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钢4号高炉炉底炉缸破损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木森  邹明金 《炼铁》1997,16(6):14-17
武钢4号高炉(2516m^3)第二代炉役采用了全炭砖水冷薄炉底结构,一代炉役寿命达11年6个月,停炉大修时的破损调查表明,炉底炉缸的破损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采用的普通炭砖质量差。因炭砖质量差,开炉仅1年半,炉基温度就升高到560℃,此后便开始了长达10年的钒钛矿护炉,确保了炉底炉缸的生产安全,炉底炉缸的破损调查结果也表明钒钛矿护炉是富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2.
对莱钢3#1080m3高炉炉缸局部异常侵蚀护炉操作实践进行了总结。采取堵风口控冶强、风口喂钛线、配加钛球、提高炉温等强化护炉措施,保持炉缸侧壁温度稳定在400℃以下,实现高炉的安全生产;同时运用强化冷却、灌浆造衬等护炉手段以及优化操作制度、加强关键参数控制,优化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平均燃料比523kg/t,实现了低成本护炉。  相似文献   

3.
自焙碳块陶瓷砌体复合炉缸在鞍钢7号高炉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晓煜  薛向欣 《钢铁》1997,32(6):15-19
评这了鞍钢7号高炉应用自焙碳块陶瓷体复合炉缸的发展过程,生产实践表明,这种复合炉缸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可使铁水温度提高8~18℃,生铁硅含量降低约0.1%,开炉半年后完成自焙过程,一年半年后炉缸形成稳定温度场,1150℃等温红均匀分布在陶瓷砌体内或内侧,陶瓷砌体和碳砖接触处,温度均匀且小于800℃,此炉缸设计合理,成本低,砌筑方便,预计寿命可达8~10年。  相似文献   

4.
在1991年2月24日鞍钢炼铁厂3号高炉拆护检修的过程中,进行了炉体及炉缸破损的调查,通过调查,摸清了炉缸炉底的破损情况,及炉墙结垢情况,分析出了破损原理。提出了一些延长炉缸寿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明奎  张跃祖 《钢铁》1994,29(7):17-20,86
本文介绍了莱钢620m^3高炉配加高钛冷固球团护炉工业试验,试验期高炉炉况顺行,效果良好,与基准期相比,焦比下降8-17kg/t铁,增铁1%-3%,高炉炉缸表面危险点温度下降12-35℃。  相似文献   

6.
针对济钢1750m3高炉炉缸侵蚀状况,在生产中进行喂线护炉,使其还原成T(iN,C)的沉积,同时通过冷却水系统改造增加冷却强度,对炉缸、炉底形成稳定保护层。实践表明,炉缸侧壁E1点温度由810℃下降至500℃左右,G1点温度由1050℃下降到900℃左右。  相似文献   

7.
武钢1号高炉炉底与炉缸长寿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美兰  赵忠仁 《钢铁》2002,37(2):4-6
武钢1号高炉改造性大修,炉底与炉缸采用长寿新技术:增大炉缸容积,加深死铁层;选用半石墨炭砖和德国的高密质炭砖;炉底冷却采用软水密闭循环,以及设置完善的检测设施。总结运用钒钛矿护护经验,以减缓或消除炉底与炉缸“环缝”、“熔洞”、“蒜头状”侵蚀,达到炉底、炉缸高校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1997年3月6日,鞍钢10号高炉热风炉围管爆裂鼓开将高压水总管(Φ400mm)折断,大量的水从围管开口处(1200mm×6000mm)灌入炉缸,造成高炉炉缸冻结。在处理过程中,坚持铁口出铁,并成功地使用铁口吹氧法,使高炉迅速恢复正常生产。在处理炉缸冻结事故中,不但没有给高炉长寿和强化留下隐患,而且提高了修复速度,降低了费用。  相似文献   

9.
济钢含钛物料包芯线法定向护炉技术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强化济钢3号350m^3高炉炉缸的修复、解决炉缸易堆积问题,进一步改善高炉技术指标,济钢开发了含钛物料包芯线法定向护炉技术。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冷却壁热负荷可减少8%~10%。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沙钢3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持续升高现象,提出了经济高效低钛护炉方案。经济高效低钛护炉,就是以析出石墨碳为核心,提高铁水[C]含量,降低铁水中碳不饱和度,改善炉缸活性,促进炉缸石墨碳析出。3号高炉低钛护炉期间,逐步减少钒钛矿使用量,铁水[Ti]降低至0.08%以下,炉缸侧壁炭砖温度基本处于400℃以下。同时,高炉日产量达到6500t/d以上,燃料比和焦比分别降低至519kg/t和375kg/t,大幅降低了燃料消耗,实现经济、高效、低钛护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鞍钢炼铁厂7号高炉1992年4月1日停炉后的炉缸炉底损伤调查,阐述了这次炉炉底破损的主要特点,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延长炉缸炉底寿命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
2号高炉投产6年半后炉底温度升高至762℃,经过科学、正确诊断、明确炉底温升的症结所在危及安全生产的严重程度,制定了应急手段,采取了强化冷却等针对性护炉措施,成功地将炉底温度控制在700℃水平;研究与利用高炉操作制度,操作参数与炉底温升关系,控制炉底温度波动,改善高炉冶炼技术经济指标,实现计划安全停炉大修。  相似文献   

13.
潘一凡 《钢铁》1994,29(2):8-11
杭钢3号高炉在1992年5、6月间发生炉缸堆积现象,本文分析了产生炉缸堆积的征兆和原因,认为长期鼓风动能偏低、风量不足是造成炉缸堆积的重要原因之一;小焦的使用量较多,在炉缸工作不十分均匀活跃的情况下也是促使炉缸堆积的重要原因。提出了预防炉缸堆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济钢一铁3号高炉炉缸炉壳温度高、炉缸侵蚀严重的现象,通过采取炉缸灌浆、外喷水冷却、局部强化冷却、提高炉温、加钒钛矿护炉、调整风口、调整布料、强化温度监测等措施后,高温部位炉壳温度得以控制,炉况稳定顺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5.
郭先燊  张杰  陈晓军 《炼铁》2021,(3):50-53
对邯钢8号高炉炉役后期的护炉及强化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根据8号高炉炉缸侧壁呈周期性“急性”侵蚀特征,在炉缸侧壁推算最薄处炭砖残余厚度仅401 mm的情况下,采取了强化冷却和监控、合理控制铁水硅钛含量、使用含钛炮泥、改善焦炭质量、调整出铁频次等常规护炉措施,在侧壁炭砖处于低温安全期时,仍然保持正常强化水平,甚至加风加氧进行强化冶炼。  相似文献   

16.
马成伟  王金印  牛理国  李烁  陈龙 《炼铁》2020,39(1):28-31
对首钢京唐1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后的护炉措施进行了总结。1号高炉炉役生产至10年之际,频繁发生局部炉缸炉衬热电偶温度升高的问题(TE31323上升至609℃),严重威胁安全生产。通过采取加钛矿护炉、强化冷却、调整布料制度、控制入炉碱金属、加强原燃料的管理等措施,炉缸侧壁高温点得以控制,保证了高炉安全生产,各项生产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7.
王喜元  陈川  宋志辉  郭宏烈 《炼铁》2019,38(5):20-24
针对首钢京唐2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现象(最高达到799℃),通过采取控制冶炼强度、加钛矿护炉、优化炉前操作制度、提高炉缸活跃度、优化煤气流分布等一系列护炉措施,使炉缸温度逐步下降,并长期稳定在100℃以下。认为护炉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措施不是孤立的,而应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既护好炉、又有一定产量水平和技术指标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俊伟  贾新  林春山  王荣刚  张小林  尚栋 《炼铁》2023,(2):25-28+32
首钢股份3号高炉中修开炉后,炉缸侧壁局部温度持续上升,TE31349点热电偶温度最高升至439℃。认为炉缸中心不活跃、炉温维持较低水平、风口损坏漏水对炉缸侧壁和炉底砖衬薄弱部位的侵蚀加剧是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加钛矿护炉、调整高炉操作制度、加大冷却强度、优化炉前操作等措施,炉缸侧壁温度普遍下降,TE31349点热电偶温度得以控制,稳定在120℃左右;2020年6—10月,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特别是燃料比由545.68kg/t下降至513.12kg/t。  相似文献   

19.
陈国忠  吴启剑 《炼铁》2001,20(5):45-46
1 概况 韶钢老系统高炉均采用高铝砖炉衬,一代炉役中不时出现炉缸水温差超标、炉底温度超过700℃警界线的情况,虽采用了外部强化冷却、钒钛矿护炉等措施,但炉缸烧穿的危险却时时存在。从韶钢1、2、3号高炉停炉来看,炉缸侵蚀已经相当严重,尤其是3号高  相似文献   

20.
余峰 《株冶科技》1999,27(3):4-6
本文介绍了铜鼓风炉由无炉缸生产改为有炉缸生产的实践,利用炉缸出铜,炉渣进入电热前床沉淀分离,可使浓缩不铜产量提高10-20%,渣含铜低于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