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和壳/核比例的增加,CdTe/CdS纳米晶量子点的荧光发射波长均发生红移;且反应时间增加,荧光强度增强;当CdS与CdTe壳/核比例为2∶1时,荧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11.
对3个地区的矿物粉尘做了XRF分析及其与溶菌酶(Lys)的反应实验,结果显示Lys与样品中的物质进行了反应。在模拟样品中元素离子与Lys反应的uV—Vis、荧光光谱研究中发现,37℃下Lys与样品中的元素离子Fe^3+、Pb^2+的作用很明显。表现在紫外区Lys—Fe^3+复合物吸光度增强,Lys—Pb^2+复合物吸收峰红移13nm。荧光区Lys—Fe^3+复合物在λem450nm处荧光强度增强,荧光峰红移30nm,Lys—Pb^2+复合物在λem725nm处荧光强度增强,荧光峰红移205nm。  相似文献   

12.
在一氧化碳还原气氛下,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AG:Ce3+,Pr3+黄色荧光粉。研究Pr3+的掺杂浓度(X)与助熔剂对该荧光粉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的掺杂浓度x≤0.012时,光谱强度随X增大而增强;当x〉O.012时,光谱强度随X增大而减弱。同时还发现光谱的峰值和峰形不受X的影响,主激发峰位于468nm,发射峰位于530rim和610nm。在YAG:Ce3+荧光粉中掺杂Pr3+增加了荧光粉的红色成分。A1F3做助熔剂时,可以提高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3.
对灰荞麦、黑荞麦和白荞麦颗粒的不同层次样品进行消解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铜、锌、铁、锰、镍、铬六种微量元素含量,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了荞麦样品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铜、锌、铁、锰在外粉层中含量最高。灰荞麦中硒的含量最高。麸皮层中检出一定量的金属微量元素。为荞麦样品微量元素的分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对测得的微量元素的营养机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以K2O作助溶剂,采用顶部籽晶溶液生长法生长近化学计量比Cu:Fe:LiNbO3晶体.测试了晶体的红外光谱,吸收光谱和抗光损伤能力.由红外光谱OH-吸收峰位置,确定Cu:Fe:LiN-bO3晶体是近化学计量比.吸收光谱显示出Cu:Fe:LiNbO3晶体的吸收边相对LiNbO3晶体发生红移.其抗光损伤能力比Fe:LiNbO3晶体提高一个数量级.对红外光谱OH-吸收峰移动机理,吸收光谱吸收边移动机理和抗光损伤增强机理进行讨论.通过二波耦合光路测试并计算了近化学计量比Cu:Fe:LiNbO3晶体的衍射效率、响应时间、擦除时间、灵敏度和动态范围.近化学计量比掺杂LiN-bO3晶体的光学性能优于Fe:LiNbO3晶体.  相似文献   

15.
TiO2对堇青石微晶玻璃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IR、XRD、SEM等现代测试方法,着重探讨了晶核剂TiO2对堇青石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IR研究表明,在经低温热处理的样品中检测到有四配位的钛存在,但在经高温热处理的样品中却未检测到六配位的钛离子的吸收峰,这可能是由于生成的含钛晶相太少,红外光谱未能敏感地检测到。根据微观结构和性能测试结果,发现晶核剂TiO2最佳添加量为质量分数5%,其制备的微晶玻璃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水溶性ZnO量子点(QDS)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BSA使QDS的荧光增强并发生红移(从353 nm移至359 nm),说明量子点与蛋白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另一方面,QDS使BSA的荧光猝灭且最大发射峰发生明显蓝移(从336 nm移至326 nm),进一步说明量子点与蛋白间发生了相互作用。QDS与BSA作用后发射光谱的变化可能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配位及静电相互作用。QDS与BSA的相互作用表明QDS可以用来标记BSA。初步探讨了QDS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17.
公路隧道降噪用吸声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公路隧道降噪用材料的性能要求设计了吸声材料的组分及组成,研究了材料的制各工艺及外加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引气剂、减水剂等外加剂对材料吸声性能有显著影响,当减水剂含量为0.2%--0.4%,引气剂含量为0.2%--0.5%时,材料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采用驻波管法测试了材料的吸声性能,结果表明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为0.42--0.60,降噪系数达到0.4--0.55。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将碳纳米管(MWNTs)作为一种新型分析增效试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TritonX-100)的协同增敏作用机理,并应用于Cu^2+与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的络合显色体系中。结果表明,在MWNTs与TritonX-100复配的影响下,在pH=6.0~7.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DBH—PF与Cu^2+形成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红移至570nm,吸收值提高了222.3%。Cu^2+含量在1~100.04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回归方程A=0.141C+0.028(C,0.04μg/m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2.38×10^5L/(mol·cm),R=0.9994。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中草药肉桂和黄连中的铜含量进行了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以柠檬酸为燃烧剂,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镱掺杂钇钪铝石榴石[(Yb_(0.03)Y_(0.97))_3Sc_2Al_3O_(12),Yb:YSAG]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测试分析,研究不同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粉体制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950℃、煅烧时间2h、pH值2.5、分散剂PEG分子量10000。并对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结构符合钇钪铝石榴石结构,最强吸收峰位于波长970nm处,最强发射峰位于波长1032nm处,均对应Yb~(3+)的~2F_(7/2)→~2F_(5/2)能级跃迁。  相似文献   

20.
基于酸浓度对苯胺聚合具有较大的影响,采用化学氧化法,在不同pH值条件下制备了聚苯胺,利用FT-IR、UV-V is、XRD对产物的光学吸收、凝聚态结构进行研究,并测定了样品的电导率。结果表明,当pH≥3时有偶氮链生成,并随pH值增大偶氮链增多;苯胺聚合生成具有良好结晶性的低聚物,且随pH值增大,低聚物的电导率急剧降低。当pH≤3时苯胺主要以首-尾连接方式聚合;随着pH值由2减小到0时,所获得的聚苯胺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显著红移,其凝聚态结构由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化;只有当pH≤1时才能合成电导率较高的聚苯胺;当pH值由4减小到0时,聚苯胺的电导率增加了9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