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 ,单克隆抗体 (单抗 )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取得很大进展 ,临床及临床前期试验显示 :针对肿瘤抗原设计的单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有望成为继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治疗手段后的又一新的治疗方法。由于血液系统细胞有不同系性 ,在不同分化阶段其表面抗原表达均不同 ,而血液系统肿瘤细胞通常异常大量表达其相应系性细胞的表面抗原。所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较适于单抗治疗。现就单抗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人源化”单抗的特点、构型及疗效影响因素 理想的单抗应能特异性结合肿瘤抗原且与正常细胞的交叉反应低 ,…  相似文献   

2.
肿瘤免疫治疗主要通过解除免疫抑制作用与增强免疫应答反应来实现对其有效治疗.纳米技术能够提高免疫刺激分子的聚集度与作用力,在完成局部免疫调节的基础上有效治疗癌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一种有力手段,能够对肿瘤患者的T细胞进行转化处理,令其成为可表达嵌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CAR-T细胞,随后将相应的CAR-T细胞回输至肿瘤患者体内,并通过特异性识别、杀伤肿瘤细胞的方式,有效杀灭肿瘤病毒.将纳米技术应用至CAR-T肿瘤免疫治疗中,有望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本文就纳米技术在CAR-T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是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与儿童B-ALL相比,尽管诱导缓解率相似,但成人B-ALL患者长期无病生存(DFS)率明显低下,一旦复发则常规化疗缓解率低预后极差。针对ALL细胞表面表达的抗原(如CD19、CD20和CD22等)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等靶向免疫治疗可极大改善B-ALL患者的疗效,特别是对于复发难治性(R/R)患者。现就针对B-ALL细胞表面抗原的免疫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孔圆  江滨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1):965-966
抗肿瘤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方向 ,其中抗原呈递细胞 (APC) ,主要是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治疗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DC特性 ,DC抗肿瘤机制及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以及近年来DC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 树突状细胞特性DC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最强有力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 ,在免疫应答的启动、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1] 。DC分化于CD+ 3 4 的造血祖细胞[2 ] ,有两个主要来源 :髓系DC和淋巴系DC。DC表面高表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治疗方法在手术、放疗和化疗这些传统治疗基础上有了更多的进展,主要集中于细胞免疫治疗的方面,其中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的免疫治疗对肿瘤患者的疗效肯定,在临床上表现出很好的抗肿瘤特性及重建与增强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的能力,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以化疗为主、恶性度相对较高的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方面,DC-CIK细胞免疫治疗效果究竟如何呢?本综述检索2012至2018年的中英文文献并进一步聚焦于18篇关于血液系统肿瘤的临床研究型文献,深入系统分析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特点和应用,发现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肿瘤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如果进一步规范流程、统一方案,其疗效会更加明显。为此,本文就DC和CIK细胞生物学特征、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肿瘤的临床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单克隆抗体是以肿瘤的特异性蛋白为靶点,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特异性、有效性、低毒性的特点。单克隆抗体治疗的靶点包括细胞表面抗原和生长因子受体等。单克隆抗体单一治疗和联合化疗、放疗在实体瘤治疗中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抗体与放射性核素结合的放射免疫性治疗也有明显的疗效。本文通过单抗治疗机制和临床治疗试验两方面介绍了几种单克隆抗体以及抗体的治疗战略。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化疗、骨髓移植或细胞因子介导的系统的免疫治疗,对其它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特异性免疫治疗因具有杀伤性强,副作用小,能显著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拟就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周淑芸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2):1295-1298
对于血液系统髓系肿瘤的分类研究文章较多 ,但国内临床上多沿用FAB分类方案 ,自WHO发表了髓系肿瘤分类方案后 ,国内血液病临床工作者争论较多。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组影响到定型或不定型造血干细胞的高度异质性血液髓系肿瘤疾病 ,目前可利用传统细胞形态学、单克隆抗体、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手段来进行分析 ,并结合临床观察对治疗反应及疗效作出统一评价。近几年来对细胞遗传学、单克隆抗体表型、特异性的融合基因表达日趋重视 ,认为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信息对决定诊断和治疗原则都是极为重要的 ,避免了形态学上的主观…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化疗、骨髓移植或细胞因子介导的系统的免疫治疗,对其它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特异性免疫治疗因具有杀伤性强,副作用小,能显著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拟就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嵌合抗原受体(CAR)是单链抗体的可变区和T细胞信号分子的融合蛋白,它使T细胞可以通过非MHC限制性的方式识别特异性抗原,发挥杀伤作用。目前,CAR的信号域已从第一代的单一信号分子发展为包含CD28、4-1BB等共刺激分子的多信号结构域(第二、三代),在体内的存在时间及杀伤能力明显增强。利用靶向CD19和CD20的CAR修饰的T细胞进行过继输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临床试验表明第二代CAR的抗肿瘤能力较第一代CAR明显增强,对于复发及难治性B系肿瘤有一定的疗效。同时,CAR技术也正研究用于骨髓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等领域。在治疗安全性方面,目前临床试验中大部分患者对CAR治疗耐受性良好,但学者们对CAR可能引起插入突变、脱靶效应和炎症反应等不良反应也不无忧虑。本文就CAR技术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抗CD20抗体利妥昔单抗(IDEC-C2B8,Rituximab,商品名美罗华)是由鼠抗CD20单克隆抗体2B8的可变区和人源IgG1γ1重链及κ轻链的恒定区组成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CD20抗原是非结合性单抗疗法的一个理想靶点,该抗原具有克隆特异性,仅表达于所有的前B细胞和成熟B细胞中,而不表达于造血干细胞、浆细胞和其他造血细胞系.目前已知的美罗华抗肿瘤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点:(1)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和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2)直接诱导细胞凋亡;(3)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由于CD20是一种泛B细胞抗原,因此美罗华对许多B细胞淋巴瘤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美罗华在淋巴瘤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作用特点和其人源Fc段结合人树突状细胞(DC)的特点,探讨抗CD20单克隆抗体激发人DC呈递肿瘤抗原从而诱导抗淋巴瘤的细胞免疫效应。用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诱导Dc生成。对高表达CD20的人淋巴瘤细胞株(Raji)分别进行抗CD20单克隆抗体单独作用(R组)、加热诱导凋亡(A组)、诱导凋亡同时加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用(R+A组)。经上述处理的肿瘤抗原分别负载于DC,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DC对肿瘤抗原的吞噬作用,用抗原处理的DC进行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应用ELISPOT分析效应细胞一干扰素产生和用MTT法分析效应细胞对Raji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R组处理的DC无明显吞噬现象,A组中易见DC吞噬凋亡小体,而R+A组中DC吞噬较多的细胞碎片。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3个实验组DC上的CD80、CD86、HLA.DR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其中R+A组的CD86表达阳性率明显大于R组和A组(P〈0.05)。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实验组CD8^+细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应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组(R组和R+A组)CD56^+细胞数均有所增加,与不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ELISPOT方法证明,各实验组产生γ-干扰素的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当效靶比为1:10时,R+A组斑点数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MTT法测定杀伤实验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对Raji细胞的杀伤率均较对照组增加,其中R+A组的杀伤率高于R组和A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CD20单克隆抗体能够介导DC产生抗淋巴瘤效应,即激活并扩增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细胞(NK),抗CD20单克隆抗体同时加凋亡诱导处理肿瘤细胞作为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能进一步增强抗淋巴瘤的细胞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单克隆抗体 (单抗 )治疗血液系统恶性淋巴肿瘤取得很大进展 ,美罗华 (MabThera)是一种人鼠嵌合型的抗CD2 0抗体 ,是目前世界上治疗复发或难治性低度恶性或滤泡性 (CD2 0 +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第一种单克隆抗体。 90 %以上的NHL患者有CD2 0表面抗原的表达 ,美罗华以极高度的亲和力与B细胞的CD2 0抗原结合 ,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 (ADCC)及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CDC) ,最终致细胞凋亡[1 ] 。我们对 1 5例NHL患者进行美罗华联合CH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 )方案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放射免疫治疗(RIT)是将放射性核素与肿瘤特异或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相连接,形成抗肿瘤免疫耦连物治疗肿瘤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McAb的分子靶向性将放射性核素靶向到表达特异抗原的瘤灶,对肿瘤进行近距离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B细胞淋巴瘤的抗原靶向性治疗已取得了巨大进展。出现了一种新的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即以B细胞分化抗原CD20为靶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疗法。CD20是非糖基化的跨膜磷酸蛋白,分子质量为35kD。表达在大多数成熟B细胞表达,分化为浆细胞后,CD20表达消失。CD20可能参与B细胞成熟与分化的调节,作为钙离子通道发挥某些生物学作用。更为重要的是,95%以上的B细胞淋巴瘤表达CD20,且无显内化及脱落,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单克隆抗体疗法的理想靶抗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抗CD20单克隆抗体既可单独应用,亦可作为放射性同位素或细胞毒制剂的载体,其疗效显,且使用安全,副反应小,许多研究报道已阐明了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几种可能的效应机制。目前,人们正致力于探索一些新的治疗策略以期提高这种疗法的特异性,减少其非特异性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其基础和临床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双特异性抗体(BsAb)作为含有2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可诱导效应细胞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如抗CD3/抗CD19 BsAb和抗CD33/抗CD3 BsAb等,目前已成为免疫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热点之一.笔者拟就基础及临床试验2个方面介绍BsAb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探讨BsAb在血液肿瘤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是一种尚不能完全治愈的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作为MM的一种治疗策略一直在不断的深入研究中,有效的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MM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MM的免疫治疗策略也不断有新的进展,本文将从单克隆抗体、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及浆样树突状细胞(pDC)等方面对MM近年来的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 免疫治疗逐渐引起肿瘤治疗领域专家的重视, 相关研究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晚期肿瘤临床治疗的研究热点, 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晚期肿瘤免疫治疗, 其不仅安全性高, 且在晚期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尿路上皮癌、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展现出令人振奋的治疗效果, 有效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也是目前免疫治疗领域的明星产品之一, 对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展现出强大持久的治疗效果, 以Simpuleucel-T为代表的肿瘤疫苗曾一度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里程碑式的成功范例。肿瘤免疫治疗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研究前景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19.
调节性T细胞与血液肿瘤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个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可通过多种方式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从启动到效应的整个阶段,在血液肿瘤免疫抑制及逃逸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是免疫治疗新的有效靶点。文章就其近年来在血液肿瘤免疫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共刺激分子B7-H3是2001年新发现的一个B7免疫调控家族成员。虽然B7-H3 mRNA广泛分布于淋巴和非淋巴器官中,但其蛋白表达谱局限,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极低表达。B7-H3的受体尚未明确,可能是髓样细胞触发受体家族成员TLT-2。B7-H3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了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具有共刺激和共抑制的双重作用,确切机制尚存在争议。研究发现,B7-H3分子在多种实体肿瘤组织和细胞中异常高表达,并与疾病进展和预后较差相关,直接参与肿瘤的非免疫调控。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7-H3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过表达与血液肿瘤的恶性程度、复发、进展及患者的预后均显著相关。因此,B7-H3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针对B7-H3的免疫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一些单克隆抗体已进入临床试验。本文就B7-H3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及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