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韦玲俐  邹沁杉  王璐  罗菁  夏鑫 《纺织学报》2019,40(9):102-107
为提高羊毛/羊绒(60/40)织物自清洁能力,降低织物因清洗而造成毡缩变形等不良影响,采用常压等离子体对羊毛/羊绒混纺织物表面进行预处理,再使用微纳米级乙酰丙酮锆及聚二甲基硅氧烷自制无氟环保型毛织物拒水剂对织物进行静电喷雾疏水处理。通过分析织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静态接触角变化及红外测试结果,发现最佳等离子体处理参数以及对织物毡缩性能的影响。比较等离子体处理前后及等离子体预处理再进行疏水整理织物的外貌形态、静态接触角、透湿透气性、防紫外线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羊毛/羊绒织物经等离子体预处理再进行静电喷涂具有优异的疏水性能,静态接触角提高至152°,达到超疏水临界值,织物透湿透气性仅分别降低2.98%、1.65%,毡缩性下降4.61%,此外,该方法辅助提高了织物14.14%的紫外线防护系数。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涤纶碱减量处理对织物疏水整理后疏水、抗皱性、断裂强度、白度性能的影响,对涤纶织物碱减量处理后,进行了聚丙烯酸、正硅酸四乙酯和十八烷基胺疏水处理。通过碱减量处理后织物润湿性能的改变确定了碱减量处理的条件为在5% NaOH溶液中于90 °C处理10min。碱减量处理可通过使涤纶质量减轻、表面形成凹坑和增加织物交织点的空隙来改变织物的润湿性能,同时为后续多元酸处理提供适当反应位点。经碱减量处理再进行疏水处理的涤纶织物与未经碱减量处理而直接进行疏水处理的织物相比,织物静态接触角增大,且水滴不会随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出现润湿织物的现象,断裂强度增大,抗皱性能提高,白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周存  何雅僖 《纺织学报》2018,39(8):88-94
为使织物兼具疏水与导电的性能,使用自制碳黑杂化同质聚酯浆料,先对聚酯织物进行导电整理,再采用溶剂诱导结晶(SINC)的方法在导电织物的表面构造微观粗糙结构,然后用甲基三氯硅烷(MTS)修饰,制备出耐水洗超疏水导电聚酯织物。研究了浆料中聚酯、碳黑的含量以及溶剂诱导结晶处理条件对织物导电及疏水性能的影响,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式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接触角测量仪等对织物导电、润湿性能、耐用性及表面结构的微观形貌与结晶特点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疏水导电聚酯织物表面电阻率数量级在10 2~10Ω,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超声水洗12 h后织物表面电阻率数量级不变,与水的接触角不小于140°。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孔径分布对织物浸润、黏附性能的影响,选用异收缩涤纶复合丝平纹织物,分别采用80℃、90℃、100℃水浴对其进行收缩整理,以织物的表观接触角来表征其浸润性,并测试了织物表面的黏附力,就收缩整理工艺对试样形貌、接触角和黏附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收缩整理使得织物中复合长丝间孔隙减小,长丝内孔隙增大;接触角减小,疏水性减弱;黏附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磁控溅射技术在超疏水纺织品中的应用,通过预处理、碱减量处理、短时间射频溅射TiO2、疏水整理工艺,制备了超疏水涤纶(PET)织物,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得超疏水PET织物表面存在相对均匀的微纳两级粗糙结构,经过疏水整理工艺后具备超疏水性能;超疏水PET织物表面各元素及含量约为:C(83%)、O(13%)、F(1%)、Ti(3%),并且C、O、F元素沿PET单丝分布,Ti元素均匀分布;超疏水PET织物静态接触角为153.30°,滚动角为9.00°,与疏水整理工艺相比,静态接触角提升接近15.00°;超疏水PET织物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保留,并且耐洗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真丝织物的易护理性,试验采用含有碳氢长链的疏水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对真丝织物进行表面接枝改性,以提高其疏水性能。研究了疏水整理对真丝织物服用舒适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疏水性能的自修复特性。结果表明:真丝织物经接枝改性处理后,纤维表面附着一层疏水烷基长链高聚物,赋予真丝织物优异的疏水性能,接触角达130°以上,并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真丝织物经疏水处理后,透气性基本保持不变,透湿性、力学性能有所下降;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可以破坏处理织物的疏水能力;熨烫整理可使织物恢复疏水性能,说明经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处理的真丝织物,其疏水性能具有优异的自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机-无机纳米无氟防水整理剂CWR-8DY对工装纯棉、涤棉面料进行拒水整理,研究无氟拒水整理工艺对棉、涤棉织物拒水效果的影响,以及拒水面料的静态、动态防水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织物纤维微观表面形貌与宏观接触角,发现当CWR-8DY质量浓度为100 g/L时,织物接触角接近150°,接近超疏水态。  相似文献   

8.
应迪  谢国炎  翁思瑜  谢承博  王建  邹专勇 《印染》2023,(5):34-36+40
以涤纶机织物作为基布,采用稀土铝酸锶长余辉发光材料对基布进行涂层整理得到夜光织物,再对所得的夜光织物分别经过超疏水、抗菌整理,进而得到抗菌超疏水夜光织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全自动单一纤维接触角测量仪、余辉亮度测试仪等对经过不同整理的织物的表面形貌、静态水接触角、余辉亮度、自清洁性能、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抗菌超疏水夜光织物的静态水接触角可达到172.5°,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自清洁和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9.
文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粒子,将其整理到棉织物表面构建微纳级粗糙结构,并用3种无氟疏水剂及复合搭配对织物进行修饰,使其具备超疏水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SiO2粒子晶体形态和整理前后棉织物的化学结构及微观形貌;通过静态水接触角、动态水滑移角评价织物疏水性能,并对织物的耐水冲击和耐洗涤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SiO2粒子单分散性良好,直径为200~300 nm。修饰后棉织物静态水接触角度可达130.0°~160.0°,滑移角在7.0°~12.0°,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使用整理的棉织物超疏水效果最好,静态接触角为156.2°,滑移角为7.0°,并具备优异的耐洗涤和耐水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耐久超疏水涤纶织物的简易制备,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碱减量预处理的涤纶表面蒸镀低表面能的聚四氟乙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耐磨试验仪和热分析仪分别对镀膜织物的微观形貌、浸润性、耐久性和膜材的热稳定性进行表征。设计单因素与正交的组合试验方案,对各因素与疏水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镀膜织物疏水性能的主次因素依次为NaOH 质量浓度、蒸镀速率和蒸镀厚度;当NaOH 质量浓度为15g/L,蒸镀速率为0.3nm/s,蒸镀厚度为1.5 μm 时,可制得超疏水涤纶镀膜织物,其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为151°和8.1°;经过7 000次的摩擦试验后,镀膜织物仍拥有124°的接触角和58.6°的滚动角,表现出良好的使用耐久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的羊毛角蛋白溶液整理毛织物,通过正交试验选择合理的整理工艺参数,得到最优工艺为:羊毛角蛋白溶液用量15%(o.w.f)、处理温度75℃、处理时间60 min、浴比1∶25。对比整理前后毛织物的性能发现:毛织物毡缩率由17.85%下降到4.1%;急弹性回复角从144.2°提高到215°;断裂强力小幅提高而断裂伸长下降。整理后织物的毡缩率显著下降,折痕回复性提高,断裂强力增加而伸长下降,毛织物定型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羊绒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为软段,二羟甲基丙酸为亲水性扩链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硬段,线性聚醚嵌段氨基硅油(LEPS)为改性剂,制备了改性水性聚氨酯(WPU)整理剂。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与滚箱式起毛起球实验仪等,对改性WPU 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EPS 改性明显提高了WPU 胶膜的柔顺性,改性WPU 整理羊绒针织物的起毛起球等级由2 ~ 3 级提高至4 级,整理织物手感柔软;与未整理织物相比,整理织物色差较小,摩擦色牢度相当;整理织物的静电衰减时间由8.7 s 缩短至2.7 s,整理效果的耐久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羊毛预处理蛋白酶防毡缩整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通过Allworden现象、扫描电镜、动态接触角和界面张力仪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蛋白酶、DCCA和H2O2处理以及H2O2 +蛋白酶和DCCA+蛋白酶处理后羊毛的表面形态、表面润湿性能和表面化学组成变化,探讨H2O2氧化预处理和DCCA氯化预处理对羊毛蛋白酶防毡缩整理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DCCA预处理后再进行蛋白酶处理,羊毛的鳞片表层完整性受到破坏,Allworden现象不复存在,鳞片被剥离,羊毛表面变得光滑,亲水性显著改善。而且DCCA处理能将更多的羊毛胱氨酸二硫键氧化为半胱氨磺酸盐和磺基丙氨酸,可为后续酶处理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点,从而使羊毛获得更优良的防毡缩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竹纤维、羊毛、羊绒的风格特点出发,确定合理的混纺比和纱线支数,选择适宜的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优选工艺参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竹纤维/羊毛/羊绒混纺织物(爽竹呢)的纺纱、织造和染整工艺.实践表明,该工艺能生产高档服装面料,产品的服用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针对生物酶法处理羊毛防毡缩易出现的强力损伤问题,本文采用对蛋白酶进行聚合物接枝改性的方法增大蛋白酶体积而限制其向纤维内部扩散,使其对羊毛鳞片的分解停留在表层,降低酶分解作用对羊毛的强力损伤。本文将聚合物Eudragit L100聚合物经碳二亚胺活化后,通过共价键对碱性蛋白酶Esperase 8.0L进行接枝,形成改性蛋白酶Eudragit-Esperase(EE),使得Esperase8.0L蛋白酶的分子量从4.1-6.5KD增大至45KD以上,经分析测试,基本达到改性要求。羊毛织物经改性蛋白酶EE处理后,与用蛋白酶Esperase 8.0L处理织物的性能相比,织物的失重率降低21.90%,拉伸断裂强力提高13.10%,说明EE可显著降低羊毛纤维的损伤。同时,经EE处理后的羊毛织物的面积毡缩率从原毛织物的8.12%降低至0.89%,表明改性蛋白酶EE处理赋予织物良好的防毡缩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前羊毛羊绒类产品的抗菌处理,一般是通过与各类抗菌功能性纤维混纺或在织物后整理工艺负载抗菌剂来实现。本文采用色纺散纤在染色后处理阶段进行抗菌处理,然后通过半精纺色纺工艺生产抗菌羊毛羊绒混纺纱线,对其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通过在散纤染色后处理阶段对纤维进行抗菌处理生产出的羊毛羊绒抗菌混纺纱线其纱线指标与抗菌性能优良,纺纱过程生产顺利,抗菌处理过程没有对纱线基本性能指标造成明显影响,具有大规模生产抗菌纱线的工艺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羊毛改性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光学显微镜鉴别羊绒羊毛的方法逐渐显出其局限性。采用基因技术,利用山羊与绵羊之间特定碱基序列的差别,通过PCR扩增、测序,得到各自的DNA碱基序列,从而确定其种属,达到鉴别纤维的目的。文章通过纯羊绒羊毛纤维及不同比例羊绒羊毛混合物线粒体DNA的测序实验,研究了羊绒羊毛的DNA鉴别方法。结果表明:1)基于基因技术的DNA测序方法可以准确定性鉴别极小比例的羊绒羊毛纤维;2)对于纯羊绒羊毛纤维,采用一组引物,即可通过特定位点特征碱基序列组来鉴别;3)对于羊绒羊毛混合物,分别采用羊绒引物和羊毛引物对样品测序,通过查找羊绒羊毛纤维各自的特征序列,鉴别样品中是否含有羊绒或羊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含氟拒水整理剂存在生物毒性、耐久性较差等问题,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酯型无氟防水剂。将丙烯酸十八酯(SA)分别与丙烯酸乙基己酯(2-EHA)和甲基丙烯酸环己酯(TMCHMA)进行细乳液聚合,制备了成膜等性能不同的2种SA共聚物胶乳;2种胶乳经复合后用于织物的无氟防水整理,借助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复合胶乳涂膜的表面形貌,研究了复合比例及用量对整理织物表面结构以及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EHA共聚可提高胶乳的成膜性,而TMCHMA的引入则可增强胶乳的保形性;2种胶乳复合后,在整理后的织物表面形成微纳疏水结构,整理织物的防水性能显著提升,其静态接触角最高可达152°,防水等级达到5级,经50次耐磨损测试后仍保持良好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