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 2011年,《民事诉讼法》的第二次修改已进入了实质阶段,虽然学界对于本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时机存有异议①。相对于2007年的《民事诉讼法》的局部修改而言,本次修改也可以说是一次全面修改。修改的指导思想无疑是要根据我国民事诉讼的现实,满足社会或人民群众对公正、效率、迅捷解决民事纠纷的诉求,  相似文献   

2.
正首先,介绍一下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几个宏观方面的问题。这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是1991年民事诉讼法的第二次修正。我国民事诉讼法立法变迁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建国初期,没有制定民事诉讼法。相关的民事诉讼制度深受苏联的影响,体现的是超职权主义模式。这也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恢复法制建设。1982年制定了《民事诉讼法(试行)》。这时候国家的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诉讼模式上仍然体现强职权主义色彩。到了1991年,民事诉讼法正式颁行,诉讼模式上朝着弱化  相似文献   

3.
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会后,立法机关将草案予以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齐树洁接受《中国公证》之约稿,为《中国公证》撰写卷首语《关注民事诉讼法修改》(载2012年5期),就民事诉讼法修改与公证制度的协调与衔接问题抒陈己见。2012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受《中国公证》杂志之托,笔者对齐树洁教授进行了深度采访。  相似文献   

4.
李嘉建 《中国司法》2012,(11):67-69
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经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1991年《民事诉讼法》颁布以来的第二次修正。作为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确定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民事诉讼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公证制度的价值之一,就是预防纠纷,减少诉讼或简化诉讼,因此公证工作与《民事诉讼法》的内容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2015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了我国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民事诉讼纠纷越来越复杂化和专业化的情况下,完善专家辅助制度有利于案件事实的查明和当事人利益的维护.但是虽然这次《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专家辅助人制度进行了细化,但是仍有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希望通过对专家辅助人资格、程序的启动、陈述的性质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促进我国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法眼看天下     
新闻:专家称民事诉讼审判程序可能改为三审终审,4月4日.由司法部重点研究项目“民事诉讼法典的修改与完善”课题组主办的《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研讨会在成都青城山风景区结束。课题组主持人.现行《民事诉讼法》起草人.中国诉讼法学会名誉会长江伟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很可能由两审终审改为三审终审。据悉.《民事诉讼法》修订已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全国人大法工委将很快组织起草正式的立法草案。江伟教授主持的专家建议稿将作为正式立法草案的重要参考蓝本。  相似文献   

7.
罗晓斌 《政法学刊》2002,19(2):28-32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公布及施行前,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目前,我国民事诉讼中基本奉行的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而举证时限制度具有其内在的程序价值,该制度的设立,有利于民事诉讼法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已于2008年4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从内容上看,并未涉及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构架、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民事诉讼的“先进”理念也乏善可陈,但这确是一次有着现实针对性的修改,其目标直指现实中“申诉难”、“执行难”的痼疾。本文分析民事诉讼法的实施对民行检察工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保证民行检察工作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由于立法缺失及司法依据的冲突,我国的民事检察监督范围局限、方式单一、民事检察制度发展缓隧。2007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我国的民事检察制度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并未构建较为完整的民事检察制度体系,需推动《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以完善我国的民事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认证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民事诉讼中确定认证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民事认证制度应定名为“内心确定”,内容包括民事认证的基本原则、基本条件、一般规则及制约。为完善我国民事认证制度,建议修改民事诉讼法;制订认证规则和制约制度。  相似文献   

11.
潘劍鋒 《中国法律》2012,(5):9-15,65,71
2012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正)(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二)》)颁布,追一修正案的颁布,是中国民事诉讼法制建设的又一里程碑。总结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情况,对修改过程中一些有争论的问题进行思考,对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法》修改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计划,此次修订的核心在于强化当事人的诉权保障。在民事抗诉实践中,笔者发现,我国民事诉讼公告送达制度存在诉权保障缺陷。为实现程序公正,保障诉权,应当对我国公告送达制度加以完善,使其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有关民事证据问题,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施行近10年来,为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笔者认为,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应当解决与民事证据有关的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事检察是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几乎各国法律都有涉及,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为我国民事检察之发展注入了新血液,在这些新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事检察制度的元素与影子,更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方民事检察之间的互通,即我国民事检察制度正逐步向着维护公共利益的方向拓展、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延伸、向着开放性的方向变化,这些正是此次新《民事诉讼法》给予我国民事检察制度最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黄晓丰 《人民检察》2012,(11):76-77
民事检察监督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民事诉讼实现公平与公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以来,伴随着《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的全文公布,学界和实务部门关于民事检察制度的认识逐渐趋向一致。这次修改不仅丰富了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也扩大了民事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16.
王任飞 《法制与社会》2013,(13):103-104
自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通过实施以来,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多次修改和完善,本次民事诉讼领域内基本法的修订是继2007年修订之后的又一次重大修改。其中,涉及保障当事人的诉权、民事检察监督、举证制度的完善、推进公益诉讼等问题承载了众多期待,使得此次修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完善,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关系的和谐构建也成为了和谐社会中处理社会矛盾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与仲裁的关系、修订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等若干问题的分析,着眼于本次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探讨民事诉讼法在完善过程中与仲裁关系的和谐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申诉难"与"执行难"这两大固疾困扰司法实务由来已久,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解决这两大难题方面作了突破性立法。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就解决"申诉难"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作为法律监督角色的检察机关如何应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后的新局面将成为民事检察工作的当务之急。检察机关应提高对民事诉讼审判活动的监督能力,明确民事诉讼监督的当务之急,强化民事诉讼监督理念和提高民事抗诉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民事诉讼法》保全程序的修改,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保全制度功能的问题。民事诉讼保全制度最初是为担保判决的执行而设立的,但随着这一制度的运行,其制度功能被不断强化。避免当事人遭受无法补偿的损害以及为当事人提供临时性救济,是保全制度更加重要的功能。实践中,由于此种制度功能的发挥,保全裁定已成为促使诉讼程序及早结束或加快进行的催化剂。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保全程序,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为充分发挥保全制度的功能,应在《民事诉讼法》对保全规定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关操作规则。  相似文献   

19.
張衛平 《中国法律》2012,(5):5-8,61,64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制定於1982年,1991年颁布正式的《民事诉讼法》,2007年第一次进行修正,主要涉及审判监督制度和执行制度。本次民事诉讼法有59处修改,涉及70多个条文的调整,略占整部法律四分之一,虽然还不是一次大修,但其中许多新制度的建立和对原有制度的修正反映了我国民事司法制度的新发展,此次民事诉讼法的...  相似文献   

20.
柴苗苗 《法制与社会》2013,(18):48-49,53
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改革的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中以较大的篇幅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赋予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新内容。2012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增加了一条规定了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义务,将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所确立的举证时限制度吸纳到民事诉讼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