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2型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统计学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307例2型DM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型DM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14.0l%,年龄、高血压、脑梗死和吸烟指数4个因素与2型DM患者的冠心病发病有关。结论:预防和降低2型DM患者高血压、脑梗死、吸烟等有关危险因素,有可能降低并发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病(DM)与脑梗死关系。方法 总结2型DM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型DM并发脑梗死较非DM脑梗死病人在发生率、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变特征、预后有显著差异。结论 2型DM并发脑梗死发病率高,发病年龄轻,病变部位以基底节为主,以中小梗死灶居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及控制血糖对脑梗死的治疗意义。方法:分析了106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病率及治疗有效率,并与非糖尿病脑血管病中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治疗有效率低于同期非DM患者脑血管病的有效率,而死亡率则高于同期非DM患者血管病的死亡率。结论:造成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病情重、预后差的主要原因是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其次与高血压和多灶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与非T2DM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的相关因素差异.方法 连续选择发病2周以内的,首次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中符合VCIND...  相似文献   

5.
郭田华  林贝贝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6):2260-2260
目的:为研究糖尿病(DM)并无症状性脑梗死(SCL)的病因。方法:1995年至2005年间收治的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经CT和临床资料研究发现有32例并发无症状性脑梗死。对其代谢控制状况进行检测,并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DM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随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高血脂、年龄、病程的增高而升高。结论:高龄、病程长、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DM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北京医学》2002,24(5):359-359
我们通过对住院糖尿病(DM)患者的监测研究,分析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为减少DM患者脑梗死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 年内脑梗死后抑郁(PSD)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近年来收治的自发病到入院时间在7d内的236例首次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随访1年后记录患者PSD 发生情况,同时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发病率的分析,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期影响PSD发病率的相关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恢复期PSD 发病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6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在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发生PSD 者45 例(19.07%);在缺血性脑梗死恢复期发生PSD 者64 例(27.12%);脑梗死后1年内发生PSD者109 例(46.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PSD 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性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梗死量表评分、牛津郡社区脑梗死计划分型.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影响缺血性脑梗死恢复期PSD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居住方式及Barthel指数.结论 PSD状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缺血性脑梗死的不同时期,影响PSD 发生的因素可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DM)性骨关节炎(OA)的发病率日益攀升,成为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DM是OA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形成的持续高糖内环境对OA的发病机制、病理进展及治疗结局均可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文章汇总了近年来DM性OA的流行病学现状、发病机制探索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青年脑梗死的临床与CT(附1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CT改变。方法:回顾分析近9年16-45岁发病的178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头颅CT梗死灶部位及数目。结果:中青年脑梗死临床并不少见,35-45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16-34岁年龄组, 小血管闭塞和腔隙梗塞为病因的脑梗死发病率最高,梗死灶分布最多的仍见于单侧基底核区。结论:高血压动脉梗化、高血脂、糖尿病、饮酒和吸烟是中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0.
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相关因素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Ⅱ型糖尿病(DM)合并脑梗死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常给病人带来致残或致命的影响。现对2003年在我院住院的56例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31的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毅堂 《广西医学》2007,29(3):401-402
糖尿病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并脑梗死的2~6倍[1],死亡率高达12%~26%[2].由于糖尿病并脑梗死在临床表现、CT变化及预后等方面与非糖尿病并脑梗死存在显著差异[3].本文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并脑梗死DM组31例并与非糖尿病脑梗死30例的临床资料,探讨糖尿病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附20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艳  余华峰 《北京医学》2004,26(3):147-149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测查.用t 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计算发病率.结果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率为35%.影响抑郁发病的因素有女性、学历、家庭不和、非妻子护理、3种以上合并症、既往抑郁史、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前部病灶、病灶数目、神经功能缺损等.结论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年龄、性别比例以及形成原因。方法将200例脑梗死患者按年龄与性别分组列表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高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93%。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在60岁~69岁组,较以往资料记载的发病年龄提前。男女性别之间发病率有较明显的差异。结论脑梗死发病年龄提前,性别差异显著,与饮食结构和社会因素等有关,与男女在社会及家庭中的地位、责任、职业、习惯和劳动强度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6例T2DM患者,其中合并脑梗死组72例,无脑梗死组74例,检测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T2DM合并脑梗死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吸烟史、血尿酸、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或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和糖尿病病程与T2DM合并脑梗死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hs-CRP是促使T2DM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艳  余华峰 《北京医学》2004,26(3):147-149
目的 研究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测查。用t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计算发病率。结果 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率为35%。影响抑郁发病的因素有女性、学历、家庭不和、非妻子护理、3种以上合并症、既往抑郁史、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前部病灶、病灶数目、神经功能缺损等。结论 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型DM合并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的临床资料及各项测量指标进行比较,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空腹血糖、体重指数、甘油三酯、高血压、血尿酸5个因素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生有关。结论:为了防止2型DM脑梗死发生,必须早期注意血糖、血压、甘油三脂及体重指数控制。  相似文献   

17.
王路刚 《中外医疗》2008,27(29):141-141
目的 分析笔者近5年接诊的213例脑梗死病人四季发病情况,从而揭示脑梗死发病的季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四季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脑梗死四季发病率:春季39%、冬季33%、秋季17%、夏季11%; 脑梗死四季发病率排序: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冬春季总发病率大于夏秋季总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是内科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青年脑梗死发病逐年增多,且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所以深入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对该病的早期干预及防治有重要意义。笔者对7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广西柳州市糖尿病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目前糖尿病(DM)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4的广西柳州市DM、糖耐量低减(IGT)调查中确定为非DM的5539人,5.25年后复查血糖、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并进行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5539人中,有96人转变为DM,年发病率为330.1/10万;按1990年广西柳州市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为402.0/10万。266名IGT中,有50人转化为DM,年转化率为3.84%。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高血压、空腹血糖、OGTT2h血糖是DM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广西柳州市DM发病率已达较高水平,对DM的预防应在年轻时就要避免过高的糖负荷、高BMI及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左春林  朱莉  张晓序  张楠  孙莉 《安徽医学》2018,39(2):158-161
目的 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与非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踝肱指数(ABI),探讨ABI与T2DM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58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将患者分为T2DM组182例和T2DM合并脑梗死(T2DM+CI)组176例,测定两组患者的ABI,记录和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血糖及生化常规等相关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临床资料以及脑梗死与AB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组与T2DM+CI组AB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T2DM+CI组中ABI分级B组和C组比例显著高于T2DM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BI与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0.152、-0.108、-0.120、-0.143,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是ABI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ABI患者相比,轻度梗阻患者、中-重度梗阻患者脑梗死的患病风险均增加(OR值分别为1.34、2.23,P均<0.05).结论 T2DM患者脑梗死的发病风险与ABI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