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城市生活能力的简要测度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动力的即期城市生活能力不断增强,但在可持续性工资收入瓶颈、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等成本收益的双重约束下,长期城市生活能力很低,由此形成了当前中国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当代劳动力“两栖”转移的长远意义在于为其下一代的永久性转移提供非劳动收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多维的原始动力。为此,需要辅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当务之急是为农民工子女的率先市民化提供一揽子的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2.
由于农民工自身的生计资本缺乏,在可持续生计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因此,在其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农民工生计资本是决定农民工生计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研究农民工的生计资本与社会融合的关系,不仅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而且对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需要农民工群体自身的相互协作,也需要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组织等多方行动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溢出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除了一般性人力资本溢出外,还存在着更为广泛的人力资本外溢性,一是与城市人力资本投入相比,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具有更强的私人性;二是由于城市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广泛的歧视,农村人力资本并不能获得与其边际贡献相应的报酬。因此,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存在着农村向城市的庞大价值转移。实证分析表明,超过四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由此形成的。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外溢性。  相似文献   

4.
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资本积累不仅决定着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状况,而且是经济可持续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不但存在着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严重不均衡配置,而且宏观层次上的社会资本供应极其不足,由此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分割.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工人,享有完全的劳工权利,除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之外,更需要改革那些阻碍劳动力市场自由化的正式制度,建立广泛的信任、合作、互惠规范.  相似文献   

5.
大量农民工住房存在过度拥挤、环境恶劣和居住分割等问题,不利于其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获取信息和获得机会,融入城市主流生活,加剧了社会分割和贫富分化。在回顾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北京市微观数据,发现"城中村"中移民的劳动力产出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普通住房社区中的移民,恶劣的居住环境阻碍了农民工劳动力产出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影响。本文基于城市劳动力市场和住房市场互动关系的理论,解释农民工聚居区的住房供给能力与居住环境质量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融合的机理。改善农民工住房条件和农民工聚居区居住环境的公共政策将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特征及政策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从“控制流动”到“规范引导流动”,政府从谨慎对待转变为积极应对,我国对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从仅着眼于流动向以“流动、公平和融合”多目标综合管理转变。新时期应制定更加积极主动、综合有效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更加重视农民工问题,将农民工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7.
农村人口老龄化研究:趋势、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程度并不相同,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市。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批迁移就业,农村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和家庭保障模式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加快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劳动力市场上针对农民工就业的不合理制度,增加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农村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理论阐释与政策选择:农民工市民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农民工与市民的群体性特征差异角度出发,阐释农民工市民化的概念与内涵,指出农民工市民化作为中国人口城市化政策必然选择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工业化、城市化中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农民工有个体自由选择的权力,二是政府有公平、公正地向全体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并从有效破解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户籍制度及其衍生福利政策、城市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制度、农民工群体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大现实障碍角度出发,提出户籍制度及社会政策协同创新政策体系:包括住房保障政策的二步实施路径、推进城市教育公平、实施降低农民工市民化个人成本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政策;建立统一、公平、规范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长效机制和有效构建引导性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理论从工资收入差异角度阐释了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但对我国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文基于对中国劳动力转移现实背景的抽象描述,认为决定劳动力能否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永久性转移的关键在于劳动力的转移能力———城市生活能力。我国“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户籍制度约束,而是不变的制度工资、家庭决策和非人力财富匮乏导致劳动力缺乏城市生活能力。“两栖”劳动力转移的长远意义在于为下一代的永久性转移积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财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市民化,保障他们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改革农村教育制度,使之向务实有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洪银 《兰州学刊》2014,(3):133-138
心理资本是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形成的基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协同作用的结果。利用全国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类别logistic模型,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一定水平的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产生重要影响,而收入水平作用不显著。参训时间越长,技能等级越高,农民工市民化能力越强。但城市政府的福利配给没有有效刺激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市民化政策应从普惠制福利供给向激励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别化福利分配转变,即从外生性市民化向内生性市民化转变。企业应畅通农民工职业通道,构建公平性、宽容性和激励性企业文化,促进农民工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不断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世界各国专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工业部门一般都是集中在城市里发展,先行工业化的各个国家都顺其自然地选择了一条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发展道路.现在,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同样面临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并在大规模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标志  相似文献   

12.
刘易斯模型、劳动力价值与农民工工资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不适用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非市场化工资制度和农民工生存形态二元性的共同作用使得农业人均收入低于农业劳动力价值,农业劳动力价值低于农民工工资.此后,现实的生存压力和逐步加快的市场化进程使农村劳动力快速且过度地向城市转移,由于竞争性机制的不断挤压使得农民工工资低于农业劳动力价值.当前,农业人均收入、农民工工资和农业劳动力价值的相互扭曲是一系列错纵复杂的农民工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葛金田 《东岳论丛》2004,25(2):80-83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滞后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下岗职工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矛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 ;要彻底清除限制农民工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歧视性政策和规定 ,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国家人口战略提出的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开发人力资本的战略背景,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人力资本的影响和具体作用,同时通过分析劳动转移中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实现平衡的条件与机制,探讨劳务经济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劳务经济组织根据市场需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获得人力资本提供定位明确职业技能、技术技能、法律规章和城市规范的培训投资,从而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整体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文章在对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农村外出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对策和建议,即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投资主体的作用,加大农村外出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CES生产函数模型的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批农民工在城市中难以立足,出现了近十几年来罕见的回流现象。文章运用CES生产函数模型对当前农民工回流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工回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6个:城市产出水平、城市工资水平、资本价格、农村收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付出的成本、城市失业劳动力总量。在一定条件下,农民工回流人数与城市产出水平、城市工资水平、资本价格成反比,与农村收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付出的成本、城市失业劳动力总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融入城市的历史机遇,但该群体较低的个人资本水平却不足以支撑其融入城市的行为选择。个人资本框架体系分为物质资本和非物质资本两个类别,其中物质资本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设备等经济资本,非物质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个人资本框架体系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能够向经济资本转化。通过克服其在消费上的短视提升物质资本水平,通过拓展社交网络重构微观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本,通过制度援助提高宏观的社会资本水平,从而提升其城市融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89-193
城市创业是新生代农民工立足城市、谋求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创业过程中呈现创业规模小、创业收益少、稳定性差和创业满意度低等特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城市的社会政策等因素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的创业绩效,人力资本状况对创业绩效有正向影响,宏观社会资本相对于微观社会资本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更大,良好、宽松的社会政策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创业的发展。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创业扶助过程中,需从开发人力资本、培育社会资本以及构建良好创业政策环境等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企业家的核心资本,而企业家社会资本也是企业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最终决定着企业家社会资本,而企业家社会资本又反过来深刻地影响着企业家人力资本,二者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家社会资本交互融合,共同决定了企业家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0.
结合4725位农村劳动力的实证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最大的因素是人力资本,其次是社会资本因素,再次是家庭土地因素,最小的是家庭人口因素。家庭人口因素和家庭土地因素通过人力资本因素和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人力资本因素除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外,还通过社会资本因素对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