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4年,韶钢3号高炉通过抓精料、抓管理、提高喷煤量和低硅铁冶炼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其中有两个月高炉利用系数突破4.0 t/(m3.d),焦比380 kg/t,煤比144 kg/t。  相似文献   

2.
莱钢炼铁厂分析1 000 m~3高炉特点,推行经济冶炼技术。制定了满足高炉提升产能的烧结矿、球团矿、生矿、焦炭等原燃料质量标准,加强原料管理,建立日核算制度、高炉成本控制模型。通过提高风温,增加喷煤量,确定风口布局,提高炉顶压力等操作,高炉燃料比由2015年的544 kg/t降低到2016年的533 kg/t,高炉利用系数由3.0 t/(m~3·d)提高至3.25 t/(m~3·d)。  相似文献   

3.
韶钢750m3高炉利用自身设计优势,通过改进高炉操作技术,提高原燃料质量,优化操作管理,喷煤比得到显著提高.2003年3月喷煤比达到172kg/t,2004年3月焦比达到360kg/t,2004年4月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932t/(m3·d),创造了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莱钢6#1 000 m3高炉高效化生产的经验.通过提高原燃料质量,精料入炉.采取高风温、富氧喷煤、上下部调剂相结合,完善高炉操作及加强车间管理等措施,高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平均利用系数2.960t/(m3·d),焦比309.1 kg/t,煤比189.4 kg/t,实现了高炉稳定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殷欢 《钢铁》2003,38(2):5-9,21
马钢 2 5 0 0 m3高炉通过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改善原燃料条件 ,加强基础管理 ,2 0 0 1年在维持13 0 kg/ t煤比条件下 ,实现年平均利用系数 2 .3 13 t/ (m3· d)。 2 0 0 2年在继续保持稳产高产的同时 ,通过技术攻关 ,大力提高煤比 ,创造了月平均利用系数 2 .5 74t/ (m3· d) ,煤比 15 2 kg/ t的历史新高 ,达到了国内同类型高炉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韶钢炼铁厂5号高炉炉役后期通过采取精料、改善高炉操作、加强高炉炉体管理等措施,取得了利用系数3.35 t/(m3.d)、入炉焦比395kg/t的良好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7.
杨双平 《钢铁研究》2001,(4):8-9,13
水冶高炉采用精料和球团烧结生产工艺 ,同时加强了操作管理 ,使高炉利用系数提高 0 .5 75t/ (m3 ·d) ,焦比降低 40 .6 6kg/t  相似文献   

8.
济钢1~#1 750 m~3高炉采取改善现有原燃料管理、完善炉况管理机制、合理优化现有技术、降低生铁含硅等措施,实现稳定高效低耗生产,高炉利用系数由2015年2.4 t/(m~3·d)提高到2016年的2.855 t/(m~3·d),燃料比由2015年的540 kg/t降低到2016年的520 kg/t。  相似文献   

9.
莱钢3200m3高炉2014年在入炉综合品位55.32%的条件下,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开发煤气流控制模型、改善炉缸活性、加强高炉生产管理等措施,取得了利用系数2.456 t/(m3·d)、焦比340.5 kg/t、煤比175.4 kg/t、燃料比515.9 kg/t的良好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高炉经济冶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马鞍山钢铁公司在9座300 m~3级高炉上,全面贯彻精料方针,改进高炉操作制度,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逐步提高装备水平,在建立与推行操作标准化条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10年的努力,炼铁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1988年与1977年相比,高炉利用系数由1.524 t/(m~3·d)提高到2.213 t/(m~3·d),焦比由655 kg/t降至479 kg/t,9座高炉从1985年起,每年都达到全国特等高炉标准。  相似文献   

11.
太钢4350m~3高炉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实施高富氧大喷煤操作,摸索调整操作制度和优化操作参数,实现了煤比200kg/t、利用系数2.48和炉腹煤气量指数61.10m~3/(min·m~2)以上的强化冶炼。  相似文献   

12.
周建刚 《炼铁》2002,21(1):10-13
邯钢2000m^3高炉叶煤系统设计采用布袋收粉器、浓相输送、炉前分配器等先进技术,设计喷吹能力为200kg/t,目前煤比已到150kg/t。该系统具有固气比高、耗气量少、速度低、控制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韶钢750m^3高炉喷煤系统采用了自动配煤、中速磨制粉、低压长袋收粉器收粉、浓相输送等国内先进技术.喷煤系统投产后,高炉煤比达到了150kg/t以上,入炉焦比降到400kg/t以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1050m^3高炉投产后,针对高炉喷煤堵抢、堵管严重,制粉、喷吹系统及炉顶布料系统故障率高,高炉炉况不稳,风温使用水平低,致使煤比仅在70—100kg/t的问题,通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地进行了技术改造,优化了相关条件,合理操作和管理,使高炉煤比达到140kg/t以上。  相似文献   

15.
针对1#350m^2高炉已进入炉役后期、设备老化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的现状,通过采用富氧鼓风与风机并联、高风温和“提碱控硅加酸洗”操作法、炉缸表面埋设电偶等炉内操作技术,采取加强设备管理、炉前和上料的操作与管理等措施,确保了高炉的稳定顺行,优化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利用系数达到3.565m^3/(t.d),焦比、煤比分别达到399kg/t、136kg/t。  相似文献   

16.
针对 2 #高炉扩容改造存在的设备不配套、上料系统故障多、休风率高等问题 ,改造了料车、上料斜桥头部弯轨和压轨以及煤气净化系统 ,优化了设备管理 ,设备休风率由 1.65 %降至 0 .62 %以下。为探讨高炉操作新技术 ,通过采取精料入炉、推行大料批技术、调整送风制度、降低生铁含硅量等强化冶炼的措施 ,保证了高炉生产稳定顺行 ,高炉利用系数达3 .775 t/(m3.d)  相似文献   

17.
水钢3号高炉通过富氧鼓风,使3号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日产量由3 066t/d提高到3 354t/d,焦比从412kg/t降至388kg/t,煤比从112kg/t提高到了138kg/t。  相似文献   

18.
泰钢450m^3高炉设计采用了炉缸陶瓷杯,无料钟炉顶,外滤式布袋除尘,高炉监控系统等先进实用的技术。高炉投产后,利用系数达到3.17t/(m^3.d),超过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南钢2000m^3高炉技术进步及投产一年来取得的指标进步。通过消化无料钟炉顶布料技术,采用精料、强化冶炼等措施。2005年高炉指标取得较大进步,并于11月份取得利用系数2.5t/m^2d、入炉焦比354,4kg/t、煤比133kg/t的好水平。通过与国内一流指标的对比,说明南钢高炉在精料、指标进步等方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精料水平提高,苏钢高炉渣量由650kg/t降至300—350kg/t,利用系数达到3.2~3.5,炉况顺行。针对低渣量操作特点,摸索了一套操作和调节方法,使其充分发挥低渣量操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