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湍流两相流理论建立了高炉喷煤两相流动及传质三维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指导高炉生产 ,高炉利用系数由2 .7t/(m3.d)提高到 3 .0 t/(m3.d)以上 ,焦比由 460 kg/t降到 40 0 kg/t,煤比达到 10 0 kg/t,提高了高炉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
殷欢 《钢铁》2003,38(2):5-9,21
马钢 2 5 0 0 m3高炉通过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改善原燃料条件 ,加强基础管理 ,2 0 0 1年在维持13 0 kg/ t煤比条件下 ,实现年平均利用系数 2 .3 13 t/ (m3· d)。 2 0 0 2年在继续保持稳产高产的同时 ,通过技术攻关 ,大力提高煤比 ,创造了月平均利用系数 2 .5 74t/ (m3· d) ,煤比 15 2 kg/ t的历史新高 ,达到了国内同类型高炉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韶钢750 m3高炉通过精料、富氧喷吹,采用合理的操作制度和应用新技术,改进高炉操作等强化冶炼措施,2003年7月韶钢6号高炉(750 m3)利用系数达到了2.843 t/m3·d,煤比150 kg/t,入炉焦比386 kg/t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4.
通过发展精料技术、改造工艺设备、优化高炉操作以及优化生产管理等措施,使高炉生产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2000年利用系数达到2.827t/(m3·d),焦比达到452kg/t,煤比达到103kg/t.  相似文献   

5.
对新钢1 050 m3高炉近年来技术进步进行总结.针对1 050 m3高炉利用系数低,消耗高的问题,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设备升级改造、高炉科学操作管理等措施,促进了新钢1 050 m3高炉技术经济指标进步.2012年1~8月份,新钢1 050 m3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889t/d.m3、风温达到了1 156℃、煤比达到140 kg/t、铁水内控合格率达到了91.34%.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3#高炉通过改善原燃料条件,每隔3~4年对高炉冷却壁进行化学清洗等一系列措施来延长高炉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末期高炉采取强化冶炼和大矿批分装的操作方针,使煤气流分布更加合理,生产水平逐年提高,月平均利用系数达到2 657t/m3·d,冶炼强度达1.48t/m3·d.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莱钢6#1 000 m3高炉高效化生产的经验.通过提高原燃料质量,精料入炉.采取高风温、富氧喷煤、上下部调剂相结合,完善高炉操作及加强车间管理等措施,高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平均利用系数2.960t/(m3·d),焦比309.1 kg/t,煤比189.4 kg/t,实现了高炉稳定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济钢对2#1 750 m3高炉进行了为期10d的项修,主项修复四段冷却壁.通过制定合理的开炉方案和充分准备,装料制度及送风后调剂合理,在开炉5 d内利用系数突破2.3 t/(m3·d),煤比达160 kg/t,实现了快速达产达效.  相似文献   

9.
八钢1号高炉(有效容积350m3)处于炉役后期,炉体冷却壁破损严重.原料条件变化和炉缸侵蚀制约高炉生产.通过调整操作制度,强化对冷却器的管理,高炉利用系数达到3.6t/m3·d,焦比424kg/t,煤比158kg/t,达到了顺行、低耗、优质和长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韶钢750m3高炉利用自身设计优势,通过改进高炉操作技术,提高原燃料质量,优化操作管理,喷煤比得到显著提高.2003年3月喷煤比达到172kg/t,2004年3月焦比达到360kg/t,2004年4月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932t/(m3·d),创造了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1.
周文胜 《冶金丛刊》2011,(5):37-39,50
八钢为提高炼铁新区2500m3高炉的利用系数,解决铁产量不足制约炼钢生产的问题,自2010年2月开始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提高铁产量攻关。从原燃料供应、设备管理、高炉操作、过程控制及岗位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工作,使高炉铁产量得到快速提升,大型高炉利用系数在短期内达到2.0t/(m3.d)的设计能力并突破2.2t/(m3.d),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唐山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细化铁前管理、优化高炉基本操作制度,2008年10月份以后高炉各项指标取得了长足进步,利用系数提高0.4t/(m^3·d),综合焦比降低50kg/t。  相似文献   

13.
李红卫  唐顺兵 《中国冶金》2013,23(10):26-31
大型高炉实现高煤比、高产量生产是高炉炼铁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太钢5号高炉2006年10月开炉,通过 不断地学习、摸索和生产实践,2007年实现煤比180 kg/t和2009年有效容积利用系数达2.51 t/(m 3 ·d)、炉缸截 面积利用系数达69 t/(m 2 ·d),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和高煤比、高产量成功生产。以此为基础,5号高炉逐步总结出 大型高炉实现高煤比、高产量生产时的各项操作制度和参数的量化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1750m^3高炉开炉初期,因设备故障多造成的炉墙结厚、炉况不顺等问题,采取堵风口、活跃炉缸、适当提高炉温、控制风量等措施,分三个阶段恢复了炉况.并应用精料技术,采取全风量、全风温操作,稳定富氧、提高煤比,减少设备故障等措施,使高炉实现了达产,利用系数达到了2.68t/m^3.d的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太钢4350m^3高炉强化冶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 《山西冶金》2010,33(1):58-60
通过加强进厂原燃料管理、强化炉前出铁管理、实施大富氧率喷吹技术和优化高炉基本操作制度,太钢4350m^3高炉的燃料比降到500kg/t以下,利用系数达到了2.4t/m^3·以上,实现了高炉稳定、均衡和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6.
廉华  肖伟  何新泽 《包钢科技》2009,35(4):29-32
包钢高炉炉前在各项新技术应用,设备、工艺改造和革新的过程中,高炉炉前工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多项新技术和新工艺得以应用和推广,适应和满足了高炉强化冶炼的生产需求,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从0.639t/(m3·d)提高到2.2t/(m3·d),高炉年产制钢生铁达到了1000万t的能力,用坚实的足迹证实了包钢高炉冶炼史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红钢3号1350m3高炉在入炉品位低于49.0%的中钛渣冶炼生产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提升炼铁生产综合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进步,在强化原燃料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炉体炉型维护管理、生产组织效率基础上优化高炉操作制度,在渣比超过630kg/t条件下实现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利用系数保持2.350m3/(t·d)以上,同时也实现了本地资源应用合理化。  相似文献   

18.
铸管公司3#高炉大修扩容后,通过采取提高精料水平,增加风量,优化高炉操作,加强设备和人员管理等措施,使高炉冶炼不断强化,2000年高炉利用系数达到3.48t/m3.d.  相似文献   

19.
黄庆 《冶金动力》2010,(3):21-23
高炉煤气干法除尘工艺中,含有酸性气体的煤气对煤气管网的腐蚀问题,梅钢3200m^3高炉设计的干法除尘工艺采用美国喷雾公司的技术,在煤气并网前喷雾碱液,来降温除酸,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炉-代炉役期存在由设计炉型向操作炉型的转变过程,太钢5号高炉操作人员针对5号高炉的设计、运行特点,总结出符合其炉型演变、维护要求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原燃料管理、布料矩阵调整、冷却制度调整、炉体温度分析与控制以及硬质耐火料压入维护炉衬的方法。运用这些管理方法,5号高炉能够长期保持合理操作内型,取得了利用系数2.5t/(m^-3·d^-1),煤比180kg/t以上的先进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