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域建筑文化的三种技术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是通过技术手段构筑的、人与自然的“介质”,建筑文化无法脱离开技术而独立存在.正是由于两者之间如此密切的相关性,不同的地域建筑技术才赋予了建筑文化各自鲜明的地域特征.对建筑文化地域性与建筑技术的三种表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设计者应很好地利用技术基因的文化遗传特性,并通过对地域建筑技术“基因”的把握和在地域建筑设计中的“基因”埋嵌,保持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不断发展地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2.
地域性建筑与创作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工程实践为例,从地域环境、传统民居风格、空间环境、建筑材料等方面探讨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方法。首先指明了当代建筑的其中一个发展方向,即地域性建筑设计,然后系统论述了地域性建筑与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的关系以及地域性建筑空间环境、材料的使用等等,并指出地域性建筑应是对传统民居风格的有机延续,最后得出地域性建筑应是符合自然的建筑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从实地出发,综合考虑地域环境与人文背景因素,针对在特定地点具有宗教性质的纪念建筑设计,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如何运用文化象征的设计手法,来体现柏节夫人祠堂建筑的空间格局、外观造型、细部装饰及其所包含的多元文化象征意味,从而创作出具有典型地域性特征和文化底蕴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4.
地域性是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自觉回归地域性,已逐渐成为当代建筑的共识,系统研究地域建筑及其相关联的地域性要素及设计方法,已成为各地建筑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武汉地区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等地域性要素,结合武汉当代地域建筑实践,提出武汉当代地域建筑的五个主要特征:适应夏热冬冷气候特征、表现水意象、表现历史建筑特征、回应“当地的地形”、汲取湖北地域文化其它养分。结合相关设计实例,分析了武汉当代地域建筑的具体表现特征,并提出相关建筑可能的发展特征,以期能为武汉地区建筑设计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促进武汉地区具有地域特征和时代感的地域建筑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自然、文化、技术三方面入手,对改革开放以来齐康先生在福建创作的地域性建筑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梳理。分析了齐康先生如何通过对基地地形地貌的尊重、地方气候条件的回应和地方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创造尊重地域自然条件的建筑作品;进而分析齐康先生如何通过对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在建筑尺度、形式表征、空间特质和细部处理上与城市建筑文脉相呼应,营造高品质的建筑环境;最后分析齐康先生如何通过对建筑技术的理性把握,走出一条"现代建筑地区化,乡土建筑现代化"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6.
以常熟图书馆为例,详细分析了建筑如何在考虑物理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基础上营造建筑环境的地域性,强调以生态为切入点可以作为营造建筑环境地域性的重要方法,设计师应当在理解体会地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把握物理、人文要素,从整体空间的层次上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7.
结合漳州将军山公园规划设计与实施,探索唐初开漳历史发祥地及开漳始祖安葬之地的空间构成关系,指出将军山公园的自然地理空间、规划结构空间、传统院落空间的创作手法与特征,提出空间创作应通过现代与传统、历史与现实结合,构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  相似文献   

8.
地域建筑文化应当作为当代建筑创作的源泉,是树立全民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重要依据.金寨县燕子河镇位于皖西大别山地区,本文以该地区传统建筑为载体,从建筑文化视角对其展开分析,凝练文化元素,提取建筑符号,进行现代建筑创作实践研究.笔者通过传统建筑文化与公共建筑设计的耦合,在解读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从传统特色、形式符号、空间功能等层面实现在新建现代建筑中践行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以期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推动该地区传统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技术发展,填补皖西大别山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并在皖西大别山地区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保护策略与实践层面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尝试运用地域性技术与理论层面的研究来总结地域性对传统建筑文化、历史、环境、构造、空间的影响,并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西南入口大门建筑设计为案例,通过对其形式、功能、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探寻了在当代景区大门设计过程中地域性表达的正确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传统图形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要元素和题材.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装饰设计如何发展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对我国传统图形的认识、形式重构、色彩与意象表现等实证研究,探索既能体现本土特色和民族性格,又能反映传统文化精神和具有时代感的设计手法,实现传统图形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11.
探析了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的创作思想和价值取向。通过建筑室内与室外的关系、“原型”的引用和建筑与自然的对话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了建筑师在创作地域建筑中的几个出发点。继而探讨其形式生成的逻辑性,对建筑形式的创作作理性的分析。最后,通过对建筑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探讨,来分析建筑设计语言所具有额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今天许多建筑师使用新型建筑造型手段,不仅为建筑创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也给人们带来美的精神享受。本文借助多元文化概念,引伸出了多元结构的定义,并从当前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建筑思潮与建筑流派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社会背景着手,分析了建筑创作在建筑艺术、建筑功能及建筑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需求下,建筑物中必然存在多种结构体系共存、共生的现实根源,进而系统阐述了多元结构在建筑创作上的具体表现形式——多元结构主从、多元结构包裹与多元结构并列,为建筑设计提供广阔的创作思路与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陕西地域建筑风貌出发,在陕西韩城传统民居中吸取精华,力求实现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本文通过实地考查、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归纳分析等方法,从建筑风貌文化继承的角度,对韩城新旧街区建筑风貌特点、形成过程、设计手法进行一些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4.
结构是影响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当代建筑结构设计已经突破了传统概念上的“结构支撑”,越来越重视结构形态的表现性,结构表现成为建筑创作中形态构思的重要方法。结构表现着重发掘建筑结构中的艺术因素,寻找结构和艺术的结合点,变抽象的结构概念为生动的建筑语言。文中重点探讨了结构表现的概念和内涵、基础和灵魂,指出技术与艺术的有机交融构成了当代结构表现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结构表现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尝试归纳了一些有关结构表现的设计思路,以促进设计师对结构表现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不仅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而且是地区文化与历史的写照.从传统建筑文化形态、艺术风格、建筑布局、建筑材料以及发展速度等方面对中西方传统建筑进行比较,阐述了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别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6.
涌泉寺在寺院选址、建筑布局、建筑外观造型与室内空间、建筑环境营造等方面均具有独到之处,蕴含了丰富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与历史价值,其较大的空间体量与灵动的艺术形式给人以直观的深刻感受,体现了福建山地佛教建筑中高度自觉的审美能力和精湛的空间处理技巧,是传统佛寺建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寻找建筑失落的"灵魂",正视特定情境中的社会文化对建筑生成的意义,并将其从理论认识落实到具体行动,解决当代多元文化与建筑形式风格趋同现象之间的现实矛盾,是当今建筑发展严峻和急迫的课题。论文从城市建筑的形式、风格趋同现象出发,对传统建筑生成方式提出质疑,通过回归建筑本体和意义的存在价值分析,认识到建筑师必须积极主动地以社会、文化等广泛背景为切入点进行设计,以"时间"这一全然不同的研究角度探索新思路,将社会文化"时间"作为建筑学拓展的新视野,研究建筑如何在"当代"特定社会背景和文化多元的时间维度中,营造具有不同"时间"文化意蕴的情境建筑。希望所谓的"时代精神"对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生成的过程中,为开启我国建筑创作的新思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选择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文化与石材文化为2个切入点,对厦门近代"嘉庚建筑"1919—1962年间的本土化历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首先追溯其本土化历程的缘起,进而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红砖文化融入南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红砖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最后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石文化融入南洋与西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石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为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绿色大学校园中的景观类建筑作为绿色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其景观属性的同时,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真实体现了更大空间尺度上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价值观.文章以山东建筑大学“岱岳一居”为例,秉承山东建筑大学绿色校园的设计理念,遵循传承建筑地域性文化、尊重校园整体性规划、贯彻绿色建筑设计价值观等原则,从设计思路、场地设计、空间形态、结构体系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对校园内的石砌景观建筑“岱岳一居”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设计,旨在探索绿色大学校园景观类建筑的设计模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技倾向的建筑创作继承了现代主义思想理性的设计理念,它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以及旁于解决社会问题和创新精神在知识经济到来之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理查德·罗杰斯作为高技倾向建筑创作群体中的先驱,他的理论和实践对建筑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以其一贯性的风格,结合时代进步,集中反映了高技建筑形成、发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拟通过罗杰斯的建筑理论和作品实践两部分进行研究讨论,通过对他一系列作品及工程实践的分析读解。以展示罗杰斯的创作理念和构成手法,从而更广泛深入地了解高技派建筑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