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农地流转必须提高农业比较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基本制度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出现和发展并没有产生预期的诱致性的制度变迁结果.农业比较收益低下是农地流转的根本性制约因素,只有提高农业比较收益,才能带来农地流转状况质的改观.  相似文献   

2.
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土地制度,农地制度改革对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演化有重大影响。纵观1978年以后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历程,清晰呈现了国家对农村土地的放权和农民土地权利扩大同向进行的特征。在“农地改革-农村社会结构”互动分析框架下,将农地制度变革、人口流动、土地流转和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看作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发现农地制度变迁不断强化农民的土地权利,激活土地的财富效应,进而凸显农村的人口推拉效应,推动农村社会结构的重构。存量农民、农民工、农业规模经营者和下乡市民四类人群在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化改革进程影响下的行为选择及后果,会引发农村社会结构的重构与变迁。  相似文献   

3.
农地产权制度是影响农村耕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阶段的农地流转制度作为农地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通过影响农户行为最终对耕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从理论上阐述中国农地流转制度变迁对耕地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机理,并选取相关指标利用1978-2013年全国数据建立模型对其进行了检验,结论证实两点:一与农地流转禁止阶段相比,被允许进行土地流转的阶段对耕地生态环境有显著的负面效应;二农地流转制度越完善,流转方式越规范,流转市场越成熟对耕地生态环境保护越有利。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信托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农地流转新方式,但目前我国农地流转信托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直接原因是我国在农地流转信托实践中将商业信托公司的混合型信托作为主要方式,深层原因是政府对农地流转信托主要方式强制性制度变迁供给的不当。为此,应在充分尊重市场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规律的基础上,适时地以强制性制度变迁加以促进和规范;应建立混合型农地流转信托审批制度和政府农地流转信托机构制度,并将政府信托方式作为我国农地流转信托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国内农业格局大调整和中国成为WTO成员国的背景下 ,农业制度因素越来越重要。从近期看 ,需要重点突破两个方面的传统农业制度 ,即在粮食流通制度与土地流转制度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从而为 2 1世纪初期新一轮农业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好基本的制度准备。本文跟踪分析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进展和土地流转新的形式 ,提出了加速粮食购销市场改革和促进土地流转的制度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地流转的推进面临两个基本现实:一方面,农民群体内部已经产生较大分化;另一方面,农民主体利益成为制度实际实施中的次要考量。与之相伴,一些制度实践者的主观认知存在偏误:一是认为农地流转制度是一项土地政策,二是认为农地流转比例、规模越高越好,三是为农民贴上落后标签。事实上,农地流转是一项制度设置而非政策,农地流转的规模比例应当遵循市场原则而非人为设定,农民的土地观念是一种生存理性而非落后。  相似文献   

7.
左平良 《云梦学刊》2004,25(1):36-39
农地所有人不享有土地流转的交换价值、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独立物权地位的确认以及作为农地所有人的非民事主体构造性,决定了农地所有人在土地流转中不应以主体(当事人)的身份出现。但农地所有人对土地经营的管理权的享有、土地作为权利客体所承载的社会共同利益性对农地所有人所产生的社会义务与责任以及农地所有人在国家与农民关系格局中的特殊作用的存在,又要求农地所有人介入土地流转。农地所有人介入土地流转的具体角色定位应是监督者与服务者,为保障农地所有人在介入土地流转中不偏离自己的角色定位,有必要对其在土地流转中的参与权利进行具体限定。  相似文献   

8.
农地流转、规模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农地制度的框架下,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边际效益悬殊仅使农地流转成为可能,农地的流转收益低以及农地的保障功能较重严重地束缚着农地的流转,农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仍不可能得到实现。农地制度一定要重新安排。"股权农地+保障农地"的农地制度创新可提高农民农地的流转收益同时又能兼顾农地的保障功能,这样,农民流转农地的经济驱动力加强了,也没有了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农地流转、农地规模化经营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是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的必经之路,已成为新一轮农地制度改革的中心议题。基于江苏、广西、湖北及黑龙江四省区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交易费用是影响农地流转的一个重要约束因素,农地流转中存在的交易费用既抑制转入户转入土地,又抑制转出户转出土地。因此,新一轮农地制度改革进程中应全面降低农地流转面临的各类交易费用,促进农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土地流转依据的分析,得出在相同的人力资本投入下,其他行业的产出效益大干土地上的产出效益,土地流转就会自发的进行,并直到两者边际效益相等才会停止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实,提出了构建多级、多层次的农地制度,即"国家或集体农地+个人得以生存提供保障的土地"并存的土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的实施,需要解决好个人生活保障所需最低限度的土地面积核算、土地的收归以及国有或集体所有土地的经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控制权入手并结合我国农地制度变迁史,分析了国家控制方式与我国农地集体产权制度变迁的关系问题。文章的研究表明,国家对于农村土地控制权的行使代价极其巨大。农地制度创新应注意通过扩大参与来促成政府与农民在农村土地问题上的良性互动,赋予农民更完整的土地权利,通过市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并在土地使用方式改革上尊重农民的自发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制约农村土地流转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应在农村土地所有、使用、管理三个方面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所有制度的创新是通过实行国家和农户双重所有,解决产权关系模糊问题,为农地流转提供制度基础;使用制度创新重点是确立农民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管理制度创新的重点在于强化土地产权管理,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建立有效的调控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创新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改革方案主要有三种 :土地农民私有 ;农地国家所有 ;维持土地集体所有。按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 ,实行农地复合所有制即土地社会 (国家 )占有基础上的农民 (农户 )个人所有制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经济当事人的积极性 ,能与我国农地所有制变迁的发展方向相吻合 ,能为我国农村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所容纳 ,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不失为农地所有制改革的较优选择。农地复合所有制既不同于农地私有制 ,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农地国家管理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要素市场化进程中,土地要素比资本与劳动力要素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复杂。新古典经济学仅从要素组合效率的层面分析土地制度变迁对经济总量的影响,而忽略了制度变迁中的利益结构变动及与之相伴的三层制度风险:农业内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使用权分配与流转中的风险、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征用制度缺乏规范性所导致的利益失衡与资源配置扭曲的风险、农村建设用地入市与工业化进程中城乡土地制度二元化的体制风险。这三层制度风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转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带动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必须构建既有利于推动土地流转又保护农民权益的农地现代产权制度,着力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以使农民转变为二、三产业以及农业工人。要全面推动农地流转,必须实现农地流转模式创新,按照保护农民土地权利、实现农地产权市场交易、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走向现代农业等基本要求,构建以依法租赁与股份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农地流转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制度创新是一个永续的过程,我国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所存在的潜在利润以及相对产品或要素价格的变动已经形成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变迁的强烈需求.随着制度供给的成本--收益结构的变化,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必然发生.在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作用下,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向将朝着农地使用权的强化以及使用权的成片流转演进.  相似文献   

17.
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宁夏生态移民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宁夏生态移民迁入地发展滞后的现状分析,发现农地建设与经营成本负担是制约生态移民迁入地发展的主因。根据制度变迁理论,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文章探讨了生态移民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提出采取“农地收购”、“招募式移民安置与农地产业化经营模式”是解决当前农地短缺和生态移民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三权分离新型农地制度对农业生产力的释放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新型农地制度形成了多元化的农业生产主体,拓宽了农业生产的融资渠道,加快了土地流转速度,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现代农业机械的普及,极大地释放了农业生产力.为此,必须推动新型农地制度的深化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的再次飞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农地流转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关系,农地流转制度的设计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要求.要进一步搞好承包土地“确权”工作,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土地流转制度与户籍管理改革结合起来,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城乡统一、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形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强化对土地流转的服务和监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加速推进,但土地流转准入制度缺失导致受让方良莠不齐,引发农地使用"离粮化""脱农化"等问题,影响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日本和韩国的农地流转准入制度适应了其国内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促进了土地合理、高效利用及农业经营规模化。以此为借鉴,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应当明确农村土地流转准入的主体范围,以农业经营能力要求为核心,构建系统的农村土地流转准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