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是在农地市场化进程中逐步推进的,具有渐进性.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是由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农地金融制度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其总体目标是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提高农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农地金融制度通过农地使用权的抵押来融通资金,以满足农地开发利用和农业发展对资金的大量需求.  相似文献   

2.
改革30年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变迁:产权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变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业增长.效率优先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起点,这也构成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基准点.1978年以后,中国农地产权结构沿着不断强化农民土地产权的方向演进,农民逐渐被赋予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交易权越来越自由、土地收益权越来越充分,这是中国农业持续增长的制度之源.中国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不断强化农民的土地产权.  相似文献   

3.
农地使用权流转: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帕累托最优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地制度的根本问题并不是所有权问题,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也不应是农地产权的归属问题.农地的私有化和国有化都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生产力不发达的实际,而农地使用权流转是任何一项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都绕不开的问题,也是促使潜在利润内部化的帕累托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农地使用权交易制度及其创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地公有制、土地资源约束和城乡二元体制条件下,国有土地使用权与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交易制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受国家农业政策和现行土地法律制度的刚性制约,农地使用权的交易受到较大限制。如何突破现行制度的束缚,激励农地使用权交易,实现产业与规模效益,保障国家和交易各方的利益,这是三农制度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农地使用权交易制度的进一步创新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我国市场化、工业化以及城镇化发展进程相适应,尊重农民意愿,建立健全农地产权制度、使用权交易模式和市场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农地产权私有化与国有化均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因此,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并非所有权归属的改革,而应是使用权的改革.使用权改革的着眼点是政府应采取明确界定农民土地权利、积极培育农地流转市场及外部环境政策组合,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先后经历了五次变迁.这五次变迁分别是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目前实行的农地使用权长期不变并可以流转的制度.本文试就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特点和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地产权利益集团博弈行为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地产权利益集团包括私人产权要求者利益集团、农村基层管理者利益集团、官僚和政治家利益集团,各利益集团博弈行为带来的社会经济绩效和制度绩效明显表现出负绩效大于正绩效,这种博弈所诱导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向不合理,必须通过相应的改革措施扭转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方向。  相似文献   

8.
制度环境包含不同行动者的行为逻辑,制度变迁的机理则可视为既有制度在社会历史语境变迁中形成多重制度逻辑交织的影响。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制度体系的缩影,也是理解国家治理如何不断现代化的切口。本研究吸收历史制度主义的基本观点,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为例,分析国家进程中若干阶段历史语境变换下的制度功能和结构变换,以呈现这一具体领域下制度与人的互动逻辑。通过对农地制度变迁的分析,发现历史制度主义所强调的制度情境概念应用于我国国家制度变革分析时,可以以不同历史时期的行动者互动作为制度情境的具体诠释。  相似文献   

9.
运用制度认知主义理论和制度行为主义理论研究农民认知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关系,发现: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农民的认知与中央政府的认知之间相互调整以求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农地制度的整体效率取决于具体的制度安排是否尊重了农民的主观意愿;农民认知主要通过与中央政府认知的互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两种机制影响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过程;农地制度变迁过程也塑造了农民对于农地制度认知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城镇化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地产权制度安排是决定城镇化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城镇化经历了起步、停滞和稳定发展阶段,与之相对应,农地产权制度也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变革。家庭承包制在初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有利于城镇化的制度创新绩效后,它所蕴含的重大制度缺陷在城镇化进程中也逐渐显现出来。充分而有保障的农地使用权是适应农村城镇化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柯  火召前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8(2):106-110
农业产业化是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建立规范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基本途径:重新界定农地所有权主体,健全农地流转的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可行的农地流转模式,培育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机构,建立和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及其它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控制权入手并结合我国农地制度变迁史,分析了国家控制方式与我国农地集体产权制度变迁的关系问题。文章的研究表明,国家对于农村土地控制权的行使代价极其巨大。农地制度创新应注意通过扩大参与来促成政府与农民在农村土地问题上的良性互动,赋予农民更完整的土地权利,通过市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并在土地使用方式改革上尊重农民的自发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是在频繁而巨大的制度变迁中形成的,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诸多制度绩效后逐渐表露出内在的脆弱和不适宜性。从土地功能的角度,根据各利益主体的初始地位分析其博弈过程与结果,完善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应注意以下几个平衡关系:(1)公平与效率的平衡;(2)农民利益与其他主体利益的平衡;(3)农地三权与农地发展权的平衡;(4)区域内与区域外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兼顾公平与效率,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最佳农地产权制度选择所应实现的目标。世界上农地产权制度一般都经历了村共有土地制度、领主所有土地制度和个人私有土地制度三个时期,而现代农地制度则经历了耕者有其田和规模经营两个阶段。美国和法国、英国和德国分别形成了各自的模式。农地制度的形成受制于资源约束,同时,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有效统一或实际上的统一是一种历史趋势。历史经验和理论论证了私有农地产权的效率,以及适度的私有产权对生态环境具有的较强保护作用。依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目前应实行"国家终极所有,农民永久使用"这样一个二元农地产权制度,一方面,它具有和私有产权一样的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具有最终的控制权,这应是一个兴利除弊、利国利民的最佳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农地供求关系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历史:(1)农地"兼并"与"反兼并"的历史:"公权"与"私权"的循环博弈;(2)农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从"公权"与"私权"的循环博弈到"两权"分离的过渡;(3)农地经营权流转: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离的过渡.笔者认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门未来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进一步创新农地经营权的流转制度;二是努力推动农地承包权的自由流转;三是严格限制农地所有权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制度创新理论分析了我国农地产权结构选择的原则和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制度变迁成本分析 ,提出在坚持“三个基本制度”的前提下 ,通过市场化、产业化制度创新 ,对家庭经营组织模式进行改造 ,选择适合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属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地承包经营权 ,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债权形式出现的具有一定自物权属性的、且呈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物权化变迁趋势的特殊的土地权利。承认并切实保障农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 ,符合农地承包经营权变迁的特定路径 ,这既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又有利于降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本。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建设 ,需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按物权理论规范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进一步拓展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含  相似文献   

18.
再论我国农地使用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胜兰  冯晟 《学术研究》2004,(12):31-36
家庭承包制的最大特点是将农地使用权赋予广大农民, 形成了以农地使用权为核心的土地经营制度。目前的农地使用权制度曾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也要看到这种制度本身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土地使用权的不完全排他性, 不利于农地产权的稳定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对此,农地使用权制度创新应从两方面拓展: 一方面是从农地使用权制度自身着手, 推动它的完善和创新; 另一方面则是要改善其外部体制环境, 减轻其承担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19.
农地产权制度及其所形成的农地利益分配关系是决定农地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的根本因素。本文在阐述农地的"权"与"益"内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不同产权制度情景下农地权益分配关系以及农地配置的公平与效率,探究了能够实现农地配置公平与效率的合理的农地权益分配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及理顺农地利益分配关系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结论:只有同步推进中国特色的农地发展权制度创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同样权能的制度创新,才能真公平公正理顺我国农地权益分配关系,最终实现农地配置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变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 ,与人民公社集体经营体制相比较 ,具有较大的制度绩效 ,但它主要解决的是土地经营体制问题 ,并没有解决农地制度的所有问题。 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涌现出“两田制”、规模经营、“四荒”使用权拍卖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措施 ,促进了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市场化是我国农地制度变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应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逐步实现土地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