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平水道斜拉桥钢箱梁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跨东平水道特大桥为独塔双索面钢-混混合梁斜拉桥,跨径组成为(35.0+260.0+51.5+66.0+62.5)m。钢主梁采用分离式流线形扁平钢箱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对钢箱梁剪力滞,桥面系二、三体系应力,钢箱梁扭转等问题进行研究,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可靠。同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设计的可靠性。此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等设计原则,其构造形式及分析方法可供类似结构借鉴。  相似文献   

2.
桥梁业与建筑业相比,具有与地形地质结合紧密和二维出图更为复杂等特点,BIM技术在桥梁领域的应用国内外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沪昆客专北盘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达索平台建立全桥BIM模型,并对BIM技术在设计、施工和运营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应用BIM技术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配筋进行精细化设计能有效提高设计质量。针对目前交通行业尚未有成熟的桥梁三维配筋系统可供使用,作为BIM技术的载体的三维钢筋模型需设计人员手工绘制,存在效率低且人工干预过多的问题,从快速建立钢筋三维模型、数量统计及自动出钢筋大样三个方面研究和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并基于三维CAD系统Microstation进行二次开发编制工具应用于工程实践,减少了人机交互操作,提高了设计人员建模和出图效率,也为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桥梁全生命周期建造水平,开展郑州—济南高速铁路(简称:郑济高铁)黄河特大桥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数字化应用研究。从设计端确定BIM设计及施工应用标准,建立整体结构LOD350精度BIM模型,开展设计出图及技术交底等应用。从施工端承接设计端BIM模型,开展深化设计及施工仿真等应用。基于BIM+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实现三维可视化的施工进度及安全质量管理,为项目开展及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通过信息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的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工地,助力施工管理方式全面升级。基于郑济高铁BIM项目的应用实践,形成了涵盖总体策划、标准制定、BIM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的全过程数字化技术路线,可为同类土建工程建设项目的数字化综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大桥北东口水道特大桥位于平潭海峡北东口水道,其气象水文地质条件恶劣,承台吊箱施工期间承受巨大波浪力,因此对吊箱设计施工进行研究。本文着重阐述了北东口水道特大桥B54#墩承台钢吊箱的设计及施工过程,对复杂海洋条件下单壁钢吊箱的设计计算、加工、组拼、下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今后同类工程钢吊箱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甬江左线特大桥主桥工程,论述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设计;从钢-混结合段分块、支架体系、组拼和BIM技术应用方面阐述钢-混结合段在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创新技术,提出钢-混结合段模块组拼施工方法,并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工序等,可为同类桥梁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水中裸露基岩中大直径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沙湾水道特大桥14号主墩承台全部埋于沙湾水道水中裸露基岩中,双壁钢围堰须嵌入基岩8m。结合沙湾水道特大桥14号墩双壁钢围堰施工,介绍32.6m大直径双壁钢围堰变截面设计、制作、下水、浮运、定位、下沉、封底、拆除和水下爆破等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新建南沙港铁路西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在已完成主墩双壁钢围堰设计基础上,利用BIM技术对双壁钢围堰设计进行优化。在工厂制造过程中运用BIM技术对双壁钢围堰进行预先组拼、制定下料清单和进行编码分类堆放。所得结果表明,运用BIM技术的双壁钢围堰制造方法不仅能够通过碰撞检查优化双壁钢围堰设计,并且能够提高制造效率、节省材料。  相似文献   

9.
在BIM技术已经成熟运用于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并取得颇丰成果后,将BIM技术引入铁路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中势在必行。铁路桥梁设计具有地质情况复杂、与线路自适应较差以及二维CAD出图量大等特点,使BIM技术在铁路桥梁中的应用、推广更为艰难。以深茂铁路潭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根据不同结构设计的侧重点不同,采用达索平台多种设计软件分项建立、交互整合全桥BIM模型,将BIM技术因地制宜地应用在铁路桥梁的正向设计中。  相似文献   

10.
在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室外综合管线设计时,存在无法直接通过BIM生成二维图纸或是生成的图纸难以达到出图要求的问题,严重降低了BIM设计效率。通过对室外综合管线出图过程进行研究,对其前期准备工作和出图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制定统一的出图标准,实现室外综合管线BIM快速生成二维图纸,大幅提高BIM设计效率和质量。该成果已应用于国内多个铁路机辆检修基地的室外综合管线设计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东平水道特大桥主桥双线铁路(85.75+286+85.75)m钢桁架拱桥,为国内首座该类型铁路桥梁。桥位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主桥的地震设防为设计关键。建立主桥三维有限元抗震模型,详细研究在33号活动墩墩顶不设置或设置液体黏滞阻尼器装置对主桥的抗震影响效果,采用反应谱和时程两种分析方法,对抗震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地震反应不控制钢桁架拱桥和桥墩身结构设计,仅控制桩基础设计;(2)33号活动墩墩梁间设置纵向减隔震液体黏滞阻尼器,对32号固定墩纵向抗震响应影响不大,效果不明显;(3)给出的最小配筋率均能满足各桥墩桩基础抗震验算及预期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贵广铁路东平水道特大桥为(85.75+286+85.75)m双拱肋钢桁架拱桥,桥面采用带水平K撑的正交异性板结构,该桥式结构在国内是首次应用。通过对该桥主桁、桥面系和纵横向联接系进行受力特征分析,以及对受力复杂的G11节点进行局部精细空间有限元分析,为该桥的设计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可供其他同类型桥梁参考。研究结论:该桥主桁杆件轴向受拉和受压的最大绝对值比较接近;受力状态比较合理,桥面系各构件受力均满足设计要求;G11节点局部受力情况复杂,各构件最大应力均未超过钢材的屈服应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回顾50年前武汉长江大桥设计施工方面的一些问题,并介绍建成通车50年后的实际现状。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武汉长江大桥设计施工各方面的问题,揭示出武汉长江大桥的创新技术对铁路、公路桥梁史的贡献。研究结论:武汉长江大桥质量经历了50年的考验,墩台无丝毫沉陷,钢梁主桁铆钉无一松动,全桥平、立面线型、拱度50年不变。武汉长江大桥的创新技术在此后的50年中,得到了不断的延伸扩展,铁路、公路桥梁又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相似文献   

14.
斜拉桥外倾H型塔柱与钢板组合主梁在塔梁结合处采用固结式连接,是一种构造较为复杂的斜拉桥塔梁连接形式。本文以芜黄高速徽水河大桥为依托,利用有限元分析和BIM模型分析方法,从受力需求和施工便利性角度对塔梁结合段的合理构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板组合主梁在塔梁结合段位置存在刚度突变,应在靠近结合面位置合理设置过渡加劲以实现应力平顺过渡,优化后的结合段局部受力状态良好;采用BIM技术准确模拟结合段范围内钢构件、钢筋、预应力空间位置,以主受力钢筋和钢构件保持连通为原则,精准确定钢梁开孔位置,保障了开孔质量与精度,解决了结合段钢结构及钢筋安装难题,最后提出合理的塔梁结合段构造形式。  相似文献   

15.
西成客运专线铁路桥隧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成客运专线十岔沟中桥、清凉山隧道作为BIM研究实际工程背景,结合铁路桥隧BIM模型具有规模大、接口复杂、数据量大等特点,以BIM技术在铁路桥隧工程中的应用为主要目的,对铁路桥隧工程勘察设计全过程进行研究,包括外业勘察阶段的水文数据分析,设计阶段的模型创建、设计方案汇报展示、碰撞检查、协同设计、施工图绘制、工程数量计算、施工过程模拟等应用研究。研究认为,现有BIM软件平台基本能满足铁路桥隧工程BIM设计要求,但须按桥隧工程的设计特点进一步修改、完善。桥、隧BIM模型手工创建耗时、费力,专业化率较低,操作复杂,有针对地进行二次开发,将是桥隧BIM技术推广运用的突破口。虽然桥隧BIM出图率低,图纸不规范,但对各种数量信息的传递和汇总相对比较容易,用动画来表述施工过程,使复杂的工法变得清晰明了,这些都体现了BIM技术的优点,且技术也比较成熟,值得在铁路桥隧实际生产中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泰和赣江特大桥施工中的难点,结合BIM技术优越性,提出泰和赣江特大桥BIM应用总体解决方案。通过现场应用验证,实现了泰和赣江特桥梁工程施组红线进度、重大安全风险、关键质量问题等三维可视化、精细化管控,为泰和赣江特工程建设如期保质完成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桥梁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性、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而BIM技术在桥梁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目前正处于前期阶段,初步探索在设计、施工、后期运营养护维修的全生命周期中如何利用BIM技术来提高设计效率、改善设计质量、加强施工组织及后期运营管理,具体的实现方法以及应用BIM技术所能带来的效益,希望能对BIM技术在桥梁工程方面的应用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为简支拱型大跨度钢桁梁桥,为防止梁端转角或错台量过大,降低梁端扣件系统受力,梁缝处设计采用了过渡板结构。为保证过渡板设计合理性和安全性,建立过渡板有限元实体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并首次运用轨道极限状态法对过渡板结构进行配筋设计。分析表明:(1)温度梯度作用对过渡板(420 mm厚)受力影响较大,在设计荷载中占据主导因素,在正温度梯度下,过渡板底部弯矩达到124.155 kN·m/m;(2)过渡板底部纵向弯矩在荷载基本组合作用下达到最大值,且实配配筋率最大,配筋时应注意以裂缝宽度为控制指标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东平水道特大桥(85+286+85)m双拱肋钢桁拱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东平水道特大桥主桥为(85+286+85)m双拱肋钢桁拱桥,该桥式上拱肋延伸至边墩支承,下拱肋支承在主墩上,上下拱肋用桁架联接,边跨不是梁,仍是拱,通过拱上立柱支撑桥面,边中跨比仅为0.3。桥面系采用带水平K撑的正交异性板结构。该桥式结构和带水平K撑的钢桥面系在国内均是首次应用,丰富了铁路桥梁结构类型,拓宽了桥梁结构设计思路,整个体系受力层次分明、简单明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山岭地形大型铁路工程施工组织精细化需求,利用BIM技术对大瑞铁路怒江特大桥在施工阶段的应用进行研究。明确了与BIM应用点相对应的模型标准,选择不同的BIM软件组合构建了地形、主体结构和临时设施模型库;采用BIM+GIS实现施工总平面图精细化布置,充分利用Delmia参数化优势对主拱圈总体施工方案和各专项方案进行优选,对重点工艺实现可视化交底;应用人机交互模拟、BIM+CAE、BIM+3D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安全质量管理。有效提升了项目的技术管理水平,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桥梁BIM技术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