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容量内存、高速CPU及接口的IPv6路由器支撑下的QoS路由是解决IPv6 QoS问题的一项关键技术.针对适应于IPv6网络环境的QoS路由成果为数不多的现状,本文分析了IPv6在实现QoS路由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挖掘了IPv6如何利用其简化报头、流概念、流量类型和流标签域支持QoS路由的潜能,提出借助IPv4 QoS路由研究的基础,兼容BE(best effort)路由和对现有路由体制改动小的、逐步演进的IPv6 QoS路由实现策略和扩展IPv6及其主流OSPFv3路由协议,改进算法的整体思路.最后指出为推动IPv6 QoS路由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还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黄红波  彭英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2):65-67,74
为了保证基于数字视频的教育服务的网络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提升Internet的网络性能,使综合数据的传输更加流畅,将IPv6相对于IPv4的优势和RSVP对的QoS支持两方面结合起来,提出了支持IPv6/RSVP的网络中基于数字视频的教育服务的基本设计思想、系统总体框架结构与技术实现,并给出了视频教育服务体系结构、通信协议栈和资源预留的实现方式。该方法在拟定的实验环境下能实现预期目标,并被证明了有为基于教育服务的视频提供端对端服务质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IPv6的能力与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IPv6的报文格式出发,分析IPv6首部的各个字段和扩展首部,描述了IPv6的地址编址方案和地址自动配置过程,对比了IPv6和IPv4格式之间的差异。在地址空间、QoS、移动性支持能力和安全性等方面,讨论了IPv6新增加的能力和特点,以及对于IPv6的网络设计和网络应用的影响。正是基于IPv6具备的能力,认为IPv6可以作为构建下一代网络的基础技术体制。  相似文献   

4.
方新球  禹可 《移动通信》2006,30(2):35-39
由于移动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在移动网络中提供服务质量(QoS)变得非常复杂。文章首先分析了基于RSVP的移动IPv6QoS解决方案,然后引入了一种新的IP通用信令体系——NSIS,并讨论了NSIS在移动IPv6网络QoS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重点介绍了无线城域网中有关IPv6的QoS保证机制.为了提供端到端的QoS保证.除了需要在无线空中接口采用业务分类的动态业务流管理机制外.还需要在IPv6核心网络中采用能提供QoS保证的移动路由管理机制。并对各种支持移动性的InterServ、DiffServ和MPLS等QoS保证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建议在基于移动IPv6技术的无线城域网中采用扩展的MPLS机制进行核心网的QoS保证。  相似文献   

6.
IPv6网络中QoS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IP网络服务质量(QoS)的现状,对两种发展模式进行了说明和比较,介绍了在IPv6环境下QoS演进的过程、采用的技术和方案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中国联通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包括多业务服务质量(QoS)保障的融合的承载平台、融合的软交换核心控制架构、多业务QoS保障的城域综合业务网络和基于IPv6的网络承载技术.依据中国联通在下一代网络(NGN)方面的实践,文章对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先进性、效果与效益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由于未来NGN技术将向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NGN方向继续演进,同时网络承载层技术将逐步从IPv4过渡到IPv6,因此中国联通将积极探索基于IMS的NGN网络架构与组网模式,努力开展面向IPv6的应用实验与推广工作,特别是移动IPv6业务的开发和推进.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IP协议——IPv6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 《广东通信技术》2001,21(11):12-15,30
主要介绍了下一代IP协议--IPv6的一些特点,包括IPv6地址空间,IP安全和保密,服务质量(QoS),地址配置,移动IP等,并介绍了IPv4向IPv6的过渡策略和IPv6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处理器的NAPT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IPv4面临的网络地址枯竭的问题,IETF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采用全新的IPv6网络协议和采取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技术。与NAT相比,IPv6才是解决网络地址枯竭问题的治本之道,除此之外,IPv6还具有许多IPv4无法比拟的优势,诸如安全性好、支持移动网络、支持QoS等。尽管如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仍然不能顷刻之间将IPv4完全替换为IPv6,因为,  相似文献   

10.
熊桂兰  卢军 《电讯技术》2005,45(5):122-125
现有的网络服务质量(QoS)有两大模型:集成服务(Intserv)和区分服务(D iffserv)。这两种服务都是针对静态环境(固定主机和固定路由)设计的,对于移动通信网络都不能完全适用。本文结合集成服务和区分服务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平面的三重QoS体系,并描述了这一体系对端到端QoS的实现。最后通过实例概述了QoS体系的整体流程,扩展了移动IPv6(M IPv6)信令中的绑定升级(BU)、绑定请求(BR)、绑定确认(BA)三个选项。  相似文献   

11.
解冲锋 《电信科学》2005,21(8):23-26
在IPv6网络上如何开展业务是目前互联网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IPv6支持业务的基本能力和IPv6业务的发展现状,然后从下一代网络的角度探讨了IPv6协议和上层业务系统/平台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运营商在业务系统中逐渐部署IPv6协议的三种演进思路,即升级现有业务系统逐渐支持IPv6协议,实现不同网络层协议上的业务系统之间的互通,直接建设支持IPV4/IPv6的双栈业务系统,从而实现业务系统向IPv6方向的演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Internet业务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业务,如IP电、话、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现有Internet只提供传统单一尽力传送(best—effort)业务,因而急需新的网络协议以支持未来分类业务所需的不同带宽和服务质量(QoS)保障,现有网络虽然可以通过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来解决QoS问题。但由于ATM信元的开销在整个帧中占了30%,严重降低了网络的传输效率,故未来网络不可能使用它。新出现的RSVP(资源预留协议)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必然会替代ATM,成为下一代网络保证QoS的关键网络技术。下面详细介绍RSVP的特点以及它如何有效的与未来的IPv6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和移动数据业务的增长,在移动网络中引入IPv6成为大势所趋。首先介绍了移动网络中Qos的架构,其次从终端、无线接入侧、核心网和外部承载网等方面对移动网络引入IPv6后给QoS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移动网络在向IPv6演进的过程中保障QoS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方案,为在移动网络中引入IPv6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蔡晓宇 《电子工程师》2008,34(12):32-36
随着Internet数据业务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Ipv4的Internet已不适应当前应用需求。Ipv6作为一种新型的Internet协议,克服了现有标准Ipv4在地址匮乏、路由表过于庞大和服务安全等方面的不足,Ipv6即将取代Ipv4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并且为未来移动通信提供重要支持。文中概括介绍了IPv6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如何实现IPv4到IPv6的过渡,并且讨论了IPv6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4over6:基于非显式隧道的IPv4 跨越IPv6互联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建平  李星  崔勇  徐恪  王晓峰 《电子学报》2006,34(3):454-458
IPv6骨干网正在逐步建成并走向实用,纯IPv6的骨干网(如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已经出现,而已有的大量互联网应用和服务仍存在于IPv4网络中,因此出现了大规模复杂IPv4网络通过IPv6骨干网互联的需求,然而目前没有满足这种需求的过渡机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的IPv4网络互联过渡机制框架,对4over6过渡机制框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通过原型系统实现,对4over6机制框架进行了原理和功能验证测试.为减小路由开销,提出了ISP独立部署方案,增强了4over6机制框架的可实施性.4over6过渡机制框架具备对网络和端系统透明性、轻型和可自适应动态选路特性,网络管理维护负担小,可适应于大规模、复杂的网络互联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业务和应用的出现,NGN和IPv6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对ITU-T NGN和IPv6的技术现状、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文章还阐述了由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的三种方式和运营商的可能选择。最后,文章对中国的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运营商IPv6演进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IPv4向IPv6演进的顺序来看,必然是网络要先行。当网络具备IPv6能力之后,内容提供商才会提供基于IPv6的业务,用户才会使用IPv6接入网络。对运营商来说,在IPv6还没有大量普及时,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现网设备的软件平滑升级,开启IPv4/IPv6双栈,在保持对现有IPv4用户和业务最佳兼容的同时提供IPv6接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