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调查兰州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了解四种主要腹泻病毒在儿童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90份及儿童保健中心健康婴幼儿正常粪便标本114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结果290份腹泻标本中四种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轮状病毒39.31%,杯状病毒11.38%,腺病毒10.69%,星状病毒4.83%;对114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G、P分型,G3型及P[8]型为优势株;114份正常标本轮状病毒检出率为0,杯状病毒检出7例,星状病毒检出1例,腺病毒检出5例。结论病毒性病原在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系统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成都地区5岁以下急性腹泻病患儿进行病毒学监测,了解引起腹泻常见病毒的流行特征,为指导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消化科2006年3月至2015年6月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并送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毒RNA提取与检测,并记录患儿临床资料.采用ELISA、RT-PCR方法对轮状病毒抗原进行检测与分型;采用RT-PCR方法对杯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进行检测与分型.结果 共收集1-59月龄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份共2 331份(男1 446份,女885份),阳性检出率58.0%,以7-12月龄为好发年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28.3%,11 -12月份为流行季节.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23.3%,9月份为流行季节,诺如病毒GII为主要感染株,未发现暴发流行.星状病毒阳性检出率1.5%,主要于1-3月份检出.腺病毒阳性检出率5.1%,主要于5-8月份检出,2011年有过小流行.2007年以后,轮状病毒的检出率较前明显下降,而同时杯状病毒检出率逐年升高,2010-2015年杯状病毒成为引起5岁以下患儿腹泻的主要病毒之一.绝大多数病毒性腹泻患儿为急性病程(91.2%),以轻度脱水为主,其次为中度脱水,无重度脱水.可伴消化道外表现,轮状病毒的消化道外表现较杯状病毒多见,但在随访中均恢复正常.结论 病毒性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病常见原因,成都地区以轮状病毒、杯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近两年北京市西城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为病毒性腹泻预防与控制措施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4月~ 2012年3月随机选择北京市西城区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共收集196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利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轮状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结果 标本总阳性率39.3% (77/196);38例检出轮状病毒,阳性率19.4%;33例检出人杯状病毒,阳性率16.8%;8例检出人星状病毒,阳性率4.1%;9例检出肠道腺病毒,阳性率4.6%.分别占总阳性检出的49.4%、42.7%、11.7%和10.4%(其中包括混合感染11例,占总阳性检出的14.3%).患者主要为2岁以下儿童,男女罹患率没有统计学差异(x2=0.42,P> 0.05).结论 病毒性腹泻病人中4种病毒均有检出,其中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是主要的致病病原体.病毒性腹泻发病高峰为每年10月至次年1月、2-5月份次之、6-9月最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腹泻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5—2019年在苏州某儿童医院住院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 634份,进行RVA/诺如病毒G?/诺如病毒GΠ核酸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对RVA阳性标本进行札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的感染状况、临床表现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集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及儿童保健中心健康婴幼儿粪便标本各428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杯状病毒,测序确定其基因型别.结果 428份腹泻样本中有63份为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4.72%.其中诺如病毒GⅡ型58例,未检出诺如病毒GⅠ型,札如病毒5例,以诺如病毒GⅡ-4 2006b型为主要流行株.428份健康对照组标本杯状病毒检出19例,诺如病毒6例,札如病毒11例,2例为诺如病毒GⅡ型和札如病毒混合感染.结论 南京地区婴幼儿中存在不同基因型杯状病毒感染,流行毒株以GⅡ.2006b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1—2020年成都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谱,为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成都地区2011—2020年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样本2 520份,用ELISA、逆转录巢式多重PCR、RT-PCR和PCR方法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人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进行检测,采用SPSS 20.0软件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的感染状况、临床表现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及儿童保健中心健康婴幼儿粪便标本各428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杯状病毒,测序确定其基因型别。结果428份腹泻样本中有63份为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4.72%。其中诺如病毒GⅡ型58例,未检出诺如病毒GI型,札如病毒5例,以诺如病毒GⅡ-42006b型为主要流行株。428份健康对照组标本杯状病毒检出19例,诺如病毒6例,札如病毒11例,2例为诺如病毒GⅡ型和札如病毒混合感染。结论南京地区婴幼儿中存在不同基因型杯状病毒感染,流行毒株以GⅡ-2006b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长春地区四种主要腹泻病毒病原构成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长春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住院患儿腹泻样本共460例,轮状病毒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腺病毒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鉴定.结果 460份标本中轮状病毒占35.22%( 162/460);杯状病毒占20.43%( 94/460),星状病毒占9.78%(45/460),腺病毒占3.70%(17/460),混合感染达7.17%(33/460),发病患儿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对162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结果示G1P[8]为主要流行株,杯状病毒以GⅡ-4亚型为主要流行株,星状病毒为Ⅰ型,腺病毒为Ad41.结论 长春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中轮状病毒是最主要病原,其次为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腺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河北省卢龙地区2008 -2009年5岁以下住院儿童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325例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和流行病学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利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并对部分诺如病毒阳性株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诺如病毒的检出率为11.3% (37/325),仅次于轮状病毒的检出率(48.6%),高于腺病毒(6.5%)和星状病毒(4.3%),主要感染2岁以下儿童,季节高峰在11月,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诺如病毒流行优势株为GⅡ-4/2006b变异株,并发现一株未见报道的新型GⅡ-4变异株.结论 诺如病毒是引起2008 -2009年卢龙地区的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GⅡ-4/2006b变异株仍是流行优势株,要进一步监测新型GⅡ-4变异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4种主要腹泻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2008年哨点医院门诊腹泻患儿粪便686份,采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抗原,用RIDASCREEN ELISA试剂盒进行诺如病毒抗原检测,并对以上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86份标本中,4种病毒的阳性率:轮状病毒为34.0%、诺如病毒为20.7%、腺病毒为6.0%、星状病毒为1.2%,其中有混合感染的病例数占5.1%.以轮状病毒混合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占85.7%。4种病毒阳性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有关,均以2岁以下患儿为主,分别占阳性总数的93.1%、92.3%、87.8%和100%。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特征,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诺如病毒等常年均有发病,无特殊的时间分布。混合感染的患儿腹泻症状较重(P〈0.05)。结论4种病毒均有检出,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秋冬季为发病高峰,2岁以下为发病高危人群,同时混合感染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了解深圳地区引起临床婴幼儿急性腹泻中常见病毒的病原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婴幼儿急性腹泻常见病毒:轮状病毒(RV)、星状病毒(AstV)、诺如病毒(NV),采用单重PCR法筛查临床腹泻标本肠道腺病毒(EAdV)。结果在440份标本中,共检出197例至少感染一种腹泻病毒,总阳性率为44.77%(197/440),其中183例为一种病毒感染,14例(3.18%)为混合感染。4种腹泻病毒以RV感染为主,阳性率为28.64%(126/440);其次是EAdV,阳性率为8.86%(39/440);NV阳性率为5.45%(24/440);AstV阳性率为1.82%(8/440)。混合感染以R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占92.86%。结论 RV、EAdV和NV是引起深圳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毒致病原,混合感染以RV联合其他病毒感染为主,临床上应根据所感染病原体制定有针对性的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河北省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构成及流行特点,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河北省哨点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0-59月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686份,同时填写个案调查表,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HRV),采用PCR或RT-PCR法检测杯状病毒(HuCV)、星状病毒(HAstV)和肠道腺病毒(HAdV),并对轮状和杯状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686份标本病毒性病原总检出率64.14% (440/686),2014年62.71%(222/354),稍低于2015年的65.66% (218/332) (x2=0.649,P=0.421),其中单纯轮状、杯状、星状和肠道腺病毒检出率分别为35.13%(241/686)、11.37%(78/686)、1.75%(12/686)和4.96%(34/686),合并感染率10.93%(75/686)(合并2种69份,合并3种6份).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以13-24月龄最高(x2=22.289,P<0.001),随月龄增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季节性分布明显,秋冬季(11月-次年2月)高发,以G9P[8]型为主(87.95%,270/307).杯状病毒全年呈多峰分布,3-6月份检出率较高,2015年(24.70%,82/332)高于2014年(13.56%,48/354)(x2=13.841,P<0.001).结论 河北省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复杂,混合感染比例较大,轮状病毒为主要致病病原体,该病毒主要侵犯2岁以下儿童,秋冬季高发,其中G9P[8]型成为本地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南京儿童医院(我院)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HRV)、人杯状病毒(HuCV)、星状病毒(AstV)和肠道腺病毒(A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于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A组HRV,阳性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毒株分型鉴定;HuCV、AstV和AdV采用RT-PCR或PCR法进行检测。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00份,其中男188例,女112例。年龄1~59月龄,平均(10.5±9.2)月龄。4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HRV(37.7%,113/300)、HuCV(23.7%,71/300)、AstV(4.0%,12/300)和AdV(2.7%,8/300)。①HRVG血清型以G3型(38.9%)最常见,其次为G2型(8.8%);P基因型以P[8](33.6%)为主。G血清型和P基因型组合以G3P[8](15.9%)为主。113份HRV阳性标本中,7~12月龄儿童占43.4%(49/113),高发季节为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②HuCV感染中诺如病毒检出67份,扎如病毒4份。HuCV感染于2009年8月出现一个小高峰,发病年龄高峰为7~12月龄(38/71),24月龄以下患儿占95.8%(68/71)。③10/12例AstV感染发生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月龄分布为2~16月龄。④8例AdV阳性标本PCR产物经克隆测序,AD2、3、5、7、12和41型各1例,AD31型2例。AdV感染高发于2010年1至6月,发病高峰为7~12月龄(4/8)。⑤60.0%(180/300)至少检出4种病毒中的一种。混合感染23份,其中12份(52.2%)为HRV+HuCV,5份(21.7%)为HRV+AstV,2份为HuCV+AstV,HRV+AdeV、HuCV+AdeV、AdeV+AstV、HRV+AstV+HuCV各1份。结论 H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毒病原,以G3P[8]为主要优势株。HuCV、AstV和AdV也是重要的病原。  相似文献   

14.
Fecal specimens from 517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dmitted to the Civil Karachi Hospital, Dow Medical College, Karachi city, Pakistan with acute gastroenteritis from 1990 to 1994 were collected and screened by RT-PCR for human astrovirus (AstV), norovirus (NV), and sapovirus (SV). The specific epidemiological data for illness caused by these viruses in Pakistan are not available. AstV, NV, and SV were detected in 58, 51, and 17 of 517 fecal specimens, and this represented 11.2, 9.9, and 3.2%, respectively. An outbreak of gastroenteritis attributable to AstV serotype 1 was identified during September and October 1990. Moreover, one specimen with a triple mixed infection between AstV (serotypes 1 and 3) and NV GII was found. NV and SV were subjected to molecular analysis by sequencing. One of the sequenced specimens positive for SV turned out to be similar to a strain tentatively called a genogroup IV. The result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viruses in association with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Karachi city, Pakista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临床诊断为dxJL腹泻病的住院患儿634例行胶体金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直接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对确诊病例从发病年龄、发病季节、临床特点及多器官损害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34例标本中阳性308例,阳性率48.6%,6~12月龄阳性197例占66.3%,全年均可检出轮状病毒,第一季度63.8%、第四季度62.6%,阳性率较高,68.6%伴有心肌损害,41.2%伴有下呼吸道感染,13.3%伴有肝功损害,14.9%伴有肾脏损害,9.4%伴有惊厥,4.9%伴有血液系统损害。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6~12月龄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第一、第四季度是高发季节。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13-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报告的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性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病例及环境标本进行诺如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和基因序列分析,掌握疫情病原学特征.结果 2013-2015年共报告20起聚集性疫情,每起疫情发病人数在8-78例之间,罹患率在6.3-61.5%之间.三年报告起数呈逐年递增趋势,34月和10-12月报告17起,占总起数的85.0%.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幼儿园、集体单位和医院病房.采集患者便标本、密接便标本和环境涂抹标本260份,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核酸阳性122份,阳性率为46.9%.对14起疫情的阳性标本基因序列分析结果:GⅡ.17型6起,GⅡ.6型3起,GⅡ.4Sydney-2012型2起,GⅡ.2、GⅡ.3、GⅡ.7型各1起.结论 2013-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春季和秋冬季高发,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的监测,加强集体单位食堂员工以及医院护理人员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北京市肠道门诊60岁及以上老年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5年12月北京市肠道门诊监测点上报的老年腹泻患者监测数据,并采集患者粪便样本,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对粪便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地区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2011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共l 450例老年腹泻患者,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45%(224/1 450).诺如病毒检出率高峰为秋冬季.地区分布显示,昌平区、怀柔区、东城区、西城区、顺义区、房山区、海淀区聚为一类,诺如病毒检出率较高.不同性别(x2=0.02,P=0.90)及年龄组间(x2=3.58,P=0.17)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诺如病毒为我市肠道门诊老年人散发腹泻的重要病原,秋冬季节为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5年我国17省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星状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我国17省市4 672份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腹泻粪便样本和相应病例临床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布特征.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反应进行星状病毒检测,对其中部分星状阳性PCR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星状病毒检出的阳性率约为3.40%(159/4 672).星状病毒感染阳性的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0~2岁,占85.53%(136/159);季节高峰在1月;流行地区主要位于西部及北部地区.选取52份星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获得32株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1株为经典HAstV-1型星状病毒,同时检测到1株HAstV-5型星状病毒.结论 星状病毒是我国17省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经典的HAstV-1型是我国星状病毒流行优势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流动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广州市白云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241例流动儿童腹泻患者的人口资料学以及粪便标本,利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轮状病毒(RV),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标本中诺如病毒(NVs)、星状病毒(AstV),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腺病毒(AdV)。结果 241例患者粪便标本中RV、NVs、AdV、AstV4种病毒总检出率为56.0%(135/241),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3.6%(105/241)、11.2%(27/241)、7.9%(19/241)、6.6%(16/241)。27株NVs阳性毒株均为GII-4;19株AdV中14株为AdV-41型,并有AdV1、2、3、31型的散在感染;AstV感染15株,均为AstV-1型。结论病毒为流动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因,其中轮状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其他依次为NVs、AdV和AstV。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河北省婴幼儿腹泻患者轮状病毒的感染特点及基因型别的变迁情况.方法 2007 -2010年在河北卢龙县医院和卢龙县妇幼保健院收集5岁以下腹泻住院病例1643例的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643例标本中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