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洗可穿特性,但亲水性很差。本文研究了超亲水涤纶织物的纳米二氧化钛紫外线制备。结果表明:在纳米二氧化钛浓度为40g/L,照射紫外线60min时,超疏水涤纶织物能够制备为在4.11 s 内接触角变为0°的超亲水性织物。扫描电镜(SEM)显示涤纶纤维表面粗糙,有其它物质。反射紫外光谱排除了是纳米二氧化钛在涤纶纤维上吸附所致的可能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涤纶纤维表面的物质是氧化所致。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改性涤纶纤维的结晶度有所下降;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表明改性涤纶纤维的热稳定性略有提高。改性后的涤纶织物白度、硬挺度保持良好,褶皱弹性有所提高。该方法工艺简单,改性效果好,是一种绿色改性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实验室超疏水涤纶织物规模化制备及相关工艺优化,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作修饰剂,采用微溶-半镶嵌制备原理,一步构造微纳米粗糙结构和低表面能纤维表面,实现涤纶织物的超疏水化。研究烘焙温度、时间、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浓度以及浸渍-烘焙次数对涤纶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190℃,处理时间90 min,聚二甲基硅氧烷浓度30 g/L,浸渍-烘焙次数为3次时,涤纶织物接触角可达153.5°。  相似文献   

3.
涤纶织物表面疏水,服用舒适性差。同时也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生物组织上的应用。本文研究了涤纶表面的离子化亲水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离子化改性后,涤纶织物的水接触角从157.25o减少到0°,毛细上升高度从0.35cm上升到14.93cm;亲水性不因存放时间和洗涤次数而降低。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纤维在改性后表面凹槽略有增加;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纤维表面有磺酸基;X-射线衍射表明改性涤纶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同时,改性涤纶织物的强力、折皱弹性、硬挺度在可应用范围内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4.
超疏水电磁屏蔽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自清洁性、高导电性、高耐久等性能,在人体和电子设备电磁防护中应用前景广阔。基于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结合低表面能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采用简单的浸渍法制备了超疏水电磁屏蔽织物。结果表明,二维片状结构的MXene在涤纶织物(PET)表面均匀分布并构建了导电网络和微观粗糙结构,有利于实现超疏水电磁屏蔽协同性能。基于MXene制备的超疏水涤纶织物电磁屏蔽效能可达34 dB,水接触角可达156°,对橙汁、可乐等液体表现出拒液防污性,显示出优异的超疏水电磁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低表面能单体,使用纳米TiO_2增加涤纶织物表面的粗糙度,经浸渍-等离子体引发交联法在涤纶织物表面制成耐久超疏水薄膜。PDMS和TiO_2用量分别为20.0、0.7 g/L时,涤纶织物表面的水接触角(WCA)为163.70°,经500次洗涤、500次摩擦后,涤纶织物表面的WCA分别是153.02°、157.32°。  相似文献   

6.
超疏水织物具有突出的拒水性和自清洁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文中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TiO2溶胶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以具有纵向分裂结构的米字形截面涤纶纤维织物为基材,通过低温氧等离子体预处理、浸轧处理和高温固化处理,在织物纤维上构筑了具有多级粗糙度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制备了具有高疏水耐久性和疏水自修复...  相似文献   

7.
结合涤纶织物与碱的反应特点,利用Na OH对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刻蚀,形成粗糙表面,再采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进行低表面能修饰,获得超疏水涤纶织物。探讨了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工艺,当Na OH浓度为10 g/L,碱刻蚀时间为30 min,碱刻蚀温度为90℃,HDTMS浓度为40 g/L,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3 min时,制备的超疏水涤纶织物与水接触角为151.62°,滚动角为10°,沾水等级为5级,并具有一定的耐洗性。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溶解刻蚀辅助构建棉织物超疏水表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尚  谢源  翁佳丽  张维  姚继明 《纺织学报》2021,42(2):168-173
为探索超疏水织物的绿色、简便、有效制备方法,先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整理获得低表面能棉织物,然后通过盐颗粒的沉积、溶解形成粗糙结构。探讨PDMS用量、盐颗粒尺寸、沉积次数和沉积时间对织物表面超疏水效果的影响。借助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能谱等手段对超疏水表面的微观形貌结构、元素组成、稳定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棉织物超疏水表面存在微米级凹坑;水滴在织物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55.47°,滑移角为5.5°;将其在强酸、强碱溶液中浸泡12 h,接触角依然可达143.91°;在60 ℃水浴中浸泡60 min,接触角为144.43°;经20次摩擦循环后,接触角仅下降11.31%。此外,超疏水表面表现出自清洁功能,并具有防染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废弃玉米芯为原料,经氢氧化钾活化,高温炭化制备玉米芯多孔碳(CPC)。对CPC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炭化温度对CPC表面形貌的影响。当炭化温度为600℃时,制备的CPC粉末具有均匀的微观多孔粗糙结构。利用低表面能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对棉织物整理,制备了超疏水棉织物。对整理织物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CPC与PDMS整理后棉织物的超疏水性能。结果表明,当CPC质量分数为0.5%,PDMS质量分数为4%时,整理棉织物水滴接触角达到156.9°,具有较好的超疏水、防污及自清洁性能。  相似文献   

10.
超疏水织物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受人们的关注。文章以毛/涤织物为基材,探索不同粒径尺度溶胶整理毛/涤织物构造有效微-纳米复合结构的改性方法;并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分析仪和视频接触角测量仪对改性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溶胶-凝胶工艺,可成功制备几十纳米至几百纳米不同粒径的纳米颗粒,将不同尺度纳米硅球原位结合到纤维表面,能够在纤维表面构造有效的微-纳米多级复合结构;再使用含疏水性长链的硅烷对粗糙表面进行改性,可开发具有超疏水特性的毛/涤织物。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织物数码转移印花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了经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纤维表面被明显刻蚀,使纤维表面产生大量的细微凹孔;通过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揭示了经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纤维表面含氧化学基团有所增加;同时,接触角测试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织物润湿性有了明显的提升。显然,氧等离子体中高能粒子的撞击导致涤纶纤维表面大分子链发生部分降解,表现为处理后涤纶纤维表面粗糙度的提高,使得纤维比表面积提高,增加了热转移印花中分散染料在纤维表面的富集和染着,而纤维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也改变了纤维表面的光反射特征,进而又促进了涤纶织物转移印花得色率的提高。热重分析(TG)表明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造成的损伤非常小,甚至低于热转移过程本身造成对纤维的损伤。所以,等离子体处理可以作为涤纶织物数码转移印花的前处理,以减少分散染料墨水的消耗。  相似文献   

12.
为制备含磷无卤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利用KOH 水溶液对丙烯腈(AH) 醋酸乙烯酯(VAc)无规共聚物(P(AN?co?VAc))纤维中的VAc单元进行选择性水解,再与O,O?二乙基磷酰氯进行磷酰化反应制得阻燃聚丙烯腈纤维。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法对阻燃纤维结构及热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炭残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水溶液pH值的升高,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迅速水解;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的存在使共聚纤维环化放热分解峰值温度增大,当VAc单元的质量分数为30%时,可达287℃,而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该温度高达340℃;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在800℃ 时的炭残渣量高达48%以上,远高于共聚合聚丙烯腈纤维41%的残炭量,具有良好的成炭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涤纶织物的防熔缩性能,分别以硫酸为酸化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改性剂,对钠基蒙脱土进行修饰改性。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在酸化过程中,硫酸将钠基蒙脱土层间的氧化物转变为可溶性盐类杂质而溶解,并和层间阳离子进行交换,使层间距从1.24 nm增大到1.42 nm,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接枝在钠基蒙脱土表面。扫描电镜观测到整理后涤纶纤维被改性钠基蒙脱土所形成的光滑、连续的交联物包裹。防熔缩测试结果表明,整理后涤纶织物的防熔缩效果显著增强,熔缩率由整理前的38.3%降至19.3%,且具有优良的耐洗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涤纶亲水性能差的问题,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探究在气压为300 Pa,功率为5.5 W时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性能的影响。测定处理后织物的动摩擦因数、强力、亲水性等性能以及放置过程中的性能变化,并对涤纶的微观形态以及表面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分析涤纶的等离子体改性机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对涤纶表面刻蚀,在纤维表面产生裂痕和空洞,增大了纤维的表面积;动摩擦因数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强力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最高降低了25%;处理后织物的毛细效应提高了75%,对水的接触角降低了33.3%,涤纶表面羟基增多,有效改善涤纶的吸湿性与亲水性;等离子体处理涤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涂料印花织物的手感、耐摩擦色牢度等性能,通过细乳液共聚将二端羟丁基聚二甲基硅烷(PDMS)作为聚氨酯(PU)的软段制得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Si–PUA)杂化胶乳,并应用于涤纶织物涂料印花。考察了PDMS质量分数对杂化胶膜耐水性、热力学性能及对印花织物表观色深、耐摩擦色牢度和硬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相比,Si–PUA杂化胶膜的耐水性和柔性得到提升;当PDMS质量分数为20%时,杂化胶膜的水接触角较PUA胶膜增长了56.5%,–55 ℃时的储能模量降低了45.5%;将Si–PUA杂化胶乳用于涤纶织物涂料印花,具有更佳的色深性和耐磨性,其手感柔软度接近于原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何杨  张瑞萍  何勇  范爱民 《纺织学报》2022,43(4):102-109
为使涤纶织物具有差别化染色效果,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对涤纶织物进行预处理改性,研究了激光处理条件对涤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激光预处理改性工艺:功率为5 W,激光速度为150 mm/s,步距为0.2 mm.分析了分散红E-FB上染改性涤纶织物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并测试了改性涤纶织物的染色牢度.结果表明:分散红E-FB...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具有消臭功能的涤纶织物,采用β-环糊精(β-CD)为消臭剂,以消氨值为指标,研究了锚固涤纶织物的消臭效果,分析了β-CD、柠檬酸(CA)和消臭时间对整理织物消臭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消臭涤纶织物的耐洗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对整理前后涤纶织物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实验范围内β-CD的最大锚固量为57.36 mg/g,β-CD(质量浓度为60 g/L)锚固织物的包合消氨时间为14 h,消氨值可达 4.442 5 mg/g,水洗15次后的消氨值仍为未整理织物的64倍,耐洗性较好;涤纶表面有明显的β-CD负载,表面氧元素含量明显增加,羟基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常规涤纶常压难以上染的问题,对一种新型改性涤纶的热性能和染色性能进行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失重分析等对纤维形貌及热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具有纵向沟槽及横向十字形结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2℃,结晶温度为131℃,熔点为241℃,初始热分解温度为402.8 ℃。利用亚甲基蓝上染纤维,测得纤维的染色饱和值为5.8。使用Maxilon 阳离子染料(红、金黄、蓝、黑)对织物进行染色并绘制上染速率曲线,结果表明:入染30 min后可达到染色平衡,染色保温时间为30min,染色样品色牢度均能达到4级左右;黑色染料用量为5%(o.w.f )时,K/S值变化趋于平缓,干湿摩擦牢度为4∽5 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