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开发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方法]采用湿法研磨工艺,通过粒径、黏度、分散性、冷贮、热贮和冻融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对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原药进行了筛选。[结果]当吡唑醚菌酯12.8%,啶酰菌胺25.2%,DSC2005 5.0%,Ethylan NS-500LQ 1.0%、黄原胶0.15%、硅酸镁铝1.0%、丙三醇4.0%、消泡剂SAG630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可制得合格的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结论]该配方适用于不同熔点的吡唑醚菌酯原药,具有优良的低温和高温稳定性,为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复配悬浮剂配方的开发和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7,(10)
[目的]用吡唑醚菌酯和丙森锌复配制成干悬浮剂,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方法]采用湿法粉碎以及喷雾制粒制备70%吡唑醚菌酯·丙森锌干悬浮剂,并通过流点法筛选出润湿分散剂种类,根据粒径分布及黏度的测定优化润湿分散剂配比。[结果]该干悬浮剂最优配方:吡唑醚菌酯5%、丙森锌65%、TERWET 1004 3%、木质素磺酸钠6%、D-425 2%、硫酸铵5%、白砂糖2%、消泡剂0.3%、高岭土补足至100%。[结论]该配方制得的干悬浮剂悬浮率高,稳定性较好,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复配制成干悬浮剂,拓宽杀菌谱,提高利用率。[方法]采用湿法研磨粉碎,后喷雾干燥制得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干悬浮剂,通过流点法初筛润湿剂与分散剂,再根据润湿时间、崩解次数、硬度和悬浮率的测定筛选最终配方。[结果]最优配方:吡唑醚菌酯12.8%、啶酰菌胺25.2%、SD-819 17.5%、SD-661 7.5%、SD-02 3%、乙二醇2.5%、硫酸铵2.5%、SR-04补足至100%。[结论]该配方制得的干悬浮剂悬浮率高,热贮稳定性好,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优化配方制备良好性能的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用于防治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方法]通过湿式超微粉碎法制备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并通过流点法及尝试法逐步筛选分散剂种类,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配方。[结果]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最优配方为吡唑醚菌酯30%(质量分数),非离子分散剂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SC 10)3.5%,黄原胶0.14%,硅酸镁铝1.5%,乙二醇3.5%,水补足至100%。[结论]该制剂经(54±2)℃热贮14 d后,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5.
将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复配制成干悬浮剂,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采用湿法粉碎以及喷雾干燥制备了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并通过流点法筛选出润湿分散剂的种类,同时,设计了一系列润湿分散剂的配比,测试并对比了各项性能,最后筛选出最优配方。该干悬浮剂最优配方为:吡唑醚菌酯6%、霜脲氰36%、SD-661 10%、SD-819 20%、NNO24%、SR-05 2%、消泡剂1%。该配方制得的干悬浮剂悬浮率高,稳定性好,各项性能指标都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7,(10)
[目的]解决当前吡唑醚菌酯剂型普遍存在的易失效、持效低与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方法]以吡唑醚菌酯为芯材、聚己内酯为壁材、丙酮为溶剂、水为抗溶剂、聚乙烯醇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溶剂提取法"一步法"制备吡唑醚菌酯微胶囊剂和悬浮剂的混合剂型,并对产品进行了包载药率、释放性能、稳定性、粒径分布以及形貌一系列表征。考察了芯壁比、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包载药率和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混合剂型的稳定性和缓释性能良好,持效期可以延长至10 d以上。[结论]与传统农药剂型相比,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和持效性;与新型的微胶囊剂型相比,降低了成本,避免药效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7.
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对花生褐斑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混合对花生褐斑病毒力增效作用。[方法]室内联合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筛选得到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增效型混剂。[结论]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1:1混配对抑制菌丝生长增效最为明显,共毒系数为138.86。田间药效试验中,20%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4.50%,显著优于2个单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农药》2018,(12)
[目的]筛选对火龙果溃疡病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抑菌效果突出的杀菌剂,利用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 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35%氟吡菌酰胺·戊唑醇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较强,EC50值分别为0.0575、0.1512、0.5639 mg/L。田间试验表明,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田间对火龙果茎和果实溃疡病最高防效分别达89.07%、92.72%。[结论] 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具有很好的防效,可作为田间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9.
牛纪胜  唐剑峰 《农药》2021,(1):35-37
[目的]建立HPLC测定30%氟醚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悬浮剂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反相柱,以甲醇-水(体积比80:20)为流动相,在波长240 nm条件下测定试样中氟醚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含量。[结果]氟醚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为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3%和0.0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7%和99.8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复配制剂中氟醚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7,(5)
[目的]制备40%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方法]通过筛选优化法得到40%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悬浮剂的增效配方。[结果]甲基硫菌灵30%,吡唑醚菌酯10%,TRSS 2.0%,SP-SC3 2.0%,YUS-FS7PG 2.0%,T801.0%,增效剂KL 3.0%,乙二醇4.0%,黄原胶0.12%,硅酸镁铝1.3%,柠檬酸0.2%,有机硅消泡剂7050 0.3%,水补足至100%。[结论]该悬浮剂在p H值5.0~7.0条件下热贮和冷贮14 d无析晶、析水及结块等现象,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粒径的减小和有效成分浓度的增加,药液表面张力的降低和沉积量的增加会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噻呋酰胺与吡唑醚菌酯不同配比复配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评价其联合作用,并选择最佳配比加工成制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吡唑醚菌酯以质量比3︰1、2︰1、1︰1、1︰2、1︰3复配,增效作用显著,其中以质量比1︰2复配,增效作用最佳,共毒系数为181.42。按此比例加工30%噻呋·吡唑酯悬浮剂,在有效成分用量为200~300 g/hm~2时地面喷雾,开花期、收获时对植株黑痣病和薯块黑痣病的防效分别为72.09%~75.58%和77.08%~80.80%。因此,30%噻呋·吡唑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效果良好,且对马铃薯安全,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关键时期喷洒化学药剂是防控苹果褐斑病的最有效措施,筛选防控苹果褐斑病的高效药剂至关重要。[方法]试验分别评价了3种复配药剂对苹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菌落形成和菌丝生长的室内生物活性,通过室内离体叶片法分别评价了3种复配药剂的保护与治疗作用,采用不同时期全株喷雾法测定了3种复配杀菌剂与对照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大田防效。[结果]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与30%吡唑·异菌脲悬浮剂对苹果褐斑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菌落形成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较好的室内保护和治疗效果。田间防效试验表明:30%唑醚·戊唑醇的保护效果最好,高达93.6%,其余药剂保护效果也均在80%以上。在病害发生初期(内膛叶片发病率低于1%)防治,30%唑醚·戊唑醇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30%吡唑·异菌脲悬浮剂。病叶率达到3%之后喷药,效果较差。[结论]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与30%吡唑·异菌脲悬浮剂可以作为高效防控苹果褐斑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3.
3种有机硅助剂对2种水性化农药制剂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有机硅助剂对2种水性化农药制剂生物活性的影响,采用室内生物测定,以不含有机硅助剂的制剂为对照,对分别添加有机硅助剂S233、S240、FGM683的30%毒死蜱水乳剂和10%苯醚菌酯悬浮剂室内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有机硅助剂对2种水性化制剂的生物活性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添加有机硅助剂的制剂,其室内活性几乎都高于未添加有机硅助剂的制剂,且添加不同的有机硅助剂,室内活性有较大差异,其中有机硅助剂S233和FGM683的增效作用较为明显,且S233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流点法、黏度曲线法确定润湿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并通过筛选增稠剂、防冻剂等,确定25%吡唑·毒氟磷悬浮剂的最佳配方。其最佳配方组成为:5%吡唑醚菌酯、20%毒氟磷、3%7286、1.5%J601、1%1 1 06、0.2%黄原胶、1%硅酸镁铝、4%乙二醇、0.3%卡松、0.2%消泡剂1 860,水补足至1 00%。该制剂对黄瓜炭疽病防治效果良好,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悬浮剂的相关标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醇醚糖苷在农药微乳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醇醚糖苷(AEG)是一种新型绿色功能性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制剂中尚少有应用。研制含醇醚糖苷的啶虫脒微乳液,并将其与常规的乳油制剂做润湿力、动态接触角和药液沉积量对比试验,考察醇醚糖苷在农药制剂中应用的实际效果及可行性。[结果]通过溶剂、表面活性剂复配的筛选及拟三元相图的绘制,确定了以醇醚糖苷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复配作乳化剂,制备了3%和5%啶虫脒微乳液。与常规的乳油制剂相比,用醇醚糖苷制备的微乳液表面活性剂用量低,润湿性和药液沉积量优于同类乳油产品。[结论]醇醚糖苷性能优越,可作为农药乳化剂和增效剂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有效的防治药剂。[方法]在小麦扬花初期进行田间喷雾处理,测定不同杀菌剂及组合物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17%吡唑·氟环唑SE、75%肟菌·戊唑醇WG、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和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喷雾处理对小麦叶锈病防效分别为88.52%、76.01%、71.68%和67.20%;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和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喷雾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分别为82.80%和79.07%。[结论]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以及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的处理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以水为介质的环保型新制剂25%唑菌.丙环唑微乳剂。通过对助剂及溶剂品种的筛选,考察了配制的微乳剂各种控制项目指标以及低温、热贮性能,并确定了最佳配方:唑菌胺酯5%,丙环唑20%,乙二醇丁醚醋酸酯10%,乙醇6%,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农乳33#6%,农乳500#3%,有机硅消泡剂0.05%,纯净水补足。结果表明,该微乳剂质量稳定,分解率低,使用安全,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不同有机硅助剂对农药制剂性能的影响及增效作用.[方法]通过配方筛选,研制了含不同有机硅助剂的30%毒死蜱水乳剂,对制剂的质量技术指标进行了评价,以褐飞虱为靶标、未添加有机硅助剂的30%毒死蜱水乳剂为对照,对制剂的室内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研制的含有机硅助剂的30%毒死蜱水乳剂物理稳定性合格,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水乳剂的标准;含有机硅助剂的制剂室内毒力高于未添加有机硅的制剂或与其相当,有机硅ZJ233和ZJ683的增效作用较为明显,其中ZJ233效果最好,毒力提高了1.76倍.[结论]可见不同的有机硅助剂对制剂活性的影响不同,通过对有机硅助剂的筛选,研制相关制剂配方,应用于农业有害生物防治,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交试验法在10%茚虫威悬浮剂表面活性剂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点法初步选定茚虫威悬浮剂的适宜表面活性剂组份,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以相对粘度、分散性、悬浮率、稳定性等指标对10%茚虫威悬浮剂体系中的各表面活性剂组成及其配比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确定了悬浮体系中最佳表面活性剂组分及其含量为D–4253%、农乳16021%、助乳化剂NS–500LQ1%以及黄原胶0.1%,说明正交试验能够节省实验时间和降低实验消耗,是制备农药制剂的一个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