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利益补偿是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公平,保障可持续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协调各生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关系,抑制消极的生态破坏行为,激励积极的生态保护行为的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的生态利益补偿制度进行梳理和实证分析发现其不足,以期用健全我国生态利益补偿的立法体系、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补偿制度、探索生态利益的市场化补偿等方式为建立良好的生态补偿运行机制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徐伟学 《江淮论坛》2022,(3):137-141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已经在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实践。生态保护一体化及其利益平衡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尚存在生态利益失衡及其政策性软约束等问题。实现长三角区域生态利益平衡的目标,要明确长三角区域生态利益平衡的内容体系,完善长三角区域生态利益平衡的共享、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长三角区域生态利益平衡的组织体系,将长三角区域生态发展实践全面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生态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生态环境中获取的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益处.它由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两种利益形态构成.生态利益公平分享的理论依据在于生态资源的公共物品理论、资源社会性理论以及生态正义理论.由于我国不同区域与不同主体发展的差异,以及多元利益实现的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法律制度的构建最能直接保障生态利益的公平分享.通过完善现行的区域补偿制度、生态税制度和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为重塑生态利益分享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可能.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生态补偿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系统、服务持续发展为目的,以经济补偿为手段,从而调节与目标补偿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利益相关各方关系的制度设计。作为一种谐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生态补偿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关键问题,近年,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越来越  相似文献   

5.
生态政治视野中的生态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考察了生态补偿问题的多维视野后,从生态政治的视野把握生态补偿,认为生态补偿是政府主导下合理分配社会一经济一生态复合系统中的各个不同利益主体间合作所带来的生态收益与成本,以达成生态正义、保护自然资本的生态政治经济制度安排.生态补偿问题是一个生态政治学问题,这是因为:首先,从生态补偿的目的来看,生态补偿终极的目的是保护"自然资本",以维持人类社会长远的整体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而自然资本作为生命的支持价值,既包含经济学的内涵,又是一个事关人类生死存亡的政治问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从生态补偿问题的产生来看,这既是经济的外部性问题,也是整体的公共政治问题,必须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公共主体和市场主体两种方式来解决.第三,生态补偿平等地分配社会生态舍作所带来的收益与成本的生态正义性的政治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非平衡到平衡:科学发展观实现的重大战略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义贵 《学术论坛》2005,3(5):64-6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三重非平衡式发展战略———客体社会优先发展战略、经济优先发展战略和东部与城市优先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造成了整个社会系统的三重失衡———主体社会与客体社会的失衡、经济与政治文化环境的失衡、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失衡。科学发展观用三重平衡式发展战略替代三重非平衡式发展战略,在战略层次上实现了从非平衡到平衡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政府主导的生态移民是一个典型的政府的计划干预过程,相应的移民安置规划与安置模式折射出政府视角的发展思路。以新疆塔里木河生态移民为例,从生态移民系统的运行角度看,生态移民活动的利益相关群体包括中央政府、移民个体、行业主管部门、迁出区和安置区的地方政府等。每个利益相关群体均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经济或者社会利益诉求。生态移民主要有生存发展权、社会福利权、公众参与权及财产补偿权等权益。生态移民补偿机制的缺陷,特别是对移民非经济成本补偿的缺失、对安置区资源的占用以及其他导致社会不公的因素,是生态移民过程中社会冲突的根源。政府需要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准确定位、注重法制建设以及构建参与与申诉机制,缓解社会冲突和利益冲突,承担相应的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8.
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目前来看,对于湿地资源生态补偿方面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实现对湿地资源的科学有序开发,进一步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主要就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尝试探索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的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环境承载力是所有水问题的直观表现和量化方式,也是评判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系统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研究流域生态补偿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有效调节流域内利益主体间的经济关系,确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进而与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可见,水环境承载力与流域生态补偿之间存在着目的、基础与手段、表现的关系。基于此,在详细分析水环境承载力与流域生态补偿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水生态系统服务产品的特点,着重从补偿核算体系和补偿实现途径等方面构建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准市场化模式,并进一步完善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利益补偿与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补偿是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利益补偿从不同角度可以作出不同区分.就我国而论,由于政府原因和市场原因导致的利益失衡表现明显,由此导致社会利益关系不十分协调,这将极大地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有实力适当地进行利益补偿,但还需要政府在公平与效率的协调,适时、适度的考量与把握,以及疏通利益补偿的表达与诉求途径等方面有所作为.近年来,对农民补偿、对城市改革受损者补偿、对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进中受损地区补偿、对生态外部性补偿等均表明我国已在利益补偿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最重要的途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公平合理的生态补偿。但现有生态补偿定义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生态补偿实践的进行。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分析发现,前三个统筹强调对人的补偿,即利益的协调;后两个统筹更强调对自然的补偿,即环境的协调。基于科学发展观,我们将生态补偿重新定义为利益环境的双协调。生态补偿中的利益协调主要指对人的补偿,包括为生态保护、建设和生态服务的可持续性提供动力的补偿;维护和保持相关者利益均衡的补偿。环境协调主要指对自然的补偿,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恢复,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的保护性投入。利益环境的双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生态补偿现有定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动态的利益协调机制。对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等利益的协调可以实现环境合作,从而达到利益的共赢。生态补偿机制的产生是基于生态安全和生态公平的需要。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预防功能、引导功能和王约束功能。生态补偿与战略环评和生态赔偿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粮食主产区出现利益失衡:“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呈负相关。利益失衡的原因为:粮食主产区为生产粮食承担的权利、责任与利益不对等,粮食生产对地方政府不仅没有税收,反而还要地方政府增加其配套补贴,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发展工业和推进城镇化的成本。要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长效机制,中央政府负有重要责任,建立粮食区域补偿基金,加大向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国家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健全和完善粮食主产区金融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几个方面共同推进。因此,树立社会主义经济价值目标、政治价值目标、文化价值目标、社会价值目标和生态价值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机制是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经济手段和经济与生态利益关系调节机制。海峡西岸经济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要从海西实际出发,理论上科学设计与安排生态补偿制度,实践中实施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社会化本质上是统治阶级主导的,传播主流政治文化的过程,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政治社会化在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灌输和确立新的政治文化;推动社会政治化,维护和保持主流政治文化;整合亚文化,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趋同主流政治文化;顺应社会政治变迁,实现主流政治文化的自我变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生态治理中,拥有相对独立利益结构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呈现出深刻的利益冲突。利益冲突的形成,不仅与地方政府辖区内的经济利益和自身利益有关,与嵌入在经济中的地方政府官员个人晋升微观政治利益和体制内软约束有关,还与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与届别机会主义倾向的经济行为有关。构建并实施生态治理绩效评估体系、生态环境问责制度、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是推进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的应因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结构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政治利益、生态利益的组合,各利益主体核心利益差异与利益偏好排序组合差异导致利益矛盾。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矛盾表现为财权矛盾、事权矛盾与区域矛盾;政府与企业的利益矛盾表现为矿权矛盾、税收矛盾与收益分配矛盾;居民与政府、企业的利益矛盾表现为补偿矛盾、就业矛盾与环境矛盾。针对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主要利益矛盾,需构建民众参与型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合作治理型组织机制、生态利益主导型利益协调机制三位一体的包容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统筹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复合型多层次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坚持特殊性、公平性和效率性等原则,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的经验,提出解决我国草原生态恶化,实现草原牧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构建复合型多层次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以此实现补偿主体的多元化、补偿资金的多渠道和补偿方式的多样化.复合型多层次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包括纵横交错的三个层次,即主导层、中间层和基础层,其相互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国家,马克思主义主导下的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从单一型转向一元主导下多元滋生型。随着利益分化带来的人们思想和观念的变化,改革的深入,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主流政治文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亚政治文化,使政治文化结构渐趋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