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能有效减少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0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干预组采取早期洗胃及胃肠内营养(鼻饲母乳);对照组于出生后先给予静脉营养。观察2组患儿对喂养的耐受性、吸吮吞咽功能建立的时间。结果干预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吸吮吞咽功能建立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洗胃及母乳胃肠内营养能有效减少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的发生,是安全经济的治疗和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危重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胃肠功能障碍组(181例)和非胃肠功能障碍组(119例)。分析胃肠功能障碍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60.3%。胃肠功能障碍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非胃肠功能障碍组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提示病情严重和预后不良。要重视胃肠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对食道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食道癌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部分营养指标、免疫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体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EC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治疗并结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同时可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大黄治疗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目的:研究大黄对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及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67例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是否应用大黄治疗分为大黄和非大黄治疗组,观察2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缓解率、缓解时间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67例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34例患者为大黄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缓解率为82.3%;33例患者为非大黄治疗组,胃肠功能恢复率42.4%,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接受大黄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大黄治疗组与非大黄治疗组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29.4%、63.6%,MODS的病死率分别为20.0%、66.7%。2组间相差显著。结论:大黄对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减少休克后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李丹卉  杨梅  宋意  陈晖 《护理学报》2014,(11):34-36
目的对机械通气患者预防性早期应用系统肠道刺激,探讨对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等的影响。方法将94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干预组肠内营养第2天开始实施早期肠道刺激,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便秘病史对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发生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便秘病史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便秘病史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预防性的实施系统肠道刺激,可显著降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推迟发生时间,对无便秘病史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与间断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持续匀速肠内支持方式,观察组采用间断肠内支持方式。比较两组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及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腹胀、呕吐、胃潴留、胃出血等营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7d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第7天胃液pH值、胃液残留量低于对照组,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拔除胃管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断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能有效提高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病人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促进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
手术及刨伤病人的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支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必要性得到广泛认同。本研究以肠内营养作为营养源。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的影响,并与肠外营养作对比研究,旨在了解食管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疗效.对于胃及食管疾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可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学基础.并可推广应用于所有需禁食的胃肠道疾病。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或避免因胃肠功能不良所至的各种并发症(营养不良、感染、吻合口瘘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减少病人的痛苦,减少胃肠道营养药物的应用,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极其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李卡  蒋理立  黄晓 《华西医学》2010,(1):216-2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与传统营养组,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传统营养支持方法,分析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较轻,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较传统营养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早[(35.3±5.8)h比(58.6±9.7)h,P〈0.05],伤口愈合情况好。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促进肠功能恢复,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胃肠功能损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国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胃肠功能损伤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调查方法,分析2002年3月—2005年1月全国11省市的37家三级医院1087例MODS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087例患者中,胃肠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78.8%、61.7%。其中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其28d病死率为58.9%。MODS患者胃肠功能损伤发生及死亡的高危因素分别为存在腹水、未应用或未适当应用肠内营养,用用肾上腺素等。结论:MODS患者胃肠功能损伤发生率高,其发生高危因素及死亡高危因素与腹水、肠内营养的应用等相关。患有胃肠功能损伤的MODS患者其入住ICU28d病死率较非胃肠功能损伤患者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
许敏迪 《天津护理》2004,12(4):190-190
颅脑创伤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6%~47%,出血后死亡率可达50%。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传统的方法是先行全胃肠外营养(以下简称TPN),1周后逐渐过度到肠内营养。我科将收治的4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24~48h实施肠内营养,并每天进行胃液和大便的潜血情况监测,收到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目的 研究大黄对危重病患者MODS的防治效果。方法  10 90例ICU患者 ,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是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外科急腹症、化学和物理因素损伤等所致脓毒症。 6 37例患者列入大黄预防治疗组 ,非大黄预防治疗组 4 5 3例。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中毒性肠麻痹和MODS的发生率。结果 大黄预防组 6 37例患者中 ,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5 7例 ,中毒性肠麻痹 4 3例 ,MODS 5 8例 ;而非大黄预防治疗组中 ,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86例 ,中毒性肠麻痹 91例 ,MODS 95例 ,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 0 0 5 ) ;大黄预防组中 337例进行肠内营养 ,并发MODS 15例 ;而非大黄预防组中 178例进行肠内营养 ,并发MODS 2 3例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大黄预防组中肠内配合肠外营养 179例 ,并发MODS 10例、肠外营养 98例 ,并发MODS 15例 ;而非大黄预防组中肠内配合肠外营养 12 7例 ,并发MODS 19例、肠外营养 117例 ,并发MODS 32例 ,大黄预防组和非预防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肠外营养患者MODS的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和肠内配合肠外营养的患者 (P <0 0 5 ) ;无营养支持的患者MODS的发生率最高。治疗研究显示累及四个以上脏器MODS患者中 ,伴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经大黄治疗后其存活率达 5 2 6 % ,显著高于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建立重型颅脑伤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伤组(A组,三九全营素),肠内营养组(B组,三九全营素)、益生菌组(C组,贝飞达+三九全营素),每组每个时相点6只,测定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血浆胃动素(MTL)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假伤组相比,伤后1d,两致伤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均降低(P〈0.01);伤后3 d,肠内营养组胃排空率仍降低(P〈0.01),益生菌组胃排空率升高(P〈0.05),益生菌组较肠内营养组大鼠胃排空率加快(P〈0.01);肠内营养组大鼠小肠推进率降低(P〈0.01),但益生菌组小肠推进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伤后7 d,各组间胃排空率和小肠传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伤后1 d,与假伤组比较,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大鼠血浆MTL和CGRP含量均升高,但益生菌组大鼠血浆MTL含量低于肠内营养组;伤后3 d,与假伤组比较,肠内营养大鼠血浆MTL和CGRP含量仍较高(P〈0.01),益生菌组血浆MTL和CGRP含量均低于肠内营养组(P〈0.01,P〈0.05);伤后7 d,3组间血浆MTL和CGR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可导致胃肠动力障碍及激素水平的紊乱.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并调控伤后过度增高的MTL和CGRP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营养方式对肝移植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霁  任辉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51-1453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排序分组法将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实施原位肝移植术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及营养指标、营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感染率、死亡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胃肠道并发症。结果EN组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好;感染率、营养费用明显低于TP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TPN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营养指标、死亡率、胃肠道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EN能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Periplaneta americana extract is recognized t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gastrointestinal mucosa.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eriplaneta americana extract on immune function, nutrition status and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METHODS: Patients with SI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All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including enteral nutrition, but periplaneta americana extract, an ad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t the beginning of treatment (0 day) and 1, 3, and 7 day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immunoglobulin (IgA), total lymphocyte count (TLC), total protein (TP) and prealbumin (PA) were respectively tested in patients' venous blood. The incidences of bloating, diarrhea, aspiration pneumonia and high blood sugar at 7 days after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The mortality of the patients in 28 days was recorded.RESULTS:At 3 and 7 day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IgA and TLC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t 7 day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P and P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s of bloating and diarrhe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0.05). The mortality of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Periplaneta americana extract could reduce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immune function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本院38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行肠外营养支持设为PN组,15例行肠内营养支持设为EN组,观察两组术后生化营养指标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7 d后EN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均显著高于PN组(P〈0.05),且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5);EN组胃肠道出血、腹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胃肠肿瘤术后的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赵秀玲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895-896
目的:探讨对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将68例行胃、结肠、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例术后24h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32例术后3~11d给予肠外营养支持(TPN),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并发症、肠道通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7天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2d较术后第7d有明显上升(P<0.01),实验组术后第7天,第12天前白蛋白(PA),纤维连接蛋白(F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刀口均早期愈合(P<0.01)。结论: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实惠,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安全可行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胃黏膜pH值监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及胃黏膜pH值(pHi)监测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非胃肠道外伤或手术需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 通过连续监测40例患者术后7 d内pHi的变化,并根据生命体征和肠鸣音的恢复情况分别于术后12~72 h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25例)和静脉营养(15例),比较两组7 d内脱机成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肠内营养组7 d内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静脉营养组[76%(19/25)比40%(6/15),P<0.05],机械通气时间则明显短于静脉营养组[(4.30±0.01)d比(8.22±0.02)d,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7 d pHi较1 d时增加(7.39±0.03比7.28±0.01,P<0.05),且明显高于静脉营养组(7.30±0.02,P<0.05).此外,肠内营养组较静脉营养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47.08±8.33)h比(67.03±8.03)h,P<0.05].结论 pHi监测是反映危重病患者胃肠黏膜血液灌注及氧合状态的敏感指标;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患者胃肠黏膜血液灌注,从而有效防止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提高脱机成功率并缩短时间;只要胃肠道功能正常,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由益生菌、谷氨酰胺、深海鱼油、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组成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对合并糖尿病的胃肠肿瘤患者肠耐受性和脑肠肽Ghrelin的影响。方法 92例合并糖尿病的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和加入益生菌、谷氨酰胺、深海鱼油、能全力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组(治疗组),各46例,两组均在手术中摆放鼻肠营养管,营养管放入空肠起始处,治疗组术后均给予免疫微生态营养,对照组给予能全力。观察两组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术后第3天和第7天空腹抽血测定血浆活性Ghrelin,最后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优于对照组,并且术后第7天血浆活性Ghrelin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胃肠肿瘤患者,应用由益生菌、谷氨酰胺、深海鱼油、能全力组成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能提高血浆活性Ghrelin,并能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肠内营养时机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肠内营养的恰当时机.方法 将2005年6月至2006年7月实施原位肝移植术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和常规组(患者肛门排气、胃肠道功能恢复后给予肠内营养),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ICU监护时间、营养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率、导管源性感染率、营养费用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ICU监护时间较常规组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和腹腔感染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可有效降低肺部和导管源性感染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ICU监护时间,降低营养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