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中国人群血小板糖蛋白 (GP)受体 a C80 7T基因多态性 ,以明确中国人群血小板 GP a C80 7T的基因型 ,并探讨其多态性与心肌梗死 (MI)之间的关系。方法 :提取人基因组 DNA,应用引物序列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 (SSP- PCR)技术对小于 6 0岁的 MI患者 72例和对照者 70例分别进行血小板 GP受体 a C80 7T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中国人群血小板 GP a C80 7T具 3种基因型 (TC,CC,TT) ,MI患者 T等位基因携带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6 4 % vs4 7% ,P<0 .0 5 )。结论 :年龄小于 6 0岁的 MI患者 T等位基因携带频率高 ,血小板膜 GP a受体的遗传性差异在 MI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基因HPA-2、Kozak位点多态性,探讨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316例经CT或MR I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观察组)及209例无脑血管疾病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GPⅠbα基因HPA-2、Kozak位点多态性,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小板GPⅠbα基因HPA-2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Kozak位点观察组基因型为CC者20例、CT者113例、TT者169例,等位基因C频率为25.33%、T频率为74.67%;对照组分别为6、28、162例和10.20%、89.80%。两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C、T频率相比,P均〈0.05。观察组表达等位基因C者(基因型CC+CT)CD62P表达量为20.94±7.35、CD63表达量为28.62±9.47,不表达等位基因C者(基因型为TT)分别为13.36±6.27、20.27±5.45,二者CD62P、CD63表达量相比P均〈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GPⅠbα基因Kozak位点存在多态性,HPA-2位点未发现多态性。GPⅠbα基因Kozak位点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小板的活化参与脑梗死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PCR-SSP法对吉林省汉族人群人血小板同种抗原系统(HPA)1~6进行基因及其多态性分布特征研究。方法:用DNA试剂盒提取外周血标本中DNA,通过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HPA等位基因。检测200名HPA1~6抗原系统共12个抗原的基因分型。结果:200名无偿献血并无血缘关系的吉林省汉族人群HPA基因频率为:HPA-1a0.9900、1b0.0100;2a0.9300、2b0.0700;3a0.5575、3b0.4425;4a1.0000、4b0.0000;5a0.9900、5b0.0100;6a0.9875、6b0.0125。结论:吉林地区血小板志愿捐献者HPA1~6抗原系统的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定律,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同类资料相比显示出种族和地域性差异,由此建立起了吉林地区已知基因型的血小板捐献者资料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临床对血小板抗体及其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问题非常重视 ,它不仅对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有重要意义 ,还对诊断和预防各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1 血小板同种免疫抗体检测在输注中的重要意义由于血小板表面具有血型抗原 ,一旦不相同的抗原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就可能产生同种免疫反应 ,从而产生相应的同种抗体 ,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 (PTR)和血小板输血紫癜(PTP)。有报道反复大量输注血小板可导致 5 0 %的患者产生同种免疫抗体 [1 ] ,其中 HL A抗体占多数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只占 2 .7%左右 ,虽然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基因型与变应性鼻支气管炎(ARB)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变应性鼻支气管炎患者(病例组)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中PAF-AH基因第9外显子994位点基因型,并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PAF-AH基因第9外显子994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P均>0.05。变应性鼻炎(AR)并支气管哮喘(BA)患者的PAF-AH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单纯AR患者、AR并变应性鼻炎气道高反应性(AHR)患者相比,P均<0.05。AR并BA患者的PAF-AH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单纯AR患者、AR并AHR患者相比,P均<0.05。结论 PAF-AH基因的等位基因突变和ARB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浙江地区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6,15基因分布特点,建立浙江地区HPA基因资料库,为快速寻找基因配合型血小板输注,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345例浙江地区血小板捐献者进行基因分型,比较浙江地区和中国其他地区HPA-1~6,15系统基因型差异。结果:HPA-1~6,15的基因频率分别为HPA-1a99.57%,HPA-1b0.43%,HPA-2a94.93%,HPA-2b5.07%,HPA-3a47.54%,HPA-3b52.46%,HPA-4a99.86%,HPA-4b0.14%,HPA-5a99.57%,HPA-5b0.43%,HPA-6a99.71%,HPA-6b0.29%,HPA-15a56.23%,HPA-15b43.77%。经H-W分析,HPA-3,15不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定律。与其他地区相比,HPA-2和HPA-5与个别地区有差异。而HPA-3基因频率与多个地区有明显差异,其中b基因频率明显高于a基因频率。结论:浙江地区HPA-1~6,15系统基因分布具有多态性,其中杂合度最高的是HPA-3和HPA-15,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这2种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容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需加以重视。其次杂合度较高的是HPA-2,不同的是HPA-3的b基因频率高于a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人群HPA-1~17基因的多态性及其表达频率,建立HPA基因型资料库。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对284名健康的已加入中华骨髓库的血小板捐献者HPA基因进行分型,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结果:武汉地区健康血小板捐献者中检测出HPA-a基因中的1a~17a基因;各基因独立的分布频率中,HPA-1a(98.77%)、2a(97.01%)、3a(59.68%)、4a(99.82%)、5a(99.82%)、6a(98.42%)、15a(49.47%),HPA-7a~14a、16a和17a均为100%。仅检测出HPA-b基因中HPA-1b(1.23%)、2b(2.99%)、3b(40.32%)、4b(0.18%)、5b(0.18%)、6b(1.58%)、15b(50.53%),未检测出HPA-7b~14b、16b和17b。文中调查和分析了HPA基因组合型及其频率,发现武汉地区HPA基因有28种组合型,其中仅有3种基因组合型频率10%(44%),另外25种基因组合型的频率均9%(56%)。在与国内外不同地区人群HPA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比较分析中发现,武汉地区人群中HPA基因频率与上海、成都地区人群没有差异性,与美国、英国、欧洲人群有较有明显差异,而与日本人群的差异较小。结论:HPA-3、15系统具有多态性,在随机血小板输注中,供受者HPA-3、HPA-15系统不配合的机会分别为36.54%、37.50%,是HPA配合性输注关注重点。HPA基因多态性研究数据有利于指导地区性血小板供者库库容的设计,配合临床开展选择适合性血小板输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中国人群血小板糖蛋白(GP)受体Ia C807T基因多态性,以明确中国人群血小板GP Ia C807T的基因型,并探讨其多态性与心肌梗死(MI)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人基因组DNA,应用引物序列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SSP—PCR)技术对小于60岁的MI患者72例和对照者70例分别进行血小板GP受体Ia C807T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中国人群血小板GP Ia C807T具3种基因型(TC,CC,TT),MI患者T等位基因携带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4%vs47%,P<0.05)。结论:年龄小于60岁的MI患者T等位基因携带频率高,血小板膜GP Ia受体的遗传性差异在MI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洛阳地区献血员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10基因多态性,为患者提供HPA相配合的血小板。方法:随机收集250例无偿献血员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技术检测HPA-1~10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HPA-1aa、-1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8.80%和1.20%,HPA-2aa、-2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0.80%和9.20%,HPA-4aa、-4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8.00%和2.00%,HPA-5aa、-5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6.40%和3.60%,HPA-aa、-ab、-bb三种基因型在HPA-3和HPA-6中的比例分别为29.20%、46.00%、24.80%和91.60%、6.80%、1.60%,在HPA-7、-8、-9、-10中仅检测到HPA-aa纯合子。结论:洛阳地区HPA-1~HPA-10基因分布与文献报道相似,HPA-3特异性抗体是引起本地区HPA同种免疫性疾病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h/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6例(A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B组),运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进行GpⅡb人类血小板抗原3(HPA-3)及GpⅢaHPA-1多态性检测。结果A组和B组中GpⅡb HPA-3aa、ab、bb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A组ab、bb基因型的分布较B组高,A组b等位基因频率高于B组。GpⅡb HPA-3ab和bb基因型在心肌梗死组中的分布、b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结论GpⅡb HPA-3b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易患因子,GpⅡb HPA-3可能为心肌梗死发生的遗传易感性标志,GpⅢa HPA-1基因可能与蔻心病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11.
应用固相血小板捕获试验对两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进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及血清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发现,两位新生儿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为HPA-1,两位母亲为HPA-2,两位母亲及新生儿2血清中含有HPA-1抗体,证明为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讨论了本病的发病因素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汉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受体血小板抗原2(GPⅢa PLA2)、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的多态性,并总结GPⅢa PLA2、PEAR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以便更好地指导阿司匹林在AMI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汉族AMI患者265例,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PⅢa PLA2(rs5918)、PEAR1 (rs12041331)位点的基因型,计算基因型频率和相关等位基因频率,并与1000 Genomes数据库中收录的部分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进行对比。结果 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本研究中汉族AMI人群具有良好群体代表性。GPⅢa PLA2 (rs5918)位点TT型和TC型分别占98.11%和1.89%,CC型缺如;PEAR1(rs12041331)位点突变较多,GG、GA和AA型分别占38.87%、45.28%和15.85%。GPⅢa PLA2 (rs5918)位点T、C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汉族、南方汉族及日本东京等东亚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孟加拉、非洲裔美国人群及芬兰人群等非东亚人群...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捕获酶免疫法(MACE)使用5种抗原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对59例ITP患者进行了相关自身抗原研究,结果28例ITP患者血浆呈现抗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47.46%),其中单独抗GPI_b/2例、抗GPⅡ_b/Ⅲ_α5例、抗α颗粒膜蛋白-1401例,抗凝血酶敏感蛋白6例,另14例出现2种以上自身抗体,以抗GPⅡ_b/Ⅲ_α为多见。找们建议将以上抗体针对的抗原称为血小板活化依赖性自身抗体。虽然我们未发现这类自身抗原与其它类型自身抗原间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类自身抗原应引起重视,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观察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建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并加以改进(改良MAIPA法)借以检测CITP患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抗血小板GPⅡb/Ⅲa、GPⅠb/Ⅸ的特异性抗体。结果:CITP组血小板糖GPⅡb/Ⅲa、GPⅠb/Ⅸ抗体的总阳性率高于CAA组和肿瘤化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P<0.01和χ2=13.02,P<0.01)。结论:在CITP患者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有较高的特异性,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2种抗体的功效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Ibα基因HPA-2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403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和500例无心脏病史的健康体检者作研究对象,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进行HPA-2多态性检测.结果所有年龄受试者中冠心病组Met/Met(M/M)+Thr/Met(T/M)基因型频率是13.2%,高于对照组的8.6%(P<0.05),比数比(odds ratio,OR)为1.6(95%可信区间1.1~2.4);年龄≤60岁的受试者中冠心病组T/M+M/M基因型频率(16.0%)同样高于对照组(8.8%)(P<0.05),OR值为2.0(95%可信区间1.1~2.4).结论血小板膜GPIbα中T/M和M/M基因型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相关性,在≤60岁的人中,此种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403例冠心病的患者和400例无心脏病史的健康体检者进行kozak序列-5T/C多态性检测。结果冠心病组C/C基因型频率为7.7%,高于对照组的4.0%,P<0.05,比值比(OR)为2.0,95%可信区间为1.1~3.7。认为血小板GPⅠbα基因kozak序列-5T/C多态性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相关性;kozak序列-5T/C多态性可能为冠心病发生的一种遗传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17.
山东汉族人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山东汉族人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5和15系统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234例无血缘关系,汉族,血小板志愿捐献者进行HPA-1~5和HPA-15系统基因分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与其他种族、地区人群相关资料比较。结果 等位基因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A-4a、-1a、-5a、-2a、-3a、-15a、-15b、-3b、-2b、-5b、-1b,未检到HPA-4b。基因型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A-4a4a、-1a1a、-5a5a、-2a2a、-15a15b、-3a3b、-3a3a、-15a15a、-363b、-15b15b、-2a2b、-5a5b、-1a1b,未检到HPA-1b1b、-5b5b和HPA-2b2b。与报道的东方人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的系统有HPA-2、-3,-5(P〈0.005);与西方人群比较,HPA-1、-2、-3、-5系统有显著性差异(P〈0.005),HPA-4无种族间显著性差异。HPA-15系统的基因分布与越南、德国、奥地利人近似,而与印地安人有较大差异(P〈0.005)。结论 HPA存在明显的种族和地域性差异。山东汉族人发生HPA同种免疫的可能风险抗原基因主要有HPA-3a,-3b,-2b,-5b,-1b,其次为HPA-15a、-15b。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石家庄地区已知HLA-I(A、B位点)、HPA基因型别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基因资料数据库,探讨石家庄地区血小板捐献者HLA-I(A、B位点)和HPA-1~17系统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方法石家庄地区937例无血缘关系的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样本进行HLA-I类基因A、B位点、HPA-1~17系统基因分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937例无血缘关系的血小板捐献者共检出HLA-A位点抗原特异性18种,其中等位基因频率较高(0.05)的特异性依次有A2(0.374 1)、A11(0.166 5)、A24(0.160 7)、A30(0.074 9)、A33(0.065 1)、A1(0.058 2)、A3(0.054 9);检出HLA-B位点抗原特异性40种,频率大于0.05的有8个,依次为B13(0.140 6)、B46(0.077 7)、B61(0.074 9)、B51(0.074 9)、B62(0.068 0)、B35(0.059 9)、B60(0.056 5)、B44(0.050 3),HLA-A-B单体型频率最高的为A2-B13(0.045 9),其次为A2-B46(0.029 9);河北地区汉族人群HPA基因HPA-7~14、HPA-16、HPA-17均为aa纯合子,未检出b等位基因。HPA-1~6、15中杂合度最高的为HPA-15,不配合率为37.45%;其次为HPA-3,不配合率为36.64%;然后为HPA-2,不配合率为6.84%;在HPA-1~6和15中,HPA-4的杂合度最低,不配合率仅为0.22%。结论:初步建立了石家庄地区本地化HLA-A-B和HPA-1~17基因分型库,并进行了基因频率和单体型频率统计,该基因资料库可为患者提供HLA和HPA相容或相合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抗体克隆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Hou M  Shi Y  Peng J  Li W  Ma DX  Zhang MH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2):87-89
目的 了解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自身抗体克隆性生成特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单克隆抗体免疫固定特异血小板抗原(MAIPA)法检测43例慢性ITP患者血清血小板膜糖蛋白(GP)特异性IgG抗体及其重链亚型和轻链表型,采用PCR技术分析患者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结果 43例中16例(38%)血清中至少存在一种抗GP(GPⅡb/Ⅲa、GPⅠb、GPⅠa、GPⅣ、GPⅤ)IgG抗体。73%(8/11)的血清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表现重链限制性,仅表达一种重链亚型;80%(16/20)的糖蛋白特异性抗体仅表达一种轻链表型;6例患者的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既表现为轻链限制性又表现为重链限制性。PCR分析显示,3例存在淋巴细胞重链基因重排。结论 部分慢性ITP患者GP特异性自身抗体源于寡克隆B淋巴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acetyIhydrolase,PAF-AH)基因V279F变异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124例冠心病患者和103例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的方法确定PAF-AH的基因型。结果在北京地区汉族人群PAF-AH的3种基因型中,VV型基因型的发生频率(92.2%)最高,VF型(5.8%)次之,FF型(2.0%)最低。冠心病组中V279F变异携带者的频率(19.3%)显著高于对照组(7.8%,P(0.05);F等位基因的频率(12.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4.9%,P<(0.01)。冠心病组中心肌梗死组V279F变异携带者的频率和F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显著高于非心肌梗死组(27.3%对13.0%,17.3%对8.0%,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V279F变异的OR值为1.919(95%CI:1.448~2.544,P=0.033)。结论 PAF-AH基因V279F变异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遗传危险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