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等问题,寻求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突破口。为了充分把握资源型城市转型力的发展状况,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能力,评判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态势,通过转型环境、转型投入、转型绩效三个方面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反映资源型城市转型力的综合水平,以山西省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对指标体系予以验证。结果表明:(1)2006年以来,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力波动显著,近一半的城市转型力表现为下降趋势;(2)在空间分布中,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力表现为东强西弱的特征,其中大同市最强;(3)整体分析上,山西省内部资源型城市转型力差异变动不大,差距依然明显;(4)城市转型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60%的集中在勉强协调程度。随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转型所包含的因素也会随之变化,用于测度城市转型力的指标体系也应适当加以调整,切实把握资源型城市转型力的主导因素,为我国城市转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和区位的相对劣势制约着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选择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能力评价进行研究,构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5个地级市,即平顶山、焦作、鹤壁、濮阳、三门峡市的产业转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产业转型能力最强的是焦作市,转型能力较强的是三门峡市和平顶山市,能力最弱的是鹤壁市和濮阳市。最后,总结了焦作市产业转型的经验,以便为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四川省成熟型资源型城市,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各城市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基于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4个方面的内容,构建成熟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并通过德尔菲法对各指标所包含的要素进行权重确定。对四川省9个成熟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攀枝花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自贡、广元、广安处于中等可持续发展状态;绵竹、凉山、达州、兴文和雅安处于初级可持续发展状态。针对四川省9个成熟型资源型城市,分别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内蒙古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4个方面构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内蒙古的5个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能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乌海市资源产业的发展已进入衰退阶段,产业转型压力较大,但产业转型能力最强;包头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结构较为合理,转型能力较强;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以及赤峰市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过高,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能力最弱。最后针对不同的城市,提出了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经济决定了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必须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目前,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相对成熟,政府、企业和社会3方面的综合影响成为低碳经济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瓶颈。本文围绕以上3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借助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和MATLAB软件,得出了资源型企业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并通过原因度和中心度的计算分析揭示了各指标因素对目标因素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以期为低碳经济下的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煤炭产业和企业的基本情况入手,对山西省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产业结构单一、优质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基本思路、方式和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对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3个方面构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2013年山西省11个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原市、朔州市、长治市实现了相对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阳泉市、晋中市、大同市、临汾市、晋城市、忻州市基本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运城市、吕梁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弱,急需转型。最后,针对不同的城市,提出相应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等问题,寻求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突破口。为了充分把握资源型城市转型力的发展状况,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能力,评判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态势,通过转型环境、转型投入、转型绩效三个方面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反映资源型城市转型力的综合水平,以山西省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对指标体系予以验证。结果表明:2006年以来,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力波动显著,近一半的城市转型力表现为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中,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力表现为东强西弱的特征,其中大同市最强;整体分析上,山西省内部资源型城市转型力差异变动不大,差距依然明显;城市转型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60%的集中在勉强协调程度。随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转型所包含的因素也会随之变化,用于测度城市转型力的指标体系也应适当加以调整,切实把握资源型城市转型力的主导因素,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提出“转型效率”的概念,并选取其主要指标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将DEA方法和交叉评价方法运用到当前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效率评价研究当中,从宏观角度对2006-2009年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各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向。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山西省各城市转型效率在整体上变化不大,一直处在0.87~0.91之间,但各城市转型效率差异明显。通过传统DEA方法和交叉评价方法的比较发现:吕梁、晋城等市转型效率较高,其转型战略值得其他城市借鉴,而忻州市低投入低产出的结构则需改进,并且很多城市的转型效率在个别年份存在较大的跳动性,改进方向也不尽相同,各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转型战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为系统分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现状与格局变化,建立资源型城市脆弱性评价体系,引入了投影寻踪模型进行脆弱性测度,并刻画出山西省内城市脆弱性格局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脆弱性普遍较高,大同、吕梁最为严重,近年来全省脆弱性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全省脆弱性格局呈现北高南低现象,经济结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进行比较,即按产业转型所处的时期不同将各国的产业转型模式划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按照政府在产业转型中的作用不同划分为“政府主导式”、“市场主导式”和“政策引导式”。就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分别从产业调整政策和发展替代产业政策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并根据国外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启示,即依法规范产业转型政策,适时选择产业转型时机,实行区域竞争优势再造,注重人员安置与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12.
《资源与产业》2017,19(5):9-14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以来资源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我国资源型城市众多,探寻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的意义十分重大。系统梳理了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政策背景、转型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接续性替代产业发展滞后、资源深度挖掘不足、政策执行存在偏差等。从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瓶颈分析出发,重点剖析资源配置、科技创新、制度调整等影响要素与作用机理,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理论框架。并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制度层面,提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建议,以期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主要依赖资源产业。由于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依托资源开采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逐渐面临资源枯竭、城市衰退的危机,产业转型是迟早问题。平顶山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本文从平顶山市的发展现状和资源现状出发,提出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并初步设计了转型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型城市发展在国内外的巨大挑战下陷入困境,转型面临诸多约束,探索资源城市转型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需求和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2009—2018年中国知网的中文核心期刊、CSSCI、CSCD来源期刊收录的资源城市转型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和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领域的文献量年际变化、载文期刊分布和核心作者等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资源城市转型研究的共现知识脉络和发展趋势知识图谱,研究发现:1)资源城市转型研究发展较快,以城市实证研究为主,目前已形成两大核心作者群;2)近十年资源城市转型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资源城市脆弱性与路径创造、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重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演进、低碳经济与生态环境治理、转型效率与绩效评价等;3)未来研究重点是资源城市转型机制等理论探索、国际对比和创新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2000—2015年全国52个地级市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为依据,分析其产业结构偏离度,并建立VAR模型,对产业结构升级系数与就业的面板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偏离程度情况各异,其中,产业结构协调性最优为衰退型城市,其他依次是成熟型城市、再生型城市,成长型城市,同时,资源型城市的协调性不及全国。另外,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程度与就业具有不同的动态关系。模型结果显示,所有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没有显著的贡献,而就业状况的改善会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程度。  相似文献   

16.
西部五省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利用SPSS12.0软件,选取了4个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一般因素,来进一步分析西部地区五省20座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并对城市产业结构转换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西部20个资源型城市中,鄂尔多斯和酒泉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较强,最后,根据不同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特征和产业结构发展现状,提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东北地区城市转型效果较好的辽源市作为典型案例,从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的角度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进行分析,探究资源型城市路径创造的途径与过程。结果显示,辽源市路径创造是以东北振兴规划的提出为契机,尤其是在2005年被确认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后,政府政策导向的路径创造有序展开,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形成了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和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医药三个特色优势产业,优势产业从采掘业和初级制造业向中间品制造业和深加工制造业转型。辽源市煤炭资源趋于枯竭,通过积极利用域外煤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主体,使煤炭产业有序退出。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全域旅游”上升成为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战略。但全域旅游的发展不同程度的受到原有行政区划设置的影响,而资源型城市的行政区划多因矿设区,影响尤甚。可以说,行政区划是影响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因子,全域旅游的发展也影响着区域行政区划调整的方向。文章以黑龙江省鹤岗市发展全域旅游为例,通过分析现阶段鹤岗市行政区划现状及设置不合理之处,借鉴国内相关旅游城市行政区划格局调整的实践经验,结合地区行政区划与旅游资源分布实际,探讨出一条适合自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行政区划优化路径:1)合并中心城区发展矿山文化旅游;2)成立黑龙江沿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沿江生态旅游;3)注重宣传推广,最终实现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契合度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果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提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和实践,在替代产业选择、产业转型模式、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的理论已经成熟,但是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之后怎样评价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效果研究比较少。本文结合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解决关键问题和新兴产业发展关键指标,建立了替代产业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产业契合度模型,以此来评价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效果。并对阜新市煤炭产业向以现代农业为主导的产业方向转型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阜新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