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移动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频谱资源日益紧缺。D2D通信是一种在系统的控制下,允许终端之间通过复用小区资源直接进行通信的新型技术。它能减少小区网络的负载,还能支持新型的小范围点对点数据通信,是未来绿色通信发展的趋势。针对这一新型的通信技术,提出了基于Android OS平台,以JXTA协议为模型的无线D2D通信技术,使得移动终端之间能够进行通信与资源共享,并通过网络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终端到终端(device-to-device,D2D)的直通通信实现了联合蜂窝和移动自组网的无缝操作,大幅提高了系统频谱效率和网络容量.介绍了D2D局域网的理论概念和在实践中的应用挑战;并着重论述了跨层资源管理在解决D2D通信中于扰避免问题的重要性,给出了一个无线资源管理实例.数据结果显示,所提出的算法性能接近穷举搜索最优算法,并具有相对较低的复杂度.目前,D2D通信技术表现出能够获得系统高容量和充分利用无线资源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文凯  卢彦博  夏威  范文倩 《电视技术》2015,39(22):44-48
终端直通技术(D2D)是一种终端在基站控制下直接进行通信而不需要基站转发的新型通信技术。D2D引入LTE-A蜂窝系统虽然可以带来吞吐量和频谱效率的提升,但是也会带来很大的干扰。综合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合理的资源调度算法成为降低干扰,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首先,描述了D2D通信技术引入LTE-A蜂窝网络后的系统干扰模型。然后,从模式选择、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三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文献关于资源调度算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程宝乾 《通讯世界》2018,(1):122-123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频谱资源稀缺问题日益凸显。当下5G的研究也是一个很热的话题。Device-to-Device(D2D)技术基于蜂窝网,在基站的控制下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是5G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D2D技术的工作原理,这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D2D技术在功耗控制方面也有着不小的优势,可以减少电量损耗,提高设备终端的使用时间。D2D通信和Wi Fi、蓝牙等其他传输技术也有着不同的用途。总结一下,由于其优点,可以提高网络设施的鲁棒性,也能缓解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在同一个小区蜂窝网下的用户的传输效率和耗电量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徐同刚 《电信快报》2012,(11):32-35
D2D(终端到终端)是一种在LTE(长期演进)通信系统中通过重用小区内蜂窝用户的资源来实现终端到终端通信的新型技术。在LTE中引入D2D后,资源调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不仅体现在资源块的使用上,也体现在相应的功率控制机制上。D2D技术在提高系统容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干扰问题——普通蜂窝通信模式与D2D模式的相互干扰。通过协调好系统内蜂窝通信与D2D通信之间的干扰,可以提高系统的总体性能。  相似文献   

6.
D2D(Device-to-Device,终端直通通信)技术是指用户可以直接进行通信而不用经过基站的一种终端直通通信技术,移动蜂窝使用终端直通通信技术能够增加蜂窝系统性能,然而却带来了较多的干扰以及加大了能量损耗.为了达到用户和基站间的相互干扰,增加频谱利用效率和能量利用效率,文章以D2D 用户和速率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联合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的方法,用以达到高能效的终端直通通信.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联合信道分配和功率控制方案,能明显减少D2D用户与蜂窝系统受到的干扰,增加蜂窝频谱利用率以及D2D用户和速率.  相似文献   

7.
提高蜂窝网络中数据分发效率的D2D协作转发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evice-to-Device(D2D)通信是一种移动终端在蜂窝通信系统的控制下使用授权频段进行点到点通信的新型技术。通过允许接收终端间的数据转发,D2D通信可以用来提高蜂窝网络中的数据分发效率。现有的终端间转发算法,没有充分考虑D2D链路的差异,很难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跳中继的D2D协作转发算法,包括多播和单播两个模式。该算法根据D2D链路质量自适应地选择最优的中继、路由及传输跳数,能够充分利用D2D链路的多信道分集增益。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显著地提高D2D转发的资源利用率,进而提升数据分发业务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8.
LTE Device to Device(D2D)Proximity Services(LTE终端直通近距离服务)即我们熟知的LTE-D2D(端到端)技术。2013年,D2D成为3GPP组织重点研讨技术之一,其标准化工作正在讨论完善之中。LTE-D2D是在LTE-A系统(辅助)控制或无网络基础设施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在授权频段上直接进行通信的技术。它的出现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无线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并能够提升蜂窝系统频谱效率。文章对D2D通信的发展历程、场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展望D2D技术发展前景及在未来应用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D2D技术是一种不需要在基站的帮助就可以进行的通信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实现拓展网络连接和接入方式.因为通信距离短,信道质量很好,D2D可以实现较高的数据速率、较低的时延和较低的功耗;进行终端广泛分布,可以改善覆盖,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能够实现更灵活的网络架构和连接方法,增加链路灵活性和网络可靠性.当下,D2D采用广播、组播以及单播技术手段,未来会发展其增强技术,包括基于D2D的中继技术、多天线技术以及联合编码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5G通信技术中终端直通(D2D通信)的功率分配是近期研究的热点,为了提升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将毫米波与D2D通信技术结合,在此技术中,针对28GHz频段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蜂窝网络中的D2D资源分配进行了研究,将其系统总吞吐量达到最大化算法进行优化。首先,推导出每个D2D对所对应的准入集,其次,在考虑每个D2D对用户以及蜂窝用户功率控制情况下,分别求出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中的吞吐量,最后,在保证D2D对总吞吐量最大化前提下将蜂窝用户信道分配给D2D对。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可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1.
The related D2D (device-to-device) and V2X (vehicle-to-everything) are regarded as vital components of 5G communication system,which providing alternative network services and multiple application services for cellular network.In the meanwhile,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can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ies and flexibilities of D2D and V2X.SD-D2D (software defined D2D communication) and SD-V2X (software defined V2X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were reviewed.Based on their similarities and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their state-of-arts and architectures were reviewed accordingly,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D2D location/discovery management,D2D routing control,D2D flow table management,V2V path scheduling,and V2V path recovery were analyzed.Finally,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SD-D2D architecture was approaching mature and the SD-V2X framework had been preliminarily determined,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rference management,mobile management and routing management in D2D/V2X communication could be effectively solved.Furthermore,it was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existing SD-D2D/V2X studies and the actual application needed to be overcome.  相似文献   

12.
叶先万  游凡  崔海霞 《电讯技术》2021,61(4):517-528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将向更小的小区部署迁移。小蜂窝网络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也是适应未来更加复杂通信环境的有效途径。首先介绍了小蜂窝网络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和独特的应用优势,分析了其在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与其他各种技术可能的融合场景并讨论了对应的特点和存在的难题;然后概述了小蜂窝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分析了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最后,结合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如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毫米波通信、D2D(Device-to-Device)通信和认知无线电技术等,总结了小蜂窝网络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其市场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工作在underlay方式下的D2D(device-to-device)通信利用资源复用共享蜂窝网络中的资源,在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降低移动终端功耗的同时,会给已有蜂窝网络带来干扰。在保证D2D用户和蜂窝用户的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研究了蜂窝用户和D2D用户的功率控制和资源分配问题。首先引入部分频率复用(FFR)实现蜂窝用户和D2D用户之间的资源划分和复用;然后以系统吞吐量最大化为原则,建立优化目标。结合部分功率控制(FPC)的基本思想,进而提出了一种动态功率控制(DPC)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多小区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王涛  赖凡 《微电子学》2022,52(2):169-180
随着通信产业尤其是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无线电频谱的低端频率已趋饱和。采用各种调制方法或多址技术扩大通信系统的容量,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也无法满足未来通信发展的需求,因而实现高速、宽带的无线通信势必向微波高频段开发新的频谱资源。毫米波由于其波长短、频带宽,可以有效地解决高速宽带无线接入面临的许多问题,因而在短距离无线通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各种半导体器件是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硬件基础,创造性研发满足毫米波无线通信应用的新兴半导体技术和电路,是提升通信系统容量、解决构建新一代通信系统关键问题的主要技术推手。文章沿着毫米波半导体器件技术创新发展脉络,从相控阵等关键技术的系统架构、半导体材料和工艺、器件设计和封装测试入手,分析总结了第五代(5G)、第六代(6G)移动通信技术毫米波系统和器件技术发展趋势。以美国DARPA的MIDAS计划为例,阐释了军用毫米波器件技术的研究前沿和进展。  相似文献   

15.
应小凡 《通信技术》2010,43(3):30-31,34
认知无线电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通信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等性能。文中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的概念与系统结构,分析了认知无线电系统当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频谱感知,动态频谱管理以及信道估计等,并研究与探讨了关键技术的多种典型解决方案,对其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价,最后对未来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热点技术的结合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智能终端已经联网并催生出海量数据。为了高效利用网络中的通信和计算资源并进一步释放人工智能的潜力,将传统基于专用数据中心的人工智能下沉到靠近用户终端的网络边缘已成为一种技术趋势。面向这种技术发展趋势,边缘学习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人工智能实施方案。但是,目前对边缘学习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促进技术发展,对边缘学习的关键技术、典型应用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回顾边缘学习的发展背景,并分析其在传输时延、安全与隐私、扩展性和通信开销等方面相对于传统云学习的优势;其次,详细讨论实现边缘学习的3项关键技术:①分布式模型训练,包括聚合频率、梯度压缩、点对点通信和区块链技术;②面向边缘学习的高效无线通信技术,包括空中计算、通信资源分配和信号编码;③边缘学习卸载技术,包括计算和模型卸载技术。然后,分别以一种高可靠低时延车联网通信和一种基于计算与通信联合设计的智能图像分类系统为例,阐述上述关键技术在实际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从通信与计算的联合优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系统的开发与部署等3个方面讨论边缘学习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最新研究现状的宏观分析,该综述将为边缘学习的进一步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系统开发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姜鸿强  张晶 《信号处理》2020,36(2):233-239
设备直连(Device-to-Device, D2D)通信技术通过复用蜂窝系统的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但D2D的引入会给蜂窝系统带来干扰。如何合理地选择D2D/蜂窝通信模式并进行功率优化控制,成为减小D2D和蜂窝系统间干扰、提升网络性能的关键。本文考虑D2D用户复用蜂窝上行链路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和联合功率控制的通信模式选择方案。在该方案中,D2D用户和蜂窝用户与基站距离的比值决定了D2D用户是否采用Underlay模式进行通信,进而在约束蜂窝用户和D2D用户发射功率的条件下实现D2D链路和蜂窝链路的联合功率控制,最终推导出能够最大化系统总吞吐量的最优用户功率分配方案。根据仿真结果,本文提出的联合功率控制方案能够在降低系统间干扰的同时有效提高D2D和蜂窝系统的总吞吐量,进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