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质量浓度20%的聚乙烯吡咯啉酮(PVP)水溶液与1.515 mol·L-1硫酸铵混合,能形成聚合物固相和盐水相.研究了溴邻苯三酚红(BPR)及其与Zr(Ⅳ)、Cu(Ⅱ)、Bi(Ⅲ)、Sc(Ⅲ)形成的螫合物在两相的分配行为.该相系借BPR作萃取剂在pH 1.50和2.50的萃取酸度下分别实现了Zr(Ⅳ)-Cu(Ⅱ)和Bi(Ⅲ)-Sc(Ⅲ)的定量萃取分离.采用连续变化法测定了BPR螫合物的摩尔比,并探讨了PVP固相萃取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修饰聚合物液-固亲和体系萃取测定试样中的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亚胺基二乙酸(IDA)修饰聚乙二醇(PEG)8000与吐温80,构建了修饰聚合物-盐-水液-固亲和萃取体系,用于萃取发样、中草药、水样中的铜.在吐温80体积分数5%,(NH4)2SO4浓度1.66 mol/L,PEG-(IDA)2质量浓度0.1%,pH 3.30的萃取条件下 ,Cu(Ⅱ)的萃取率>96.46% .连续变换法测定Cu(Ⅱ)和PEG-(IDA)2的摩尔比是2∶1,由螯合物离解度计算配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lgK= 5.53.该体系的萃取机理是:Cu(Ⅱ)与PEG-(IDA)2形成电中性的螯合物,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羟基实现氢键作用而被萃取.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对叔丁基杯[4]乙酸、对叔丁基杯[6]乙酸、对叔丁基杯[8]乙酸三种杯芳烃,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条件下对铁的萃取情况,讨论了这些体系的萃取机理,求出了它们的萃取平衡条件常数,探讨了用此法去除稀土盐中微量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乙二醇6000修饰物混合吐温80-硫酸铵盐-水液-固体系分离血红蛋白.研究了此萃取体系中修饰物的含量、成相聚合物吐温80的浓度、盐的浓度、体系酸度等因素对血红蛋白在液固两相中分配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分离条件.体系中修饰物含量为2%(质量密度),吐温80含量为4.5%(体积百分数),酸度为pH=7.95,盐浓度为2mol/L.一次固相收得率达到96.5%.  相似文献   

5.
轻稀土(Ⅲ)的萃取色谱分离自动化学发光检测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 P_(507)-HCl-NaCl 萃取色谱分离稀土(Ⅲ),用自行设计组装的稀土(Ⅲ)化学发光检测器,研究了稀土萃取色谱分离连续自动化学发光检测的条件,实现了轻稀土的萃取色谱分离和直接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  相似文献   

6.
借助直接光度法确定硫氰酸盐介质中P538萃取镧(Ⅲ)的机理为离子交换机理.萃合物的组成为La(HA)3·2H2A,萃取平衡常数Kex=1.37 ±0.04,具有硫氰酸根与分配比呈减函数关系和硫氰酸根未进入有机相的特点.提出萃取法测定硫氰酸镧(Ⅲ)的配合物稳定常数,得到β1=2.63,β2=2.17(25℃,I=1.6).可应用NH4SCN水相浓度调节萃取镧(Ⅲ)的分配比从而提高萃取分离镧(Ⅲ)的选择性,得到不含SCN-1的萃取有机相.  相似文献   

7.
以盐酸-氯化钠混合液作洗脱液,在较低酸度下,实现了15种稀土(Ⅲ)的革取色谱分离和化学发光检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醇脱氢酶和牛血清白蛋白在吐温80-盐-水液-固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行为,讨论了pH值和分相盐浓度对酶及蛋白质萃取率的影响。用该体系从酵母中分离纯化醇脱氢酶,一步纯化倍数1.4,收得率80%。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以熔融石蜡为稀释剂对锌的固液萃取行为.考察了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锌离子浓度、相比、稀释剂用量、搅拌时间、温度等因素对锌的萃取率影响,并用该萃取体系在盐酸介质中对锌与镉两种离子进行了分离尝试,pH≤0.7时可获得最大分离系数为1 172.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型萃取剂四取代双酰胺:N,N,N′,N′-四丁基戊二酰胺(TBGA).研究了其萃取铈(Ⅲ)、镨(Ⅲ)、铽(Ⅲ)的性能,详细考察了硝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硝酸锂浓度以及温度等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得到了TBGA以甲苯为稀释剂时萃取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及298 K时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11.
非皂化P204-H3cit-NdCl3体系萃取分离稀土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萃取分离体系下,稀土工业生产存在皂化废水中氨氮含量高污染水资源等问题,但该体系反萃取的酸度过高而限制了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单级和错流反萃取研究了反萃液酸度、反萃温度、反萃时间和反萃级数对反萃取率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0.6 mol/L低酸度六级逆流反萃取.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级及错流反萃取相比,六级逆流反萃率可达到100%,酸利用率为50%左右,明显减少了酸耗,而且反萃余液酸度为0.3 mol/L左右,达到了现有稀土萃取分离的工业要求.该研究为非皂化P204-H3cit-NdCl3体系萃取稀土元素的应用提...  相似文献   

12.
以工程菌中被绿色荧光蛋白修饰的基因重组蛋白为对象,构建了聚乙二醇天冬氨酸修饰物PEG-ASP-Cu(Ⅱ)混合曲拉通X-100-硫酸盐-水液-固萃取体系纯化该融合蛋白.探讨了在体系中适用的表征目标蛋白的荧光方法,通过实验确定了采用恒波长同步荧光法测定日标蛋白质,可排除萃取体系中其他因素,尤其曲拉通X-100对目标蛋白测定的影响,得出最件测定条件.通过验证可知该萃取体系对目标蛋白最佳正萃分离条件和最佳反萃条件.结果表明:未加入修饰物的单纯液-固萃取体系对目标蛋白萃取固相收得率在50%~89%;加入修饰物后,体系对目标蛋白的一次萃取固相收得率提升并稳定在97%以上,最高达100%,一次反萃取率达68%.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298±1K下,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HA)-正庚烷-lmol·dm~(-3) (Na,H)NO_3体系萃取Fe(Ⅲ)的动力学。用电位法检测水相中Fe(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表明,苹取速控步骤发生在两相交界处,并考察了水相酸度,苹取剂浓度及介质浓度对初始正向萃取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亚氨基二乙酸 (IDA )修饰聚乙二醇 60 0 0 (PEG)后 ,再与 Cu SO4反应 ,形成 PEG修饰聚合物 PEG-(IDA-Cu) 2 ,混合吐温 80、磷酸盐 ,即构成液 -固亲和萃取体系 .采用该体系 ,直接从大豆蛋白匀浆中提取了氨基酸 .选定萃取条件 :磷酸盐摩尔比 n(K2 HPO4)∶ n(Na H2 PO4) =4.8∶ 1,维持体系 p H值 7.70 ,总盐浓度 1.60 mol·L- 1;吐温 80的体积分数 10 .5% .结果表明 :该体系对大豆蛋白匀浆中氨基酸的二次萃取率为 66.5%  相似文献   

15.
以戊二醛、三乙烯四胺、乙二胺为原料,制备了聚酰胺树脂.用聚酰胺树脂填充分离柱,在1 mol/L的酸度条件下,以5 mL/min的流速洗脱Cr(Ⅵ),Cr(Ⅵ)被全部吸附而Cr(Ⅲ)不被吸附.被吸附的Cr(Ⅵ)用10g/L氢氧化钠从聚酰胺分离柱上洗脱.分离的Cr(Ⅲ)和Cr(Ⅵ)用棓花青褪色光度法在530 nm下分别测定其含量.此法对10 mg/L的Cr(Ⅵ)和Cr(Ⅲ)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4%和1.41%,加标回收率为92.0%和96.8%,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研发了一种新的适用于液-固萃取体系的聚乙二醇修饰物Cu(Ⅱ)-IDA-PEG10000-IDA-Cu(Ⅱ).详细介绍了该修饰物的合成及其在分离纯化血红蛋白中的应用,在液-固萃取体系中可达到牛血红蛋白固相收得率93.75%,lgK=3.7.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氮化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简称 P_(507))-磺化煤油——HCl 体系萃取重稀土元素(D_y、H_o、E_r,T_m、Y_b、L_u)的分配规律.在氨化 P_(507)-K_(ero)-HCl 体系中,随着水相酸度的变化,萃取机理亦发生变化.低酸度时为酸性萃取剂的阳离子交换萃取机理;高酸度时为中性溶剂化物萃取机理,并从有相的红外光谱得到了证实.从本实验条件看,P_(507)的氨化对萃取分离重稀土元素的影响,比对萃取分离钕—钐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用正-丁基辛基亚砜萃取、S-丁基异硫脲盐反萃金(Ⅲ)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萃合物的组成为H_3O(n-BOSO)_3AuCl_4,反萃金(Ⅲ)是离子交换机理,金(Ⅲ)萃合物用元素分析、热分析、摩尔电导、UV和IR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N235萃取Cr(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三烷基胺(N235)从硫酸介质中对Cr(Ⅵ)的萃取,考察了不同稀释剂、水相酸度、水相中Cr(Ⅵ)的浓度、萃取剂浓度、温度、相比等对萃取的影响.求得三烷基胺(N235)萃取Cr(Ⅵ)的过程热效应△H=-26.2 kJ/mol.研究表明三烷基胺(N235)是一种从废水中萃取分离Cr(Ⅵ)的优良萃取剂.  相似文献   

20.
用极谱法研究了铕与有机磷酸 (P)、丝氨酸 (Ser)、半胱氨酸 (Cys)等形成的二元体系Eu3 P、Eu3 Ser、Eu3 Cys和三元体系Eu3 P Ser、Eu3 P Cys.考察了各种配合物形成的条件、电化学性质 ,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 .结果发现 ,其稳定常数随有机磷酸烷基取代基的增大而减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