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机制的现状特征及其经济影响,通过探讨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机制的经济功能与现实意义,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方式手段、补偿内容、补偿基金筹资渠道、补偿实施机构等内容,并以此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利益补偿制度体系,为区域经济合作顺利进行提供利益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机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在中国逐渐被运用于生态环境治理之中.此类生态经济化制度安排的初衷在于缓解地区间及地区内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排除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协调因素.实证研究表明,生态补偿机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作为生态经济化的主导性制度安排,前者侧重于行政手段,后者侧重于市场手段.两种制度安排在不同程度上均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通过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更强,且更灵活;而通过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稍弱,且呈现出生态补偿资金的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3.
生态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生态环境中获取的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益处.它由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两种利益形态构成.生态利益公平分享的理论依据在于生态资源的公共物品理论、资源社会性理论以及生态正义理论.由于我国不同区域与不同主体发展的差异,以及多元利益实现的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法律制度的构建最能直接保障生态利益的公平分享.通过完善现行的区域补偿制度、生态税制度和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为重塑生态利益分享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可能.  相似文献   

4.
区域利益补偿是通过再分配实现区域公平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的区域发展失衡问题已经由区域经济利益失衡演变到区域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利益失衡,到了必须解决“另一个大局”的时候。应针对不同区域类型的区域关系和失衡原因,构建经济利益补偿主导、政治利益补偿主导、文化利益补偿主导、社会利益补偿主导和生态利益补偿主导,其他利益补偿为补充的五位联动区域利益补偿模式,更需要推进相应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和建立政策体系为保障。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制度创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区域经济是世界各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要举措。然而,当前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却存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基础不稳、合作动力不足、合作渠道不畅、合作组织不多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严重影响了西部区域经济的顺利发展。为此,应推进相互信任制度、宏观决策制度、利益分享制度、项目更新制度、长效协调制度的创新,以保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利益补偿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证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必须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利益补偿机制 ,按照受益者补偿原则 ,解决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价值补偿。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制度安排上的缺陷 ,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利益补偿机制进行制度创新 ,当前应该注重和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在受益地区征收生态环境调节税 ;强化对资源占用和环境污染的收费 ;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自身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利益分享不均衡的问题,已有的研究难以有效地解释同一时期内资源较富裕省域出现经济后退,而资源短缺省域反而出现经济快速增长等资源诅咒现象.本文基于空间计量结果,从行为、禀赋、制度差异以及外部间接影响机制四个方面分析区域利益失衡的成因,其结论显示,我国区域间的利益增长不仅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还存在空间抑制作用.未来政策着力点应在逐步消除空间差异,扩散增长成果方面.建议建立区域利益一体化的投资目标体系,有效利用溢出效应带来的经济优势,提高非资源型产业在自然资源禀赋富裕省域的发展,从制度安排中加强中西部与东部间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8.
论区域经济发展中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的实质是如何处理各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关系,效率的实质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二者的关系是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调动各区域经济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最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来探讨我国由传统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一、体制转换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重困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旧体制的转轨时期,由于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并存,在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双重效应:一方面,由…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39-43
区域产业发展基础和空间经济利益依存关系的存在,是实现区域产业融合的前提。城市群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最重要的载体和实现形式,其特有的优势条件使它更有利于满足产业融合产生和实现的基本要件,并最有可能率先取得实现和突破。研究表明,产业价值链模块化融合、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构成城市群产业融合的核心内容;而不断增强地区经济利益依存强度,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体系,努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建立区域性产业经济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等,是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区域协调发展内涵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在总结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得失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它的本质含义是协调区域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实现区域利益的"分享式改进",最终实现各区域的共同富裕.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形式是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是通过非均衡最终实现均衡的发展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提升区域的优势地位,应先在区域内形成整合,达到和谐统一。而目前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就是区域内的法制冲突,建立区域协调立法制度,解决法制冲突,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地方立法工作,促进区域法治建设,为保障区域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回浪效应"向"扩散效应"过渡的条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回浪效应"和"扩散效应"理论,把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和所处的阶段,研究分析"回浪效应"向"扩散效应"过渡应具备的条件,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推动"回浪效应"尽快向"扩散效应"过渡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生态补偿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系统、服务持续发展为目的,以经济补偿为手段,从而调节与目标补偿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利益相关各方关系的制度设计。作为一种谐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生态补偿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关键问题,近年,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发达经济体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国家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欧美国家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问题上,普遍采取区域经济手段法制化的方式解决市场自身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西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本质上是公权力对现代市场经济交易的调控规则,这些规则反映着治理现代市场经济共同的客观经验法则.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城乡统筹的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新课题,加强区域经济立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问题本身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而是一项法律与社会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政策的制定应当从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交易法律制度层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5.
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法律问题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但由于地方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充分形成的区域经济不协调 ,已使该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如何通过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协调与合作制度的创新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本文拟就该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法制协调 ,协调机构及协调机制等问题进行探讨 ,并在相关的制度设计及具体的建设措施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区域协调发展与政府体制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玉 《学术研究》2005,(9):75-80
区域发展状况与政府的体制变迁密切相关。区域非均衡发展是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自在状态”,而区域不协调发展则是政府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自为状态”,也是对“元制度预设”价值目标的“偏离”。通过一元回归模型y=-ax+b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区域不协调发展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导下的板块式经济”,但其实质是地方政府体制变迁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构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基础是“复合行政”,其运行过程受到政治效率合法性、组织效率合理性和职能效率有限性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工业集聚和中东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同时,还分析了该理论所忽视的政府经济政策。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的经济政策应该从“基于效率的经济政策”转向“基于补偿的经济政策”,公共支出政策安排应从过去追求效率的经济发展战略向以社会公平和地区间的协调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8.
王丽洁 《理论界》2006,(6):72-72,151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如何解决我国目前日益扩大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区域开发中存在的一些制度障碍和发展的难题,就如何建立一体化与多元化的法律平台,运用法律手段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构建地质旅游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地质旅游科学开发与保护,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合理有效地引导地质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科学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保证.区域地质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公平性、有效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等生态补偿原则,确定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范围、标准及方式,构建地质旅游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以促进生态补偿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推动区域间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16,(9):172-177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基于区域协调发展定义、目标框架及动因分析,考察总结发达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其经验启示;回顾分析我国各个经济区域的区域布局及成型逻辑,提出未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设计与对策建议,有助于促进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