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析了在PAN基碳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丙烯腈(AN)单体残留对原丝及碳纤维的毛断丝、纤维表面结构及其性能等方面的影响,调整、优化了脱单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按脱单真空度-100.5 k Pa、脱单温度80℃、薄膜厚度1 mm和停留时间4 h的工艺参数进行物料脱单,AN单体残留量降至3×10-5,明显改善并提高了原丝及其碳纤维的质量和性能。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聚合反应过程中NBR产品中结合丙烯腈含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单体竞聚率、单体转化率、单体浓度、聚合反应温度和压力,分析了产品的结构组成,并进行了聚合反应动力学探究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聚合反应温度为5.0℃、聚合压力为0.15~0.20 MPa条件下,采用多段补加丙烯腈的方式,同时将单体转化率控制在70%~75%,可得到丙烯腈结构单元分布均匀、结合丙烯腈质量分数为17%~19%的NBR产品,所用聚合配方和工艺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3.
王芳宁  孙宾宾  周怡婷  陈洁 《应用化工》2007,36(7):668-669,676
以羧甲基甲壳素和丙烯腈为原料,制备了丙烯腈接枝羧甲基甲壳素衍生物,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羧甲基甲壳素0.4 g,溶剂水40.0 mL,过硫酸铵50.0 mg,丙烯腈2.5 g,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 h。所制共聚产物具有水溶性,分析了产物具有水溶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四种共聚单体衣康酸(IA)、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分别与丙烯腈(AN)进行自由基溶液共聚合,讨论了不同共聚单体对聚合反应动力学及所得纺丝原液的粘度的影响,对聚合物的热性能进行了DSC分析,考察了不同共聚单体对聚丙烯腈原丝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N/IA体系随IA含量的增加其反应速率明显下降;与其它单体相比AM更可能有效地降低聚丙烯腈原丝的预氧化温度,缓和放热,而衣康酸次之。同时,IA含量过大,会导致原丝预氧化时的降解。  相似文献   

5.
注塑成型工艺对透明PP光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注塑成型无规共聚透明聚丙烯(PP),测试透光率、雾度和表面光泽度,分析了成型工艺参数对制品光学性能的影响。所选透明PP的最佳注塑工艺为:加工温度220~230℃,模具温度40~60℃。在保证制品顺利成型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注塑压力。注塑速率和注塑时间对制品的光学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丙烯腈与少量衣康酸、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等共单体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溶液共聚时的云点阈值。提出共单体云点迹线斜率的概念,用以比较不同共单体对丙烯腈聚合物的改性作用,发现相比其他几种烯类单体衣康酸更适合于用作碳纤维原丝的共单体。同时考察了衣康酸与丙烯腈在DMF中溶液共聚时,其含量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发现随衣康酸用量的增加,聚合速率与分子量都降低。分析了间歇共聚中共单体含量随转化率的变化,并拟合了该单体对溶液共聚时的竞聚率,发现接近于理想共聚:rIA=2.0、rAN=0.5;且在低共单含量时,共聚物的累积平均共单组成随转化率线性地下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模压温度、模压压力以及原料预热等工艺条件对聚碳酸酯(PC)厚质板材制品密度、拉伸强度以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预热-模压成型的PC板材密度、力学性能优于直接模压成型制品,其最佳工艺为:200℃预热处理1h,240/10 MPa压力下模压30 rin.所得制品密度为1.19 g/cm3,拉伸强度可达到...  相似文献   

8.
李志云 《合成纤维》1992,21(5):23-26
本文简述以氯乙烯(VC)——丙烯腈(AN)共聚,通过乳液聚合制取AN含量50%左右,平均分子量为6~8万供纺丝用的共聚体。本文主要讨论以上两种单体的初始投料比,反应过程中AN补加方式和速度对共聚体组成的影响;讨论乳化剂用量、种子含量、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共聚体平均分子量的影响;以及乳液后处理,即破乳、离心、干燥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9.
丙烯腈接枝SIS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腈为单体与SIS在混合溶剂中接枝共聚,制成接枝改性的SIS胶粘剂,探讨了聚合工艺条件及配方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合适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5-80℃,反应时间3.5-4.0h,引发剂用量为0.8%-1.0%之间,AN用量为SIS的25%。  相似文献   

10.
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振波 《应用化工》2011,40(6):1069-1072
对丙烯腈/醋酸乙烯酯二元共聚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的工艺因素。结果表明:NaClO3的加入量是单体质量的0.45%~0.65%,m(NaClO3):m(NaHSO3)=(1∶3)~(1∶5),单体浓度为30%~35%,m(AN):m(VAc)控制在7.5~12;聚合停留时间45~50 min;聚合温度55~60℃(偏差在±0.5℃);Cu2+含量30~45 mL/m3;NaNO3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4%~0.6%;聚合体系pH值是2.1~2.7;巯基乙醇(β-ME)的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15%~0.55%,搅拌速度为200 r/min左右。在此操作条件下,聚合物平均分子量在48 000~64 000范围内,聚合反应转化率超过81%,不但满足多种性能腈纶纤维的生产要求,而且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原料丙烯中的硫化物COS、H2S、硫醇和硫醚等,极易造成丙烯腈催化剂中毒,严重影响催化剂的收率及寿命。齐鲁石化公司腈纶厂采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发的常温干法精脱硫技术,对丙烯腈装置使用的原料丙烯进行脱硫精制,来确保丙烯质量满足丙烯腈装置的生产需求。项目投用后:装置运行稳定,脱硫后丙烯总硫小于1 g/m3,精制丙烯质量达到工艺包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丙烯腈装置扩能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飞  许杰文  曹祖宾 《当代化工》2005,34(5):345-348,353
在设备改造和工艺技术上对抚顺石化公司引进的5 万t/a丙烯腈装置的扩能方案进行了研究,对催化剂的选用、扩能瓶颈设备的改造、工艺参数的核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通过9.2 万t/a装置的反应条件、急冷系统核算数据分析,来探讨国内研发的新型PV型旋风分离器、提高急冷系统回收率技术在丙烯腈装置上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反应器床层压降的核算,确定采用对空气分布板、原料分布器扩孔的方案,保证床层催化剂整体流化状态;通过对丙烯腈吸收塔操作参数和技术改造内容进行核算与分析,采用高效规整填料,解决扩能后原吸收塔存在的液泛、系统压降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守汉 《塑料工业》2006,34(12):46-48
以苯乙烯、丙烯腈在添加质量分数为5%~15%的乙苯作稀释剂的条件下,进行热引发连续本体聚合,合成了无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研究了共聚物中丙烯腈含量对其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中丙烯腈含量增加,共聚物的密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相应地提高,而冲击强度、维卡软化温度及硬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AIBN为引发剂,研究了不同配比的丙烯腈(AN)与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NPTMI)在80℃的自由基溶液共聚合 ,并根据FTIR谱图确证了共聚物的存在。根据元素分析的结果,用FR法得到竞聚率的值rAN=0.57,rNPTMI=1.47。用GPC测定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并分别用DSC、TGA对其玻璃化温度和热失重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丙烯腈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国内外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生产技术进展和丙烷路线的开发情况以及市场供需状况。  相似文献   

16.
影响聚砜制品表面质量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论述聚砜(PSU)制品存在表面质量问题的原因。对制品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注塑后表面质量降低的原因,提出了采取控制原料色泽、原料含水量、成型温度、模具温度、注塑压力、保压时间和注射速率,清洗机筒内残留物料,制品后处理等相应有效可行的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制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合成纤维》2017,(9):53-55
以高浓度丙烯腈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引发剂投加量对废水中丙烯腈去除率的影响。由放大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0 h,引发剂投加量2 g/kg,最终自聚物送入锅炉焚烧。丙烯腈废水自聚处理工艺稳定可靠,是一种新颖的高浓度丙烯腈废水处理方法,为工业生产中丙烯腈废水处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Propylene glycol- and diethylene glycol-based unsaturated polyesters were prepared and hardened by using styrene and acrylonitrile monomer mixtures. The addition of 12% acrylonitrile to a propylene glycol-based polyester containing 40% styrene increased the hardness from 12 BHN to 26 BHN. The addition of 20% acrylonitrile increased the impact strength of the same polyester from 14 J/m width to 39 J/m width. The diethylene glycol-based polyester containing 40% styrene and 40% acrylonitrile achieved a hardness of 23 BHN and an impact strength of 59 J/m width.  相似文献   

19.
何斌鸿 《山东化工》2011,40(11):1-3
采用四氯化碳为引发剂,三氯化铁与丁二酸复合物为催化剂,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对苯乙烯、丙烯腈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研究了苯乙烯和丙烯腈物质的量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共聚物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原料配比n(苯乙烯):n(丙烯腈)为3:1;引发剂用量为12.5mL,三氯化铁与丁二酸复合催发剂的量分别为0.2865g,0.1180g;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48h。  相似文献   

20.
丙烯腈(AN)和偏氯乙烯(VDC)的共聚物是一种优质的阻燃假发材料。通过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AN-VDC共聚物分别在280℃、350℃、450℃、550℃和750℃下的裂解产物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共聚物的降解机制。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裂解产物主要是氯化氢(HCl),高温裂解产物主要是含AN单元的短链段或环状结构。从裂解产物可知,AN-VDC共聚物结构较为复杂,不仅存在AN-VDC的无规共聚物和交替共聚物,还存在AN均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