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雯 《学术研究》2012,(7):85-88
农地流转行为意愿及劳动力转移行为意愿与农民的异质性密切相关,职业分化、人力资本分化及收入分化分别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地流转行为意愿及劳动力转移行为意愿;促进劳动力转移并不一定会加速农地流转,农地流转行为并不是劳动力转移行为的主要动因,对于不同特征的农民,农民分化、农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内涵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人口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明显的不完全性。实施多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虽然在客观上确实增加了农民的家庭收入,但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实施农村人口转移战略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科学替代;实施农村人口转移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实施农村人口转移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营造农民市民化的有利制度环境;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确保转移人员的充分就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就地非农就业;构建城乡对接的社保体系,解除转移人员的后顾之忧;抓好转移人员的培训,确保农民市民化的顺利转化。  相似文献   

3.
崔艳丽 《理论界》2006,(3):59-6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民劳动力转移数量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辽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及特点,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体制的约束,目前,宁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还不够充分,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本文借鉴托达罗模型的成本收益视角,分析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是如何通过影响转移成本收益来影响农民决策的,从而提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民流动思想的梳理,发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流动思想,主要集中在对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化、农民工的异地转移与本地转化、农民有序流动等问题的论述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流动思想,了解当前农民群众实情、努力搞好特色城镇化建设、注重异地转移与本地转化两手抓、切实提高农民素质,是破解当前中国农民流动难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农民的小康.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富裕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以创新经济社会管理制度,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目标,高度重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多策并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社会资本创新与农民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城市化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传统的离土不离乡和就地城市化转移模式由于脱离中国国情,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当前的产业转移导致内地中小城市的复兴,为农民城市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但由于农民的城市化依赖于传统社会资本提供的资源支持,随着传统社会资本的瓦解,农民的城市化难以持续,只有积极构建新的社会资本,废除城乡二元体制,完善社会保障,提供制度资本与人力资本支持,农民的城市化才能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8.
论农民的非农民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民的非农民化即农民转变为非农民、农民改变自身身份的过程。农民转变为非农民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农民身份转换的伟大变革。数以亿计的农民的非农民化是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侧面。农民的非农化职业转移是农民改变自身身份的逻辑起点。在我国,农民改变身份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职业转移、地域迁移、身份变更构成了农民非农民化过程中三个既相对分离又依次递进的环节。现阶段农民转化而成的各种各样职业群体可以称之为“职业阶层”,因而用一般的社会阶层理论去分析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9.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通过调整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结构 ,实现柳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提高农民素质 ,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等措施 ,开创农民增收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农民的阶层分化以职业转移为起步 ,职业转移、地域迁移、身份变更构成了农民阶层分化过程中三个既相对分离又依次递进的阶段。这些特点有别于发达国家农民阶层分化的模式。现阶段我国农民阶层分化所形成的形态 ,可以论定为“职业阶层” ,职业阶层有不同于社会阶层的特质 ,因而对这些职业阶层的分析切忌用现成的“阶层”、“社会阶层”理论去套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新农村就业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发挥才能的重要平台,而新农村就业模式则成为影响此项工程的重要因素。针对河北省大学生新农村就业模式存在诸如政府主导运行模式与财政困难、就业岗位单一与就业方式局限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综合模式,发挥市场主体功能的具体思路。并就就业平台多样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等市场主体作用体现给予详细的论述。另外,从政府主导作用、大学生新农村教育等方面予以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杜建华 《兰州学刊》2005,(4):229-231
当前受劳动力市场中的诸多矛盾及体制性弊端的影响,我国的劳动力就业面临着内部阻力和外部压力,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我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创造就业机会、转换就业结构、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从而促进我国劳动力的顺利就业与再就业.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生就业时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调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东北资源枯竭型城市中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由于诸多原因使社区就业问题显得更加严峻。以辽宁省F市社区就业现状为例,通过参与观察、访谈以及收集当地现有文献等方法来获取详细的资料,探寻社区就业问题的根源,并试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社区功能的整合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就业形势难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急需完善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体制,实施多元化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模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实践的结合,加强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职业观,加强高校诚信就业制度建设,建立学生就业诚信档案,完善诚信就业监督机制,整合和创新高校就业辅导思政教育团队多元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工程教育国际专业认证的评价体系凸显“成果导向”、“能力指标”和“学生中心”,这对工程类学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新的课题。通过对近年来工程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分析得出,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应当从促进就业质量、培养职业生涯适应力、提升核心能力和知识,符合工程学科特点等方面去改善提升。结合对认证体系和就业现状的分析,文章从三方面:以“能力指标”为出发点分析如何训练11项核心能力指标;以“国际视野”为立足点研究工程类交换生的跨文化适应、职业探索的行为;以“成果导向”为结合点培养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和职业期望管理,来探索工程教育国际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职业生涯课程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正规劳动力市场吸纳就业能力的日趋有限,曾一度被视为"现代的荒蛮"、"城市的污垢"并屡遭取缔和清退的马路劳动力市场却为个人资本处于弱势的庞大的就业大军提够了一个赖以生存的非正规就业空间.对于这一长期被忽视的劳动力市场,其劳工生存状态及内部运行现状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侧重主体实践的动态过程,在对C市马路劳动力市场调查中,作者看到的是马路劳工对城市边缘空间的生产与超越,在这里,为了求得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演绎着种种独特的生存策略.既有所谓的"江湖逻辑"成为劳工资本接续的路径依赖,又有"群体守望"和"游击战术"成为其在外在权力介入时展开博弈的手段,空间秩序深深地嵌入在不断再生产的互动关系中,马路劳工在非规范性中不断前行,演绎着艰难的生存史.  相似文献   

18.
As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increases glob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employment and children's development remains unclear. Using data from the India Human Development Survey (2005), we investigate the link between maternal employment and children's arithmetic and reading achievement. We develop a work pattern typology that goes beyond standard measures of employment and captures work intensity and its compatibility with child-rearing in a transitional economy. We fi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employment and children's outcomes is not unidimensional. For example, children of self-employed mothers are not disadvantaged compared to those with stay-at-home mothers, but maternal employment in salaried jobs or wage work outside the home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skills in children. However, this negative association is reversed at higher levels of maternal education, suggesting greater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flexibility associated with better jobs mitigate the negative aspects of maternal employment posed by time constraints. Additionally, maternal employment is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 involvement in schoolwork and financial investment in academic activities, providing evidence that both time and resources devoted to children's education are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在逐年递增,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较大,如何解决因毕业生数量增加而带来的就业问题,笔者试图从为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入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择业观念,面对学生对就业指导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研究,尽快实现该课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ole of informal mentoring (i.e., developing an important relationship with a non-parental adult) in the transition to full time employment among young adults (age 23–28).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Add Health data reveals that mentoring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likelihood of full time employ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involves both selection and causation processes. Entrance into the world of work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mentoring relationships, especially among youth who identify work-related mentors after adolescence. These relationships have the potential for promoting attachment to the labor force. Mentoring relationships that develop outside of work settings and during adolescence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odds of full time employment. The receipt of guidance and advice from mentors, as well as access to weak-tied mentoring relationships, teacher mentors, and friend mentors all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d odds of employment in young adulthood. However, adolescent mentoring may be less effective among young women than it is among young 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