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张涛  史哲伟  柳云雁 《中国园林》2022,38(3):134-138
“龙门”是一种“两山夹河,其状如门”的地景文化空间,是在多地龙门人居实践过程中综合凝成的本土人居范式。以黄河龙门禹庙、洛阳龙门石窟、杭州龙门古镇为典型对象,将不同地区、不同特质的“龙门”进行整合对比,发掘了一套具有规律性、普适性和跨地区的“龙门”地景模式,构建了集龙门山水、龙门形胜、龙门城市、龙门风景、龙门文化于一体的龙门人居建设整体。  相似文献   

2.
张涛 《建筑师》2014,(3):75-81
本文试图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以清代碑刻《龙门山全图》为蓝本,探析古黄河龙门景观的基本营造理念。在梳理黄河龙门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环境对象的范畴、以自然为基础的设计草本和意象形成、人工建筑的营造方法、景致的发现,塑造和提炼,初步总结归纳出晋陕黄河龙门风景营造的三点基本经验,以此例证本土风景"设计"的特有智慧。  相似文献   

3.
《岩土工程界》2009,(11):91-91
2009年11月3日,中国建筑业协会2009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评选结果揭晓,由山西侯禹高速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中铁大桥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龙门黄河特大桥工程获此殊荣。龙门黄河特大桥是侯禹高速公路于2004年10月开工建设,2006年12月竣工通车。  相似文献   

4.
国家旅游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公布的35个王牌景点是:“五绝”即万里长城、紫禁城、秦俑兵马、丝路敦煌、布达拉宫;“五奇”即黄山四景、武陵蜂林、长白天池、九寨黄龙、长江三峡;“五美”即三亚海滨、北海银滩、海上大连、绿色青岛、西子湖畔;“二十胜”即珠江三角、上海黄浦、儒家曲阜、桂林山水、苏锡江南、滇池情、承德庄庙、佛家五台、海河清风、龙门少林、黄果瀑洞、湄州妈祖、厦  相似文献   

5.
传统商业街市是黄河晋陕两岸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生态观,对中国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黄河水运影响下的街市现状出发,通过测绘和实地调研、历史文献、历史图典的研究和分析,在历史和自然地理研究的基础上,对两岸传统商业街市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归纳,得出两岸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模式关系,探析黄河晋陕两岸传统商业街市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婷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23,39(6):139-144
通过提取及分析宋词选(《乐府雅词》《绝妙好词》 《阳春白雪》)、宋代园记(笔者筛选整理得105篇)、宋代地 志(《方舆胜览》《舆地纪胜》)文献中的植物香景文本,结 合其余历史文献、图像资料等,对宋代植物香景的营造材料、 营造手法、营造特征、典型香景植物及园林、审美等方面进行 研究。得出基于宋代文人群体的植物香景偏好,发现宋人喜好 的许多香景营造范式在历史上早有渊源,从文学作品方面,包 括先秦典籍、两晋隐逸山水诗、唐诗宋文等都对宋人香景审美 产生重要影响。造景形式上宋人相互仿照或沿袭前人不在少 数,但也发展了宋代的植物香景应用实践;一些新兴的带有典 型宋代文化符号的香景植物审美内涵也为宋人所挖掘,如酴醾 之“香雪”“垂架飘香”,部分园林已具有香景营建自觉意 识。另外总结宋人的香景审美理念,即宗“理”审美为主, “娱情”审美兼具。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到达山西吉县境内,水面一下子从400多m宽收缩为50余m,《书·禹贡》中只用八个字:“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壶口瀑布的形象跃然纸上。它被称为世界第一黄色瀑布。壶口瀑布最佳观赏期分为两段:一是4—5月份,二是9—11月份雨季刚过去时,这两个时期,水大而稳。  相似文献   

8.
黄河晋陕沿岸中原官话区汾河片的风土聚落,与相邻的晋中及晋东南地区相比,呈现自然的有机形态,并存在"村寨分离"特征.文章通过田野调查与口述史研究,从"村-寨"关系及边界限定方式出发,根据村落本体是否设防,总结"村-寨"和"堡-寨"两种模式,并在组合数量上有一村一寨、一村多寨和多村一寨等不同类型;进而借助族谱等民间文献的历史信息,还原聚落从建村到筑墙、再到陆续建寨的历程;最后总结"村-寨"组合的地域分布规律,即"村寨分离"布局集中在黄河沿岸,越往东"村寨合一"布局更为多见,聚落形态特征整体呈现从关中地区向晋语方言区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林晓丹 《建筑师》2023,(6):101-107
在过于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导向的城乡快速发展的今天,重提阿摩斯·拉普卜特的《宅形与文化》理论视角具有现实意义。基于黄河晋陕沿岸的区域性田野调查,对比“前厅后楼”与“上首厅房”两种宅形的文化差异,解读“上首厅房”宅形所体现的“反气候”居住模式,以及在实用性之外体现出的对仪典空间象征性的重视,从祭祀仪式、家庭结构、女性地位三个方面,发掘黄河晋陕沿岸的社会文化与宅形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对大跨距龙门式起重机“啃轨”故障进行了分析、诊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杨青黑 《中州建设》2011,(23):96-97
三门峡作为河南的“西大门”、沿陇海发展轴上的节点城市,要实现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区域合作示范城市、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三大战略定位”,扮靓“西大门”,在中原城市群中有所作为,引领黄河金三角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必须有突破性的大发展。近年来三门峡市持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完善优化老城区,大力拓展新城区,控制和建设中部生态及公共设施区,城市发展空间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2.
新三江公园位于宁波市三江交汇的城市核心地带,是宁波“两心一轴、三江六岸”城市核心景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该地段历史文化悠久,是宁波最繁华的三江口商圈。公园存在的问题为景观不佳、联通不畅、水质污染、设施老旧、人气不旺。该文以宁波新三江公园滨水景观为例,针对场地内现状和存在问题,基于我国古典园林“三景”设计理念,通过对声景、光景和香景的景观设计,尊重自然生态、历史文脉,融入现代元素,满足人们对“三景”的体验需求,打造出具有现代景观特色的“水清、岸绿、景美、和谐”滨江环境,建设美丽宁波和提升城市品质,也可为拥有类似生态秉赋的城市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历史声景资源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和提高运河人居环境与文化公园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建设实践过程中却被忽视甚至遗忘。鉴于此,文章以声景观为切入视角,运用“资源-场景-声音”转译法及场所主题声景识别法对大运河杭州段三个时间段的声景资源进行历史地图转译,并结合史料文献、实地调查等,对其历史变迁过程及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大运河杭州段的历史声景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如何实现历史声景的物理与文化属性复刻是亟待解决的难题;(2)政策导向与公众参与度在大运河声景历史变迁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3)20世纪以来,运河声景历史演变总体呈现单一化、缺失化、遗产化的特征,需提高运河声景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天桥既是北京历史文化的见证地,更是中国北方民间艺术的代表性语汇。多年来关于天桥地区的规划研究众多,基本可以梳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天桥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复兴为目标,再现历史胜景:二是考证地区历史发展文脉,保护展现北京城市历史风貌格局;三是积极探索地区复兴,以文化旅游等方面入手,恢复地区活力和功能。从研究文献上来看,对于天桥的研究,核心关注重点一直是地区历史格局、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化城市背景中的延续、再现与发展的问题,也即所谓"形"与"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罗星海  梁明捷 《中国园林》2022,38(6):133-138
约园是常州四大名园之一,是探讨清代中期常州典型文人园林的重要实例。以园主赵起所著《约园词稿》及赵景崇绘《约园图》为蓝本,挖掘清代赵氏约园“二十四景”历史源流,采用实地勘察与图文互证的方法,推导约园“二十四景”空间关系拓扑图,进而循证绘制出赵氏约园平面猜想图。总结归纳出赵氏约园“岛山绕水、南山涌翠”“建筑布陈、园中观园”“池石立峰、山水观游”的整体布局特征。深入考析了“东郊塔影”“城角风帆”“隔院钟声”“柳岸闻莺”“小亭玩月”等景象的观赏时机、位置及理景逻辑,以期逼近赵氏约园蔚然可观的园林盛况。从小园林到大社会,约园“二十四景”的复原考证研究是对清代中期园林文化意象的窥视,可为后续地域性文人山水园的保护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江湖地”代表一类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范式。选取嘉兴烟雨楼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划的风景营造角度出发,通过梳理文献和历史影像,得到烟雨楼风景名胜的景观流变过程与成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总结烟雨楼“江湖地”的城市风景营造机制:以水事构建、农事驱动、地方认同营造“园-城”风景;以因水而胜、借水兴游营造“园-湖”风景;以登高借景、围池增景、文化富景营造“园-水”风景。并以烟雨楼个案补充对“江湖地”园林的理论研究,旨在为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意微  黄晓燕 《中国园林》2022,38(7):127-132
明末兴化府莆田县进士彭汝楠之私园“岸圃”为当时闽中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园,是“文献名邦”莆田在造园史上的骄人成就。此园在营造艺术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然而目前尚未发现此园的营造艺术研究成果。通过研读明末拓本《岸圃大观》图记、《岸圃十二首》及莆田古地图等史料,采用图景互证、图像互证、图文互证的方法考证园林整体方位,推敲园林空间结构,辨析园景细节,作出园林平面复原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岸圃的选址、造园过程、园林布局等方面的营造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这一具有重要价值的明末福建园林作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公众与学界对中国历史园林“时空一 体”“生生不息”“天人之际”理念及其与山水诗、山水画关 系的认知差距较大的问题,提出采用增强现实技术(AR)搭载 园林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内容信息辅助认知的解决方式。再现 和强化了对北海东岸2处景点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与实景 的关系认知,为具备较完整遗存的历史名园的AR研究探索思 路,并侧重园林本体价值内涵的展示传播,对历史园林的保 护、利用及研究具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内容包括:1)以 北海东岸濠濮间云岫厂和春雨林塘瀑布2个重要场景为研究对 象,考证了其造园立意和价值,阐明前者借景手法,明确春雨 林塘北至摛锦轶云牌坊、南至小石牌坊的景点范围,分析其瀑 布的叠石艺术价值;2)基于以上讨论了其AR搭载内容和构建 方法,即以逆向建模为起点,在中国历史名园AR系统上,对信 息采集层及技术研发层提出了具体技术构建途径,有助提升历 史名园游览的智慧化水平。AR技术将在搭载历史名园海量场景 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内容的赏景与导览系统上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19.
“江湖地”代表一类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范式。选取嘉兴烟雨楼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划的风景营造角度出发,通过梳理文献和历史影像,得到烟雨楼风景名胜的景观流变过程与成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总结烟雨楼“江湖地”的城市风景营造机制:以水事构建、农事驱动、地方认同营造“园 - 城”风景;以因水而胜、借水兴游营造“园 - 湖”风景;以登高借景、围池增景、文化富景营造“园 - 水”风景。并以烟雨楼个案补充对“江湖地”园林的理论研究,旨在为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富郑公园是北宋宰相富弼退休后在洛阳的宅园,是“洛阳耆英会”首聚的历史事件发生地,是北宋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以《洛阳名园记》为基础,耙梳多种史料文献,考证园林基址环境,推测园景的空间布局,对山水形态、植物、建筑进行分析,进而基于尺寸绘制复原想象平面图、鸟瞰图,力图更详实地明晰富郑公园形象 , 为园林历史及人文历史研究提供具象的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