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力衰竭患者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平衡失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12 2例CHF患者及 3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浓度。结果 :①CHF患者血浆中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 (P <0 .0 5或 <0 .0 1) ,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 ,TNF α水平呈进行性增高 ;CHF患者血浆IL 6及IL 10水平 ,心功能Ⅲ、Ⅳ级者明显高于对照者 (P <0 .0 5或 <0 .0 1) ,而心功能Ⅱ级者与对照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TNF α与IL 6 (r =0 .6 18,P <0 .0 1)、IL 10 (r =0 .5 6 6 ,P <0 .0 1)均呈正相关 ,但TNF α与IL 10的比率 (TNF α/IL 10 )也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 ,IL 10的升高与TNF α的升高相比明显不足。结论 :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CHF患者血中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升高的同时伴有抗炎性细胞因子升高的相对不足 ,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NF-α和IL-6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 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 α ,IL 6浓度 ,用二维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1 血清IL 6、TNF α、去甲肾上腺素 (NE)在CHF各组均升高 ,但心功能Ⅱ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心功能Ⅲ级 ,Ⅳ级组IL 6 ,TNF α ,NE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和对照组 (P均 <0 0 5)。IL 6、TNF α、NE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 0 6 3,P <0 0 1 ;r=- 0 54,P <0 0 5;r=- 0 58,P <0 0 1 )。 2 随心衰程度加重 ,血清TNF α、IL 6和NE浓度越高。TNF α与NE ,IL 6与NE呈明显正相关 (r =0 57,P <0 0 1 ;r =0 51 ,P <0 0 5)。 3 随心衰程度加重 ,血清IL 6与TNF α浓度越高 ,且二者呈正相关 (r =0 39,P <0 0 5)。结论 :CHF患者血清TNF α和IL 6浓度升高 ,尤其中重度CHF患者更加明显 ,并与LVEF呈负相关 ,提示血清IL 6、TNF α水平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判断与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 CHF患者 ,给予口服氯沙坦 2 5~ 10 0 (5 0± 15 ) mg/ d,治疗 4~ 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下降 (P <0 .0 5、<0 .0 1)。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P <0 .0 1) ,心功能改善 1~ 2级。药物副作用少 ,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氯沙坦治疗 CHF疗效好 ,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伊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4 2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CHF患者 ,给予口服伊贝沙坦 75~ 30 0mg/d ,治疗 4~ 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 (P <0 0 5、<0 0 1)。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P <0 0 1) ,心功能改善 1~ 2级。药物副作用少 ,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伊贝沙坦治疗CHF疗效好 ,副作用较少 ,将是慢性心力衰竭新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Fas/Apo 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变化及美托洛尔对其影响。  方法 :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n =3 0例 ) ,美托洛尔治疗组 (n =3 0例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衰患者治疗前后和 3 0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外周血中可溶性Fas/Apo 1及TNF α、AngⅡ水平。同时使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衰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 :心衰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Fas/Apo 1、TNF α及Ang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其中可溶性Fas/Apo 1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TNF α及AngⅡ无关 ,但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相关。治疗后美托洛尔组外周血中AngⅡ、TNF α及可溶性Fas/Apo 1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结论 :可溶性Fas/Apo 1在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具有独立于TNF α及AngⅡ之外的影响。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心衰除了可纠正内分泌紊乱外 ,还能起到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IL 6的变化 ,以及胺碘酮对培养的正常人及CHF患者单核细胞 (PBMC)分泌上述细胞因子的影响 ,以明确上述细胞因子在CHF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以及胺碘酮作用于CHF的免疫学机制。取 2 0例正常人和 2 0例Ⅲ~Ⅳ级的CHF患者静脉血 :①测其血清TNF α、IL 1β和IL 6含量 ;②离心取PBMC ,分别加入胺碘酮和脂多糖 (LPS)等 ,使胺碘酮的终浓度为 0 ,0 .1,1和10 μmol/ml进行培养 ,经 2 4h孵化后 ,取培养液上清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培养上清中TNF α、IL 1β和IL 6。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 α、IL 1β和IL 6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并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P <0 .0 0 1)。TNF α与IL 1β和IL 6呈正相关 (r=0 .96 84,0 .9786 ;P均 <0 .0 0 1)。胺碘酮对两组PBMC分泌TNF α、IL 1β和IL 6均具有抑制作用 ,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①细胞因子TNF α、IL 1β和IL 6参与CHF的发生 ;②胺碘酮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 ,对心力衰竭患者产生改善心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炎性细胞因子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 ,及其与CHF关系。 方法 :CHF患者 4 5例和年龄匹配的对照者 17例 ,根据NY HA分级将CHF患者分成Ⅱ、Ⅲ、Ⅳ级 3组 ;根据体重分成恶病质组及非恶病质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L 6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 1β、TNF α ,用比色法测定NO。 结果 :CHF组血清IL 6、IL 1β、TNF α和NO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IL 6、NO在心功能Ⅱ、Ⅲ、Ⅳ级时均显著升高 ,TNF α在Ⅲ、Ⅳ级时显著升高 ,而IL 1β在Ⅳ级时才显著升高。不同病因的CH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恶病质组及非恶病质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NF α与IL 6呈正相关 (r =0 .5 82 9,P <0 .0 1)。结论 :血清IL 6、IL 1β、TNF α、NO水平与CHF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的指标 ;IL 6、IL 1β、TNF α在CHF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 ( CH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 s IL-6R)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与 CHF患者的病因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5 3例治疗前的 CHF患者( CHF组 )血清中 IL - 6和 s IL - 6R水平 ,并和 2 0例健康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CHF组血清 IL - 6和 s IL - 6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 .0 1) ,且随心功能不全的恶化逐渐升高 ,心功能 ~ 级各亚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IL - 6和 s IL - 6R水平分别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 ( r =- 0 .81,P <0 .0 1和 r=- 0 .83 ,P <0 .0 1) ,s IL - 6R和 IL - 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 r =0 .91,P <0 .0 1)。不同病因组间的 IL - 6及 s IL - 6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HF患者血清 IL- 6及 s IL- 6R显著升高 ,且与心力衰竭程度明显相关 ,与心力衰竭病因无关。测定 IL- 6和 s IL- 6R水平可作为 CHF诊断的实验指标 ,提示 IL- 6及 s IL- 6R参与 CHF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heartfailure ,CHF)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ndothelialdependentdiastolicfunction ,EDD)的影响。 方法测定 4 9例CHF患者 (CHF组 )和 38例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无CHF组 )TNF α水平。 4 9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测定TNF α水平及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肱动脉内径和反应性充血后的内径。结果 CHF组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无CHF组 [( 10 7 4±4 7 2 )比 ( 76 2± 35 4 )ng/L ,P <0 0 1]。治疗 4周后 ,氯沙坦组TNF α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10 8 5± 12 1)比 ( 91 3± 11 4 )ng/L ,P <0 0 5 ];而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及其变化百分比明显升高 [( 4 9± 8 4 )比 ( 5 5± 7 7)mm ,P <0 0 5 ;( 2 9 2± 4 2 )比 ( 38 9± 5 9) % ,P <0 0 5 ];氯沙坦组的TNF α水平与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及其变化百分比呈负相关 (r =- 0 5 2 ,P <0 0 5 ;r =- 0 6 4 ,P <0 0 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TNF α是引起这一损害的主要因素 ,氯沙坦治疗不仅可以控制心力衰竭症状 ,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与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方法 :测定 55例 CHF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 6(IL- 6) ,血浆肾素活性 (PRA) ,血管紧张素 (A ) ;采用心脏超声测定 CHF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1血清 TNF-α,IL- 6的水平与 CHF的原发病无关 ,而与心功能状态有关。 2血清 TNF- α,IL- 6水平与 LVEF呈负相关 (r =- 0 .52 ,r=- 0 .64,P <0 .0 5)。3TNF- α与 PRA呈正相关 (r =0 .55,P <0 .0 5)。结论 :细胞因子与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以及二者相互影响可加速心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